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藥瀹》~ 卷四 (1)
卷四 (1)
1. 六化上
素問五常政大論帝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
白話文:
黃帝說:氣的活動開始,萬物便開始孕育;氣散開來,形體便開始形成;氣分佈開來,萬物便開始繁殖生長;氣的活動結束,形體便開始變化。這些都是氣的作用,其結果都是一致的。
王冰曰始謂始發動散謂流散於物中布謂布化於結成之形所終極於收藏之用也故始動而生化流散而有形布化而成結終極而萬象皆變也即事驗之天地之間有形之類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凡如此類皆謂變易生死之時形質是謂氣之終極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六微旨大論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相薄成敗之所由也吳昆曰始萬物資始也散一氣散為萬象也張志聰曰此論五運之氣主生萬物而受在泉之氣以制之非天地之不生長也氣謂五運之化氣氣始而生化者得生氣也氣散而有形者得長氣也氣布而蕃育者得化氣也氣終而象變者感收藏之氣物極而變成也此五運之主生長化收藏自始至終其致一也馬蒔曰此言五味所資者有生化成熟不同正以地氣制之而詳推其用藥之法始終不外乎一氣而已驥案千金翼藥採取不依時節不以陰乾曝乾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採得時日陰乾曝乾則有氣力與氣始氣終之義互有發明
然而五味所資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少多終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氣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長也
白話文:
王冰說:「『始』是指萬物的初始發生,『散』是指氣流散在萬物之中,『布』是指氣化凝結成形。『終』是氣歸納收藏的結果。所以萬物的初始運動而產生化生,氣流散而形成有形,氣化凝結而成形,氣歸藏收藏而萬象變化。
從實例來看,天地間有形的東西,它們生長時柔弱,凋亡時堅硬。像這樣的情況,都是氣的變化,而生與死之間的形質變化,就是氣的終極狀態。」
新校正雲:「《天元紀大論》說:『物生長稱為化,物達極限稱為變。』《六微旨大論》說:『物從化而生,物從變而極限。變化相互作用,是成敗的關鍵。』」
吳昆說:「『始』是萬物賴以存在的開始,『散』是一氣散化為萬象。」
張志聰說:「這段論述說明五運之氣主導萬物的生長,而受到泉水之氣的制約。所以天地並不是不生育萬物,而是氣起了作用。這裡的『氣』是指五運的化氣。氣初始而生化的,得到的是生氣;氣流散而形成有形的,得到的是長氣;氣凝結而蕃育的,得到的是化氣;氣收藏而象變的,感受到的是收藏之氣。物極而變,就是這個道理。五運的生長化收藏,從始到終一直保持一致。」
馬蒔說:「這段話說明五味所依賴的氣,在生化成熟過程中各有不同,正是因為地氣制約它們。而詳盡推究其用藥法則,始終不離一氣而已。」
驥案:《千金翼》中提到,採取藥物若不依時節,不陰乾或曝乾,儘管有藥名,卻沒有藥效。採得時日陰乾或曝乾,藥物才會有藥力,與「氣始」、「氣終」的道理互相發明。
王冰曰天地雖無情於生化而生化之氣自有異同爾何者以地體之中有六入故也氣有同異故有生有化有不生有不化有少生有少化有廣生廣化矣故天地之無必生必化必不生必不化必少生必少化必廣生廣化矣各隨其氣分所好所惡所異所同也吳昆曰制六氣各有所制是以生化成熟之不同張志聰曰資助也天化生五味五味所資者以五運所化之味而反資助其地氣也蓋言五運之氣主生化而因地氣以制之以生化有厚薄成熟有多少也倪仲宣曰地氣制之謂在泉之六氣也天地之氣乃陰陽寒暑之氣故曰非天不生地不長張介賓曰此以下詳明在泉六化五味五穀之有異也始者肇其生機散者散於萬物布者布其茂盛終者收於成功萬物之始終散布本於氣及其生化成熟乃各有厚薄少多之異也氣者即在泉也制之者由其所戒也在泉六化各有盛衰物生於地氣必應之故氣薄則薄非天之不生氣少則少非地之不長驥案素問氣交變論本氣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五運之政猶權衡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此生長化成收藏之理氣之常也六微旨大論亢則害承乃制故有生有制有勝有復所謂天制色地制形天氣制勝己地氣制己勝各隨其氣之所宜各從其化也地制義詳下文在泉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寒熱燥濕不同其化也
白話文:
王冰說:天地儘管對萬物的生長化育沒有情意,但是生化之氣本身自然有不同之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地體的腹中包含著六入,氣有相同或不同,所以有生有化,有不生有不化,有少生少化,有廣生廣化,因此天地無條件地生長、化育、不生長、不化育、少生少化、廣生廣化的現象,都各依據其氣分的適應性、排斥性、不同性和相同性而定。
吳昆說:六氣的控制各有其所控制的對象,因此生長化育的成熟。
張志說:資助就是提供幫助。天地化生五味,五味所藉助的是五運所化之味,而反過來幫助其地方之氣。這是在說五運之氣主導生化,而依據地方之氣來控制,使得生化有厚薄、成熟、多少的區別。
仲宣說:地方之氣控制它們,指的是泉源之中的六氣。天地之氣即為陰陽寒暑之氣,所以說離開天就不能生,離開地就不能長。
張介說:此處詳細說明泉源中的六化、五味、五臟的差別。開始是萌發其生機,生機分散到萬物中,分佈其茂盛之氣,最後收納於萬物的終結。萬物的開始、結束、分散、分佈,都源於氣。當它們生長化育成熟後,就各有厚薄、多少的差別。氣就是泉源,控制它們的是它們所戒備的。泉源中的六化各有盛衰,生於地氣的萬物必定受其制約,所以氣薄則生長也薄,並不是天不生長;氣少則生長也少,並不是地不化育。
《素問》的《氣交變論》原本討論的是氣的位置。在天的位置指的是星象,在地的位置指的是地理。五運的權衡是高者壓抑,低者舉起,化者應和,變者復原,這是生長化收藏的道理,也是氣的常理。
《六微旨大論》中說到「害」承襲「制」,所以有生有制、有勝有復。所謂的天制約顏色,地制約形體,天氣制約天勝,地氣制約地勝,都是各隨其氣所適應的,各從其化而來的。地制約的義理,詳細說明在《在泉》篇中。
王冰曰舉寒熱燥濕四氣不同則溫清異化可知之矣吳昆曰惟氣不同故化亦異不言溫清省文也張志聰曰寒熱燥濕乃司天在泉之六氣與五運不同其化是知五運所主之生化蕃育因地氣以制之致有厚薄多少也
故少陽在泉寒毒不生其氣辛其治苦酸其谷蒼丹
白話文:
王冰說:舉例說明寒、熱、燥、溫四種氣息,因氣息強弱而變化,溫和和清涼的變化由此可知。吳昆說:氣息強弱,所以變化也各不相同。不提溫和和清涼,是為了簡潔。張志洞說:寒、熱、燥、溫四種氣息,是管理天空和泉水的六種氣息和五種運勢。它們的變化,是根據五種運勢所主導的生化和滋養而定,因地氣不同而導致厚薄程度也不同。
王冰曰己亥歲氣化也夫毒者皆五行標盛暴烈之氣所為也今火在地中其氣正熱寒毒之物氣與地殊生死不同故生少也火制金氣故味辛者不化也少陽之氣上奉厥陰故其歲化苦與酸也六氣主歲唯此歲通和木火相承故無間氣也苦丹地氣所化酸蒼天氣所生余所生化悉有上下勝克故皆有間氣吳昆曰少陽相火在泉寒毒遇火則失其為寒故不生火制金而金從火故味辛少陽為火又為木故治苦酸而谷蒼丹張志聰曰毒獨也謂獨寒獨熱之物類則有偏勝之毒氣少陽相火在泉故寒毒之類不生寒熱不同其化矣如辛巳辛亥歲寒水化運值少陽在泉地氣制之以致寒毒不生乃地氣勝制其化運也夫五色五味五運之所主也如少陽司天則白起金用是色從天制所謂天制色也少陽在泉其味辛是味從地制所謂地制形也此化運之色味因司天在泉之勝制畏而從之故曰五味所資謂化運之五味反資助其地氣也治主治也少陽在泉則厥陰司天故所主苦酸其谷主蒼丹者成熟從天地之氣而不從運化也按審平之紀其色白其味辛如值少陽司天則白色反從天化少陽在泉則辛味反從地氣是天地之氣勝制其運氣也如厥陰司天介蟲不成厥陰在泉羽蟲不育是五運之氣勝制其司天在泉也故曰各有制各有勝各有生各有成謂五運六氣各有生成如逢勝制則不生成矣馬蒔曰毒者五行暴烈之氣所成也驥案少陽在泉其治苦酸當云酸苦以是年上木下火風熱交加酸屬木以治其上苦屬火以治其下不兼間味與少陽司天同也六元紀厥陰司天以辛調上以咸調下辛從金化以調上之風木咸從水化以調下之相火曰調曰治互相發也
白話文:
王冰說:「己亥年是五行氣運轉化的年份。所謂的毒,都是五行中過於旺盛和猛烈的氣造成的。現在火在地中,其氣質為熱,而寒毒之物的氣質與大地相反,所以生長很少。火剋制金氣,所以辛辣的味道不會化生出來。少陽之氣上升滋養厥陰之氣,所以這一年的氣運化生為苦味和酸味。六氣主宰著歲運,只有這一年的歲運是通和的,因為木火相承,所以沒有間氣(指不屬於木火之氣)。苦味是大地之氣化生的,酸味是由蒼天之氣化生的。其他化生的氣味都有上下相互勝克的情況,所以都有間氣。
吳昆說:「少陽相火在泉中,寒毒遇到火就會失去寒性,所以寒毒不會產生。火剋制金而金受制於火,所以辛味很少。少陽為火又為木,所以治理苦酸之味,而穀物是蒼色的丹紅色的。」
張志聰說:「毒是單一的,指的是純寒或純熱的物質。少陽相火在泉中,所以寒毒類的物質不會產生,寒熱性質不同,它們的化生也就不同。比如辛巳辛亥年,寒水化運,遇到少陽在泉,地氣剋制寒水,導致寒毒不產生,這是地氣勝制化運的結果。
五行五味五運所主宰的,比如少陽司天,則白色產生金用,這是色從天制,所謂天制色。少陽在泉,其味辛,這是味從地制,所謂地制形。這一年的氣運之色味是因為司天在泉的勝制而畏懼和順從,所以說五行之味所資助的,是指化運中的五行之味反過來資助其地氣。
治理,是指主治。少陽在泉,則厥陰司天,所以主宰苦酸之味。其穀物主蒼丹之色,是因為成熟順應了天地之氣,而不是順應運化。
根據《審平之紀》,這一年的顏色是白色,味道是辛味。如果遇到少陽司天,則白色反過來順應天化;少陽在泉,則辛味反過來順應地氣,這是天地之氣勝制了運氣。如果厥陰司天,介蟲不成;厥陰在泉,羽蟲不育,這是五行運氣勝制了其司天在泉。所以說,各有制約,各有勝克,各有生長,各有成就。五行六氣各有生成,如果遇到勝制,則不會生成。
馬蒔說:「毒是由五行暴烈之氣形成的。」驥案指出,少陽在泉,其治苦酸,應該是酸苦,因為這一年木火相對,風熱交加,酸味屬木,用來治理風木;苦味屬火,用來治理相火。這與少陽司天不同,不需要兼用另外的味道。六元紀中說,厥陰司天用辛味調和上氣,用鹹味調和下氣;辛味從金化生,用來調和上方的風木;鹹味從水化生,用來調和下方的相火。調和和治理是互相發生的。」
陽明在泉濕毒不生其味酸其氣濕
新校正云詳在泉云唯陽明與太陰在泉之歲云其氣濕其氣熱蓋云燥濕未見寒溫之氣故再云其氣也
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白話文:
陽明在下則濕毒不會產生,其味道是酸的,其氣質是濕的。
新校正說,詳細來說,在下的只有陽明和太陰兩種情況,這兩年的氣質是濕的,天氣是熱的,因為沒有看到乾燥或濕潤之外的寒涼或溫熱的氣質,所以再次提到其氣質。
治療時應使用辛、苦、甘的藥物,主要的穀物是紅色和白色的。
王冰曰子午歲其氣化也燥在地中其氣涼清故濕溫毒藥少生化也金木相制故味酸者少化也陽明之氣上奉少陰故其歲化辛與苦也辛素地氣苦丹天氣甘間氣也所以間金火之勝克故兼治甘吳昆曰陽明燥金在泉故濕毒不生金制木而木從金故味酸金生水故其氣濕陽明為金上奉少陰君火其氣見濕金辛火苦濕甘故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者少陰之色丹陽明之色素也張志聰曰敷和之紀其色蒼其味酸如值壬子壬午之歲陽明在泉地氣制之而木運之味反從地化其谷主丹素者成熟從司天在泉之氣化下篇所謂歲谷是也張介賓曰燥在地中故濕毒之物不生金剋木故味酸者應之燥勝濕故氣濕者應之驥案陽明在泉其治辛苦甘當云苦辛甘以是年上火下金燥熱交結苦屬火以治其上辛屬金以治其下必兼甘者火金之間味也甘屬土為火之子金之母故能調和於火金之間六元紀少陰司天咸以軟之而調其上甚則苦發之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苦以泄之以咸從水化故能調在上之君火金以酸補故能安在下之燥金甚則以苦發之者上熱甚非用苦之陽不能發越以苦泄之者下熱甚非用苦之陰不能湧泄也同一苦味而有從陽從陰苦寒苦熱之不同與此條可互相參也
太陽在泉熱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白話文:
