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 (6)

1. 運氣圖

下層大圖不動

壬子、壬午,中運木勝而太陰不得升;甲子、甲午,中運土勝而寒水不得降,皆不得立正也,後仿此。

此夏至四十六日天蓬制司天,天衝制天左間,又地阜克地左間,地彤制在在泉。

立秋四十六日,天柱克天右間,秋分後地玄克地右間。以上子午年。

辛丑、辛未,水運而少陽不得升,乙丑、乙未,金勝而厥陰不得降。

凡春分後四十六日,天衝制司天,地彤制地右間。

立夏天蓬制天右,地阜制在泉,地晶克地左木。

秋分四十六日,天蓬制天左。以上丑未年。

中層次圖順行

戊寅、戊申,火運勝金而陽明不得昇天:丙寅、丙申,水運勝火而少陰不得入地。

凡立春四十六日,天衝制天右,天英制天左,地玄製地左,地阜制地右。

春分四十六日,天英制天左,地晶制在泉。

夏至四十六日,天蓬制司天。以上寅申年。

白話文:

壬子年、壬午年,木氣旺盛,陰氣無法上升;甲子年、甲午年,土氣旺盛,寒水無法下降,都無法正常運作,其他年份以此類推。

夏至後四十六天,天蓬星主司天,天衝星主天左間,地阜星克地左間,地彤星制在在泉。

立秋後四十六天,天柱星克天右間,秋分後地玄星克地右間。以上是子午年。

辛丑年、辛未年,水氣旺盛,少陽無法上升;乙丑年、乙未年,金氣旺盛,厥陰無法下降。

凡春分後四十六天,天衝星主司天,地彤星制地右間。

立夏後天蓬星主天右,地阜星制在泉,地晶星克地左木。

秋分後四十六天,天蓬星主天左。以上是丑未年。

戊寅年、戊申年,火氣旺盛,陽明無法上升;丙寅年、丙申年,水氣旺盛,少陰無法下降。

凡立春後四十六天,天衝星主天右,天英星主天左,地玄星制地左,地阜星制地右。

春分後四十六天,天英星主天左,地晶星制在泉。

夏至後四十六天,天蓬星主司天。以上是寅申年。

己卯、己酉,土運勝寒而水不得升;丁卯、丁酉,木運勝而濕土不得降。火抑司天不遷正,水窒在泉不相守皆同。

白話文:

己卯年、己酉年,土勢強盛,寒氣受抑制,水分無法上升。丁卯年、丁酉年,木氣旺盛,濕潤的土地無法下降。

火勢受壓抑,無法升上天空;水氣受阻,滯留在泉水中都無法相合。

又天芮制天右不升,地晶制地右,又地蒼窒太陰不降。

立夏四十五日,天蓬制天右。

立冬四十五日,地蒼制地左太陰。以上卯酉年。

上層小圖逆行

庚辰、庚戌,金運勝木,厥陰不得昇天,又天柱抑,木不升;丙辰、丙戌,水運勝火,少陽不得入地。

立春四十六日,地玄製地。

秋分地右間為地玄,在泉為地蒼制,亦四十六日止。

立冬四十六日,天芮制司天,又天左右為天柱、天柱、英制,又地左亦受制,以上辰戌年。

辛巳、辛亥,水運勝火而少陰不得升;癸巳、癸亥,火運勝金而陽明不得降。

白話文:

此外,天芮星控制著天右,使其無法上升;地晶星控制著地右。同時,地蒼星阻礙太陰星下降。

立夏後四十五天,天蓬星控制著天右。

立冬後四十五天,地蒼星控制著地左太陰星。以上情況發生在卯酉年。

上層小圖逆行。

庚辰年、庚戌年,金氣旺盛,木氣受制,厥陰星無法昇天,同時天柱星壓制,木氣無法上升;丙辰年、丙戌年,水氣旺盛,火氣受制,少陽星無法入地。

立春後四十六天,地玄星控制著地。

秋分時節,地右之間為地玄星,在地泉中為地蒼星控制,同樣持續四十六天。

立冬後四十六天,天芮星控制著司天星,同時天左右為天柱星、天柱星、英星控制;地左也受到控制。以上情況發生在辰戌年。

辛巳年、辛亥年,水氣旺盛,火氣受制,少陰星無法上升;癸巳年、癸亥年,火氣旺盛,金氣受制,陽明星無法下降。

先年冬至起,有四十六日,天蓬水星在坎宮之年,大寒十五日。四時少陽不得在泉,至立春後一日在泉,曰得其位。

白話文:

在我去年冬至那一天,有四十六天,天蓬水星在坎宮(北方)的年份,大寒節氣持續了十五天。四季中的少陽之氣未能到泉水處,直到立春後一天才到達泉水處,這表示少陽之氣恢復了正常的位置。

夏至四十六日,地蒼制地左間,地彤克地右間。

秋分四十六日,天柱制司天,天蓬、天芮制天左、右俱四十六日止。以上己亥年。

白話文:

夏至過後第四十六天,地氣呈現蒼色控制著地面的左側區域,而地氣呈現彤色克制著地面的右側區域。

秋分過後第四十六天,天柱控制著天空,天蓬和天芮分別控制著天空的左側和右側,都是持續四十六天。以上是己亥年的狀況。

天蓬每以冬至日起住坎宮,循艮、震、巽、離、坤、兌,而周於乾,以成一歲。每宮各四十六日,惟乾、巽為天門戶,止四十五日而止。

白話文:

天蓬星每年從冬至那天起住進坎宮,然後順著艮宮、震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最後到達乾宮,以此完成一年的循環。每個宮位住上46天,只有乾宮和巽宮作為天門,所以只住45天。

2. 司天在泉南北政不應

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南、北政兩尺寸不應。

甲子、甲午:土濕為患,中滿身重。

丙子(歲會)、丙午:水運太過,其病寒下,中寒下利,疫氣清冷,心腎有傷。

戊子(天符)、戊午:太乙天符,太陽盛,上熱血溢。

白話文:

少陰君火主宰天象,陽明燥金則居于泉中,南北方政令相差甚遠,尺寸不合。

甲子年、甲午年:土氣濕潤過度,導致脾胃不和,腹脹身重。

丙子年(歲會)、丙午年:水氣過盛,寒邪入侵,出現腹痛、腹瀉,疫病流行,清冷之氣盛行,心腎受損。

戊子年(天符)、戊午年:太乙天符星臨,太陽氣盛,易出現上火、出血等症狀。

庚子、庚午:俱同天符,金齊火化,司天為制,金得其平,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其病下清,二便清泄,及下體清冷,金氣之病也。

壬子、壬午:肝木過燥,其病支滿。

白話文:

庚子年和庚午年:這兩個年份都對應天符星,金氣旺盛火氣化解,是上天制定和管理的。金氣恰到好處,堅固不敗。病徵和正商相同。其病症表現為小便清澈、大便稀薄,以及下體清冷,這是金氣過盛所致。

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寒熱持於氣交而為病治也。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其病咳,喘,溢血、泄,鼽嚏,目赤,背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乾,腫上。

白話文:

當金火兩臟功能和諧時,就會與火星(熒惑)和金星(太白)相應。熱病產生於上半身,寒病產生於下半身,寒熱之氣互相侵犯、爭鬥於體內,就會出現咳嗽、氣喘、咯血、腹瀉、打噴嚏、眼睛發紅、背上長瘡、受寒導致胃部疼痛、心痛、腰痛、腹部脹大、嗓子乾、腫脹等症狀。

初之氣:主風木,客寒水。寒氣抑揚,關節禁固,腰椎痛,中外瘡瘍。司天之氣。

二之氣:主君火,客風木。水氣乃行,風木榮動,熱鬱於上,頭目有病,且多淋。君火為病。

三之氣:主相火,客君火。熱極寒生,氣厥心痛,寒熱並作,咳、喘、目赤,火熾為禍之害。

四之氣:主、客濕土。溽暑炎蒸,寒熱立至,以有雨也,嗌乾,黃癉,鼽衄,飲發,濕熱病也。

白話文:

