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外感內傷總論

如能悟其至理,病變雖多,皆可一以貫之。故方脈為諸科領袖,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白話文:

如果能領悟中醫的根本道理,即使病症繁多,也能用同一個原理來貫通理解。因此,方劑和脈診是各科醫學的領頭羊,能否運用自如,全在於醫生自身的修為和領悟。

2. 經解

3. 病機一十九條

《素問·至真要大論》帝曰:願聞病機。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厥固泄,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此總標百病各有所屬,名為病機。機者,發動所由,為病之因也。其機皆同,謂之皆屬。然有陰陽、虛實、外感、內傷之異,必當細辨。即如肝為風木之臟,風為陽邪而動泄,故諸風病之動掉眩冒者,皆屬於肝,然有外感之風,則為實邪,血少內生之風,則為虛邪也;腎為寒水之臟,寒為陰邪而凝斂,故諸寒病之收引氣血者,皆屬於腎,然有外感之寒為實邪,而可發散,有陽虛內生之寒,必當溫補也,其餘諸證,莫不皆然矣;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者,以肺主一身之氣也,膹同賁,衝突之義;脾為濕土之臟,故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也;瞀音茂,昏眊也,瘛者,抽搐,由火甚生風,故皆屬於火也;心主血脈,血中熱鬱,或因邪閉,而成痛癢瘡瘍,故皆屬於心也;肢冷為厥,起於足經鬱閉,氣不周行,固者二便不利,泄者二便滑泄,故皆屬於下也;肺熱葉焦,發為痿躄,肺病則喘,胃氣上逆則嘔,故皆屬於上也;禁同噤,諸禁鼓慄者,咬牙發戰,或因外邪,或因氣閉,抑遏心火不伸,故如喪神守,皆屬於火也;痙者,經脈強急,不得屈伸,濕閉氣血,不得流通,故皆屬於濕也;火性上炎,故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而有虛實之大異也;諸腹脹大,由脾氣壅滯,濕熱不行,故皆屬於熱,然有陽虛不運,或食積不消,多端不同也。

狂躁是陽動,故皆屬火,然更有虛實之殊也;諸暴強直,與痙相類,此言屬風者,大抵動掣者為風,不動者濕閉,如風,則有血虛而生者,與外感治法迥別也,諸病有聲,鼓之如鼓者,如胸腹鳴響,按之有聲之類,病因多端,總由氣火不得流通,故皆屬於熱也;胕腫濕火,疼酸驚駭肝火,故皆屬於火也;諸轉反戾,水液混濁者,濕火內閉,反側不安,故皆屬於熱也;水液澄澈清冷,則為寒矣;諸嘔吐酸,肝膽火逆也,暴注下迫者,火性急速下迫,大便暴瀉也。

白話文:

病機十九條

頭暈目眩,身體搖晃,這些都與肝有關;身體遇寒收縮,筋骨僵硬,這些都與腎有關;胸悶氣喘,感覺氣往上衝,這些都與肺有關;身體水腫,腹部脹滿,這些都與脾有關;發燒昏迷,手腳抽搐,這些都與火有關;疼痛、搔癢、瘡瘍,這些都與心有關;四肢冰冷,大小便不順暢,這些都與下焦有關;身體虛弱,呼吸急促,嘔吐,這些都與上焦有關;牙關緊咬,身體發抖,意識模糊,像失了魂一樣,這些都與火有關;脖子僵硬,身體抽搐,這些都與濕有關;氣往上衝,感覺不舒服,這些都與火有關;腹部脹大,這些都與熱有關;煩躁不安,行為失控,這些都與火有關;突然身體僵硬,強直,這些都與風有關;生病時身體有聲音,像敲鼓一樣,這些都與熱有關;身體浮腫,疼痛,酸麻,驚恐,這些都與火有關;身體扭曲,動作不協調,小便混濁,這些都與熱有關;排出的水液清澈冰冷,這些都與寒有關;嘔吐酸水,腹瀉不止,這些都與熱有關。

總的來說,要謹慎把握疾病的關鍵,清楚知道各種病症屬於哪個臟腑,有問題的就去尋找原因,沒問題的也要去探究,身體強盛的就想辦法讓它虛,身體虛弱的就想辦法讓它強,必須先了解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疏通身體的氣血,讓它暢通無阻,才能達到身體的平和。這就是所謂的病機。