王冰說:子午年的天地之氣燥熱,地中的氣卻涼冷清潤,所以濕毒毒藥很少產生。金屬性和木屬性互相制約,所以酸味的食物很少產生。陽明之氣上升到少陰之位,所以這一年的氣味辛味和苦味較多。辛味是地下的氣味,苦味是天上的氣味,甘味是中間的氣味。所以,這一年天地之間的金屬性和火屬性的氣勢會相互消長,因此可以用甘草和吳茱萸一起治療。
昆曰:陽明之氣燥熱,金屬性沉入地下,所以濕毒之氣不會產生。金屬性制約木屬性,木屬性順從金屬性,所以酸味的食物很少。金屬性生水性,所以其氣溫潤,陽明為金屬性,上升到少陰君火的位置,其氣濕潤,金屬性辛辣,火屬性苦澀,濕潤性甘甜,所以其治療方法應兼顧辛辣、苦澀、甘甜。其穀物的顏色是青藍色和白色,青藍色是少陰之氣的顏色,白色是陽明之氣的顏色。
張志聰說:此年的氣候和煦調和,其顏色青蒼,其味道酸澀。如果恰逢壬子壬午年,陽明之氣沉入地下,地氣制約它,而木屬性運轉,其味道會順從地氣而變化。其穀物的顏色以青藍色和白色為主,這是因為天地之氣一起成熟,就像下篇所說的“歲谷”一樣。
張介賓說:燥熱之氣在地中,所以濕毒之物不會產生。金屬性剋制木屬性,所以要用酸味來回應。燥熱剋制濕潤,所以要用溫潤之氣來回應。
《驥經》記載:陽明之氣沉入地下,其治療方法應當辛辣、苦澀、甘甜,而不是苦辛甘。因為這一年上焦火熱,下焦金熱,燥熱交結。苦味屬於火性,用來治療上焦的火熱;辛味屬於金性,用來治療下焦的燥熱;同時兼用甘味,因為甘味介於火性和金性之間。甘味屬於土性,是火性的孩子,金性的母親,所以可以在火性和金性之間調和。六元紀中,少陰司天,都用鹹味來調和上焦,鹹味來自水氣,如果上焦的君火很旺,就用苦味來發散;如果下焦的燥金很旺,就用酸味來收斂,讓它安定下來。如果太過,就用苦味來瀉火,用鹹味來化解水氣,就可以調和上焦的君火。用酸味來補金氣,就可以安撫下焦的燥金。如果太過,就用苦味來發散,因為上焦的熱氣很盛,不可以用陽性的苦味來發散,要用陰性的苦味來湧散。同一種苦味,有從陽來的,有從陰來的,苦寒和苦熱不同,這兩條可以相互參照。
王冰曰丑未歲氣化也寒在地中與熱味化故其歲物熱毒不生水勝火味故當苦也太陽之氣上奉太陰故其歲化生淡咸也太陰土氣上生於天氣遠而高故甘之化薄而為淡也所以淡亦屬甘甘之類也淡黅天化也咸秬地化也黅黃也新校正云詳註云味故當苦當作故味苦者不化傳寫誤也吳昆曰太陽寒水在泉熱毒遇寒則失其為熱故不生水制火而火從水故味苦記曰水無當於五味淡者其初也書曰潤下作鹹鹹者其終也故其治淡咸谷黅者從司天之化谷秬者從在泉之化張志聰曰火主化運火畏水制而火味反資從其地氣故其味苦淡附於甘故所主之味淡寒馬蒔曰其谷之所生者黅秬黅屬土而秬屬水淡黅為天氣所生咸秬為地氣所生張介賓曰秬黑黍也淡黅屬土天之所生咸秬屬水地之所化驥案太陽在泉其治淡咸是年上土下水寒濕內蘊淡屬土即土之薄味以治其上咸屬水為水之正味以治其下水土既平不兼間味六元紀太陰司天以苦燥之溫之甚則發之泄之蓋言濕宜燥寒宜溫用苦者苦從火化用苦之陽也若寒濕既化為熱又必有以發泄之兩兩參觀其義可以互發
厥陰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蒼赤
白話文:
王冰說,醜、未年的氣候變化特點是「寒氣在地中,與熱氣相融合」,所以這兩年不會產生熱毒,水剋火,所以這兩年的口味宜苦。太陽之氣向上,供奉太陰,所以這兩年的化生之氣為淡、鹹。太陰屬土,其氣上升到天氣中,距離遠而高,所以甘味變化淡薄,就成了淡味。因此,淡味也屬於甘味的一種。淡味是天的化生,鹹味是地的化生。黅色是黃色。新校正本作:「詳註雲:口味宜苦,因為苦能化解熱氣。傳寫時誤寫成『故味苦者不化』。」吳昆說,太陽之氣寒冷,水在泉水中,熱毒遇冷就會失去熱性,所以不會產生熱毒。水剋制火,火從水生,所以口味宜苦。《黃帝內經》說:「水沒有固定的味道,淡味是水的最初狀態;鹹味是水的最後狀態。」所以治療這些疾病,使用淡、鹹味的穀物;黅味是由天氣變化而來的;秬味是由泉水變化而來的。張志聰說,火主導化育運行,但火懼怕水的制約,而火味又依賴地氣,所以這兩年的口味宜苦。淡味依附於甘味,所以其主導的口味也是淡寒。馬蒔說,這兩年的穀物宜生長黅秬,黅屬土,秬屬水,淡黅是由天氣所生,鹹秬是由地氣所生。張介賓說,秬是一種黑色黍米。淡黅屬土,由天生成;鹹秬屬水,由地生成。驥案:太陽在泉水之中,治療這些疾病使用淡、鹹味,是因為當年上面為土,下面為水,寒濕內蘊。淡味屬土,是土的淡薄之味,用來治療上面的寒濕;鹹味屬水,是水的正味,用來治療下面的寒濕。水土平調之後,就不需要其他口味了。《六元紀》說,太陰司天,用苦味來燥熱,如果溫燥過度,就需要發散泄下。這句話的意思是,濕氣宜燥熱,寒氣宜溫熱,使用苦味是因為苦味是由火化解而來的,用苦味的陽性之氣來化解熱氣。如果寒濕已經化為熱氣,就必須用發散泄下的方法將其排出。兩兩對照,可以相互發明其義理。
王冰曰寅申歲氣化也溫在地中與清殊性故其歲物清毒不生木勝其土故味甘少化也厥陰之氣上合少陽所合之氣既無乖忤故其治化酸與苦也酸蒼地化也苦赤天化也氣無勝克故不間氣以甘化也吳昆曰厥陰風木在泉其氣溫清毒遇溫則失其為清故不生木製土而土從木故味甘木治酸以相火司天故酸苦谷之蒼赤其義同也馬蒔曰風氣與火氣相合則溫在地中木勝其土故味甘者少化也氣無乖忤故其歲化所治者酸苦酸屬木而苦屬火其谷之所生者蒼赤蒼屬木而赤屬火酸蒼為地氣所生苦赤為天氣所生驥案厥陰在泉其治酸苦以是年上火下木風熱為炎苦屬火以治其上酸屬木以治其下木火同德不兼間味六元紀少陽司天宜咸宜辛宜酸滲之泄之漬之發之咸從水化能勝火也辛從金化能平木也酸從木化能順木火之性風火之相煽尤賴酸之收之滲之以利小便泄之以通大便漬之以解肌發之以出汗各有深義
其氣專其味正
白話文:
王冰說:寅申之年的氣候是溫和的,在地中與清冷的氣質不同,所以這年的植物清毒不生長,木氣勝過土氣,所以味道甘甜而變化少。厥陰之氣與少陽所合之氣相合,兩氣沒有相剋,所以這年的主治藥性是酸與苦。酸是地化所生,苦是天化所生。氣候沒有明顯的勝負,所以不加入甘味來化解。
吳昆說:厥陰風木屬水,其氣溫清,遇熱則失去清冷的性質,所以不生長植物,而是化生為土,土由木化生,所以味道甘甜。木氣主治酸性,因為相火主天,所以酸苦穀物為蒼赤色,其意義相同。
馬蒔說:風氣與火氣相合,則氣候溫和在地中,木氣勝過土氣,所以味道甘甜而變化少。兩氣沒有相剋,所以這年的主治藥性是酸苦。酸屬木,苦屬火,所生長的穀物為蒼赤色。蒼屬木,赤屬火。酸蒼為地氣所生,苦赤為天氣所生。
厥陰在水泉之中,其主治藥性為酸苦,因為這一年上部有火,下部有木,風熱導致炎熱,苦屬火,用以治療上部的火熱;酸屬木,用以治療下部的木氣。木火同氣,不兼用間味。
《六元紀》記載:少陽主天,宜用鹹、辛、酸,以滲泄、漬發。鹹從水化,能勝火;辛從金化,能平木;酸從木化,能順木火之性。風火相煽,尤賴酸的收斂;滲利小便;泄通大便;漬解肌;發出汗,各有深意。
王冰曰厥陰少陽在泉之歲皆氣化專一其味純正然餘歲悉上下有勝克之氣故皆有間氣間味矣吳昆曰厥陰在下則少陽在上木火相生氣化專一而味純正其他歲氣上下勝制不能專一化純而兼夫間味也正中也謂厥陰不從標本從中見少陽之火化而在泉之氣味又從中見所主之苦熱其氣專其味正玉師曰陽明所至為清勁厥陰從中見之火化是以清毒不生故下文曰氣專則辛化而俱治馬蒔曰氣無勝克故不間氣以甘化耳惟此厥陰在泉之歲氣化專一味亦純正
少陰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白
白話文:
王冰說:厥陰和少陽在泉之歲,氣化集中,味道純正。但是其他年份,上下的氣相互勝克,所以都有過渡的氣和味道。
吳昆說:厥陰在下,少陽在上,木火相生,氣化集中,味道純正。其他年份的氣上下勝制,不能集中化純,所以兼有過渡的味道。
「正中」的意思是:厥陰不從標本上看,從中間看到少陽之火化而在泉之氣味,又從中間看到它所主治的苦熱。它的氣集中,味道純正。
玉師說:陽明所至,氣味清勁,厥陰從中間看到火化,所以清毒不生。因此下文說:氣集中則辛味化生,並能共同治療疾病。
馬蒔說:氣沒有勝克,所以沒有過渡的氣以甘味化生。只有厥陰在泉之歲,氣化集中,味道也純正。
王冰曰卯酉歲氣化也熱在地中與寒殊化故其歲藥寒毒甚微火氣爍金故味辛少化也故少陰陽明主天主地故其所治苦與辛甘苦丹為地氣所育辛白為天氣所生甘間氣也所以間止克伐也張志聰曰少陰君火在泉是以寒毒不生金畏火制故其味辛少陰在下則陽明在上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陽明從中見濕土之化故所主之味辛苦甘兼從中見之土味也其谷主白丹者成熟馬蒔曰少陰之火上奉陽明故其歲化所治者辛苦甘辛屬金苦屬火而甘則間氣所生也其谷之所生者白丹白屬金而丹屬水苦丹為地氣所育辛白為天氣所生辛白屬金天之所化苦丹屬火地之所生驥案少陰在泉其治辛苦甘以是年上火下金燥熱交侵辛屬金以治其上苦屬火以治其下甘為間氣之味六元紀陽明司天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咸從水化治下之君火苦從火化治上之燥金辛從金化治本氣之不及而火來乘之者以求其上下之平也歲半以下氣過熱故宜清歲半以上氣過斂故宜散兩條互觀頗開用五味之法門也
太陰在泉燥毒不生其味鹹其氣熱其治甘鹹其谷黅秬
白話文:
王冰說,卯酉歲是指氣化轉變為熱氣,這種熱氣在地中與寒氣不同時發生變化。因此,這一年的藥物中寒毒非常微弱,而火氣灼燒金氣,因此味道辛辣而變化較少。因此,少陰和陽明主掌天空和大地,所以它們所治療的疾病以苦味和辛味為主,甘苦丹是由地氣所孕育的。辛白色是由天氣所生成的,甘味是中氣所生的。所以,甘味可以緩和辛味和苦味的剋制作用。
張志聰說,少陰君火在泉水之中,所以寒毒不會產生。金畏懼火氣的剋制,所以它的味道辛辣。少陰在下,陽明在上。陽明之上有燥氣的變化,在其中可以看到太陰和陽明之間濕土的變化。因此,它們所主掌的味道辛、苦、甘這三種味道並存,其中還有中土的味道。它們所主掌的穀物為白色和丹色,這是因為火已經成熟。
馬蒔說,少陰之火上升而供養陽明,所以這一年的變化和所治療的疾病以辛、苦、甘為主。辛味屬金,苦味屬火,而甘味則是由中氣所生的。它們所產生的穀物為白色和丹色,白色屬金,丹色屬水。辛白是由天氣所生的,苦丹是由地氣所孕育的。
驥案,少陰在泉水之中,它所治療的疾病以辛、苦、甘為主。這是因為今年上熱下金,燥熱交加。辛味屬金,可以治療上部的燥熱;苦味屬火,可以治療下部的燥熱;甘味為中氣之味,可以緩和辛味和苦味的剋制作用。
六元紀陽明主掌天空,以鹹味、苦味、辛味來調和、清熱、散結。鹹味從水氣中變化而來,可以治療下部的君火;苦味從火氣中變化而來,可以治療上部的燥金;辛味從金氣中變化而來,可以治療本氣不足而被火氣乘虛而入的情況,從而尋求上下的平衡。這一年的後半段氣候過熱,所以應該清熱;前半段氣候過於收斂,所以應該散結。這兩條經文相互參照,可以很好地理解使用五味的規律。
王冰曰辰戌歲氣化也地中有濕與燥不同故干毒之物不生化也土製於水故味鹹少化也太陰之氣上承太陽故其歲化甘與咸也甘黅地化也咸秬天化也寒濕不為大忤故間氣同而氣熱者應之吳昆曰太陰濕土在泉濕勝則失其為燥故不生土製水而水從土故味鹹濕為陰其氣為熱升者為陽也土味甘以太陽寒水司天故甘鹹谷之黅秬亦上下之異也張志聰曰水畏土製其味鹹太陰在下則太陽在上故其氣熱謂太陽之從本從標味從地化氣從天化其所主之味甘鹹其谷主黅秬者成熟張介賓曰土剋水故味鹹者應之濕不遠寒故氣熱之物不成驥案太陰在泉其治甘鹹當云鹹甘上水下土寒濕相合咸屬水以治其上甘屬土以治其下六元紀太陽司天苦以燥之濕以溫之言土濕水寒之歲濕宜燥之寒宜溫之必用苦者苦從火化治咸以熱用苦之陽也各有意義
化淳則咸守氣專則辛化而俱治
白話文:
王冰說: 辰戌這兩年是天氣轉化的年份,土地裡濕氣和乾燥程度不同,因此不會產生有毒的東西。土壤是由水製成的,所以味道鹹而不能完全轉化。太陰之氣接受太陽之氣,所以這兩年的轉化產生的味道是甘甜和鹹味。甘甜是土地轉化的味道,鹹味是天空轉化的味道。寒濕不會造成太大的幹擾,因此它們中間的氣息是一樣的,而天氣炎熱的,也可以利用這個氣息來調理。
吳昆說: 太陰屬濕土,在泉水裡。濕氣過重會喪失其乾燥性,因此不會產生土壤。土壤可以控制水,而水是由土壤產生的,所以味道鹹。濕氣屬陰,其氣息為熱。上升的是陽氣,所以土壤的味道甘甜。因為太陽是寒水的主宰,所以甘甜的穀物是淺色的。鹹的穀物是深色的,這是上下不同的原因。
張志聰說: 水害怕土壤的控制,因此其味道鹹。太陰在下,太陽在上,所以其氣息炎熱。意思是太陽從本質到表象,味道從土地的轉化而來,氣息從天空的轉化而來。其主宰的味道是甘甜和鹹味,其主宰的穀物是淺色的和深色的,表示成熟。
張介賓說: 土壤剋制水,所以味道鹹。濕氣不遠離寒冷,所以炎熱的東西不能形成。太陰在泉水裡,其治理方法應該是鹹味和甘味。應該說成鹹甘。上水下土,寒濕相合。鹹味屬水,用來治療上面。甘味屬土,用來治療下面。六元紀說太陽主宰天空,味道苦。用乾燥來治理濕氣,用溫暖來治理寒氣。意思是在土壤濕潤、水寒冷的年份,濕氣宜用乾燥來治理,寒氣宜用溫暖來治理。必須使用苦味,因為苦從火化,用來治療鹹味,用熱的陽氣。每種味道都有其意義。
