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

《內經藥瀹》~ 敘

回本書目錄

1.

余輯內經方已又輯內經藥瀹說者謂內經有方如是我聞內經不言藥不與本經同類子何斤斤以藥瀹為不知本經著錄三百六十而氣味足以統之內經不言藥物名品但言寒熱溫涼之氣則氣無非藥言甘辛酸鹹苦淡之味則味無非藥是言言氣味則言言皆藥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氣味齊調藥方斯備特內經挈其綱本經詳其目內經發其凡而起其例本經核其實而舉其名也安往而非藥哉瀹者何也子華子醫道篇藥者瀹也瀹者養也以其所有餘也而養其所乏以其所益多也而養其所損反其所養則益者彌損反其所養則有餘者彌乏察於三反而加疏瀹焉夫是之謂藥故曰藥者瀹也瀹者養也吾取子華子吾輯內經藥瀹由是而推之周禮疾醫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瀹也推之瘍醫藥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咸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以淡養竅瀹也推之本經名例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性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命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養命養性瀹也治病亦瀹也吾輯藥瀹吾取子華子其篇第奈何陰陽五行其理幽奧徵於易筆於書載於史志詳於百家傳記三教九流之籍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證之於藥固明明有形色氣味之可徵也故先之以陰陽色氣味藥物有陰陽司氣有陰陽歲運有陰陽太過者為陽不及者為陰人在天地氣交之中為天地立心劉子所謂受中以生者也人不能外天地安能違氣運哉故次之以氣運天有三陰三陽曰氣地有五行曰運運有太少即有勝復補偏救弊司歲備物化不可代時不可違歲也時也不可不先也故次之以五歲歲有太過天泉制之歲有不及天泉益之明此制益則氣化乃平故次之以六化天氣既明地亦既講地有東西南北即有高下寒熱溫涼地氣不同醫調立異執死方以治生人削吾之足以適人之履未見其得也故次之以五方天地既判服食以陳人不食則飢不飲則渴故食以養陰飲以養陽水穀者人生之大命也故次之以水穀水穀以養人生藥物以攻人病藥有畏惡亦有苦欲無可不可無宜不宜則五氣五味五藏皆各因其宜者而投焉因其不宜者而去焉則五宜次之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因其宜而投之太甚經所謂久而增氣夭之由也有五宜勢不得不生五過則五過又次之宜者投之過者謹之謹調五味五氣以合於五臟六腑毋傷歲運毋伐天和高下寒熱地氣適調依是而省疾問病命藥處方庶幾可告無罪於斯人矣故次之以藥制終焉書凡十卷說者又謂此篇陰陽五行之說不且與科學戾乎曰彼亦一科學此亦一科學彼之科學自形質此之科學自氣化形質死體氣化生機陰陽五行此正吾之科學也安得是彼而非此然則憑乎曰春溫秋涼夏燠冬寒主之氣運也春涼秋溫夏寒冬燠客之氣運也吾於二十年來冬至後依推步家流年之例以佔一歲之氣交病十九皆驗安得無憑有憑則實無憑則虛陰陽五行此正吾之科學也顧此篇言藥瀹非言氣運專書也然與藥瀹有關者具於是矣吾輯內經藥瀹亦猶輯內經方誌也讀內經方然後讀內經藥瀹讀內經藥瀹然後讀本經蓋內經挈其綱本經詳其目內經發其凡而起其例本經核其實而舉其名也合而讀之則制方之大本立矣雖謂之專門之學可也何兢兢以科學耀人耳目哉癸亥臘日張驥書於尊黃行素之室

白話文:

我輯錄了《內經》中的藥方,接著又輯錄了《內經藥瀹說》。有人說《內經》中沒有藥方,與本草書籍也不同,你為什麼執著於宣揚藥物治療法,而不理解本經的記載?

《內經》共記載了三百六十種藥物,根據其氣味就可以將它們統籌起來。雖然《內經》沒有提到具體的藥物名稱和品類,但卻論述了寒、熱、溫、涼的氣性,因此,一切氣性都屬於藥物。同樣,《內經》論述了甘、辛、酸、鹹、苦、淡的氣味,因此,一切氣味都屬於藥物。也就是說,只要談論氣味,就等於是談論藥物。

上天用五行之氣滋養人體,大地用五行之味滋養人體。氣味平衡,方可配製出完善的藥方。《內經》只是提出了綱要,而本草書籍則詳列了具體的藥物。《內經》奠定了基礎,制定了原則,而本草書籍則稽覈了藥物的真實性,並記載了它們的名稱。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可以發現藥物的身影。

「瀹」是什麼意思呢?《子華子‧醫道篇》中說:「藥,就是瀹。」「瀹」,就是滋養。利用富足的地方來滋養不足的地方,利用有益的東西來滋補受損的地方,這樣就不會導致滋養過度而造成損害,也不會導致富足過多而造成匱乏。瞭解了「三反」的原理,再加上疏通暢達,「瀹」就是這樣來的。因此,我們稱藥物為「瀹」。

