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臟腑分十二官

《素問·靈蘭秘典論》岐伯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白話文:

岐伯說:心是首領的官,精神意識從這裡產生;肺是輔佐官,掌控氣息、調節水液;肝是將軍官,負責謀略思考;膽是決斷官,協助心做出決定;膻中是臣屬官,主宰喜樂的情緒;脾胃是糧倉官,負責消化吸收;大腸是傳導官,負責運化食物;小腸是容納官,負責吸收營養;腎是強壯官,負責生殖和發育;三焦是水道官,負責水液代謝;膀胱是水庫官,儲存津液,氣化後才能從體內排出。這十二個官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白話文:

因此,君主英明睿智,國家就會安定;以此作為養生之道就能長壽,身後也不會遭受厄運,作為治理天下的方法就能興盛昌隆;君主不明智,十二官吏就會陷入危險,使政務不通暢,國家就會受到巨大損害;以此作為養生之道就會帶來禍殃,作為治理天下的方法,其基業就會陷入極大危險,應當謹防,謹防。

心藏神明,主宰萬物,故為君主;肺治周身之氣而有權衡節度,使之調達,故為相傅之官;肝為剛臟而出謀慮,故號將軍之官;理直則膽氣壯,而公正則有決斷,故名中正之官;膻中心包絡所居,心包代心用事,為近使而君之喜樂,由其出而傳宣,故為臣使之官;脾主鼓運,胃司納穀,故為倉稟之官,五味所由消化,而生氣血也;大腸承小腸之糟粕,變化清濁,而下出於二便,故為傳導之官;小腸受盛胃中所下食物,而消化歸於大腸,故為受盛之官;腎藏精與志,而生智巧,智強則技精,故號作強之官,而出技巧也;三焦在臟腑外、軀體內,相火所遊行者,腸胃食物,賴以腐化,故名為焦,取火熟物之義,凡清升濁降,清者由脾胃上輸於肺,肺即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濁滓歸於二腸者,皆由三焦之氣宣化,故水道出於三焦,為決瀆之官。

白話文:

心臟儲藏神志,主宰一切,因此被稱為君主;肺部管理全身氣息,能調節平衡,使氣息流通順暢,因此是宰相的官職;肝臟是剛強的器官,負責謀劃,因此號稱將軍的官職;肝氣旺盛時,膽子就會壯大,正直公正時,就能果斷決策,因此稱為中正的官職;膻中穴由心包絡包裹,心包代替心臟行事,是君主的近侍,將君主的喜怒哀樂傳達出去,因此稱為臣使的官職;脾臟負責運化飲食,胃負責接受食物,因此是倉庫的官職,五味在這裡被消化,產生氣血;大腸接收小腸的殘渣,將清濁分化,排出體外,因此是傳導的官職;小腸接收到胃部消化的食物,並將它們分化為大腸吸收用,因此是受納的官職;腎臟儲藏精氣和意志,產生智力和技巧,智力強盛則技能精湛,因此號稱強壯的官職,主管技巧的發揮;三焦位於臟腑外部,身體內部,相火在這裡運轉,腸胃中的食物靠它來腐爛消化,因此稱為焦,取其火煮食物的之意,凡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氣由脾胃上升至肺部,肺部再調通水脈,將水氣輸送至膀胱,水精四處分佈,運行於五經,濁物歸於兩條大腸,都是由三焦之氣化生的,因此水脈是從三焦流出的,因此是決定的官職。

又曰上焦如霧者,陽氣氤氳,以生津液也;中焦如漚者,脾胃鼓運,蘊釀糟粕也;下焦如瀆者,清濁分行,滓水下出也。水由下焦滲入膀胱,滿則泄出,故膀胱如州都之聚會而藏津液,名州都之官,其能滲入泄出,全賴下焦之氣化,故云氣化則能出矣。

白話文:

古人又說,上焦(胸部以上)像霧氣一樣,是陽氣蒸騰,產生津液的緣故;中焦(胃以下、臍以上)像泡沬一樣,是脾胃運化,蘊藏食物殘渣的緣故;下焦(臍以下)像溝渠一樣,是清濁之氣分開通行,糟粕之水排出體外的緣故。

膀胱位於下焦,負責收集由下焦滲入的津液,貯滿後就會排泄出去,因此被稱為「州都之官」。而膀胱得以貯藏和排泄津液,完全仰賴下焦的氣化功能,所以說「氣化則能出矣」。

凡此十二臟腑,如職官之各有所司,不得相失者,獨賴心神清靜,則氣化調和,蓋清靜則心明有主,君主明則下安矣;如或情欲妄動、則氣血擾亂,經絡閉塞,不得流通,而臟腑之氣皆壅遏,則百病叢生,形乃大傷。故善養則壽,惟在君明而已,否則殃害即生。其治天下者,同一理也。