王冰曰淳和也化淳謂少陽在泉之歲也火來居水而反能化育是水咸自守不與火爭化也氣專謂厥陰在泉之歲也木居於水而復下化金不受害故辛復生化與咸俱王也唯此兩歲上下之氣無克伐之嫌故辛得與咸同應王而生化也餘歲皆上下有勝克之變故其中間甘味兼化以緩其制抑余苦鹹酸三味不同其生化也故天地之間藥物辛甘者多也吳昆曰五行之用土主化水味鹹水治於土者也故土化淳和則咸者守位無有過越氣專者運與在泉同是太陰濕土己丑己未歲是也土盛則生金故與辛化而俱治張志聰曰此復申明五味所資其化氣者因勝制而從之也化淳者謂陽明從中見濕土之化燥濕相合故其化淳一金從土化故味之咸者守而勿敢泛溢畏太陰之制也氣專者厥陰從中見少陽之主氣故味辛者與甘酸苦味俱主之蓋辛受火制制則從火化也夫寒熱燥濕在泉之六氣也酸苦甘辛鹹五運之五味也以燥濕之化淳則咸守相火之氣專則辛化蓋因地氣制之而味歸氣化也玉師曰味歸氣化則從在泉之寒熱燥濕而生長化收藏之氣不能始終一致是以生化有厚薄成熟有多少馬蒔曰凡此諸氣在泉惟少陽在泉之歲火來居泉而反能化育是水咸自守不與火爭化乃化之至淳者也厥陰在泉之歲木居於水而復下化金不受害故辛復生化與咸俱王是氣之至專者也上文厥陰在泉而曰其氣專其味正正謂此耳張介賓曰六氣惟太陰屬土太陰司地土得位也故其化淳淳原也五味惟咸屬水其性善泄淳土製之庶得其守也土氣土位故曰氣專土盛生金故與辛化而俱治俱治者謂辛與甘鹹兼用為治也蓋辛屬金為土之子為水之母能調和於水土之間此即太陰在泉其治甘鹹之間味也然太陰太陽相為上下皆當用之但太陰在泉辛化厚太陽在泉辛化薄耳驥案化淳氣專二句當緊接上文太陰在泉張介賓之說為長又太陰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本氣為戊己戊為陽土屬胃己為陰土屬脾己土主升己土升則癸水乙木皆升戊土主降戊土降則金火皆降故交濟水火升降金木其權總在於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氣左旋則化木火右轉則化金水實四象之父母也四象之中各含土氣故其氣專其化淳咸者在泉水味辛者陽明戊土之味太陰之中見陽明金亦水流濕火就燥同氣相求之義也
故曰補上下者從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熱盛衰而調之
白話文:
王冰說「化淳」就是平和調和,「化淳」是指少陽在泉之年。火在水中,反而能夠化生滋養水,這是因為水本身平和守中,不與火爭奪化育。
「氣專」是指厥陰在泉之年。木處於水中,而又能向下化生金,不受水克,所以辛味得以生長,與鹹味一同主宰化育。
王冰認為只有這兩個年份,上下之氣沒有剋制和攻擊,所以辛味纔能夠與鹹味同應主宰化生。其他年份,上下之氣都有勝克之變,所以其中間的甘味會兼而化之,以緩和制約。其他苦、鹹、酸三味生化不同,因此天地之間的藥物很多都是辛味和甘味。
吳昆說,五行之中,土主化育,水味鹹,水受土治理。因此,土化育平和,則鹹味守住自己的位置,不會過分。氣運專一,與在泉之氣相同,指的是太陰濕土己丑己未之年。土盛則生金,所以與辛味化生,一起主治。
張志聰說,這是再次說明五味化生所需之氣,因為盛衰制約而從之。化淳是指陽明從中見濕土化育,燥濕相合,所以其化育平和。金從土化生,因此鹹味守位不敢泛濫,畏懼太陰的制約。
氣專是指厥陰從中見少陽主氣,所以辛味與甘、酸、苦味一同主之。因為辛受火制,受制則從火化生。寒、熱、燥、濕在泉之六氣,酸、苦、甘、辛、鹹五運之五味。以燥濕之氣化淳,鹹味守位;相火之氣專,辛味化生。這是因為地氣制約,味歸於氣化。
玉師說,味歸於氣化,則從在泉之寒、熱、燥、濕而生長化藏之氣而定。不同的時間段,生化有所厚薄,成熟有很多。
馬蒔說,諸氣在泉,只有少陽在泉之年,火在水中,反而能夠化生滋養,這是水本身平和守中,不與火爭奪化育,是化育中最平和的。
厥陰在泉之年,木處於水中,而又能向下化生金,不受水克,所以辛味得以生長,與鹹味一同主宰化生,這是氣最專一的。上文厥陰在泉而說其氣專、其味正,正是指這個意思。
張介賓說,六氣中只有太陰屬土,太陰司大地,土得位,所以化育平和,平和是化育的根本。五味中只有鹹屬水,水性善於泄瀉,平和的土製約它,它才能守住本位。土氣、土位故曰氣專,土盛生金,所以與辛味化生,一起主治。一起主治是指辛味與甘、鹹味兼用為治。因為辛屬金,為土之子,為水之母,能調和於水土之間,這就是太陰在泉,其治甘、鹹之間味。
然而,太陰、太陽相為上下,皆當用之,但太陰在泉辛化厚,太陽在泉辛化薄。
按:化淳、氣專兩句應緊接上文太陰在泉,張介賓之說較為合理。又太陰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本氣為戊己。戊為陽土,屬胃;己為陰土,屬脾。己土主升,己土升則癸水乙木皆升;戊土主降,戊土降則金火皆降,故交濟水火升降,金木其權總在於土。土是水火金木的中氣,左旋則化木火,右轉則化金水,實四象之父母。四象之中各含土氣,故其氣專,其化淳。鹹味在泉,為水味;辛味為陽明戊土之味。太陰之中見陽明金,亦水流濕、火就燥,同氣相求之義。
王冰曰上謂司天下謂在泉司天地氣太過則逆其味以治之司天地氣不及則順其味以和之從順也吳昆曰補者補其不及治者治其太過上謂司天下謂在泉從之謂同其氣逆之謂反其氣也以其所見寒熱虛實而調之以其所宜也張志聰曰上下謂司天在泉之氣補助從順也少陽在泉則厥陰司天當用苦酸之味以補之蓋助其上下之氣也治平治也逆反也如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熱淫所勝平以鹹寒如諸氣在泉寒淫於內治以甘熱火淫於內治以鹹冷謂淫勝之氣又當反逆以平之故以所在之寒熱盛衰而調之謂盛則治之衰則補之則上下之氣和調矣張介賓曰此下皆言治法也補者補其不足治者治其有餘上謂司天下謂在泉從之謂同其氣如以辛補肺以甘補脾之類是逆之謂反其氣如以苦治肺以酸治脾之類是當各以病之所在隨其寒熱盛衰之宜而調之也驥案司天主天令位在上司地主地化位在下以司天論君火相火寒水常為陽年司天風木濕土燥金常為陰年司天陽年太過陰年不及不及則補之有餘則治之少陰司天君火太過平以鹹寒少陽司天相火太過平以酸冷太陽司天寒水太過平以辛熱所謂逆也厥陰司天清勝治以酸溫太陰司天濕勝佐以甘辛陽明司天燥勝治以辛寒所謂從也
六元正紀大論太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
白話文:
王冰說:「『上謂司天』指在上主宰天象,『下謂在泉』指在下主宰地氣。天地之氣過盛,則用相反性質的食物來治療;天地之氣不足,則用相同性質的食物來調和,這是與之順應。」
吳昆說:「『補』是補充不足的,『治』是治療過盛的。『上謂司天』指天上的氣候變化,『下謂在泉』指地下的氣候變化。順應就是讓氣候變化一致;逆反就是讓氣候變化相反。根據所觀察到的寒熱虛實,用相應性質的食物來調節。」
張志聰說:「『上』『下』是指主宰天象和地下氣候的氣。補助和順應是指讓天地之氣和諧一致。少陽屬泉,厥陰屬天,應當用苦酸的味道來補充,這是幫助上下的氣候協調一致。『治』的意思是平衡,『逆』的意思是反對。如果天上的氣候受到風邪的侵襲,則用辛涼之味來平衡;如果受到熱邪的侵襲,則用鹹寒之味來平衡。如果地下的氣候受到寒邪的侵襲,則用甘熱之味來治療;如果受到火邪的侵襲,則用鹹冷之味來治療。這是因為侵襲過盛的氣候需要用相反的性質來平衡。所以根據所在氣候的寒熱盛衰來調製,盛時則治療,衰時則補充,讓天地之氣保持和諧。」
張介賓說:「以下都是關於治療方法的論述。『補』是指補充不足的,『治』是指治療有餘的。『上謂司天』指天上的氣候變化,『下謂在泉』指地下的氣候變化。『從之』是指讓氣候變化一致。『逆之』是指讓氣候變化相反。比如用辛味來補充肺氣,用甘味來補充脾氣等,這是從。『逆之』是指用苦味來治療肺氣,用酸味來治療脾氣等,這是逆。應根據疾病的具體情況,結合寒熱盛衰,來進行調整。」
註解:
- 司天:主宰天象的氣候變化
- 在泉:主宰地下氣候變化的氣候變化
- 辛酸:苦味和酸味
- 鹹寒:鹹味和寒味
- 甘熱:甜味和熱味
- 鹹冷:鹹味和冷味
王冰曰六步之氣生長化成收藏皆先天時而應至也餘歲先天同之也張志聰曰此統論六氣之主歲而主時也主歲者司天在泉主時者主氣客氣六氣雖各分部而司天之氣又為一歲之主故曰凡此太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子午寅申辰戌為六陽年氣主太過丑未卯酉己亥為六陰年氣主不及故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張介賓曰氣交變大論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
天氣肅地氣靜寒臨太虛陽氣不令水土合德其谷玄黅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
白話文:
王冰說: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的生長化收藏,都是按先天時間而自然運行的。其他年份也與先天時間相同。張志聰說:這句話總結了六氣主宰著年份和時令。主宰年份的司天之氣,主宰時令的司氣客氣,儘管六氣各自掌管不同的範圍,但司天之氣又作為一年的主氣。所以說,凡此司天之氣運行變化,先天運行到子午寅申辰戌六個陽年,氣主太過;運行到醜未卯酉己亥六個陰年,氣主不及。因此說運氣太過則它的變化提前,運氣不及則它的變化延後。張介賓說:在《氣交變大論》中,太過指先天不及,不及指後天。
新校正云詳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九字當在避虛邪以安其正下錯簡在此吳昆曰寒水司天故肅濕土在泉故靜玄應司天水色黃應在泉土色濕宜燥之寒宜溫之而必用苦者類有寒熱濕熱惟苦能勝熱而又燥之以勝濕溫之以勝寒所謂調之正味而使上下合德也馬蒔曰六步之氣生長化收藏皆先時而至故辰戌之歲宜用苦味以燥其濕土溫其寒水驥案辰戌十年寒濕之歲見於氣交而為民病陳無擇有靜順湯用炮附片炮姜茯苓牛膝甘草防風訶子木瓜繆問解此方曰君附子以溫太陽之經臣炮姜以煦太陰之陽茯苓牛膝導附子專達下焦甘草防風引炮姜上行脾土訶子酸能醒胃木瓜酸可入脾且斂攝肺金恐辛熱無制也防風附片通行十二經合用而表裡寒濕俱除矣此溫燥之大法也
必折其鬱氣先資其化源
白話文:
新版校正中提到,關於“歲宜苦以燥之溫之”這九個字,應該放在“避虛邪以安其正”下面,原本的版本是排版錯誤。吳昆說,寒水主宰天象,因此要肅清濕氣;土氣在泉,因此要靜養。玄應認為,天象主水,水色發黃;泉中主土,土質濕潤,應該要燥濕,寒氣應該要溫暖,而一定要用苦味的原因是,寒熱濕熱之症,唯有苦味能克制熱,而燥濕可以克制濕,溫暖可以克制寒。這就是所謂的調整正氣,使上下協調和諧的道理。馬蒔說,六步之氣的生長、化育、收藏,都是按時序進行的,因此辰戌年應該用苦味,以燥濕土氣,溫暖寒水。驥案說,辰戌十年是寒濕之年,這種寒濕之氣會在氣交的時候出現,造成民病。陳無擇有靜順湯,裡面用炮附片、炮姜、茯苓、牛膝、甘草、防風、訶子、木瓜。繆問解釋這個方子說,君藥附子用來溫暖太陽經,臣藥炮姜用來溫煦太陰之陽,茯苓、牛膝引導附子藥力直達下焦,甘草、防風引導炮姜上行脾土,訶子酸味能醒脾胃,木瓜酸味可以入脾,還能斂攝肺金。因為辛熱藥物沒有制約,所以用防風、附片通行十二經,表裡寒濕一併去除,這就是溫燥之法。
必須要排除鬱滯之氣,先滋養其生化之源。
王冰曰化源謂九月迎而取之以補心火新校正云詳水將勝也先於九月迎取其化源先瀉腎之源也蓋以水王十月故先於九月迎而取之瀉水所以補火也吳昆曰鬱氣者如以上太陽寒水司天則火不得升明而自郁太陰濕土在泉則水不得流衍而自鬱郁則病生折去也資其化源者資養其生化之源也如火失其養則資其木水失其養則資其金皆自其母氣而資養之張志聰曰化源者謂五運為六氣之生源折其鬱氣者折其致郁之氣也如太徵之歲太陽司天則火運受郁太羽之歲太陰在泉則水運受郁故當燥之以折太陰之土氣溫之以折太陽之寒邪六氣同義馬蒔曰折其鬱氣者折其來勝之氣以散其被勝之郁也本病篇辰戌之歲木氣升之主降天柱勝而不前又遇庚辰庚戌金運先天中運勝之忽然不前又云辰戍之歲少陽降地主窒天玄勝之不入又遇丙辰丙戌水運太過先天降而不下故刺法論於木氣不能升者刺足厥陰肝經之井穴大敦火欲降而不能入地者刺足少陰腎經之井穴湧泉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委中皆以折其鬱氣也資其化源者取其化源而瀉之也太過年則瀉不及年則補又按刺法論當取其化源是故太過取之不及資之太過取之次抑其鬱取其運之化源令折鬱氣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資取之法出玄珠密語由是觀之則太過之年當名曰取不及之年當名曰資今按本篇辰戌之紀當曰取而乃曰資丑未之紀當曰資而乃曰取此皆互言而不拘耳若陽明厥陰之紀皆名曰資少陽少陰之紀皆名曰取則正合於刺法篇之義矣張介賓曰折其鬱氣瀉有餘也資其化源補不足也
