《靈素節注類編》~ 卷五 (30)
卷五 (30)
1. 虛實病證
此統言外感內傷虛實之證也。脈盛,皮熱,腹脹,是邪盛於表裡也,前後便不通,則邪結無出路,而昏瞀躁悶,則元氣絕而死,名五實也;脈細,皮寒,氣少,表裡精氣皆奪也,而二便泄利,飲食不進,則本元竭而死,名五虛也。實者身汗得後利,則表裡邪解而正氣漸蘇;虛者泄利止而漿粥進,則生氣漸續,故皆可活也。
三焦氣虛
《靈樞·口問篇》曰: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為痿厥心悗。
上焦如霧者,清陽之氣氤氳旋轉,如雲之上騰,而充於頭腦也,故氣不足,則腦中如空,耳鳴頭傾目眩者,清陽不伸,則濁陰上僭,濁陰上僭,則頭重而傾,陽鬱於下,則耳鳴目眩也;中焦如漚者,脾胃蘊釀水穀,由中焦輸化津液,故氣不足,則輸化失度,溲便皆變其常,腸中傳導無力,則鬱結而鳴也;下焦如瀆者,滓濁水液由之而出,藉腎中元陽以蒸化者,故下元氣虛,或足痿無力,或厥冷不溫,其滓濁反壅而不出,故上逆而心悗,悗者,滿悶也。
白話文:
虛實病證
這段文字總論外感內傷的虛實證候。脈搏有力,皮膚發熱,腹部脹滿,說明邪氣盛於表裡;大小便不通,則邪氣阻塞無處排出,而昏迷、煩躁、胸悶,則元氣衰竭而死,稱為「五實」。脈搏細弱,皮膚冰冷,氣息微弱,說明表裡精氣都受損;而大小便洩瀉,飲食不進,則根本元氣耗竭而死,稱為「五虛」。實證者,如果出汗後大小便通暢,則表裡邪氣解除,正氣逐漸恢復;虛證者,如果洩瀉停止,能進食稀粥,則生機逐漸恢復,所以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治癒。
三焦氣虛
《靈樞·口問篇》說:上焦氣不足,則腦部供血不足,導致耳鳴、頭暈目眩;中焦氣不足,則大小便異常,腸鳴;下焦氣不足,則會出現肢體痿弱、厥冷、心悶等症狀。
上焦如同霧氣,清陽之氣氤氳旋轉,如同雲氣上升,充盈於頭腦。所以氣不足,則腦部如同空虛,耳鳴、頭暈目眩,是因為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濁陰之氣上犯,濁陰上犯則頭重而傾,陽氣鬱積於下,則耳鳴目眩;中焦如同泡漚,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由中焦輸布津液,所以氣不足,則輸布失常,大小便異常,腸中傳導無力,則氣機鬱結而腸鳴;下焦如同水道,糟粕水液由此排出,依靠腎中元陽蒸化,所以下元氣虛,則可能足部痿弱無力,或厥冷不溫,其糟粕水液反而阻塞不能排出,則上逆而導致胸悶,胸悶即指滿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