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下 (15)
卷四下 (15)
1. 辨脈陰陽四時逆從病狀
假如外感,則兩手之脈皆浮,火邪,則兩手脈皆數之類,安能分部位哉!診者既已先明臟腑部位,自能隨時審其病處,故此經文止論通脈為病之理也。言脈中手者,初按應指浮部之脈也。短者,表陽鬱而化火,故頭痛,以諸陽皆會於頭也;長者,陽氣有餘也,陽有餘,則陰不足以榮養經脈,下部屬陰,故足脛痛也;促急而上擊者,陽氣逆於胸肺,故肩背痛也。
兩手脈俱沉而堅者,有形之邪結滯,故病在中也;若浮而盛者,氣行於表,必有外感之病也。若沉而弱者,表裡皆虛也,表陽虛則腠理不固,時發寒熱,內陽虛則陰邪結於陰分,而有疝瘕、少腹痛之病也;若沉而橫,橫者,頂指有力,而不順軌,故知其脅下有積,及腹中有橫積痛也;脈沉而喘,喘者,鼓動急促,而不調達,此邪閉營衛,表裡不通,故脈反沉而發寒熱。
又脈主一身之氣,或肺氣壅遏,而喘息脈沉,亦有之,此喘字有雙關之義,當兼審其外證也。
白話文:
如果患了外感疾病,那麼左右手的脈象都會浮;如果體內有火邪,左右手的脈象都會很快,等等這些情況,怎麼能單純用部位來區分呢!醫生只要事先了解臟腑的部位,就能隨時判斷病灶所在,所以這篇經文只論述脈象通則為病的道理。文中所說「手脈」,指的是最初按到指尖浮部的那股脈象。脈象短,說明表層陽氣鬱結化火,所以頭痛(因為全身陽氣都匯聚於頭部);脈象長,說明陽氣過盛,陽氣過盛,陰氣不足以滋養經脈,下部屬陰,所以小腿疼痛;脈象急促而向上衝擊,說明陽氣逆衝胸肺,所以肩背疼痛。
左右手脈象都沉而有力,說明有形邪氣瘀滯,所以病在內臟;如果脈象浮而有力,說明氣血運行於體表,必定是外感疾病;如果脈象沉而弱,說明表裡都虛弱,表層陽氣虛弱則肌膚腠理不固,時常發熱發冷;內在陽氣虛弱則陰邪會停留在陰經的部位,而出現疝氣、少腹疼痛等疾病;如果脈象沉而橫,橫是指指尖用力卻不順暢,所以知道其脅下或腹部有積聚疼痛;脈象沉而喘,喘指的是脈搏跳動急促而不規律,這是因為邪氣阻滯營衛,表裡不通,所以脈象反而沉而發熱發冷。
此外,脈象主一身之氣,也可能因為肺氣阻塞而喘息,脈象也沉,這裏的「喘」字有雙重含義,需要綜合考慮其他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