抑其運氣扶其不勝
白話文:
王冰說:「化源」是指在九月時收集精氣來補充心火。而新校正的說法認為,這是因為水氣將要旺盛,所以在九月時先行收集精氣來瀉去腎水的來源。這是因為水氣在十月為王,因此在九月時先行收集精氣來瀉去水氣,以補充火氣。
吳昆說:「鬱氣」是指太陽寒水主天時,導致火氣無法上升而鬱結;太陰濕土在泉,導致水氣無法流動而鬱結。鬱結就會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消除鬱氣。
「資其化源」是指滋養生化之源。例如,如果火氣失去滋養,則需要滋養其水源;如果水氣失去滋養,則需要滋養其金源,但都是從其母氣中滋養。
張志聰說:「化源」是指五運為六氣的生源,「折其鬱氣」是指消除導致鬱結的氣。例如,在太徵之年,太陽主天時,則火運會受到鬱結;在太羽之年,太陰在泉,則水運會受到鬱結。因此,需要燥化太陰土氣以消除鬱結,溫暖太陽寒邪以消除鬱結。六氣同義。
馬蒔說:「折其鬱氣」是指消除來勝之氣,以散去被勝之氣的鬱結。本篇所述辰戌之年,木氣主升,天柱勝之而不前進;又遇庚辰庚戌金運勝之,忽然停滯。本篇還提到,辰戌之年,少陽降地,天玄勝之而不進入;又遇丙辰丙戌水運太過,先天降而不下降。因此,刺法論述,對於木氣不能升者,刺足厥陰肝經之井穴大敦;火欲降而不能入地者,刺足少陰腎經之井穴湧泉、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委中,都是為了消除其鬱結。
「資其化源」是指收集其化源並瀉之。太過年則瀉,不及年則補。此外,刺法論提到,取其化源,因此太過取之,不及則補之;太過取之於化源的次等部位,以消除鬱結,不及則扶持其運氣以避虛邪。取之之法出自《玄珠密語》。因此,可以看出,太過之年應稱為「取」,不及之年應稱為「資」。現按本篇的辰戌之紀應為「取」而曰「資」,醜未之紀應為「資」而曰「取」,這都是互相通稱,不拘泥於特定說法。如果陽明厥陰之紀都稱為「資」,少陽少陰之紀都稱為「取」,則正符合刺法篇的意義。
張介賓說:「折其鬱氣」是瀉去有餘;「資其化源」是補益不足。
王冰曰太角歲脾不勝太徵歲肺不勝太宮歲腎不勝太商歲肝不勝太羽歲心不勝歲之宜也如此然太陽司天五歲之氣通宜先助心後扶腎氣吳昆曰抑其運氣扶其不勝者如太角是木木太過則土不勝宜抑木而培土張志聰曰如太角之歲風木淫勝則土受其制是當抑風木之勝扶其土之不勝如太徵之歲火運太過則金氣受其制是當抑其火之太過扶其金之不勝所謂和其運調其化無致暴過而生民疾也後少陽少陰歲同
無使暴過而生其疾食歲谷以全其真避虛邪以安其正
白話文:
王冰說,太角年脾氣不勝太徵年肺氣,太徵年肺氣不勝太宮年腎氣,太宮年腎氣不勝太商年肝氣,太商年肝氣不勝太羽年心氣,這就是歲運的規律。然而,太陽主宰五年的氣運,其通宜之法是先幫助心氣,再扶持腎氣。
吳昆說,要抑制過旺的運氣,扶持不勝的氣。例如,太角年是木氣過旺,土氣不勝,就要抑制木氣,培育土氣。
張志聰說,就像太角年風木過盛,土氣受其制約,就應該抑制風木之盛,扶持土氣之不勝。同樣的道理,太徵年火運過盛,金氣受其制約,就應該抑制火氣的過盛,扶持金氣之不勝。這就是所謂的「和其運,調其化」,不要讓氣運過度而生出民疾。
後少陽、少陰年運氣相同,不要讓氣運過度而生出疾病。應該吃當季的穀物來養護元氣,避開虛邪來安定正氣。
王冰曰木過則脾病生火過則肺病生土過則腎病生金過則肝病生水過則心病生天地之氣過亦然也歲谷謂黃色黑色虛邪謂從沖後來之風也吳昆曰歲谷即土文玄黅谷也其得歲氣最厚故能全真虛邪者天之八風應時而至其後時至者謂之虛邪以其從虛方來故也張志聰曰歲谷者元黅之谷感司天在泉之氣而成熟食之以全天地之元真虛邪者謂反勝其間氣之邪如太陽司天之歲初之氣乃少陽相火而寒反勝之是寒邪淫勝其初氣矣二之氣乃陽明燥金而熱反勝之是熱邪淫制其二氣矣四之氣乃厥陰風木而清反勝之是燥邪制勝其四氣矣五之氣乃少陰君火而寒反勝之是熱邪制勝其五氣矣是謂四畏必謹察之馬蒔曰其谷玄黃者歲谷也虛邪者八風之虛邪賊風從後來衝入者也
適氣同異多少制之同寒濕者燥熱化異寒濕者燥濕化
白話文:
據王冰說,木氣過盛,會導致脾臟問題;火氣過盛,會導致肺部疾病;土氣過盛,會導致腎臟疾病;金氣過盛,會導致肝臟問題;水氣過盛,會導致心臟疾病。天地之氣過盛,也會導致相應的問題。
「歲谷」是指黃色或黑色的穀物,「虛邪」是指從不正常方向吹來的風氣。吳昆認為,「歲谷」就是土黃色的穀物,它充分獲取了季節之氣,所以能保全元氣。「虛邪」是指天上的八種風氣,按時序到來。如果在非正常時間到來,就稱為「虛邪」,因為它是從不正常的方向吹來的。
張志聰說,「歲谷」是元黃色的穀物,受到司天水泉之氣的影響而成熟,食用它可以保全天地間的元氣。「虛邪」是指邪氣勝過季節之氣,例如:司天的歲初之氣本屬少陽相火,如果寒氣過盛,就會勝過相火;第二股氣息本屬陽明燥金,如果熱氣過盛,就會勝過燥金;第四股氣息本屬厥陰風木,如果乾燥之氣過盛,就會勝過風木;第五股氣息本屬少陰君火,如果寒氣過盛,就會勝過君火。這就是所謂的「四畏」,必須謹慎注意。
馬蒔說,「歲谷」是指玄黃色的穀物,「虛邪」是指八風中的虛邪賊風,從不正常的方向吹入體內。
王冰曰太宮太商太羽歲同寒濕宜治以燥熱化太角太徵歲異寒濕宜治以燥濕化也吳昆曰適遇也氣謂司天在泉二氣也同異太運與之同異也同則為天符為歲會為同天符同歲會為太乙天符異則為平多少制之者因氣之多少製為藥物亦因之而降殺也張志聰曰此論五運之氣與司天在泉各有同異而氣味之多少亦各有所制也適酌也酌其氣之同異而制之也同寒濕者謂太羽太宮主運是與司天在泉之寒濕相同故當多用燥熱之氣味以制化蓋用燥以制濕用熱以化寒也如太徵太角太商主運是與寒濕之氣各異又當少用燥濕之氣以化之蓋用濕以滋燥熱之氣用燥以制風木之邪
白話文:
王冰說,太宮、太商、太羽這三個律呂之音屬同一運行週期,主寒濕氣候,宜用燥熱之藥治療。太角、太徵這兩個律呂之音屬不同運行週期,主寒濕氣候,宜用燥濕之藥治療。吳昆說,「適」是指符合適應。「氣」指的是主宰天象變化和泉水流動的兩種氣,可以分為相同和不同的性質。太陰運化週期與這些氣的性質相同或不同。如果相同,就稱為「天符」,「歲會」,「同天符」,「同歲會」,「太乙天符」。如果不同,就稱為「平」。「多少」是指藥物的多少,應根據氣的多少來配製。張志聰說,這段話說明五運之氣與司天在泉之氣既有相同也有不同,而且藥物的氣味多少也應根據氣的性質來配製。適酌是指根據氣的相同與不同來調整藥物。如果氣候寒濕相同,說明太羽、太宮這兩個律呂之音主導運行,與司天在泉之氣的寒濕性質一致,因此應多用燥熱之藥治療。乾可除濕,熱可化寒。如果太徵、太角、太商這三個律呂之音主導運行,與寒濕氣候的性質不同,又應少用燥濕之藥治療。濕可滋養燥熱,燥可抑制風木。
故同者多之異者少之
王冰曰多謂燥熱少謂燥濕氣用少多隨其歲也張志聰曰同者氣盛故宜多異者氣孤故少制之也
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謂時也
白話文:
所以相同的情況要多用,不同的情況要少用。
王冰說:多是指燥熱,少是指燥濕,氣的作用多少要隨著當年的氣候來調整。張志聰說:相同的是氣旺盛,所以應該多用;不同的是氣孤單,所以要少用,以此來調制。
使用寒性藥物時要遠離寒冷的季節,使用涼性藥物時要遠離涼爽的季節,使用溫性藥物時要遠離溫暖的季節,使用熱性藥物時要遠離炎熱的季節,飲食也應該遵循同樣的原則。有特殊情況則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違反這些原則就會導致疾病,這就是所謂的順應時節。
王冰曰時謂春夏秋冬及間氣所在同則遠之即雖其時若六氣臨御假寒熱溫涼以除疾病者則勿遠之如太陽司天寒為病者假熱以療則熱用不遠夏餘歲例同故曰有假反常也食同藥法爾若無假反法則為病之媒非方制養生之道吳昆曰言用藥物之寒者須遠歲氣之寒用藥物之涼者須遠歲氣之涼溫熱亦然食宜同法者食謂飲食宜則兼居處衣服而言夫歲氣也有假其性為反佐則反常法反是適以為病所謂時不可違也張志聰曰此論司天在泉及間氣加臨之六氣各有寒熱溫涼之宜而又當無犯者也如太陽司天是當用熱以溫之而初之氣乃少陽相火用事又當遠此少陽之熱而後可用熱也如少陰在泉是當用寒以清之而四之氣值太陽寒水用事又當遠此太陽之寒而後可用寒也溫涼同義藥食同法所謂時與六位是也有假者反常是謂邪氣反勝又不必遠寒而遠熱矣如太陽寒水司天初之氣乃少陽相火而天氣反寒是當用熱而不必遠寒矣如少陰君火在泉四之氣乃太陽寒水而天氣反熱是當用寒而不必遠寒矣所謂天氣反時則可依時是也反是者皆為民病所謂加臨之時氣也此篇論調其正味以和氣運之不和如以苦燥之溫之所以治司天在泉之太過也折其鬱氣者折司天在泉之勝氣也抑其運氣者抑運氣之太過也食歲谷以全其真者全天地之真氣也避虛邪以安其正者安紀步之正氣也適氣同異者酌五運六氣之異同也用寒遠寒用熱遠熱者謂上下左右之六氣也假者反之逆治四時不正之氣也蓋天地陰陽之氣有德化之祥有政令之章有勝復之作有變易之災人居天地氣交之中能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五運宜行勿乖其政安其屈伏以平為期庶暴過不生苛疾不起此聖人隨時養生之大道也馬蒔曰假借而用之者特以邪勝其主則可反常以少犯之如夏寒甚則可以熱犯熱若寒不甚則不可犯也言用寒熱溫涼而無犯司氣之寒熱溫涼者此治病之正法也內有假借反常之法者正以主氣不足而客氣勝之則借其寒熱溫涼之氣以扶正氣而應客氣故雖犯之而無所禁耳張介賓曰假者反常謂氣有假借而反乎常也如夏當熱而反寒冬當寒而反熱春秋亦然反者病以其違於時也驥案元珠密語補瀉迎隨紀水將勝也其用藥即用甘以平之罰腎氣之勝也用苦全之補心氣之衰也母令食鹹物佐腎氣之衰也太陽為寒水之司氣在人主表為心肺之陽統人身之營衛衛行脈外風能中之營行脈中寒能傷之仲景中風用桂枝傷寒用麻黃湯三因之治病在太陽之歲仲景之治病在太陽之經一標一本皆以溫燥為主會而通之一而已矣
陽明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
白話文:
- 王冰說:比如春夏秋冬以及它們之間交替的季節,如果天氣與時令相符,那麼儘管這個時節出現寒、熱、溫、涼等六氣臨御的情況,用來治療疾病,則不要避開它。例如太陽主氣司天,天氣寒涼而出現疾病,此時可以用熱來治療,那麼熱藥就不用避開。夏季節氣結束後也是如此,所以說有「假借反常」的運用。飲食也適用這個道理,飲食應適應時令,居住環境和衣著也應如此。季節氣候有時也會「假借」它的性質,作為佐助或輔助,則反常的法則也應適時改變,以適應時令,否則就會導致疾病,這不是養生之道。
- 吳昆說:這裡說明使用藥物的寒性要避開季節氣候的寒性,使用藥物的涼性要避開季節氣候的涼性,溫熱也是如此。飲食也要遵循這個原則,飲食包括日常飲食、居住環境和衣著。季節氣候有時也會「假借」它的性質,如果邪氣來勢較強,則可以反常治療,不一定非要避寒用熱。例如太陽寒水司天,初氣是少陽相火旺盛,天氣卻反常地寒冷,這時應該用熱藥溫暖,不必避開寒性。又如少陰君火在泉,四之氣是太陽寒水旺盛,天氣卻反常地炎熱,這時應該用寒藥清涼,不必避開寒性。所謂天氣反常,就可以依據反常的情況來治療。如果相反,就會導致疾病,這就是氣候加臨時的道理。
- 張志聰說:這段論述探討了司天在泉和間氣臨御時六氣的寒熱溫涼宜用與不宜犯的原則。例如太陽司天時,應當用溫熱來溫暖,但初之氣是少陽相火用事,又應當避開少陽之熱,然後才能用熱。又如少陰在泉時,應當用寒來清涼,但四之氣值太陽寒水用事,又應當避開太陽之寒,然後才能用寒。溫涼同義,藥食同法,所謂時與六位是根據天氣與六氣的變化來決定的,其中有「假借」反常,這是因為邪氣比較強盛,不一定非要避寒用熱。例如太陽寒水司天,初之氣是少陽相火,天氣卻反常地寒冷,這時應當用熱,不必避寒。又如少陰君火在泉,四之氣是太陽寒水,天氣卻反常地炎熱,這時應當用寒,不必避寒。所謂天氣反時,就可以依據反常的情況來治療。如果相反,就會導致疾病,這就是氣候加臨時的道理。這篇文章探討了調和氣運的正味,例如用苦燥的溫藥來治療司天在泉時氣候過盛,用寒藥來折止鬱氣,用藥物來抑制運氣的過盛,用飲食來補充天地之真氣,避免虛邪侵襲來保護正氣,適應氣候變化來調節氣機,用寒避寒、用熱避熱,這是指上下左右的六氣,假借反常,逆治四時不正之氣,因為天地陰陽之氣有吉祥的徵兆、政令的規章、勝復的運作、變易的災害,人生活在天地氣交之中,能夠調和它的運轉,調節它的變化,使上下和睦,不相互侵奪倫常,五運正常運行,不違背其規律,安於屈伸,以平穩為目標,這樣才能避免疾病產生。這就是聖人順應時節養生的大道。
- 馬蒔說:「假借」而使用,是因為邪氣強盛,可以反常治療,用小力量來剋制它。例如夏季天氣很冷,可以用熱藥來溫熱,如果天氣不那麼冷,就不可以使用熱藥。這裡說使用寒熱溫涼而沒有避開季節氣候的寒熱溫涼,這是治療疾病的正法,其中也有「假借反常」的法則,正是因為主氣不足而客氣強盛,所以「假借」寒熱溫涼之氣來扶正氣,應對客氣,所以雖然違背了常法,但卻沒有什麼禁忌。