一年之中,第一個時期的氣候特徵是風木主導,寒水為客,寒氣抑制陽氣,導致關節僵硬、腰椎疼痛,以及內外瘡瘍。這個時期屬於司天之氣。

第二個時期的氣候特徵是君火主導,風木為客,水氣運行,風木生長旺盛,熱氣鬱積在上,容易引起頭目疾病,同時也容易出現小便頻密的症狀。這個時期的疾病主要是由君火引起的。

第三個時期的氣候特徵是相火主導,君火為客,熱極生寒,氣機逆亂,會導致心痛,寒熱交替,咳嗽、喘息、眼睛發紅等症狀,這些都是火熾為害所致。

第四個時期的氣候特徵是濕土主導,濕氣盛行,暑熱炎蒸,寒熱交替出現,通常伴隨降雨,容易出現口乾、黃疸、鼻衄、飲酒容易發病等症狀,這是濕熱病的表現。

五之氣:主燥金,客相火。畏火臨金,陽氣布化,時寒氣熱,甚病溫厲。陽和勝也,須以苦散。

白話文:

五行之氣:以燥金為本,能引動客火。火勢過旺衝擊金氣,陽氣擴散生化,時而寒氣時而熱氣,會引起嚴重的溫熱病症。陽和之氣盛,需要用苦味藥來疏散。

終之氣:主寒水,客燥金。燥令行,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皮腠,病舍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金乘木也。

白話文:

終之氣:掌管寒水之氣,而客氣為燥金之氣。燥氣運行時,體內餘火就會向裡侵犯,導致上部腫脹,出現咳嗽、喘息的症狀。嚴重時,血液會溢出皮膚,病情會轉移到脅部以下,延伸到少腹,形成寒中之症。這是因為金屬之氣克製了木氣所致。

歲宜咸而軟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泄火發之,以酸補金收之,而安其下。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己、餘年南、北政左尺、右寸不應。

甲寅、甲申:土濕太過,體重,胕腫,痞飲。

丙寅、丙申:中金生水,相火之病勝復,交病寒腫。

白話文:

一年之中,飲食宜以鹹味軟糯為主,調養上焦;若病情嚴重,則可用苦味瀉火發散,酸味補金收斂,以安撫下焦。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今年南、北政左尺、右寸脈象不應。

甲寅年、甲申年:土濕過度,身體沉重,肢體腫脹,胸悶積水。

丙寅年、丙申年:中金生水,相火之病復發,交病寒腫。

戊寅、戊申:俱天符,病熱鬱血溢,血泄,心痛,火氣盛也,內必應心。甲年少異,甲金佐於肺而受火刑,其氣積實,為病得半。

白話文:

戊寅、戊申年:

  • 天符年
  • 症狀:發熱、鬱結、出血、心痛
  • 原因:火氣旺盛,內心受到影響

甲年青年體質不同:

  • 甲木屬肺,受到火氣刑剋
  • 身體強壯,但只能承受一半的病

庚寅、庚申:司天為制,金得其平,所謂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也。金齊火化,邪在於肺,其病肩、背、胸中。

壬寅、壬申:俱同天符。木火為病,掉眩,支脅,驚駭。

白話文:

庚寅、庚申:司天為制裁,金屬能得到平衡,就像堅固的紀律一樣,上應徵星與商星相同。金屬與火互相作用,邪氣存在於肺部,會引起肩膀、背部、胸部的疾病。

火木同德,上應熒惑歲星,風熱參布,勝復寒中,外發瘡瘍,內為泄滿,外熱內寒,瘧,痢,聾,瞑,嘔吐上拂,腫色變,熱盛寒復,水火交爭也。

白話文:

火屬陽,木也屬陽,它們性質相同,對應天上火星(熒惑)和木星(歲星)。熱風(風熱)瀰漫,勝過寒冷,外部表現為瘡瘍,內部導致腹瀉和腹脹。表面發熱,內部寒冷,症狀包括瘧疾、痢疾、耳聾、失明、嘔吐和反胃,腫脹處顏色發生變化,熱盛後又寒冷,這是水火交爭的緣故。