是故君子戒慎恐懼,而操持不敢失也。

白話文:

這十二臟腑好比官員都各有職責,不能互相失去。它們只依賴心神安靜清淨,氣血才會運行調和。因為心神清靜,心裏才明察,有主見,君主明察,臣子才會安定。如果情慾妄動,氣血就會混亂,經絡阻塞,氣血無法運行,臟腑之氣都會鬱結,於是百病叢生,身體也會受到很大傷害。所以,懂得養生的人才能長壽,關鍵在於保持心神清明。否則,災禍就會產生。治理天下的道理也是一樣。

2. 臟腑功用氣血光華

《素問·六節臟象論》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陰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臟腑,取決於膽也。

白話文:

《素問·六節臟象論》中,岐伯說:

  • **心:**生命的源泉,精神活動的表現,外現於面部,充盈於血脈,是「陽中之太陽」,與夏季相通。
  • **肺:**呼吸之根源,魄魂的住所,外現於體毛,充盈於皮膚,是「陰中之太陰」,與秋季相通。
  • **腎:**冬眠主宰,收藏機能的根本,精華的所在,外現於頭髮,充盈於骨骼,是「陰中之少陰」,與冬季相通。
  • **肝:**疲勞極限的根源,魂魄的居住地,外現於指甲,充盈於筋脈,產生血氣,口味酸,顏色青,是「陽中之少陽」,與春季相通。
  •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食物貯藏和消化系統,營氣的住所,統稱為「器」,能消化糟粕,轉化營養,外現於嘴脣的四白穴,充盈於肌肉,口味甘,顏色黃,屬「至陰」,與土氣相通。

這十一臟六腑,都與膽相連。

一靈乘氣化以成形軀,而心藏靈明,故為生之本,神明之變體也,其光華則現於面,其氣則充於血脈,其位在南,而象離火,故為陽中之太陽,夏令屬火,故通於夏氣也,肺治周身之氣,故為氣之本,而魄居於肺,其華在毛,充在皮,以皮毛為肺之合也,其位在西,而象乾金,為陰中之太陽,秋令屬金,故通於秋氣也;腎主蟄藏,凡一身之精,由脾輸化攝聚,歸藏於腎,故為生氣之本,蓋氣生於精,即陽根於陰之理也,其華在發,充在骨,其位在北,而象坎水,為陰中之少陰,冬屬寒水司令,故通於冬氣也;肝為厥陰,厥陰者,兩陰交盡,故為罷極之本,罷極者,陰極也,陰極則陽生,陽出於腎,由肝膽而升也,魂居於肝,其華在爪,充在筋,以生血氣者,陽始升發,所謂少火生氣,氣生血也,其味酸,其色蒼,是其性也,其位東,而象震木,故為陽中之少陽,是其體則陰極,而用則為少陽風木之氣,春令所主,故通於春氣也;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者,皆合同氣化而司納穀轉輸,泌別清濁,出陳入新,故為倉廩之本,而營血所由生,故為營之居,猶如器具之能蘊釀、消化糟粕,以轉變氣味而入出者也,其華現於口唇之四圍白肉際,以唇為肌肉之本而屬脾,故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以其位中而象坤土,與命蒂連貫,而與至陰相類,通於土氣,是脾通腎中先天之陽也。

白話文:

心:

人的身體由靈氣凝聚而成。心臟儲藏著意識和智慧,因此是生命的根本,神明所依附的器官。心的光澤表現在臉上,氣息充盈在血管中。它的位置在南方,象徵離火,是陽氣中的太陽,與炎熱的夏季相通。

肺:

肺主宰全身的氣息,是氣的根源。魄藏於肺,它的光澤表現在體毛上,充盈在皮膚中。皮膚毛髮是肺的附屬物。肺的位置在西方,象徵乾金,是陰氣中的太陽,與涼爽的秋季相通。

腎:

腎主宰機體的儲藏功能。脾臟將營養物質轉化並儲藏,最後歸聚於腎,因此腎是生命之氣的根本。因為氣生於精,所以腎陽也依附於腎陰。腎的光澤表現在頭髮上,充盈在骨骼中。腎的位置在北方,象徵坎水,是陰氣中少了陽氣的部分,與寒冷的水氣相通。

肝:

肝屬厥陰。厥陰是陰氣交盡的時候,因此是疲極的根本。疲極即陰極,陰極則陽生。陽氣出自腎,經由肝膽向上升。魂藏於肝,它的光澤表現在指甲上,充盈在肌腱中。肝生髮血氣,因為陽氣開始升發,所謂「少火生氣,氣生血」。肝的味道是酸的,顏色是青色的,反映了它的性質。肝的位置在東方,象徵震木,是陽氣中少了陽氣的部分,身體的性質雖然是陰極,但作用卻是少陽風木之氣,與春季相主,因此與春季之氣相通。