- 張介賓說:「假借反常」是指氣有「假借」而違背常理的情況。例如夏季應當炎熱卻反常地寒冷,冬季應當寒冷卻反常地炎熱,春秋季節也是如此。反常是因為違背了時令。這裡的「假借反常」是指氣候異常,用藥也要反其道而行之,以正其氣。如《元珠密語》補瀉迎隨法中,當腎水將勝時,用甘味藥平之,當腎氣將勝時,則用苦味藥補之,不允許吃鹹味食品,以佐制腎氣之勝。太陽為寒水之司氣,在人體主表,為心肺之陽,統理人身的營衛之氣,衛氣運行在脈絡之外,風邪能中之,營氣運行在脈絡之中,寒邪能傷之。仲景治療中風用桂枝湯,治療傷寒用麻黃湯,這是因為疾病發生在太陽的季節。仲景治療疾病在太陽的經絡,標本兼治,都是以溫燥為主,會通一致而已。
王冰曰六步之氣生長化成庶務動靜皆後天時而應余少歲同馬蒔曰此言陽明司天之政有主氣又加以客氣而天時民病治法因之也凡此陽明司天之政則卯酉之紀曰乙卯丁卯辛卯癸卯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皆主不及之歲
天氣急地氣明陽專其令炎暑大行動燥以堅淳風乃治風燥橫運流於氣交多陽少陰雲趨雨府濕化乃敷
白話文:
王冰說:六步的氣息生長化育萬物,動靜都根據後天的時令而發生。我在年輕時和馬蒔討論過,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陽明司掌天上的政事,有主氣,再加客氣,所以天時、民眾的疾病以及治療方法就根據這些而定。凡是陽明司掌天上的政事,那麼卯酉年的紀年法中,凡是乙卯、丁卯、辛卯、癸卯、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這些年份,都是主氣不足的年份。
王冰曰雨府太陰之所在也吳昆曰燥金司天故急君火在泉故明雨府北極也張志聰曰金令在上故天氣勁急君火在下故地氣光明陽明在上君火在下故陽熱盛而物燥堅主時之初氣乃厥陰風木凡太過之歲客氣勝而多從客氣不及之歲客氣弱而兼從主氣是以淳風乃治張介賓曰陽專其令炎暑太行木亦無畏故淳風乃治金木之氣並行則風燥橫於歲運流於氣交之際也多陽少陰火氣勝也
燥極而澤
白話文:
王冰說:「雨府」屬於太陰所司。吳昆說:「燥金主天,所以催動君火存於泉水之中,因此,雨府是北極。」張志聰說:「金令在上,所以天氣猛烈,君火在下,所以地氣陰暗,陽明在上,君火在下,所以陽熱旺盛,而萬物堅固。主時之初氣,屬於厥陰風木。凡是太過的年份,客氣旺盛而多從,不及的年份,客氣衰弱而輔從。因此,淳風出現,就會穩定。張介賓說:「陽氣專行,炎熱盛行,木氣也不畏懼,所以淳風出現,就會穩定。金木之氣並行,則風燥充斥於歲運,在氣交之際出現。陽多陰少,火氣旺盛。」
王冰曰燥氣欲終則化為雨澤是謂三氣之分也吳昆曰金生水之象也張志聰曰司天之燥金終三之氣而交於四氣之寒水濕土是以燥極而澤馬蒔曰燥極雨澤是為三氣之分也張介賓曰燥氣盛極化為雨澤皆火土合氣於氣交也雨府謂土厚濕聚之處
白話文:
王冰說:乾旱之氣將結束時,就會轉化為雨水,這就是三種氣候的區分。
吳昆說:這是金生水的象徵。
張志聰說:主宰天空事的乾燥金屬之氣結束了三種氣候,而與四種氣候中的寒冷水氣和潮濕土氣交匯。因此,乾旱達到極點就會降下雨水。
蒔曰:乾旱極致時就會下雨,這是三種氣候的區分。
張介賓說:乾旱之氣旺盛到極點會化為雨水,這都是火氣和土氣在氣候交替時合集成的。
雨府是指土層深厚,濕氣聚集的地方。
其谷白丹
王冰曰天地正氣所化生也吳昆曰白應司天金色丹應在泉火色張志聰曰感司天在泉之氣而成熟者所謂歲谷是也
間谷命太者
白話文:
這種榖物是白色的丹藥。
王冰說這是天地正氣所化生的。吳昆說白色對應天空的金屬之色,丹色對應地下的火之色。張志聰說這是感受了天空與地下之氣而成熟的,也就是所謂的年榖。
間榖則稱為太的。
王冰曰命太者謂前文太角太商等氣之化者間氣化生故云間谷也新校正云按玄珠歲谷與間谷者何即在泉為歲谷及在泉之左右間者皆為歲谷其司天及運間而化者名間谷又別有一名間谷者是也化不及即反有所勝而生者故名間谷即邪氣之化又名並化之谷也亦名間谷與王注頗異吳昆曰間谷間氣谷也其歲谷則稱白丹若玄若黅若蒼皆間谷也以其稟左間右間之氣故稱間谷命言也稱也大者得氣之厚故稱之小者得氣之薄不足言也張志聰曰陽明在上則左太陽右少陽陽明主少而太陽少陽主太故曰間谷命太者蓋言在左右之太者為間谷也太陽之下是為厥陰少陽之下是為太陰感此四氣而成者是謂間谷止言在上之太而不言在下之二氣者蓋數之始起於上而終於下故舉此在上之大而在下之二氣可知矣玉師曰不及之歲而曰間谷命太者則太過之歲又當云間谷命少者張介賓曰太氣之有餘也除正化歲谷之外則左右四間之化皆為間谷但太者得間氣之厚故其所化獨盛是為間谷少者得氣之薄則無所成矣按太少間谷之義其說有二凡司天屬太者在泉必為少司天屬少者在泉必為太如卯酉年陽明司天少在上也少陰在泉太在下也命其太者則當以在泉之間氣命其谷也左為太陰其色黃右為厥陰其色蒼是蒼黃二色者為本年之間谷此以上下言也本篇凡不及之歲則言間谷而太過之歲則無似又以勝制之氣為間谷也如卯酉年金氣不及則火勝木強其谷丹蒼也乙亥年木氣不及則金勝土強其谷白黃也丑未年土氣不及則木勝水強其谷蒼黑也亦皆命太之義故凡君火相火寒水司天之年正化有餘則別無命太之間谷矣此以歲氣言也總之歲候不齊凡在氣之有餘者便是太則所受必盛而五穀之成所以有厚薄之分也惟不以本年正化所出故皆可謂之間谷但當因氣求之則善矣驥案卯酉十年陽明司天清熱之氣見於氣交而為民病陳無擇有審平湯方用天冬山萸白芍遠志檀香白朮生薑甘草繆問解此方曰金燥火烈治宜咸與苦辛鹹以抑火辛苦以助金故君天冬苦平濡潤化燥抑陽古人稱其治血妄行能利小便為肺家專藥有通上徹下之功金不務德則肝必受戕萸肉補肝陽也白芍益肝陰也火位乎下勢必炎上妙在遠志辛以益腎能導君火下行紫檀寒以養營且制陽光上僣又佐白朮以致津生薑以散火甘草潤肝瀉心氣味配合之妙有如此者
故食歲谷以安其氣食間谷以去其邪歲宜以寒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運化無使受邪折其鬱氣資其化源
白話文:
王冰說「命太」是指前文所說的「太角」、「太商」等氣化而成的間氣,由於間氣化生,所以稱之為「間谷」。
新校正本指出,玄珠中所說的「歲谷」和「間谷」指的是:在泉中為「歲谷」,在泉左右間則皆為「歲谷」;司天和運間而化者稱為「間谷」。此外,還有一種「間谷」,即氣化不及而反有所勝而生的,也稱為「間谷」,也就是邪氣的化生,又稱「並化之谷」。這種說法和王注有些不同。
吳昆說,「間谷」就是「間氣谷」。「歲谷」則稱為「白丹」、「若玄」、「若黅」、「若蒼」,也都是「間谷」,因為它們稟承了左右間的氣,所以稱為「間谷」。「命言」指的是稱呼,而「大」是指得氣厚,所以稱為「大」;「小」是指得氣薄,不足稱道,所以稱為「小」。
張志聰說,陽明在上則左為太陽,右為少陽;陽明主少,太陽和少陽主太,所以稱為「間谷」。「命太」指的是在左右的「太」為「間谷」。太陽之下是厥陰,少陽之下是太陰,感應這四氣而成者就是「間谷」。之所以只說在上之太,而不說在下之二氣,是因為氣數的始起於上,而終於下,因此舉出上之太,下之二氣即可知。
玉師說,不及之歲而稱為「間谷命太」,則太過之歲應該稱為「間谷命少」。
張介賓說,「太氣」有餘,除了正化「歲谷」之外,左右四間之化皆為「間谷」。但「太」得間氣之厚,所以其所化獨盛,是為「間谷」。「少」得氣之薄,則無所成。
「太」、「少」、「間谷」的意義,有兩種說法:凡是司天屬太者,在泉必為少;司天屬少者,在泉必為太。例如,卯酉年陽明司天,少在上,少陰在泉,太在下。因此,命其太者,應該以在泉之間氣來命其谷。左為太陰,其色黃;右為厥陰,其色蒼,這蒼黃二色就是當年的「間谷」。以上是上下之說。
本篇凡是不及之歲,則言「間谷」;而太過之歲則沒有記載。又以勝制之氣為「間谷」。例如,卯酉年金氣不及,則火勝木強,其谷為丹蒼;乙亥年木氣不及,則金勝土強,其谷為白黃;丑未年土氣不及,則木勝水強,其谷為蒼黑。這些都是「命太」的意義。
因此,凡是君火、相火、寒水司天之年,正化有餘,則別無命太之間谷。這是以歲氣而言。
總之,歲候不齊,凡是在氣之有餘者,便是「太」,則所受必盛,而五穀之成所以有厚薄之分。只是不以本年正化所出,故皆可謂之間谷,但當因氣求之,則善矣。
驥案,卯酉十年陽明司天,清熱之氣見於氣交而為民病。陳無擇有審平湯方,用天冬、山萸、白芍、遠志、檀香、白朮、生薑、甘草。繆問解此方曰:金燥火烈,治宜咸與苦辛,鹹以抑火,辛苦以助金,故君天冬苦平濡潤,化燥抑陽,古人稱其治血妄行,能利小便,為肺家專藥,有通上徹下之功。金不務德則肝必受戕,萸肉補肝陽也,白芍益肝陰也。火位乎下,勢必炎上,妙在遠志辛以益腎,能導君火下行,紫檀寒以養營,且制陽光上僣,又佐白朮以致津,生薑以散火,甘草潤肝瀉心,氣味配合之妙有如此者。
因此,食歲谷以安其氣,食間谷以去其邪。歲宜以寒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運化,無使受邪折其鬱氣,資其化源。
王冰曰化源謂六月迎而取之也新校正云按金王七月故逆於六月瀉金氣吳昆曰司天以白勝在泉以丹勝間谷之色有玄有黅有蒼以色相間可濟其偏倚是去邪也以上十歲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咸能潤燥苦能勝熱辛能清燥熱在表則汗之在裡則清之抑鬱則散之此調治法也安者順其運而安之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是也陽明燥金司天則木鬱而不得發生少陰君火在泉則金鬱而不得審平須令其木氣條達金氣審平是折去其鬱氣也木病者養其水金病者養其土調其母氣是資其生化之源也張志聰曰宜寒以清君火之熱宜辛以潤陽明之燥宜苦以泄內郁之火汗之以解在外之寒清之以消內入之邪散之以解冬溫之氣運氣不及故宜安之無使邪勝折其司天在泉之氣次資五運之化源馬蒔曰本病篇卯酉之年太陽昇天主窒天芮勝之不前蓋太陽在地三年此年昇天作陽明左間遇天芮土司窒之不能昇天又遇己酉己卯水欲昇天土運抑之升之不前則陽明未遷正者及太陽未昇天也故刺法論於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者刺足少陰之合穴湧泉又本病篇卯酉之歲太陰降地主窒地蒼勝之不入又少陽未退位即太陰未得降也又遇丁酉丁卯木運承之降而不下故刺法篇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當刺足厥陰之井穴大敦足少陽之合穴陽陵泉資其化源蓋金王七月故於六月迎而取之以瀉金氣張介賓曰去邪者有補偏救敝之義謂實者可用以瀉虛者可用以補咸從水化治在泉之君火苦從火化治司天之燥金以辛者辛從金化本年火盛金衰同司天之氣以求其平也然燥金司天則歲半之前氣過於斂故宜汗之散之君火在泉則歲半之後氣過於熱故宜清之安者順其運氣而安之也
以寒熱輕重少多其制同熱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
白話文:
王冰說「化源」是指六月迎接並採取金精。新校正本雲:按照金王的說法,七月應逆於六月發洩金氣。吳昆說:司天之氣以白色勝出,泉中之氣以紅色勝出。山谷間的顏色有黑色、褐色、青色,以不同的顏色相間,可以彌補其偏差,這就是祛除邪氣。以上十歲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都能潤燥,苦味能勝熱,辛味能清燥。熱在表層則發汗,在內部則清熱,鬱氣則散氣,這是調治的方法。安穩的意思是順應其運勢而安穩,所謂升降浮沉要順應。陽明燥金司天,則木氣鬱塞而不能生長;少陰君火在泉,則金氣鬱塞而不能平和。必須讓木氣舒暢,金氣平和,這是祛除鬱氣的方法。木氣病變,則滋養水氣;金氣病變,則滋養土氣。調和母氣,就是資助其生化的來源。張志聰說:應該以寒涼清瀉君火的熱,應該以辛味潤澤陽明的燥,應該以苦味發洩內在鬱火,應該發汗祛除體外的寒,應該清瀉消除內入的邪氣,應該散氣解脫冬天的溫熱之氣。運氣運行不足,所以應該安穩,不讓邪氣勝過,折斷司天在泉之氣,然後資助五運化生的來源。馬蒔說:本病篇卯酉年太陽昇天,天芮土製勝陽明,導致陽明升遷受阻。因為太陽在地三年,這一年昇天成為陽明,位於左邊,遇到天芮土製勝,導致不能昇天。又遇到己酉己卯年,水運想要昇天,但土運壓制,導致陽明未能遷移到正確的位置,以及太陽未能昇天。所以刺法論述,當水運想要昇天而天芮土製勝壓抑時,刺足少陰之合穴湧泉。又本病篇卯酉年太陰降地,地蒼土勝過太陰,導致太陰降地受阻。因為少陽尚未退位,所以太陰不得降下。又遇到丁酉丁卯年,木運承載土運,導致太陰降不下。所以刺法篇說,當土運想要降地而地蒼土製勝壓抑時,應該刺足厥陰之井穴大敦,足少陽之合穴陽陵泉,資助其化源。因為金王七月採金精,所以六月迎接採集,以瀉出金氣。張介賓說:祛除邪氣的意思是補偏救弊。實邪可用瀉法,虛邪可用補法。鹹從水化,治理泉中的君火;苦從火化,治理司天的燥金;以辛味者,辛從金化,本年火盛金衰,同司天之氣,以求其平和。燥金司天,則歲半之前氣過於斂,所以發汗、散氣;君火在泉,則歲半之後氣過於熱,所以清熱、安穩。安穩的意思是順應其運氣而安穩。