初之氣:主風木,客君火。木火交熾,溫病乃行,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

二之氣:主君火,客濕土。火為土鬱,風不勝濕,熱鬱於上,咳逆,嘔吐,胸溢,頭痛,昏憒,膿瘡。

三之氣:主相火,客相火。畏火交集,熱中,聾,瞑,血溢,咳,嘔,鼻衄,渴,嚏,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氣:主濕土,客燥金。涼氣至而寒暑間化,燥濕以參,胸滿,身重,肺脾自病也。

五之氣:主燥金,客寒水。金肅水寒,氣邪當避。

終之氣:主寒水,客風木。風木得水,萬物反生,關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

白話文:

一年之中,初氣主風木,容易受客氣君火影響。木火交熾,就會引起溫病,出現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皮膚瘡瘍等症狀。

二之氣主君火,容易受客氣濕土影響。火氣被濕土鬱阻,風氣又不能勝過濕氣,熱氣上衝,會出現咳逆、嘔吐、胸悶、頭痛、昏迷、膿瘡等症狀。

三之氣主相火,容易受客氣相火影響。兩股火氣交集,就會出現內熱、耳聾、目眩、血溢、咳嗽、嘔吐、鼻衄、口渴、噴嚏、喉嚨阻塞、目赤等症狀,甚至有突然死亡的風險。

四之氣主濕土,容易受客氣燥金影響。天氣轉涼,寒暑交替,燥濕之氣相互作用,容易出現胸悶、身體沉重等症狀,這是肺脾本身的疾病。

五之氣主燥金,容易受客氣寒水影響。金氣肅殺,寒水之氣會受到抑制,邪氣自然會避開。

終之氣主寒水,容易受客氣風木影響。風木之氣得水而生,萬物復甦,關閉不嚴,容易出現心痛、陽氣不藏而咳嗽等症狀。

風多暴舉,炎氣流行,令擾廢,寒熱往復,宜咸、宜辛、宜酸,滲之,泄之,漬之,發之。蓋咸以勝火,辛以治木,酸以勝木火之性,滲泄去二便之實,漬發去腠理之邪。

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己、餘年南、北政兩尺、寸不應。

白話文:

風氣盛行,熱氣蔓延,導致發燒、寒熱交替。宜用辛味、酸味藥物來治療,以清除體內熱毒、疏通經絡、宣發邪氣。

辛味藥物能剋制熱氣,酸味藥物能抑制木氣和熱氣,辛酸相合,能驅除發燒惡寒的病邪,漬發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積熱和邪氣。

乙卯(天符)、乙酉(歲會太乙天符):司天為助,從辛之化,上商與正商同也。金運不及,災及兌七宮,正西方也。

白話文:

乙卯、乙酉年(天符、歲會太乙天符):上天相助,辛金的變化,上商與正商相同。金氣運轉不足,災難會影響到兌七宮,也就是正西方。

丁卯(歲會)、丁酉:司天勝運,金兼木化,反得其所謂委和之紀,上商與正商同也。木運不及,災及東方震三宮。司天制木,不同少角之例。

白話文:

丁卯(歲會)和丁酉(歲會)這兩年:司天之氣運勢旺盛,金氣輔助木氣變化,反而得到所謂調和的紀年,就像上商和正商等同一樣。木氣運勢不足,災難會波及東方震卦的三個宮位。司天之氣制約木氣,與少角歲會的例子不同。

己卯、己酉:土運不及,災及中五宮。

辛卯、辛酉:水運不及,而土乘之,所謂涸流之紀,少陰與少宮同也,土兼水化。

癸卯、癸酉:俱同歲會。火不及而司天得政,所謂伏明之紀,上商與正商同。

白話文:

己卯、己酉年間,土壤的生長力量不足,災害會影響到中央區域。

辛卯、辛酉年間,水的力量不足,土壤會趁機影響水,這就是所說的水流乾涸的年份,火和土的作用相同,土壤會帶有水的特性。

癸卯、癸酉年間,情況都和歲運相會一致。火的力量不足,但是天空的管理者還是火,這就是所謂的潛藏光明的年份,金的影響力與正常的金相同。

金火合德,上應太白、熒惑,政切全,金不足,木火乘之,木亦無畏,故零木之氣,得次並行暴,多陽少陰,風濕流於氣交之際,咳,嘔,嗌塞,寒熱發,暴振慄,癃閉,清先而勁,毛蟲乃殃,熱後而暴介蟲殃。

