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4)

1. 陰陽發病諸證

太陽為開而主表,太陰為開而主裡,二經俱病,則陰陽表裡之氣皆窒塞不開,而經脈不得周流,乃病偏枯痿易。偏枯是身半邊偏廢,痿易者,肢痿或左或右,變易不定也。以上舉三陰三陽發病之證,其因則有內傷外感之異,當詳辨也。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陰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剛與剛,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

此總結上文之義也。陰主內,陽主外,二氣偏亢,則內外爭擾,察其現證,知病之在陰在陽也。陽擾於外者,腠理開泄,肺氣不固,魄汗不藏,流而不止也;陰爭於內者,陰性凝斂,使陽不得循經周布,而四肢厥逆,其中陽內沖而起,化火熏肺,則肺氣喘鳴,是皆陰陽不和,內外格拒之故也。陰之所生句下,必有脫文。

蓋陰陽之道,互相生化,陰之所生,其本在陽,陽之所化,其本在陰,要必推其所本而和之,則曰和也。如偏亢者,瀉以和之;不足者,助以和之。是故陽亢為剛,若再與之剛,則為亢極而陽氣破散,陽散不能生陰,則陰亦消亡矣;若陰已平而又益之,如積水成淖,則剛柔不和而陽沉伏,其氣不得至經,乃至偏絕,此皆不知和之之道也。

生死證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心之肺,謂之死陰;肺之腎,謂之重陰;腎之脾,謂之闢陰,死不治。

此明臟病相傳生死之證,不外陰陽之理也。屬者,病所歸也。肝之心者,木生火也,故謂之生陽,其病不過四日而已,蓋一日木生火,二日火生土,三日土生金,四日金生水,則五臟生氣周流而病已,故名生陽也;心之肺者,火剋金也,二日金剋木,三日木剋土,土敗而後天根本絕則死,故名死陰也;肺之腎者,金本生水,但金水皆陰,故名重陰,而無火土生陽之氣也;腎傳脾,是陰水反來侮土,土本剋水,反受其侮,則土無生陽之火可知,故名闢陰,闢,偏也,重陰偏陰而無陽,故皆死不可治也。

良以脾胃為生化氣血之源,火為土母,木為火母,故病之相傳,以木火土相生,則正氣旺而病邪退,其火土氣敗,則死不可治矣。

結陽,結陰,二陽結,三陽結,三陰結,一陰一陽結

結陽者,腫四肢;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二陽結,謂之消;三陽結,謂之隔:三陰結,謂之水;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此言陰陽鬱結而發病者。四肢為諸陽之本,陰陽經脈交接於四肢之末,陽結不得交通於陰,故四肢浮腫也;若營陰結者,營主血,結則血不歸絡流通,遂漫溢妄行,由便而下,所謂陰絡傷則血內溢也,故結甚則下血甚矣;若陰陽皆結而有偏斜,其陰結多陽結少,則成石水,少腹腫,蓋三焦外是營衛,陽所主,三焦內是腑臟,陰所主,陰陽皆結,則三焦水道不利,其陰結多,故水下壅而少腹腫,按之堅如石也。

白話文:

陰陽發病諸證

太陽經主表,太陰經主裡,如果這兩經同時生病,則陰陽表裡之氣都會阻塞不通,經脈無法正常運行,就會導致半身不遂或肢體痿弱,位置不定。以上是三陰三陽發病的症狀,其病因則有內傷和外感之分,需要仔細辨別。

陰盛於內,陽擾於外,汗液不能收斂,氣逆而上,向上衝擊肺部,讓人喘息鳴聲。陰氣的產生,其根本在於陽氣。因此,陽氣過盛,陽氣就會散失,陰氣也會跟著衰竭;如果陰陽失調,經氣就會斷絕。

這段總結了上文的意義。陰主內,陽主外,如果陰陽二氣過盛,就會導致內外爭鬥,觀察其症狀,就能知道病在陰還是陽。陽擾於外,是指肌膚腠理開合失調,肺氣不足,汗液不能收斂,持續外洩;陰盛於內,是指陰氣凝滯,陽氣無法順利運行於經脈,導致四肢厥冷,內部陽氣衝擊向上,化為火氣熏灼肺部,就會出現喘息鳴聲,這些都是陰陽失調,內外相抗的結果。 「陰之所生」一句之後,原文應有遺漏。

總之,陰陽之道,互相滋生化育,陰氣的產生,根本在於陽氣;陽氣的轉化,根本在於陰氣,必須找到其根本原因加以調和,才能恢復平衡。如果某一方過盛,就應該瀉去以達到平衡;如果某一方不足,就應該補充以達到平衡。因此,陽氣過盛,如果再用強力的陽性藥物,就會導致陽氣極度亢盛而耗散,陽氣散失就不能滋生陰氣,陰氣也會衰竭;如果陰氣已平復,又過度滋補,如同積水成澇,就會導致陰陽失調,陽氣下沉,氣血無法到達經脈,甚至經脈閉阻,這些都是不懂得調和陰陽的結果。

生死證

死陰之症,不超過三日而死;生陽之症,不超過四日而死。所謂生陽死陰,是指肝病及心,稱為生陽;心病及肺,稱為死陰;肺病及腎,稱為重陰;腎病及脾,稱為闢陰,此種病症死亡,不可治療。

這段說明臟腑病症傳變及生死,都離不開陰陽的道理。「屬」是指病症的歸宿。肝病及心,是木生火,所以稱為生陽,其病程不超過四日,因為一日木生火,二日火生土,三日土生金,四日金生水,五臟之氣循環運行,疾病就會痊癒,所以稱為生陽;心病及肺,是火剋金,二日金剋木,三日木剋土,土敗則後天之本絕而死亡,所以稱為死陰;肺病及腎,金生水,金水皆陰,所以稱為重陰,沒有火土生陽之氣;腎病及脾,是陰水反過來克制土,土本應克水,卻反被克制,則土就沒有生陽之火了,所以稱為闢陰,「闢」是偏的意思,重陰偏陰而無陽氣,所以都屬於死亡,不可治療。

因為脾胃是生化氣血的根本,火為土之母,木為火之母,所以病症的傳變,如果木火土相生,則正氣旺盛而邪氣退去;如果火土之氣敗壞,則死亡不可治療。

結陽、結陰、二陽結、三陽結、三陰結、一陰一陽結

結陽,是指四肢腫脹;結陰,是指便血,第一次結陰則便血一升,第二次二升,第三次三升;陰陽皆結而偏斜,陰多陽少,稱為石水,少腹腫脹。二陽結,稱為消渴;三陽結,稱為膈病;三陰結,稱為水腫;一陰一陽結,稱為喉痹。

這段說明陰陽鬱結而發病的情況。四肢是諸陽之本,陰陽經脈在四肢末端交會,陽氣鬱結就不能與陰氣相通,所以四肢浮腫;如果營陰鬱結,營氣主血,鬱結則血不能歸於經絡而暢通,就會溢出妄行,從大便排出,所謂陰絡受損則血液外溢,所以鬱結越嚴重,出血越多;如果陰陽都鬱結而有偏斜,陰氣鬱結多而陽氣鬱結少,就會形成石水,少腹腫脹,因為三焦外為營衛,陽氣主之;三焦內為腑臟,陰氣主之,陰陽都鬱結,則三焦水道不利,陰氣鬱結多,所以水液下注阻塞,少腹腫脹,按壓堅硬如同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