王冰曰少角少徵歲同熱用方多以天清之化治之少宮少商少羽歲同清用方多以地熱之化治之火在地故同清者多地化金在天故同熱者則多天化吳昆曰寒多者多其辛以汗之散之熱多者多其鹹苦以清之大運有與在泉少陰同熱者則多用司天陽明清肅之化以治之大運有與司天陽明同清者則多用在泉少陰溫熱之化以治之張志聰曰如少徵少角之運同少陰之熱者多以天化之清涼以制之如少商少宮少羽之運同陽明之清者多以地化之火熱以制之天化者燥金之清涼地化者在泉之火熱按至真要大論風淫所勝平以清涼是風同熱化當以清涼平之驥案玄珠密語金將勝也藥即用苦平之罰金之勝酸全之補肝之衰勿食辛物佐金之勝陽明燥金化氣在人主裡外候肌肉內以候胃有在經在腑之不同在經仲景有桂枝湯葛根湯之例辛以汗之也有大青龍白虎之例清之散之也熱入於府又有三承氣之例苦寒下之也即此以寒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之義天有六氣人有六經標本雖異其理同也與三因審平湯互發
用涼遠涼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用溫遠溫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亂天地之經擾陰陽之紀也
白話文:
王冰說,少角少徵之年同屬熱證,用方多以天地的清爽之氣來治療。少宮少商少羽之年同屬寒證,用方多以地熱之氣來治療。火屬地,所以同屬寒證的年份大多屬於地金之氣的變化。金屬天,所以同屬熱證的年份大多屬於天氣的變化。
吳昆說,寒證多用辛味藥物,以發汗散熱。熱證多用鹹苦味藥物,以清熱解毒。大運(指年份)與少陰(指腎臟)同屬熱證的,多用司天陽明(指膽)的清爽之氣來治療。大運與司天陽明同屬寒證的,多用少陰(指腎臟)的溫熱之氣來治療。
張志聰說,少徵少角之運與少陰之熱同屬熱證的,多用天的清爽之氣來剋制。少商少宮少羽之運與陽明之寒同屬寒證的,多用地的火熱之氣來剋制。天的變化是乾燥的金之氣的清爽,地的變化是少陰(指腎臟)的火熱。
《至真要大論》說,風邪侵犯,宜用清爽之氣治療,也就是說,風邪與熱邪同屬熱證,當以清涼之氣治療。
這裡的「驥案玄珠密語」的意思是:金氣將要盛行,用藥就用苦味鹹味來平息金氣的旺盛,補肝氣的不足,不要吃辛辣食物,幫助金氣剋制陽明。陽明燥金之氣在人體內外,內部影響肌肉,外部影響皮膚,不同部位的病症有所不同。內部病症,像仲景的桂枝湯和葛根湯,用辛味藥發汗治療。外部病症,像大青龍湯和白虎湯,用清熱散熱的方法治療。熱邪進入內臟,可用三承氣湯,用苦寒藥下瀉治療。
從這一段文中,可以瞭解到以寒、苦、辛藥物發汗、清熱、散熱的道理。天地有六氣,人體有六經,標本雖然不同,但其道理是相同的。這與三因審平湯的互發相通。
吳昆曰上六句皆古語故結之曰此之謂也反之反古語六句治法也馬蒔曰司氣有寒熱溫涼而人之藥食亦有寒熱溫涼故用寒熱溫涼者宜遠司氣之寒熱溫涼而無犯之彼有假借而用之者正以主氣不足客氣勝之而行之耳若非假借之法則亂天地之經擾陰陽之紀者也張介賓曰假者反之謂當反而治之也反之者謂不知以上治法而反其用故足以亂天地之經紀
少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正地氣擾
白話文:
吳昆說:前面所講的六句話都是古法,所以最後總結說「這就是它的意義」。「反之」的意思是反過來,指的就是前面所說的六句話的治療方法。馬蒔說:人體的氣息有寒熱溫涼之分,而人所吃的藥物食物也有寒熱溫涼之性。因此,使用寒熱溫涼藥物的原則應遠離人體氣息的寒熱溫涼,避免相沖。有些人借用這些原則來治療疾病,主要是為了糾正主氣不足、客氣旺盛的情況。如果不借用這些原則,就會擾亂天地運行規律,破壞陰陽平衡。張介賓說:「假」就是「反」的意思,意思是按相反的方式治療。而「反」的意思是指不按照上述治療方法,反而使用相反的方法,所以會擾亂天地運行規律,破壞陰陽平衡。
新校正云詳少陽司天太陰司地正得天地之正厥陰少陽司地各云得其正者以地主生榮為言也本或作天氣正者少陽火之性用動躁云止義不通也吳昆曰司天少陽相火之政行於上陽得其位故曰天氣正在泉厥陰風木之政行於下風動於地是地氣擾張志聰曰寅申歲主太過六氣皆先天時而至此申明天地陰陽之氣交相感召所謂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夫蒼黅丹素元之氣化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氣故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是三陰三陽在下而六氣之在上也是以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陰正中也厥陰司天而曰地氣正者謂少陽在泉之氣而亦行於中蓋少陽為厥陰之中見也再按厥陰不從標本從中見少陽之化故凡此厥陰之政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謂厥陰同少陽天氣正地氣正之諸歲而厥陰之氣運行同少陽天氣之正中蓋以少陽司天則厥陰在中少陽在泉則地氣在中少陽為厥陰之中見厥陰在泉則地氣在中厥陰司天則天氣亦在中謂厥陰從中見少陽之化也能明於司天在泉及左右間氣再於上下氣交中求之斯得運化之微妙厥陰在泉故地氣擾蓋厥陰所至為撓動為迎隨行令之常也
風乃暴舉木偃沙飛炎火乃流陰行陽化雨乃時應火木同德
白話文:
新校正的說法是,陽明主宰天上,太陰主宰地下,各得其正氣。少陽和厥陰主宰地下,也說是得其正氣,這是指大地孕育生機。本來的說法是「天氣正」,是指少陽火性質躁動。「止」這個解釋不通。
吳昆說,陽明主宰天上,是火之政令運行在上面,得到它的位置,所以說「天氣正」。在泉水中的厥陰風木,政令運行在下面,風動於地,所以說「地氣正」。
志聰說,寅申年太熱,六氣都是先天的。到了這個年份,表明天地陰陽之氣交相感召。所謂「上下交互氣交主」,是指這個年紀的氣候已經結束了。
蒼黅之氣是元氣變化出來的,生出五行。地上的五行上升,呈現在天上的六氣,所以說「寒暑燥濕風火」是天上的陰陽之氣。三陰三陽奉之上天,所以三陰三陽在下,而六氣在上。因此,少陽在上,火氣治中,可以看到厥陰;厥陰在上,風氣治中,可以看到少陰。這是正中之氣。
厥陰主宰天上,卻說「地氣正」,這是指少陽在泉水中的氣,也在中位。因為少陽是厥陰的中見之氣。
再說,厥陰不從標本,而是從中見少陽之化。所以厥陰的所有政令,都與正歲氣化運行相同。厥陰與少陽相同,是天氣正地氣正之歲。而厥陰的氣運行,與少陽的天氣正中相同。這是因為少陽主宰天上,則厥陰在中位;少陽在泉水中,則地氣在中位。少陽是厥陰的中見之氣,厥陰在泉水中,則地氣在中位;厥陰主宰天上,則天氣也在中位。所以說厥陰從中見少陽之化。
如果明白了主宰天上在泉,以及左右間的氣,再於上下氣交中求證,就能明白運化的微妙。厥陰在泉水中,所以地氣擾動。這是因為厥陰所到之處,就會產生擾動,這是迎隨命令的常態。
王冰曰見明而大新校正云詳六氣惟少陽厥陰司天司地為上下通利無相勝克故言火木同德餘歲皆有勝克故言合德張志聰曰風火之氣也謂厥陰之氣上行而從少陽之化故雨乃時應蓋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烝溽此德化之常也張介賓曰此風木在泉相火司天之化太陰濕土主二之氣與少陽並行於歲半之前故陰行陽化雨乃時應
其谷丹蒼其政嚴其令擾故風熱參布雲物沸騰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涼雨並起抑其運氣贊所不勝必折其鬱氣先取化源
白話文:
王冰說:在白天看到的發光物,大體檢查後可以確定,在六氣中只有少陽和厥陰可以控制天和地,呈上下順利貫通之勢,沒有相互剋制的情況。因此說火(少陽)和木(厥陰)具有相同的屬性。其他年份都有勝克的情況,所以說具有相應的屬性。
張志聰說:這裡指風和火之氣,意思是厥陰之氣上升,並且與少陽之氣變化相應,所以降雨就應時而至。因為少陽所到之處,先會變成火,最後變成蒸汽和暑熱,這是屬性化生的常規現象。
張介賓說:這裡指風木在泉水發源,太陽火在天上運行,太陰濕土主宰二氣,與少陽一同運行於一年之半之前,所以陰行陽化,降雨就應時而至。
王冰曰化源年之前十二月迎而取之新校正云詳王注資取化源俱注云取其意有四等太陽司天取九月陽明司天取六月是二者先取在天之氣也少陽司天取年前十二月太陽司天取九月是二者乃先時取在地之氣也少陰司天取年前十二月厥陰司天取四月義不可解按玄珠之說則不然太陽陽明之月與王注合少陰少陽俱取三月太陰取五月厥陰取年前十二月玄珠之義可解王注之月疑有誤也吳昆曰丹應少陽火色蒼應厥陰木色運氣太過則抑之無使其亢所不勝者則贊翼之無使受害鬱氣發邪必折去之然必先取其生邪之源迎而奪之是也張志聰曰感司天在泉之氣而成熟者嚴者火之正擾者氣之令風熱參布者少陽厥陰之氣交相參合而布於氣交之中雲物沸騰者地氣上升也太陰橫流涼雨並起者蒸溽而為雨也馬蒔曰抑其運氣之太過贊其所直之不勝折其鬱氣者本病篇寅申之年陽明昇天主窒天英勝之不前蓋陽明在地三年至此年昇天作少陽左間遇天英火司窒之故不能升又遇戊寅戊申火運先天而至則金欲昇天火運抑之故刺法論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當刺手太陰之經穴經渠本病篇寅申之歲少陰降地主窒地玄勝之不入又或遇丙申丙寅水運太過先天而至君火欲降水運承之降而不下故刺法論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當刺足少陰之井穴湧泉足太陽之合穴委中先取化源王注以為年前之十二月迎而取之王注與新校正皆名曰取蓋未考刺法論中太過取之不及資之之義耳張介賓曰丹應司天蒼應在泉
暴過不生苛疾不起
白話文:
王冰說:刺法論《化源》篇中,在農曆年前 12 月時取氣。新校正本註解說得很詳細,王冰注和資取化源篇都說取氣有四個層次:
- 太陽司天取農曆九月之氣:陽明司天取農曆六月之氣,這兩種是先取天上之氣。
- 少陽司天取年前 12 月之氣:太陽司天取農曆九月之氣,這兩種是先時取地中之氣。
- 少陰司天取年前 12 月之氣:厥陰司天取農曆四月之氣,這個意思不好理解。
- 根據《玄珠》的說法:太陽和陽明月的取氣與王冰注相同,少陰和少陽都取農曆三月,太陰取農曆五月,厥陰取年前 12 月。這樣《玄珠》的說法就容易理解了。王冰注中的月份可能有誤。
吳昆說:丹應少陽之火色,蒼應厥陰之木色。運行之氣過盛,就要抑制它,不得讓它亢盛;運行之氣不足,就要幫助它,不得讓它受害。鬱氣發出邪氣,一定要折除它。但必須先取它生邪氣的根源,迎頭而奪之,這就是取氣的道理。
張志聰說:感知司天之氣在泉中而成熟。嚴厲之氣是火的本質,擾動之氣是氣的命令。風熱交錯散佈的是少陽和厥陰之氣在氣交中混合散佈。雲物沸騰的是地氣上升。太陰橫流涼雨並起的是蒸氣凝結成雨。
馬蒔說:抑制運行之氣過盛,幫助運行之氣不足,折除鬱氣。本病篇中寅申年的陽明昇天,主宰窒天之英勝。不能向前推進,是因為陽明在地三年,到這一年的時候昇天成為少陽,在左邊遇到天英火司窒息,所以不能上升。又遇到戊寅戊申之火的運行先天上到來,金想要昇天,火運就抑制它。所以《刺法論》說:金想要上升,而天英窒息抑制它,應針刺手太陰經的經渠穴。
本病篇中寅申年的少陰降地,主宰窒地之玄勝,不能進入。又或者遇到丙申丙寅水的運行太過,先天上到來,君火想要下降,水運承接了它,導致降不下去。所以《刺法論》說:火想要下降,而地玄窒息抑制它,降不下去,應針刺足少陰的湧泉穴,足太陽的委中穴。
王注認為年前 12 月迎而取之。王注和新校正本都叫做“取”,顯然沒有仔細考究《刺法論》中“太過取之,不及資之”的意思。
張介賓說:丹應司天,蒼應在泉。
王冰曰苛重也新校正云詳此不言食歲谷間谷者蓋此歲天地氣正上下通和故不言也吳昆曰如能行上法治則氣無太過不及何暴過苛疾之有張志聰曰暴運不生苛疾不起暴者謂太宮太商之運氣主太過而反受其鬱故其過暴者為病甚故曰苛
故歲宜鹹辛宜酸滲之泄之漬之發之觀氣寒溫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
白話文:
王冰說:"苛重"就是太過分了。新的考證資料說,這段話沒有提到要避開穀物收穫的年份,可能是因為這個年份天地之氣正,上下通達和諧,所以不需要特別交代。
吳昆說:如果能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進行調理,那麼氣就不會過度或不足,又怎麼會有過度暴烈的病症呢?