白話文:

熒光燈不夠亮,而且怕水,聲音刺耳,而且很脆弱

初之氣:主風木,客濕土。風濕為患,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嘔,衄,小便黃赤,甚則淋,脾腎傷。

二之氣:主君火,客相火。二火交熾,臣位於君,疫癘大行,火暴死。

三之氣:主相火,客燥金。燥熱交合,燥極而澤,不無寒熱之患,以近四氣,水土故澤。

四之氣:主濕土,客寒水。

五之氣:主燥金,客風木。

終之氣:主寒水,客君火。陽氣布,候反溫,蟄蟲見,水不冰,火化之盛,其病為濕。

白話文:

一年之中,氣候變化無常,不同的季節對應著不同的氣候特徵,也容易引發不同的疾病。初春時節,以風木之氣為主,濕土之氣為客,容易出現風濕病症,患者會感到身體發熱,面部浮腫,嗜睡,嘔吐,流鼻血,尿液顏色偏黃,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尿頻尿急,脾腎受損。

盛夏之際,君火之氣旺盛,相火之氣也隨之活躍,兩者相互交織,導致瘟疫流行,病情危重,患者容易出現高熱,甚至危及生命。

秋季時節,相火之氣為主,燥金之氣為客,燥熱交匯,容易引起口乾舌燥,伴隨寒熱交替的症狀,但由於接近秋季,水土潤澤,病情較為緩和。

冬季時節,濕土之氣為主,寒水之氣為客。

初春時節,燥金之氣為主,風木之氣為客。

寒冬之末,寒水之氣為主,君火之氣為客,陽氣逐漸回升,氣溫回暖,冬眠的蟲子開始出現,水不再結冰,火氣旺盛,容易出現濕氣過重的症狀。

陽專其令,炎暑大行,風燥橫於歲運,其極而澤,寒熱互興,宜咸從水化以治,火宜清,名在泉之火,苦從火化以治,金宜散,司天之金,辛從金化,以同司天之氣而求其平也。

白話文:

陽氣太盛,導致熱浪來襲,風燥之氣在歲運中橫行,極度乾燥後會導致暴雨,寒熱交替出現。治療時宜採用滋陰清熱法,火性過旺時應清火,使用與泉水相關的藥物;肝氣鬱結時應以辛味藥物疏肝理氣,這樣能與天金之氣相協調,達到平衡。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甲、餘年南、北政右尺、左寸不應。

甲辰、甲戌:歲會又同天符。柔潤重澤,病濕下重。

丙辰、丙戌:俱天符。水運太過,大寒留於溪谷。

白話文:

太陽寒水主政,太陰濕土在下半部。甲年的時候,南部和北部的政事,右邊的尺部和左邊的寸部脈象沒有反應。

甲辰年和甲戌年:歲會同時又是天符年。這一年濕潤而多澤,疾病多與濕氣和下部沈重有關。

丙辰年和丙戌年:都是天符年。水運太過旺盛,導致大寒之氣停留在溪谷之中。

戊辰、戊戌:司天為制,水得其平,所謂赫曦之紀,上羽與正徵同也,火齊水化,炎裂拂騰,其病熱鬱災,太過而水必。

白話文:

戊辰、戊戌年:由司天之神掌管,水勢平穩,正所謂陽氣熾盛的時節,上調的陽氣和標準的陽氣一致,火勢正盛,水勢衰退,炎熱暴烈,風勢大作,因此容易出現熱鬱傷人的病症,時間一長,水氣必然告竭。

庚辰、庚戌:金氣太過,其病燥,眥瞀,胸滿,肺金受病也,肝亦有損。

壬辰、壬戌:木氣太過,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皆風木病也,肝筋脾土亦病。

白話文:

庚辰、庚戌年份裡,金氣過盛,會導致身體燥熱,眼睛視物不清,胸腔感到脹滿,這是肺部受到影響的病症,同時肝臟也會有所損傷。

壬辰、壬戌年份裡,木氣過盛,會引起強烈的震動和破壞,會出現眩暈和搖晃的情況,眼睛會有視物昏花的症狀,這些都是由於風木過盛引起的疾病,同時肝臟、筋肉和脾臟也會受到影響。