脾胃腸膀胱:

脾、胃、大小腸、三焦和膀胱等器官都共同參與氣化過程,管理營養物質的運化,分別清濁,煥發生機。因此它們是倉廩的根本,營血由此生成。它們就像器具一樣,能夠儲存、消化糟粕,將氣味轉變後再排出體外。它們的光澤出現在口脣四周的白肉邊,因為嘴脣是肌肉的根本,屬脾,所以它們的氣息充盈在肌肉中。脾的味道是甜的,顏色是黃色的,因為它的位置在中部,象徵坤土,與生命之源相連,與極陰相似,與土氣相通。脾能通達腎中的先天陽氣。

凡臟腑各有功能所司,而皆取決於膽者,正以膽為少陽始生之氣,為一身之機括,故如其氣或弱、或郁、或亢、或陷,則各臟腑氣化皆失其度而生病。此微妙之至理,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每一個五臟六腑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主掌,但這些功能都離不開膽的影響。因為膽是少陽之氣的起始點,是身體的開關。所以如果膽氣出現虛弱、鬱結、亢盛或沉滯等情況,那麼各臟腑的氣化功能都會失衡而導致疾病。這個微妙的道理,是一定要了解的。

3. 臟腑合同氣化

《靈樞·本輸篇》云: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

白話文:

《靈樞·本輸篇》記載:

  • 肺與大腸相連,大腸是傳送食物殘渣的場所。
  • 心與小腸相連,小腸是負責接受和儲存食物的地方。
  • 肝與膽相連,膽是儲藏精華物質的場所。
  • 脾與胃相連,胃是儲藏五穀(穀物)的場所。
  • 腎與膀胱相連,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場所。
  • 少陽經絡屬腎,腎部向上連接肺部,因此將肺和腎合併為一臟。
  • 三焦是人體中空的地方,水液從這裡排出,歸屬於膀胱,是獨立的器官。
  • 以上這些就是各腑所對應的臟器。

此明臟腑相合而為表裡,互相輸化之道也。臟腑各有功能所主,前篇《靈蘭秘典》、《六節藏象》等論,已詳明矣,惟此言少陽屬腎者,指生陽之氣根於腎也。蓋腎為坎象三,二陰藏一陽於中,故陽氣根於腎,出肝膽而行三焦,故肝臟稱少陽,膽與三焦經稱少陽,以其從臟出經,陽氣初生,故名少也。氣根於腎,而腎脈上肺系舌本,故云將兩臟,謂少陽一氣將肺腎兩臟,如將之領兵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說明瞭臟腑之間相互配合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作用。臟腑各自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主司的部位。前面《靈蘭祕典》、《六節藏象》等內容已經詳細地論述了這些。這裡特別強調少陽屬腎,是因為生發陽氣的根源在於腎。

腎屬坎象,是三爻中有兩陰一陽的卦象,所以陽氣根源於腎。陽氣從腎出發,經過肝膽,運行為三焦經脈。因此,肝臟稱為少陽,膽和三焦經稱為少陽。因為陽氣從臟腑發出,初生而弱,所以稱為「少」。

陽氣根源於腎,而腎經脈上達肺臟,聯繫舌根。所以說「將兩臟」,是指少陽一氣統攝肺腎兩臟,就像將領帶領士兵一樣。

三焦為決瀆之官,而出水道,水由膀胱而泄,故云屬膀胱,是三焦一腑,止膀胱為其下屬,而無臟相合,故曰是孤之腑也。以其包羅五臟五腑之外,經脈不通於臟,是故六腑之所與合者,如此也。舊註解少陽即是三焦者,非也。夫肝、膽、三焦皆稱少陽,乃獨指三焦,豈理也哉?況三焦經脈稱少陽者,與手厥陰為表裡,無涉於腎,其言屬腎,又作何解?其非更可見矣。

白話文:

三焦是人體中負責排泄水液的器官,水液從膀胱排出,因此說三焦與膀胱相通。三焦是一個腑,只有膀胱這個腑與它相連,沒有相應的臟相配,所以稱為「孤腑」。因為三焦包圍著五臟六腑,它的經脈並不直接連接臟腑,所以六腑都要與三焦相通。

以前有人認為少陽就是三焦,這是錯誤的。肝、膽、三焦都屬少陽,但只單獨指三焦為少陽,這是沒有道理的。再者,三焦經脈稱為少陽,與手厥陰經互為表裡,與腎無關。說三焦屬腎,更是無稽之談。由此可見,三焦並非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