張志聰說:暴躁的運氣不會產生過激的疾病,過激是指太宮、太商運氣太強盛,反而受到壓制和鬱悶,所以過於暴烈就會導致嚴重的疾病,因此稱之為"苛"。
王冰曰太角太徵歲同風熱以寒化多之太宮太商太羽歲異風熱以涼調其過也吳昆曰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咸從水化能勝火辛從金化能平木風火相扇是宜酸以收之利小便謂之滲利大便謂之泄行水謂之漬出汗謂之發寒者溫之溫者清之張志聰曰宜咸以制少陽之火宜辛以勝風木之邪厥陰從少陽之火化是子泄其母氣矣故又宜用酸以補之漬者上古用湯液浸漬以取汗滲之泄之者以清火熱之在中漬之發之者以散風邪之外襲馬蒔曰觀其氣有寒溫者而調其病司天為熱在泉為風即如壬寅壬申為太角戊寅戊申為太徵乃同風熱者宜多用寒化甲寅甲申為太宮庚寅庚申為太商丙寅丙申為太羽乃異風熱者宜少用寒化張介賓曰觀寒溫之盛衰以調其有過驥案寅申十年相火司天風熱之氣見於氣交而為民病陳無擇有升明湯方用棗仁生熟各半車前仁紫檀香薔薇青皮半夏生薑甘草繆問解此方曰風淫火勝之會用棗仁治心腹寒熱邪氣熟補肝陰生清膽熱君之以泄少陽之火佐車前以瀉肝家之熱在天在泉一火一風全賴乎此紫檀寒能勝火咸足柔肝又上下維持之聖品也薔薇陽明專藥味苦性冷能清五藏客熱合之青皮車前半夏生薑平肝和胃散逆止嘔甘草緩肝之急能瀉諸火平平數藥無微不入理法兼備之方也
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
白話文:
王冰說:「太角太徵年同於風熱,用寒藥調治過多。太宮太商太羽年異於風熱,用涼藥調治過盛。」
吳昆說:「少陽相火主管天空,厥陰風木在泉水下,都從水化生,所以能勝火。辛味從金化生,能平息風木之邪。風火相激,所以要用酸味斂收之,利小便稱為滲,利大便稱為泄,出汗稱為發,寒氣用溫藥治療,溫熱用清藥治療。」
張志聰說:「應當用鹹味制約少陽之火,應當用辛味勝過風木之邪。厥陰從少陽之火化生,子泄其母氣,所以還要用酸味補充。漬指用湯液浸漬以發汗,滲泄指用清藥清解中焦的火熱,漬發指用散藥祛除外來的風邪。」
馬蒔說:「觀察其氣有寒、溫之別,然後針對其病調治。主管天空為熱,在泉下為風,比如壬寅壬申年為太角年,戊寅戊申年為太徵年,同為風熱之年,宜多用寒藥。甲寅甲申年為太宮年,庚寅庚申年為太商年,丙寅丙申年為太羽年,異為風熱之年,宜少用寒藥。」
張介賓說:「觀察寒溫的盛衰,以調治其過度。註解:寅申十年相火主管天空,風熱之氣在氣交時顯現,成為民病。陳無擇有升明湯方,用棗仁生熟各半、車前仁、紫檀香、薔薇、青皮、半夏、生薑、甘草。繆問解釋這個方子說:風淫勝火之時,用棗仁治療心腹的寒熱邪氣,熟棗仁補肝陰,生棗仁清膽熱,棗仁為主藥,用來瀉少陽之火。佐車前以瀉肝家的熱。在天空在泉水,一火一風,完全依賴這些藥。紫檀能勝火,鹹味能柔肝,又是上下維持的聖藥。薔薇是陽明的專用藥,味苦性冷,能清五臟的客熱。合之青皮、車前、半夏、生薑,平肝和胃,散逆止嘔。甘草緩肝急,能瀉諸火。平平數藥,無微不入,理法兼備的方劑。」
張玉師曰按太陽司天太陰在泉則先云用寒遠寒用涼遠涼少陽司天厥陰在泉則先云用熱遠熱用溫遠溫蓋言歲運寒熱之藥食當遠此司天在泉遠者勿犯也馬蒔曰天時有寒熱溫涼而人用藥食亦有寒熱溫涼凡用寒熱溫涼者宜用遠天時之寒熱溫涼而不可輕犯之也有假借而用之以主氣不足臨氣勝之特假寒熱溫涼以資四正之氣則可以偶犯之耳若非反假之法則與時相違病必生矣驥案元珠密語補瀉迎隨紀火將勝也其藥用鹹平之鬱火之勝用辛全之補金之衰勿食其苦物佐火之勝也相火司天之氣而少陽則其經也氣為本經為標少陽在經主半表半裡之分汗之傷表下之傷中故傷寒於少陽一經汗下俱禁仲景主和解之法以利其樞以少陽主樞故也柴胡泄半表之熱黃芩泄半里之熱姜夏之辛兼發參甘棗能平虛熱亦與司氣同也
太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
王冰曰萬物生長化成皆後天時而生成也
陰專其政陽氣退闢大風時起
白話文:
張玉師說:根據太陽與太陰相對應的五行屬性,如果太陽旺盛而太陰虛弱,那麼應該優先使用偏寒的藥物;如果太陽虛弱而太陰旺盛,那麼應該優先使用偏涼的藥物。少陽與厥陰相對應,如果少陽旺盛而厥陰虛弱,那麼應該優先使用偏熱的藥物;如果少陽虛弱而厥陰旺盛,那麼應該優先使用偏溫的藥物。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用藥或飲食的時候,要考慮到不同的時節,選擇與當下時令相反屬性的藥物或食物。比如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應該使用偏溫的藥物或食物;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應該使用偏寒的藥物或食物。
如果藥物或食物的寒熱屬性與時令不符,就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害。
馬蒔說:自然界中有寒熱溫涼的不同時節,人體用藥或飲食也應該有相應的寒熱溫涼。一般來說,用寒熱溫涼的藥物或食物時,應該避開與當下時令相反的屬性。
但是,有時也可以例外,比如在氣虛或邪氣盛的時候,可以使用與當下時令相反屬性的藥物或食物,以扶助正氣或祛除邪氣。不過,這種做法需要謹慎,因為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加重病情。
《元珠密語》中提到:如果火邪將要盛,用藥時應該以鹹平之味為主,以抑制火邪。如果金氣衰弱,用藥時應該以辛全之味為主,以補益金氣。同時,應該避免食用苦味的食物,因為苦味會助火。
少陽經與相火司天之氣相應,而少陽經氣虛弱的時候,就會導致半表半里的證候,這時候既不能發汗(傷表),也不能下瀉(傷中)。所以,在治療少陽經的傷寒時,要採用和解的方法,以調和氣機。
柴胡可以宣洩半表的熱邪,黃芩可以清洩半里的熱邪,姜和夏的辛味可以發散,參和棗的甘味可以緩和虛熱,這些藥物都與司氣相應。
新校正云詳此太陰之政但以言大風時起蓋厥陰為初氣居木位春氣正風乃來故言大風起吳昆曰以太陰濕土司天故風木時來承製張介賓曰太陰司天以濕太陽在泉以寒故陰專其政陽氣退闢土不及則風勝之故大風時起
天氣降下地氣上騰原野昏霧白埃四起云奔南極寒雨數至物成於差夏
白話文:
新校正註釋版中提到,太陰之政主要是指大風時而吹起。因為太陰主寒主收,太陰當令時天陰氣盛,陽氣退避。因此,大風會時常發生。吳昆說,太陰屬土,司天主寒,所以風木之氣時而來臨,承製於太陰。張介
王冰曰南極雨府也差夏謂立秋之後一十日也吳昆曰差夏夏後秋初也以太陽寒水在泉故藏氣勝而物成於差夏張志聰曰天地之寒濕氣交是以原野昏霧寒雨數至也差夏長夏之時秋之交也張介賓曰濕氣下降寒氣上騰故原野昏霧白埃四起司天主南面太陰居之故云奔南極雨濕多見於南方差參也夏盡入秋謂之差夏蓋主氣當濕土之時客氣值少陽之令土氣稍溫故物成也
民病寒濕腹滿身䐜膹胕腫痞逆寒厥拘急濕寒合德黃黑埃昏流行氣交
白話文:
王冰說:「南極」指夏天的最後十天。
吳昆說:「差夏」指夏天的末期和秋天的開始,因為這時太陽漸寒,水氣在泉水下,所以陽氣藏起來,萬物在「差夏」時間成熟。
張志聰說:「天地之間的寒氣、濕氣交替,所以原野上霧氣濃、寒雨頻繁。差夏是盛夏和秋天的交界。」
張介賓說:「濕氣下降,寒氣上升,所以原野上霧氣濃、塵土飛揚,這都是因為南面天空的太陰主事,所以說『奔南極』,而雨水潮濕多見於南方,也就是「差參」。夏天快結束進入秋天,稱為「差夏」,因為此時主氣屬濕土,客氣屬少陽,土氣稍溫,所以萬物成熟。
王冰曰見而大明吳昆曰皆寒濕為病張志聰曰民病腹滿諸經皆感寒濕之氣而成寒濕合德是以黃黑埃昏流行氣交馬蒔曰民病為寒濕為腹滿為身䐜憤為胕腫為痞逆為寒厥為拘急也惟寒濕合德故黃黑埃昏流行氣交之際張介賓曰皆寒濕所化之病䐜憤脹滿也寒濕黃黑皆土水之化
其政肅其令寂其谷黅玄
白話文:
王冰說:出現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體內有寒濕。
吳昆說:這些疾病都是由寒濕引起的。
張志聰說:百姓患有的腹脹病,都是因為寒濕之氣入侵了各個經脈造成的。寒濕結合在一起,就會導致黃、黑、灰、昏這些邪氣流行,氣機紊亂。
馬蒔說:百姓患有的疾病,是因為寒濕導致腹脹、肢體腫脹、胸悶、腹脹、反胃、手足冰冷、拘急疼痛等症狀。這些疾病都是因為寒濕結合在一起造成的,所以才會出現黃、黑、灰、昏這些邪氣流行,氣機紊亂的現象。
張介賓說:這些疾病都是由寒濕轉化而成的,腫脹就是其中一種症狀。寒濕與黃、黑都是土水之氣轉化而成的。
王冰曰正氣所生成吳昆曰黅應太陰土色玄應太太陽水色張志聰曰肅者土之政寂者水之令張介賓曰黅應司天玄應在泉張志聰曰太陰之濕氣凝於上太陽之寒氣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為冰雹即所謂火鬱之發山川冰雪是也陽氣在上為陰凝所勝則肅殺之氣乃行此言上下陰陽之氣也
白話文:
王冰說,正氣是生成萬物的根本。吳昆說,黅氣應太陰,土色玄應太太陽,水色應太陰。張志聰說,肅殺之氣是土的特性,寂靜之氣是水的特性。張介賓說,黅氣應司天,玄氣應在泉。張志聰又說,太陰的濕氣凝結於上,太陽的寒氣積聚於下,寒水勝火就會形成冰雹,這就是所謂的火鬱之發。山川冰雪,也是這個道理。陽氣在上被陰凝所勝,就會產生肅殺之氣。這段話講的是天地間上下陰陽之氣的變化。
故陰凝於上寒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為冰雹陽光不治殺氣乃行
王冰曰黃黑昏埃是謂殺氣自北及西流行於東及南也吳昆曰殺氣黑氣也張介賓曰上濕下寒故如此殺氣陰氣也
故有餘宜高不及宜下有餘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民氣亦從之間谷命其太也
白話文:
所以陰氣凝結在上,寒氣積聚在下,寒水勝過陽火,就會形成冰雹。陽光無法治癒寒氣,殺氣就會蔓延。
王冰說,黃色和黑色的昏暗塵埃就是殺氣,它從北方和西方蔓延到東方和南方。吳昆說,殺氣就是黑氣。張介賓說,上面濕潤,下面寒冷,所以就會出現這種殺氣,它其實是陰氣。
所以,凡事過猶不及,高處不如低處,晚不如早。這是大地生生不息的規律,也是人們生存的道理。
王冰曰以間氣之大者言其谷也吳昆曰以寒氣太過有餘宜高宜晚能任其寒也不及宜下宜早不能任寒也高下所宜氣化由之從順也張志聰曰此言五方之地土各有高下厚薄之不同故歲氣有餘地土宜高厚歲氣不及地土宜卑下蓋太過之氣宜緩不及之氣宜先地土高厚氣緩於出地之下者氣易於升也氣有餘宜至之遲氣不及宜至之早此地利之有高下氣至之有早晏而民氣亦從之愚按此論上下陰陽之氣者謂天包乎地之外地土之有高下者地居乎天之中也氣至之有早晏者氣貫乎地之內也人氣從之者人由乎氣交之中也此當與五常政大論合看馬蒔曰凡種穀者有餘之歲其土宜高不及之歲其土宜下高者宜晚下者宜早雖土之利實氣之化也民氣高下亦從之至於間谷則以在泉為太者之間氣命之蓋太陰為少寒水為太左間厥陰之色蒼右間陽明之色白也張介賓曰凡歲谷色味堅脆各有氣衰氣盛之別民之強弱其氣亦然
必折其鬱氣而取化源
白話文:
王冰說:以溫暖的氣候來說,穀子應該種在高處的田地。吳昆說:以寒冷的氣候來說,太過寒氣的人適合種在高處和晚些時候,因為他們能承受寒冷;不及寒氣的人適合種在低處和早些時候,因為他們不能承受寒冷。高低地的選擇跟氣候的變化相適應,順應自然。張志聰說:這句話說的是各地區的土壤都有高低厚薄的差別,所以一年的氣候富足時,適合種在高而厚的土壤上;一年的氣候不足時,適合種在低而薄的土壤上。這是因為過剩的氣候適宜緩慢而不及的氣候適宜先來。高而厚的土壤,氣候從中散發出來比較緩慢;低而薄的土壤,氣候從中升騰出來比較容易。氣候過剩時,氣至的時間宜晚;氣候不足時,氣至的時間宜早。這是因為地勢有高有低,氣至有早有晚,而人民的氣質也隨之而變化。
