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諸病源流

舊注四維解作筋骨血肉,或解作四肢,而筋骨血肉與四肢,又如何相代?則全無義理可通矣。況《至真要大論》岐伯曰:夫氣之生,與其化,衰盛異也。寒暑溫涼,盛衰之用,其在四維。蓋言寒暑溫涼之氣流行,有盛衰而後有變化,當變化之際,在辰戌丑未之四季,而立春夏秋冬之四時,故土旺四季,而為一歲之綱維也。

所以然者,春夏秋冬是木火金水四氣,金木水火互相剋賊,必賴四季之土於中調理維持,方成造化之功,故曰:盛衰之用,其在四維。觀此,其義理豈不確然可證乎!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疿。高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

上節言外邪所傷,此明勞欲所傷也。篇首云清淨則志意治而陽氣固,若煩勞不息,則陽氣鴟張,化為邪火,火熾則水耗,水者,精血所由生也,其水漸耗,而至精絕不生,其邪僻之氣蓄積,而至夏令火旺之時,身中灼熱如煎,而經脈鬱閉,陽氣不得周行四肢,故反厥冷,名曰煎厥,俗稱骨蒸乾血勞者也。

目得血而能視,精血枯,故目盲,精脫者耳聾,故氣閉不通,而耳不能聽,傷損至此,身如潰敗之壞都,而氣血流散,如無防之水,汨汨乎不可止遏而收攝,雖有藥石,莫能治矣。若肝為剛臟,藏血而屬木,主春升之氣,大怒則肝氣逆,而其充形之氣機遏絕,血隨氣鬱,而菀結於上焦,因而營衛閉塞,經脈不通,使人薄厥者,怒氣急迫暴厥也。肝主筋,故致有傷於筋,而弛縱不能束骨,則行立戰掉,其若不能整容也。

夫氣主煦之,血主濡之,陽氣乖逆,則營衛不和,而汗出偏沮,沮者,漏泄也,《月令》所云:地氣沮泄,是津液不能周流,乃從或左或右而漏泄,以成偏枯之證也。以上皆言情欲所傷者也。如或汗出腠開之時,而受濕邪,逆閉營氣,乃生痤疿、瘡癤之類也。其有素貪高粱厚味而致傷者,足以生大疔毒,不止痤疿而已,良以日逐所蘊邪熱,如持虛空之器而受物,其積蓄深也。若因勞汗出,而當風寒迫郁表陽,或為皶為痤,俗稱粉痣之類,皆淺在皮腠,尚無大害也。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瘻,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營氣不從,逆於肉裡,乃生癰腫。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並,良醫弗為。故陽蓄積病死,而陽氣當膈,膈者當瀉,不亟正治,粗乃敗。

白話文:

舊注將「四維」解釋為筋骨血肉,或解釋為四肢,但筋骨血肉與四肢如何互相替代?這完全沒有道理可言。《至真要大論》中岐伯說:氣的產生和變化,盛衰各有不同。寒暑溫涼的盛衰運用,體現在四維上。意思是說寒暑溫涼之氣的運行,有盛衰變化,而變化之際,在辰戌丑未四個方位(季節),立春夏秋冬四季,所以土氣旺盛於四季,成為一年之中的綱維。

這是因為春夏秋冬是木火金水四氣,金木水火互相剋制,必須依靠四季的土氣在中間調理維持,才能完成造化的功用,所以說:「盛衰之用,其在四維」。觀察這些,其道理豈不是確切可證?

陽氣過度勞累則亢奮,精氣耗竭,邪氣積聚於夏季,使人感到身體灼熱如煎熬,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身體潰爛如同破敗的城池,精氣流失不止。陽氣因大怒而耗損,血液淤積在上焦,使人昏厥。傷及筋脈,筋脈鬆弛,如同容納不下,汗出不均,導致半身不遂。汗出受濕,則生瘡瘍。嗜食肥甘厚味,腳上生長大疔瘡,如同承受不住。勞累出汗後受風寒,則會形成皮膚病,鬱結則生瘡。

上一段講的是外邪所傷,這裡講的是勞欲所傷。篇首說清淨則心志平和,陽氣充足,如果勞累不止,則陽氣亢盛,轉化為邪火,火盛則水虧,水是精血的來源,水漸漸虧損,精氣耗竭不能再生,邪氣積聚,到夏季火旺之時,身體灼熱如煎熬,經脈阻塞,陽氣不能周流四肢,反而厥冷,稱為煎厥,俗稱骨蒸、乾血勞。

眼睛靠血液才能看見,精血枯竭,所以目盲;精氣耗損則耳聾,所以氣閉不通,耳朵聽不見。損傷到這種程度,身體如同潰敗的城池,氣血流散,如同沒有堤防的水,汨汨地止不住,即使有藥物,也無法治療。肝臟屬木,主藏血,主春升之氣,大怒則肝氣逆,氣機阻塞,血液隨著氣鬱結在上焦,營衛閉塞,經脈不通,使人昏厥,這是怒氣衝擊導致的急劇昏厥。肝主筋,所以會傷及筋脈,筋脈鬆弛不能束縛骨骼,行動困難,如同身體不能完整。

氣主溫煦,血主濡養,陽氣逆亂,則營衛失調,汗出不均,沮指漏泄,《月令》說:「地氣沮泄」,是指津液不能周流,從左或右漏泄,形成半身不遂。以上都是講情欲所傷。如果汗出毛孔開泄時,受濕邪侵襲,阻閉營氣,則會生瘡瘍。素來貪食肥甘厚味而導致損傷,足以生長大疔瘡,不只是瘡瘍而已,因為日積月累的邪熱積聚,如同用空器皿盛物,積蓄很深。如果因勞累出汗,又受風寒侵襲,則會形成皮膚病,俗稱粉痣之類,都淺在皮表,危害不大。

陽氣充足則滋養神志,柔順則滋養筋脈,開合失調,寒邪入侵,則會導致駝背。經脈阻塞形成廔管,蔓延到肌肉。臟腑之氣虛弱,則容易害怕,驚嚇。營氣不通,逆行於肌肉之中,則會生癰腫。汗液未盡,身體虛弱,氣血耗損,穴位阻塞,則會發作風瘧。所以風是百病之始,清淨則毛孔閉合,即使有強烈的風邪,也不能侵害,這是順應時令的道理。

所以疾病久了就會傳變,上下不協調,良醫也不會治療。所以陽氣積聚而死,陽氣停滯在膈肌,膈肌部位應該瀉,不緊急治療,就會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