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6)

1. 陰陽發病諸證

脾胃統陰陽而主肌肉,四肢者,稟氣於脾胃,而十二經陰陽之氣,交接於肢末,故陰虛陽盛,則四肢熱,風寒激之,則如炙如火,以其腎水少,不能滅盛火,而亢陽獨治。獨治者,孤陽不能生長氣血,而壯火反使消爍肌肉也。

腎枯骨痹

帝曰:人身有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是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凍慄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臟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也。

是人腎氣素強,以水為事者,色欲過度也。腎之腑,太陽膀胱也,臟損則腑陽虧,而太陽經氣衰矣。太陽主一身之表,表虛而身寒,故湯火厚衣,不能使之溫熱也。腎脂枯涸不長,骨髓由腎而生,腎脂枯,故髓不充滿,而寒甚至骨,則軀體無陽和之氣矣。其所以不凍慄者,心為君火,少陽相火,由肝膽而行,故心肝兩臟,皆陰中之陽也,腎為寒水,孤臟也,以其臟體分陰陽,則一水不勝君相二火,故不凍慄。其皮肉筋骨,已無陽氣煦和,但有陰氣痹滯,故病名骨痹。

經云: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故肢節必當拘攣也。如此,亦九死一生而已。上條肉爍,是邪熱盛;此條骨痹,是元陽消,皆內傷敗證也。

五病所發

《素問·宣明五氣論》曰: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

陰病發於骨者,腎主骨,為陰臟也;陽病發於血者,心主血脈,為陽臟也;陰病發於肉者,脾主肌肉,為至陰之臟也。此以臟象分陰陽也。如其夙病在陽分者,至冬陽氣收藏,邪不能容則病發;如在陰分者,至夏陽氣升浮則病發。所以然者,外邪混於血氣之中,隨經脈流行而不之覺,至時令遷移,陰陽氣變,則邪動,故陰遇陽即發,陽遇陰即發。

如冬陰令而傷陰寒,至春陽旺,發為溫病;夏令陽時而傷暑熱,至秋陰令,發為痎瘧,同一理也。

五邪所亂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喑,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人身臟腑、經絡、營衛、氣血,皆有陰陽之分,六氣外邪,亦有陰陽之異,故病之變化萬狀,要必辨其陰陽為綱領也。此言狂者,以陽邪入陽分,陽性躁動也;痹者,以陰邪入陰分,陰性凝滯也;巔疾者,本乎天者親上,陽性上亢也;喑者,陰性主闔,聲不能發也;陽入之陰,隨陰性而靜,陰出之陽,激陽性而怒,如陽被陰激,發而為雷也。是故邪正互爭,氣血擾亂,病變多端,要必有陰陽之理所在,此五亂者,足可為綱領也。

白話文:

陰陽發病諸證

脾胃統攝陰陽,主宰肌肉和四肢,四肢的氣血都來自脾胃,而十二經脈的陰陽之氣在肢體末端交匯。因此,陰虛陽盛,就會導致四肢發熱;如果遇到風寒侵襲,則會感覺像被火炙烤一般,這是因為腎精不足,無法抑制過盛的陽氣,導致陽氣獨盛。這種陽氣獨盛的狀態,孤獨的陽氣無法滋生氣血,反而會消耗肌肉。

腎枯骨痹

皇帝問道:有些人身體冰冷,無論是熱水還是火烤都無法使之溫暖,厚厚的衣物也無法使之溫和,卻沒有寒戰發抖的感覺,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這種人,先天腎氣就旺盛,以水為本,但太陽之氣衰弱,腎中的油脂枯竭不生長,一陰之水無法抵禦兩陽之火。腎屬水,滋養骨骼,腎氣不足,則骨髓不能充盈,所以寒邪會深入骨髓。之所以不寒戰,是因為肝屬一陽,心屬二陽,而腎為孤獨的陰臟,一陰之水無法抵禦二陽之火,所以不寒戰。這種病叫做骨痹,患者的關節會攣縮。

這種先天腎氣強盛,以水為本的人,往往是因為過度房事。腎的腑是膀胱,臟器受損則腑部的陽氣虧虛,太陽經脈的氣血衰弱。太陽經脈主管全身的表層,表層虛弱則身體寒冷,所以熱水、火烤、厚衣都無法使之溫暖。腎中油脂枯竭,骨髓由腎氣所生,腎脂枯竭,則骨髓不能充盈,寒邪深入骨髓,則軀體缺乏陽氣的溫煦。之所以不寒戰,是因為心為君火,少陽為相火,循行於肝膽,所以心肝兩臟都屬於陰中之陽,而腎屬寒水,是孤獨的陰臟,由於臟腑本身陰陽屬性不同,所以一陰之水不能抵禦君相二火,故不寒戰。其皮膚肌肉筋骨都缺乏陽氣的溫煦,只有陰邪的瘀滯,所以稱為骨痹。

經書上說:體液虧損,則骨骼屈伸不利,所以四肢關節必然拘攣。這種情況,也是九死一生。前面提到的肌肉消爍,是邪熱盛;這裡的骨痹,是元陽衰竭,都是內傷的嚴重症狀。

五病所發

《素問·宣明五氣論》說:五種疾病的發病原因: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這就是所謂的五發。

陰病發於骨,是因為腎主骨,腎屬陰臟;陽病發於血,是因為心主血脈,心屬陽臟;陰病發於肉,是因為脾主肌肉,脾為至陰之臟。這是根據臟腑的特性區分陰陽。如果潛伏的疾病在陽分,到了冬天陽氣收藏,邪氣無處藏匿就會發病;如果在陰分,到了夏天陽氣升浮就會發病。這是因為外邪混雜在氣血之中,隨著經脈運行而不被察覺,等到季節轉換,陰陽氣變,邪氣就會活動,所以陰遇到陽就發病,陽遇到陰就發病。

例如冬天陰寒之氣傷及陰,到了春天陽氣旺盛,就發為溫病;夏天陽氣盛而中暑熱,到了秋天陰氣盛行,就發為瘧疾,道理都是一樣的。

五邪所亂

五邪所亂:邪氣入侵陽分則發狂,邪氣入侵陰分則痹阻,邪氣搏擊陽分則為頭痛,邪氣搏擊陰分則為失音,陽氣入侵陰分則靜默,陰氣入侵陽分則暴怒,這就是所謂的五亂。

人體臟腑、經絡、營衛、氣血,都有陰陽之分,六氣外邪也各有陰陽之異,所以疾病的變化多端,必須辨別其陰陽作為綱領。這裡說的發狂,是因為陽邪入侵陽分,陽氣性情躁動;痹阻,是因為陰邪入侵陰分,陰氣性情凝滯;頭痛,是因為陽氣本屬上焦,陽氣上亢;失音,是因為陰氣主閉塞,聲音不能發出;陽氣入侵陰分,隨著陰氣的特性而靜默;陰氣入侵陽分,激發陽氣的特性而暴怒,就像陽氣被陰氣激發,而發出雷聲一樣。所以邪正相互抗爭,氣血擾亂,病變多端,都必須從陰陽的道理去分析,這五亂,足以作為辨病的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