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下 (16)
卷四下 (16)
1. 辨陰陽臟腑脈象病證
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曰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脈滑,曰風;脈澀,曰痹;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
此亦言兩手之脈現病狀也。盛滑堅者,浮按盛而滑,沉按則堅,此外邪盛,而臟腑之氣不得舒和,而脈堅實,故曰病在外也;若小者,浮按不足,沉按則實而堅,此邪在腑臟,故曰病在內;是陰邪結於陰分也。其小弱而澀者,氣血兩傷,故知其為久病,然比小實堅之脈為吉,凡脈而至堅硬者,非難治之痼疾,即傷本元之重病也;若滑浮而疾,此外感邪熱,元氣未傷,故知其為新病也。
脈急者,無柔和之氣,此陰凝之邪,故有疝瘕、少腹痛之病也;脈滑曰風者,是內風挾痰,若外風,其脈必浮也;澀者,寒濕滯於血脈而為痹也;緩而滑者,熱邪傷中,故脈縱緩而滑,有力則為熱病,無力則為痿病;盛而緊者,陰邪積滯於中,必脹滿也。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當消環自已。
搏堅而長者,弦強有力,肝邪乘心也,心主血,肝藏血,舌為心苗,肝主筋,血少則筋急,《經筋篇》言,手少陽之筋轉,則舌卷,故病舌卷不能言也;若其脈軟而散者,血傷氣耗也,消環二字必有錯訛,《甲乙經》作消渴自已,蓋血傷氣耗,津液不生,當病消渴,然脈既軟散,心火已微,但靜養自愈也。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其軟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也。
肺主氣,肝藏血,脈搏堅而長者,肝邪橫逆犯肺,血隨氣升而唾出也;若其脈軟而散者,肺氣大傷,腠理開泄,當病大汗淋漓,如水灌身,至令不能還復,以津氣外散而發越也。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肝脈搏堅而長者,弦硬有力也,肝邪盛,色當青,乃反不青,是因墜跌,若搏擊傷血,血瘀結於脅下,脅為肝之部位,血瘀,則氣逆中焦,升降不利,故喘而氣逆也;若其脈軟而散,則氣血兩傷,色當枯瘁,今反潤澤而明者,因水飲漫溢,經氣不循軌路,故脈軟散,由渴時暴多飲,遂易入肌皮之內,溢於腸胃之外,將有腫脹之變也。上篇云:肝脈微緩為水瘕痹,澀甚亦為溢飲。
大抵微緩澀及軟散,同為虛弱之脈,但觀其色,如枯瘁不澤,則非水溢之病矣。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軟而散者,當病食痹。
心肝火邪乘胃,胃脈搏堅而長,故其色赤,髀者,胃經所行之部,火邪流於經,其髀痛如打折也;其脈軟而散者,胃氣傷,食而不能消化,反加黃瘦,病名食痹也。
白話文:
辨陰陽臟腑脈象病證
脈象強勁滑利而堅實,表示疾病在體表;脈象細小堅實,表示疾病在內臟。脈象細弱澀滯,表示久病;脈象滑利浮大而有力,表示新病。脈象急速,表示疝氣、腹痛;脈象滑利,表示風證;脈象澀滯,表示痹證;脈象緩和滑利,表示熱邪傷及心臟;脈象強勁而緊,表示脹滿。
以上也說明兩手脈象都能反映病情。脈象強勁滑利而堅實,浮按時脈象強勁滑利,按壓較深則感覺堅實,這是外邪盛行,臟腑之氣不得舒暢和緩,所以脈象堅實,故稱疾病在體表;如果脈象細小,浮按時脈象不足,按壓較深則感覺堅實而堅硬,這是邪氣侵犯內臟,故稱疾病在內臟,這是陰邪凝結於陰分。脈象細弱澀滯,表示氣血均已受損,故知為久病,但比脈象細小堅實者預後較好。凡是脈象堅硬者,不是難治的慢性疾病,就是損傷根本元氣的重症;如果脈象滑利浮大而有力,這是外感邪熱,元氣未受損傷,故知為新病。
脈象急速,缺乏柔和之氣,這是陰邪凝滯,所以會有疝氣、少腹疼痛等疾病;脈象滑利表示風證,這是內風挾帶痰濁,如果是外感風邪,脈象必然浮大;脈象澀滯,是寒濕阻滯於血脈而導致痹證;脈象緩和滑利,是熱邪傷及心臟,所以脈象緩和而滑利,有力則為熱病,無力則為痿病;脈象強勁而緊,是陰邪積滯於內,必然脹滿。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心脈搏動堅實而有力,將會患病,舌頭捲曲不能說話;心脈搏動軟弱而散漫,將會自愈。
搏動堅實而有力,是指脈象弦急有力,是肝邪犯心。心主血脈,肝藏血,舌為心之苗,肝主筋,血少則筋急,《經筋篇》說,手少陽之筋轉動,則舌捲曲,所以會患病,舌頭捲曲不能說話;如果脈象軟弱而散漫,是氣血受損,消環二字應有誤,應是《甲乙經》所說的消渴自愈,因為氣血受損,津液不能生成,將會患消渴病,但脈象軟弱散漫,心火已弱,只要靜養即可自愈。
肺脈搏動堅實而有力,將會吐血;肺脈搏動軟弱而散漫,將會大汗淋漓,汗液不能自行停止。
肺主氣,肝藏血,脈搏動堅實有力,是肝邪犯肺,血隨氣上逆而吐出;如果脈象軟弱而散漫,是肺氣大傷,腠理疏鬆,將會大汗淋漓,像水灌注全身一樣,汗液不能自行停止,因為津液外洩而發散。
肝脈搏動堅實而有力,顏色不青,將會墜痛如被打擊一樣,因為血瘀積於脅下,導致喘息;肝脈搏動軟弱而散漫,顏色潤澤,將會患溢飲,溢飲是指口渴,大量飲水,而水液容易進入肌膚皮下和腸胃之外。
肝脈搏動堅實有力,脈象弦硬有力,肝邪盛行,顏色應該發青,卻反而不青,這是因為墜跌或外力衝擊傷及血液,瘀血積聚於脅下,脅肋是肝臟所在部位,血瘀則氣逆衝於中焦,升降失調,所以會喘息;如果脈象軟弱而散漫,則是氣血兩傷,顏色應該枯萎,現在卻潤澤而明亮,這是因為水飲漫溢,經氣運行失常,所以脈象軟弱散漫,因為口渴時大量飲水,所以容易進入肌膚皮下,溢於腸胃之外,將會有腫脹的變化。上篇說:肝脈微緩為水腫痺證,澀甚亦為溢飲。
總之,脈象微緩澀滯和軟弱散漫,都是虛弱的脈象,但觀察其顏色,如果枯萎不潤澤,則不是水液溢於體表的疾病。
胃脈搏動堅實有力,顏色赤紅,將會患腿痛;胃脈搏動軟弱而散漫,將會患食痹。
心肝火邪犯胃,胃脈搏動堅實有力,所以顏色赤紅,髀(大腿)是胃經所經過的部位,火邪流注於經絡,所以大腿疼痛如同骨折一樣;脈象軟弱散漫,是胃氣受損,飲食不能消化,反而消瘦,稱為食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