我從《子華子》中理解了「藥瀹」的概念,以此為基礎整理出了《內經藥瀹》。由此推演,《周禮》中的疾醫擅長用五行之味和五穀五藥來治療疾病,這也是一種「瀹」法。瘍醫擅長用酸味藥物滋養骨骼,用辛味藥物滋養筋腱,用鹹味藥物滋養脈絡,用苦味藥物滋養氣血,用甘味藥物滋養肌肉,用淡味藥物滋養孔竅,這也是一種「瀹」法。

《本經》將藥物分為三等:上藥一百二十種,用來養生;中藥一百二十種,用來養命;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用來治病。這也是一種「瀹」法。治療疾病也是一種「瀹」法。我整理了《藥瀹》,借鑑了《子華子》中的理論,但其篇章次序卻不同。

陰陽五行,其理論深奧。從《易經》中進行徵驗,在《書經》中記載,在史冊中詳述,在百家傳記中論證,在三教九流的書籍中見證,從大處著眼,無所不包;從小處著眼,無所不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應用於藥物治療中,原本是十分清晰的,是有形、色、氣、味可資驗證的。所以,我將陰陽、色氣味放在篇首。

藥物有陰陽屬性,有陰陽氣運,有陰陽過度或不足的情況。人處於天地之間,氣的交匯之中,是天地之心靈。劉向所說的「受中以生」,正是這個道理。人無法脫離天地,又豈能違背氣運呢?所以,我將氣運放在陰陽之後。

天有陰陽三氣,稱為「氣」;地有五行之運,稱為「運」。運有少過和多餘,就有補益和救濟,用來維持歲序,協調萬物化生。不可取代時序,不可違背歲運。所以,我將五歲放在氣運之後。

歲運有過度或不足的情況,要用六化來制約和益補。瞭解制約和益補的道理,氣化的運行才能平衡。所以,我將六化放在五歲之後。

天象既已瞭解,地象也已探究,大地有東西南北不同的方位,就有高低、寒熱、溫涼不同的氣候。地氣不同,醫家治療方法也有差異。拘泥於死方來治療活人,就像削掉自己的腳來適應別人的鞋子一樣,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所以,我將五方放在六化之後。

天地既已分判,飲食也應因時而異。人如果不吃東西,就會飢餓;如果不喝水,就會口渴。所以,食物滋養陰氣,飲水滋養陽氣。五穀是人生的根本。所以,我將水穀放在五方之後。

五穀用來滋養人體,藥物用來治療疾病。藥物有相畏相惡的情況,也有相宜相欲的情況。對於不同的藥物,應根據它們的五氣、五味、五臟歸屬,選擇適宜的藥物予以投用,去除不適宜的藥物。所以,我將五宜放在水穀之後。

天地之間,六合之內,無不遵循五行之理。根據適宜的藥物予以投用,如果過度了,就會「久而增氣,夭之由也」。五宜的道理勢必產生五過,所以,我將五過放在五宜之後。

應該投用的藥物要予以投用,過度的藥物要謹慎使用。仔細調配五味、五氣,以符合五臟六腑的需要,避免損害歲運,不要違背天和。根據不同的地氣,配合高低、寒熱、溫涼的變化,據此而診察疾病,詢問病史,開具藥方,這樣纔有可能對患者負責。所以,我將藥制放在最後。

本書共十卷。有人說,這篇《藥瀹說》中的陰陽五行理論,與現代科學不符。我認為,現代科學從形態著手,而陰陽五行科學從氣化著手。形態是死的,氣化是活的。陰陽五行,正是我們中國傳統醫學的科學。怎麼能說現代科學對,而陰陽五行科學不對呢?

有人問,憑什麼說有陰陽五行呢?我回答說:春天溫暖,秋天涼爽,夏天炎熱,冬天寒冷,這是氣運的主氣。春天涼爽,秋天溫暖,夏天寒冷,冬天炎熱,這是氣運的客氣。我在過去二十年的冬至後,根據推算天象的流年方法,預測一年的氣交病症,十九次都驗證了預測結果。怎麼能說沒有依據呢?有依據就是真實的,沒有依據就是虛假的。陰陽五行,正是我們中國傳統醫學的科學。

不過,這篇文章主要論述的是藥瀹,而不是氣運。但是,與藥瀹有關的內容,都包含在這裡了。我輯錄《內經藥瀹》,就像輯錄《內經方誌》一樣。先讀《內經方》,然後再讀《內經藥瀹》,最後再讀《本經》。因為《內經》提出了綱要,《本經》詳述了具體的藥物,《內經》奠定了基礎,制定了原則,《本經》稽覈了藥物的真實性,並記載了它們的名稱。將這些書綜合起來閱讀,就能確立配製藥方的基本原則。雖然有人說這是專門的學問,但何必用科學來博取世人的眼球呢?癸亥年臘月,張驥書於尊黃行素先生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