水土合德,上應辰星、鎮星,寒政大舉,澤無陽焰,寒濕之氣,持於氣交,寒熱發,肌肉痿不收,濡瀉,血溢,皆火鬱寒濕之病,膀胱不能無邪,神明絕,死不治。穴在掌後銳骨之端,真心氣也。

白話文:

水土結合得宜,與天上的辰星、鎮星相呼應。寒氣強盛,澤水中不會有陽光照射,寒濕之氣積聚在氣交之地,導致寒熱交加,肌肉痿縮不能收縮,出現腹瀉、咳血等症狀,都是因為火氣鬱積在寒濕之中所導致。膀胱中必會存在邪氣,神志昏迷,無法救治。穴位位於手掌後方銳骨的頂端,屬於心經氣。

初之氣:主風木,客相火。臣隨君火,冬也,草乃早榮,風火相搏,溫厲乃作,身熱,頭痛,嘔吐,瘡瘍,斑疥之類。

白話文:

最初的氣:主導著風和木的屬性,而客氣是火。臣氣跟隨君火,在冬天,草木卻提早生長,風火相搏,溫熱疫病就會產生,表現為身熱、頭痛、嘔吐、瘡瘍、斑疥之類的疾病。

二之氣:主君火,客燥金。大涼反至,火氣遂抑,氣鬱中滿,時多有之,諸寒滯於中,陽氣不行也。

三之氣:主相火,客寒水。寒水侮陽,火無不應,病寒反熱,癰疽,注下,心熱瞀悶,若不治之,陽絕而死。

四之氣:主濕土,客風木。風濕交爭,大熱少氣,肌肉足痿,注下赤白,以客勝主陽,脾且生火為熱。

五之氣:主燥金,客君火。太陰在泉,而得君火之化,萬物能長能成,而人亦舒而無病。

終之氣:主寒水,客濕土。濕氣大行,陰凝慘淒,而寒風以至,是厥木來相加也,脾土傷而孕不育。

白話文:

天地運行,有二氣、三氣、四氣、五氣、終之氣。二氣以火為君,燥金為客,若寒氣過盛,火氣被抑制,氣鬱積於內,常見於寒邪留滯體內,陽氣無法通行。三氣以相火為君,寒水為客,寒水侵犯陽氣,火氣隨之應變,導致寒邪入體後出現發熱、癰疽、腹瀉等症狀,若不治療,陽氣耗竭而亡。四氣以濕土為君,風木為客,風濕交雜,則出現發熱無力、肌肉萎縮、腹瀉等症狀,因客勝主,脾氣受損,反而生火導致發熱。五氣以燥金為君,君火為客,太陰之氣潛藏於地,而得君火之滋養,萬物生長繁盛,人體也健康無病。終之氣以寒水為君,濕土為客,濕氣過盛,陰寒凝結,寒風襲來,木氣受損,脾土受傷,導致不孕。

寒凝太虛,陽氣不令,則火鬱待時而發,少陽主治,而又水勝之,時雨以注,寒敷於上,雷動於下,宜苦以燥之,溫以散之,蓋苦從火化,治寒以熱也,濕宜燥,寒宜溫。

白話文:

當寒氣凝滯在身體虛弱的人體內,陽氣無法發揮作用,就會導致火氣鬱結,伺機爆發。此時,少陽經絡主治,但又受到水氣的剋制。就像及時雨滋潤大地,寒氣浮於體表,雷聲轟鳴於體內。宜用苦味藥材燥濕,溫熱藥材散寒。因為苦味藥材具有化火的作用,用熱來治療寒證;濕氣宜燥,寒證宜溫。

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己、餘年南、北政右寸、左尺不應。

乙巳、乙亥:金不及而木得政,所謂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同也。災兌七宮。

丁巳、丁亥:俱天符。司天為助,委和之紀,與正角同也。災震三宮。

己巳、己亥:司天勝運,則木兼土化,卑監之紀,上角與正角同。災五中宮。

辛巳、辛亥:司天為制,其土不同少宮,故不得來兼化也。災坎一宮。

癸巳、癸亥:俱同歲會。在泉為助,水不兼化,不同少羽,火氣不及。災離九宮。

白話文:

厥陰風木主宰着天,少陽相火則處於泉,己、餘年南方和北方政事,右寸脈和左尺脈不應。

乙巳年和乙亥年:金氣不足而木氣當政,這叫做「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相同。災星在兌宮,共有七宮受災。

丁巳年和丁亥年:都屬於天符。司天之氣為助,叫做「委和之紀」,與正角相同。災星在震宮,共有三宮受災。

己巳年和己亥年:司天之氣勝運,則木氣兼具土氣而轉化,叫做「卑監之紀」,上角與正角相同。災星在五中宮。

辛巳年和辛亥年:司天之氣為制,其土氣不同於少宮,因此不能兼而化之。災星在坎宮,只有一宮受災。

癸巳年和癸亥年:都屬於同歲會。在泉之氣為助,水氣不兼化,不同於少羽,火氣不足。災星在離宮,共有九宮受災。

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政擾令速,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復形於中,頭目昏瞑,血溢,嘔逆,筋痿,肉消,心痛,瘡瘍,二便淋赤,心肝自損,肺脾有虧。

白話文:

風邪和火邪同時發作,與天上的歲星(木星)和熒惑(火星)相應。

導致政局動盪,傳染病在民間蔓延,風病流行於上部。

風燥邪氣盛行,損傷身體,頭目昏沉、閉塞。

導致出血、嘔吐、反胃,筋骨萎縮、肌肉消瘦。

造成心痛、瘡瘍,小便和大小便發紅。

心肝受損,肺脾虛弱。

初之氣:主厥木,客燥金。金氣傷肝,寒於右脅之下,胎孕不育。

二之氣:主君火,客寒水。寒水犯君,陽氣復,化氣必應也,不無熱中病。

三之氣:主相火,客風木。司天布政,風乃時舉,其病泣出,耳鳴,掉眩。

四之氣:主濕土,客君火。溽暑濕熱相搏,爭於左上,天左間也,黃癉,胕腫,嘔吐,瘡瘍。

五之氣:主燥金,客濕土。燥濕更勝,沉陰乃布,寒氣及體,風雨乃行。

終之氣:主寒水,客相火。時寒氣熱,流水不冰,蟄蟲出見,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瘧。

白話文:

一年之初,氣候主宰著厥陰木,容易受到燥金的影響。燥金之氣傷及肝臟,導致右脅下寒冷,影響生育能力。

第二階段,氣候主宰著君火,容易受到寒水的影響。寒水侵犯君火,陽氣恢復,氣化必有應驗,容易出現內熱症狀。

第三階段,氣候主宰著少陽火,容易受到風木的影響。司天布政,風氣盛行,容易出現流淚、耳鳴、眩暈等症狀。

第四階段,氣候主宰著濕土,容易受到君火的影響。濕熱交戰,爭奪著左上部位,容易出現黃疸、肢體腫脹、嘔吐、瘡瘍等症狀。

第五階段,氣候主宰著燥金,容易受到濕土的影響。燥濕交替,陰氣沉降,寒氣侵體,容易出現風雨交加。

最後階段,氣候主宰著寒水,容易受到少陽火的影響。此時寒氣漸退,流水不結冰,蟄蟲出土,草木萌發,人們也感到舒暢。容易出現溫病、厲疾、瘧疾等症狀。

風生高遠,炎氣從之,上風下火也,土氣溫而云雨作,濕化行,宜辛從金化,以調上之風木,咸從水化,以調下之相火,相火虛實,最為難辯,無妄犯之。衝陽絕,死不治,穴在足跗上,胃之氣也。

白話文:

風勢猛烈,暑熱相隨,這是上風下火的狀態。濕氣溫和,降下雲雨,濕潤散發。適合使用辛味的藥物,配合金元素的性質,來調和上方的風木之氣。鹹味的藥物配合水元素的性質,來調和下方的相火之氣。相火的虛實變化最難辨別,不可輕易觸犯。衝陽脈穴位堵塞,就會死亡無法醫治。衝陽脈穴位於足跗上,與胃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