這裡總結了各種疾病所屬的臟腑,稱之為病機。所謂的「機」,就是疾病發生的原因。這些原因都是相同的,所以才說都屬於同一個臟腑。但是,病症有陰陽、虛實、外感、內傷的區別,必須仔細辨別。例如,肝屬木,性質屬風,風為陽邪,會使身體動搖眩暈,所以凡是風動搖眩暈的病症,都與肝有關。但是,有外感風邪引起的,屬於實邪;有因血虛引起的,屬於虛邪。腎屬水,性質屬寒,寒為陰邪,會使氣血收縮。所以凡是身體遇寒收縮的病症,都與腎有關。但是,有外感寒邪引起的,屬於實邪,可以用發散的方法治療;有因陽虛引起的,屬於虛邪,必須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其他病症也都是如此。

胸悶氣喘,感覺氣往上衝,這些都與肺有關,因為肺主一身之氣,氣衝的感覺,就像胸腔被撞擊一樣。脾屬土,性質屬濕,所以凡是身體水腫、腹部脹滿的病症,都與脾有關。昏迷、抽搐,是因為火氣太盛而生風,所以都與火有關。心主血脈,如果血熱鬱積,或因邪氣閉塞,就會產生疼痛、搔癢、瘡瘍,所以都與心有關。手腳冰冷是厥症,是因為腳部經絡阻塞,氣血不能順暢運行。大便不通暢的是「固」,大便滑瀉的是「泄」,所以都與下焦有關。肺熱葉焦,會導致身體虛弱無力;肺病會引起氣喘;胃氣上逆會引起嘔吐,所以都與上焦有關。牙關緊咬,身體發抖,可能是因為外邪,也可能是因為氣機閉塞,壓抑心火而無法舒展,所以像失了魂一樣,這些都與火有關。身體抽搐僵硬,無法伸屈,是因為濕氣閉塞,氣血不能流通,所以都與濕有關。火性上炎,所以凡是氣往上衝的,都與火有關,但又有虛實的區別。腹部脹大,是因為脾氣壅滯,濕熱不能排出,所以都與熱有關,但也可能是陽虛不能運化,或食物積滯,原因很多。

煩躁不安,是陽氣妄動,所以都與火有關,但又有虛實的區別。突然身體僵硬強直,與抽搐類似,這裡說與風有關,大致上來說,凡是身體顫動抽動的都屬於風,不動的屬於濕氣閉塞。如果是風邪,那麼有的是血虛引起的,與外感風邪的治療方法截然不同。生病時身體有聲音,像敲鼓一樣,例如胸腹發出聲響,按壓時有聲音,病因有很多,總之都是因為氣火不能順暢流通,所以都與熱有關。浮腫、濕火、疼痛、酸麻、驚恐都是肝火引起的,所以都與火有關。身體扭曲、動作不協調、小便混濁,是因為濕火內閉,導致身體不安,所以都與熱有關。排出的水液清澈冰冷,就是寒症。嘔吐酸水,是肝膽火氣上逆;腹瀉不止,是因為火性急速下衝,導致大便暴瀉。

以上一共十九條,只有水液清澈冰冷屬於寒症,其餘都屬於火、屬於熱,因為外感邪氣雖然是寒氣,但進入體內後,多半會隨著陽氣轉化為熱,所以劉河間說六氣都從火化,這是陰陽變化的自然規律。但所有疾病都有虛實之分,如果不能分辨清楚,會很快導致死亡。所以必須詳細審察疾病的關鍵,謹慎遵守治療原則,還要反覆推究是否有邪氣、是虛還是實,先觀察五行生剋、六氣盛衰的道理,疏通氣血,使其在臟腑、經絡中循環,達到調和的狀態,才能治好疾病,保全性命。如果像劉河間只注重實證,不了解虛證,這種粗糙的治療方法是不可取的。

能真正闡明《內經》的深刻道理,並且精細區分陰陽、虛實、表裡、寒熱的,只有張仲景一人而已。學習醫學的人,怎能不仔細研讀他的著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