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五 (28)
卷五 (28)
1. 虛實病證
五臟各有虛實,故共有十也。帝即指前所云五有餘五不足之言而問,謂五臟止陰經五脈,而陰陽共有十二經,經皆有絡,絡有三百六十五節,凡有病必遍被於經絡,皆有虛實之分,今獨言五臟之虛實,何以合十二經絡、三百六十五節之數乎?岐伯言臟腑經絡,本出一源,五臟與六腑為表裡,是臟為根,腑為干,經絡血脈等皆枝葉也,則經絡支節之病之虛實,總不出五臟之虛實也,故隨其病之所居而調之,則一以貫之矣。
如病在脈,調之血者,以脈為血之府,而屬於營,血脈,心所主也;病在血,調之絡者,以血在絡中,故絡傷則血溢,上言脈即經脈,經絡血脈,本屬一體,以其道路而言,名經絡,以其流行而言名血脈也;病在氣,調之衛者,衛氣行於脈外而固表,肺所主也,以其晝則行陽二十五度,夜則行陰二十五度,如不循度,為不調也;病在肉,調之分肉者,肌肉脾所主,統屬營衛,故當運脾以通調營衛,其分肉自和矣;病在筋,調之筋者,筋肝所主也,使肝氣血調和,則筋病自愈矣;病在骨,調之骨者,骨腎所主也,使腎臟陰陽充足,精氣周流,則骨病自愈也。
是故營衛氣血、經絡支節、肌肉筋骨之病,總不外乎五臟,審五臟之虛實,而凡病之虛實在其中矣。
絡滿經虛,絡虛經滿
《素問·通評虛實論》又曰:所謂重實者,言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也,滑則從,澀則逆也。夫虛實者,皆從其物類始,故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久也。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脈口熱而尺寒也,秋冬為逆,春夏為從。經虛絡滿者,尺熱滿,脈口寒澀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此承上言邪盛為實者,以明脈象而辨證之逆從也。如大熱病,氣熱而脈滿,其邪與氣血相併,則謂之重實也。經在營分主血,絡在衛分主氣,經絡皆實,則氣血皆受邪,寸脈急強而尺和緩者,以經絡皆受邪,營衛之氣上逆也。滑者,氣血流利,其邪易解,為從;澀者,邪與氣血膠結,難解,為逆也。
夫虛實者,陰陽氣血偏傾,皆從其物類而始。如陰邪從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邪從於陽,則陽實而陰虛,陽為衛為氣,陰為營為血也。若無邪傷而陰陽氣血和平,周流於五臟骨肉,自然滑利而無瘀澀之病,可以長久而生也。若邪客於經,則經氣有餘,絡氣不足,經為營,營行脈中,故脈口熱而現數脈也;絡為衛,衛行脈外,絡虛,故尺膚寒也。此所謂從陰陽之類者也。
脈口,統指兩手寸夫尺之脈,亦名寸口,亦名氣口。以脈數知為熱,而經有餘也;尺膚不熱知為寒,而絡不足也。若尺亦以脈言,豈有一脈流行,而分寒熱兩截者乎?且言絡不足,明指衛氣之行脈外者,豈非尺膚乎?若上文滑澀二字,統該脈與尺膚而言,故又言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久也。
白話文:
虛實病證
人體五臟各有虛實之分,因此共有十種情況。古代帝王曾就五臟陰經脈與十二經絡的關係提出疑問:五臟只包含陰經五脈,而人體共有十二經絡,每個經絡還有分支絡脈,絡脈共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疾病必然遍佈於經絡各處,都有虛實之分,為何只論述五臟的虛實,而忽略十二經絡及三百六十五個穴位呢?岐伯回答說,臟腑經絡本源同出一處,五臟與六腑互為表裡,五臟是根本,六腑是枝幹,經絡、血脈等都只是分支,所以經絡各處的虛實,最終都歸結於五臟的虛實。因此,治療疾病時,要根據病症所處的位置進行調理,就能貫通一切。
例如,如果病在脈絡,就調理血液,因為脈絡是血液的住所,屬於營氣,而血液循環由心臟主宰;如果病在血液,就調理絡脈,因為血液在絡脈中運行,所以絡脈受損就會出血。這裡所說的脈指的是經脈,經絡與血脈本為一體,從運行路徑來說稱作經絡,從運行狀態來說稱作血脈;如果病在氣,就調理衛氣,因為衛氣運行於脈外,護衛肌表,由肺臟主宰,它白天運行陽氣二十五度,晚上運行陰氣二十五度,如果沒有按照這個規律運行,就是不調;如果病在肌肉,就調理脾臟,因為肌肉由脾臟主宰,與營衛氣血相關,所以應該調理脾臟以通調營衛,使肌肉自然恢復;如果病在筋腱,就調理肝臟,因為筋腱由肝臟主宰,使肝臟氣血調和,筋腱疾病自然痊癒;如果病在骨骼,就調理腎臟,因為骨骼由腎臟主宰,使腎臟陰陽充足,精氣暢通,骨骼疾病自然痊癒。
因此,營衛氣血、經絡肢節、肌肉筋骨的疾病,都離不開五臟,只要審察五臟的虛實,就能明白所有疾病的虛實所在。
所謂「絡滿經虛」、「絡虛經滿」:
《素問·通評虛實論》中又說:所謂「重實」是指大熱病,氣熱脈滿,就是重實。經絡都實證,寸脈急而尺脈緩,脈象滑順則為從,脈象澀滯則為逆。虛實皆依其性質而判斷,五臟骨肉滑利,則可以長壽。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脈口熱而尺脈寒,秋冬為逆,春夏為從。經虛絡滿,尺脈熱滿,脈口寒澀,春夏致死,秋冬可活。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這段文字承接上文邪盛為實的論述,闡明脈象辨證的逆從。例如大熱病,氣熱脈滿,邪氣與氣血相結合,就是重實。經脈屬於營氣主血,絡脈屬於衛氣主氣,經絡都實證,則氣血都受邪氣侵犯,寸脈急強而尺脈和緩,是因為經絡都受邪氣侵犯,營衛之氣上逆。脈象滑順,表示氣血運行通暢,邪氣容易消除,為從;脈象澀滯,表示邪氣與氣血膠結,難以消除,為逆。
虛實是指陰陽氣血偏盛偏衰,都依其性質而起。陰邪入侵陰,則陰實而陽虛;陽邪入侵陽,則陽實而陰虛;陽主衛氣,陰主營血。如果沒有邪氣侵犯,陰陽氣血平和,周流於五臟骨肉,自然滑利而無瘀滯疾病,可以長壽。如果邪氣侵入經脈,則經氣有餘,絡氣不足,經脈屬營氣,營氣行於脈中,所以脈口熱而脈象數;絡脈屬衛氣,衛氣行於脈外,絡虛,所以尺脈寒。這就是所謂的從陰陽性質而論。
脈口指的是兩手寸關尺三部脈象,也叫寸口,也叫氣口。通過脈象頻數可以知道是熱證,經氣有餘;尺脈不熱可以知道是寒證,絡氣不足。如果尺脈也用脈象來判斷,難道會有單一脈象,卻分寒熱兩截嗎?而且說絡氣不足,明顯指的是衛氣運行於脈外,難道不是尺脈嗎?如果上文滑澀二字,統指脈象與尺脈而言,所以又說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