愚按:這段論述是說上下陰陽之氣,天包圍著地,地居於天的中間。氣至的時間有早有晚,是因為氣貫通地中。人氣順應氣候,是因為人處於氣交之中。這段話應該與《五常政大論》參照閱讀。馬蒔說:凡種植穀物,氣候富足時,其土壤宜高;氣候不足時,其土壤宜低。高處的土壤適宜晚種,低處的土壤適宜早種。雖然土壤的好壞取決於氣候的變化,但人民的氣質高低也會隨著氣候而變化。至於間谷,是以泉水流動的地方為太過,因為氣候溫和。太陰屬少寒,水屬太左,間格厥陰的顏色蒼青,間格陽明的顏色白色。張介賓說:每年的穀物的顏色、味道、堅韌、脆嫩,都有氣候衰弱和氣候旺盛的區別。人民的強弱,其氣質也是如此。
王冰曰九月化源迎而取之以補益也吳昆曰取其化邪之過而奪之張志聰曰歲運不及故當益之邪氣者即己所不勝之氣也馬蒔曰必折其鬱氣者本病篇丑未之少陽昇天主竅天蓬勝之不前又或遇太陰未遷正者即少陰昇天辛丑辛未水運抑之故刺法論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凡君火相火同刺包絡之榮穴勞宮本病篇丑未之歲厥陰未降下遇乙丑乙未金運抑之降之未下故刺法論木欲降而地晶抑之降而不入當刺手太陰之井穴少商手陽明之合穴曲池取其化源者即於九月補之
白話文:
王冰說:九月是化氣的來源,可以迎接並取用它來補益身體。吳昆說:取其化掉邪氣的功效,奪走病邪。張志聰說:歲運不順暢,所以需要補充它。邪氣是指身體無法戰勝的氣。馬蒔說:必須折除鬱氣,因為本病篇中醜未年少陽之氣上升到天,天蓬星剋制少陽,導致少陽無法前進。還可能遇到太陰星未遷移正確的位置,也就是少陰星上升到天,辛丑年、辛未年水運剋制少陽,所以針灸方法中說:火氣想要上升,但被天蓬星阻礙。所有君火、相火,都針刺包絡經的榮穴勞宮。本病篇中醜未年,厥陰風木之氣未降下,遇到乙丑年、乙未年金運剋制,導致厥陰風木之氣無法降下。所以針灸方法中說:木氣想要下降,但被地晶星阻礙,無法下降。應針刺手太陰肺經的井穴少商和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曲池,取其化氣的功效,即在九月補充它。
抑其歲氣無使邪勝食歲谷以全其真食間谷以保其精故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泄之不發不泄則濕氣外溢肉潰皮折而水血交流必贊其陽火令御甚寒
白話文:
避免受邪氣侵襲,適度飲食以維持身體健康,避免過量飲食以保護精氣。因此,根據四季的不同,應選擇苦燥溫熱的食物,如果情況嚴重,則需要發散或瀉下邪氣。如果不發散或瀉下,濕氣就會外溢,導致肉潰皮折,水血外流。必須振奮陽氣以抵禦寒氣。
王冰曰冬之分其用五步量氣用之也吳昆曰燥能勝濕溫能勝寒宜以苦燥者,平濕熱也發泄發散滲泄也張志聰曰真精乃天一所生之真元即精與氣耳故曰真曰精馬蒔曰抑其歲氣無使邪勝食歲谷間谷以全真保精宜以苦者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泄之若不發不泄則濕氣外溢肉潰皮折而水血交流也又必贊其陽火以令御其盛寒之氣張介賓曰歲谷即上文黅玄谷也陽明之政以苦燥之溫之苦從火化燥以治濕溫以治寒也發之泄之發散可以逐寒滲泄可以去濕也歲氣陰寒故當扶陽驥案丑未十年太陰司天之歲寒濕之氣見於氣交而為民病陳無擇有備化湯方用附片生地茯苓覆盆子牛膝木瓜生薑甘草繆問解此方曰此寒濕合邪寒則太陽之氣不行濕則太陰之氣不運故君附子大熱之品逐濕祛寒佐生地以制辛烈之性茯苓覆盆一滲一斂牛膝木瓜利關節加辛溫之生薑以疏地黃之膩膈甘溫之甘草以緩附子之妨陰謂非有制之師耶而於溫燥發泄之治尤有合矣
白話文:
王冰說:冬季時分,使用五步量氣法來測定能量。吳昆說:乾燥可以勝濕,溫熱可以勝寒,因此宜用苦燥的藥物來平衡濕熱,疏通發散,宣洩濕氣。張志聰說:真正的精氣是由天一產生的真元,也就是精氣,所以稱為真和精。馬蒔說:抑制歲氣,不要讓邪氣過盛,食用當季的穀物和食物,以保全真氣和精氣。宜用苦味的藥物來乾燥和溫熱,如果情況嚴重,則發散和宣洩濕氣。如果不發散和宣洩,濕氣就會外溢,導致肌肉潰爛、皮膚破損,水血外流。而且必須加強體內的陽氣,用以抵禦盛寒之氣。張介賓說:歲氣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黅玄谷。陽明的功能是用苦燥和溫熱的方法來治療疾病。苦味來自火,燥味可以治療濕氣,溫味可以治療寒氣。發散可以驅散寒氣,宣洩可以去除濕氣。歲氣陰寒,因此應扶助陽氣。
《驥案》:醜未十年是太陰司天的年份,寒濕之氣表現在氣交,並導致百姓生病。陳無擇有備化湯方,使用附片、生地、茯苓、覆盆子、牛膝、木瓜、生薑、甘草。繆問解釋這個方劑說:這是寒濕邪氣結合在一起,寒氣導致太陽經氣運行不暢,濕氣導致太陰經氣運行不暢,因此主藥附子是大熱之品,可以驅散濕寒,佐以生地來抑制辛熱之性,茯苓和覆盆子一個宣洩一個收斂,牛膝和木瓜利於關節,加上辛溫的生薑來疏通生地黃的膩滯,甘溫的甘草來緩解附子的妨陰作用。這難道不是有制之師嗎?而於溫燥發泄的治療方法更是吻合。
從氣異同少多其判也
王冰曰通言歲運之同異也吳昆曰是謂之無伐天和張志聰曰判者分也馬蒔曰從其氣之異同以少多而判治之也
同寒者以熱化同濕者以燥化
白話文:
根據氣的不同和相同來判斷多少。
王冰說:這是講年運的相同與不同。吳昆說:這是指不要破壞自然的和諧。張志聰說:判斷就是區分。馬蒔說:根據氣的異同和多少來判斷治療方法。
相同屬於寒的用熱來化解,相同屬於濕的用燥來化解。
王冰曰少宮少商少羽歲同寒少宮歲又同濕濕過故宜燥寒過故宜熱少角少徵歲平和處之也吳昆曰言火運與在泉太陽同寒者以熱化之品治之與司天同濕者以燥化之品治之也張介賓曰以上十年運之與氣有與在泉同寒者當多用熱化之品以治之如少商少羽歲是也有與司天同濕者當多用燥化之品以治之如少宮歲是也少角少徵歲當稍從和平以處之也
異者少之同者多之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白話文:
王冰認為:少宮、少商、少羽這幾年與在泉的寒氣相同,因此可用溫熱藥物治療;少宮這年又與司天的濕氣相同,因此可用燥熱藥物治療。因為濕氣過度,所以適合用燥熱藥物治療;寒氣過度,所以適合用溫熱藥物治療。少角、少徵這幾年與在泉的寒濕程度相同,因此採用平和的治療方法。
吳昆解釋說:因為火運與在泉的太陽同寒,所以可以用溫熱藥物治療;與司天同濕,所以可以用燥熱藥物治療。
張介賓說:上述十年運勢中,與在泉的寒氣相同的,應多用溫熱藥物治療,例如少商、少羽這幾年;與司天同濕的,應多用燥熱藥物治療,例如少宮這年;少角、少徵這幾年應採用平和的治療方法。
馬蒔曰異者則少用同者則多用天有寒熱溫涼而人之藥食亦有寒熱溫涼用寒熱溫涼者宜遠寒熱溫涼而無犯之或有假借而用之者特以主氣不足臨氣勝之假其寒熱溫涼以資四正之氣則可以偶犯之耳若非假反之法則與時相違病必生矣張介賓曰雖以熱以燥各有分治然或少或多當因運氣異同隨其宜而酌之驥案元珠密語補瀉迎隨紀土將勝也其藥用酸平之罰土之勝用鹹全之補腎之衰勿食甘物佐土之勝也太陰為陰中之至陰乃濕土之司化其證多見虛寒仲景用理中溫補而桂枝一法亦太陰表藥雖未成厥逆而手足尚溫亦有取乎四逆之治合之歲宜溫燥發泄之令無不合也
少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地氣肅天氣明寒交暑熱加燥
白話文:
馬蒔說:不同的藥物用法應少用,相同的藥物用法應多用。天地間有寒熱溫涼的變化,而人體的藥物和食物也具有寒熱溫涼的性質。使用寒熱溫涼的藥物時,宜遠離寒熱溫涼的環境,避免衝突或相互抵觸。偶爾以寒熱溫涼之藥為借用之法,則是為了補充身體正氣不足而借用它們的寒熱溫涼之性。這種情況下,可以偶爾違反寒熱溫涼的原則。如果沒有這種特殊情況,而反其道而行之,就會與時令相違,必定會導致疾病。
張介賓說:雖然用熱藥和燥藥各有分治的方法,但具體用量應根據運氣的變化而決定,隨宜加減。驥案《元珠密語》補瀉迎隨篇記載:土運將勝時,可以用酸平之藥來抑制土氣;土運正勝時,可以用鹹全之藥來補腎;土運衰弱時,不要食用甘味之物來幫助土氣。太陰屬陰中之至陰,是濕土的司化之官,太陰証多見虛寒。仲景用理中湯溫補,而桂枝法也是太陰表的藥物,雖然尚未形成厥逆,但手足尚溫,也取了溫裡回陽之意,符合歲宜溫燥發泄的原則。
新校正云詳此云寒交暑者謂前歲終之氣少陽今歲初之氣太陽太陽寒交前歲少陽之暑也熱加燥者少陰在上而陽明在下也吳昆曰陽明燥金在泉故地氣肅少陰君火司天故天氣明金寒而燥火暑而熱交加上下交加也張志聰曰太過之歲氣運皆先時而至馬蒔曰此言少陰司天之政有主氣又加以客氣而天時民病治法因之也張介賓曰金寒而燥火暑而熱以下臨上曰交以上臨下曰加
云馳雨府濕化乃行時雨乃降金火合德
白話文:
新校對的版本中詳細註解說:「寒交暑」是指前一年的歲末之氣為少陽,當年歲初之氣為太陽,太陽的寒氣與前年的少陽之暑氣相交。
「熱加燥」是指少陰在上而陽明在下。吳昆說:陽明屬燥金,在泉下,因此地氣肅殺;少陰屬君火,司天,所以天氣晴朗。金寒而燥,火暑而熱,交加上下交加。
張志聰說:太過之年的氣運都會比正常年份提前到來。馬蒔說:這說明少陰司天之政,既有主氣,又增加了客氣,因此天時、民病和治法都會受到影響。張介賓說:金寒而燥火暑而熱,以下臨上叫做「交」,以上臨下叫做「加」。
王冰曰見而大明吳昆曰此所謂燥極乃澤也張志聰曰云馳雨府濕化乃行時雨乃降即少陽臨土雨乃涯之義張介賓曰此即陽明司天燥極而澤之義上火下金二氣合德
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熱持於氣交而為病始也必抑其運氣資其歲勝折其鬱發先取化源
白話文:
王冰說:「陽氣過盛會顯得明亮」。吳崑說:「這就是所謂的『燥極而澤』」。張志聰說:「雲層運行到雨區,濕氣化生,於是及時雨便降臨,這就是少陽之氣主宰土氣,雨水得到適度的含義」。張介賓說:「這正是陽明之氣主宰天空,乾燥極致而帶來滋潤的道理。上方的火氣和下方的金氣相互作用,產生和諧的狀態。
王冰曰先於年前十二月迎而取之吳昆曰火明金切丹應司天火色白應在泉金色火太過則水來復運氣太過必抑之使歸於平歲氣所勝必養之無伐其生折去其鬱氣發病者先取其化邪之源張志聰曰明者火之政切者金之令運氣太過故當抑之而資其歲之所不勝郁發者謂五運之氣鬱極乃發也馬蒔曰抑其運氣之有餘資其歲氣之所不勝折其鬱發者本病篇子午之歲太陰昇天主窒天衝勝之不前蓋言太陰在地三年此年昇天作少陰左間遇天衝窒之不前又或遇壬子水運先天而至昇天不前故刺法論土欲升而天衝窒抑之當刺足太陰之俞穴太白又本病篇太陽降地主窒地阜勝之不入又或甲子甲午土運太過先天而至土運承之降而不入故刺法論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當刺足太陰之井穴隱白足陽明之合穴三里又先於前之十二月以迎取其化源無使暴過而生其病也
白話文:
王冰說:在年前的十二月就迎接並採集。吳昆說:火明金切,丹應司天,火性白色應在水泉,金色火性太過則水來相制。運氣太過,必定壓制它讓它恢復平衡。歲氣所克的,必定要滋養它,不要破壞它的生機。消除鬱氣引發疾病的,先去除邪氣的根源。張志聰說:明是火的主持,切是金的指令。運氣太過,所以應當壓制它,卻滋養歲氣所不能勝的。鬱發是指五運之氣鬱結到極點才發作。馬蒔說:壓制運氣的有餘部分,滋養歲氣所不能勝的部分。消除鬱發的,本病篇說午年的時候,太陰昇天主管窒塞天衝,勝之不前。這是因為太陰在地面三年,這一年昇天變成少陰,受天衝窒塞而阻礙前進。或遇到壬子水運,先天而來昇天而不前進。所以《刺法論》說:土氣想要上升,而天衝窒塞壓制它,應當針刺足太陰俞穴太白。又本病篇提到,太陽降地主管窒塞地阜,勝之不入。或遇到甲子甲午土運,太過先天而來,土運承載它而降下而不進入。所以《刺法論》說:水氣想要下降,而地阜窒塞壓制它,應當針刺足太陰井穴隱白、足陽明合穴三里。又,在年前的十二月迎接並採集其化解邪氣的根源,不要讓邪氣暴增而引發疾病。
無使暴過而生其病也故食歲谷以全真氣食間谷以闢虛邪歲宜咸以軟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之適氣同異而多少之同天氣者以寒清化同地氣者以溫熱化
白話文:
不要暴飲暴食,否則會生病。
飲食原則:
- 平時食用五穀雜糧,以保持身體強健。
- 適時食用蔬果,以清除身體中的病邪。
- 春天宜食用鹹味食物,以溫和脾胃。如果脾胃虛弱,則食用苦味食物以幫助發散。如果脾胃鬱結,則食用酸味食物以幫助收斂。
- 夏天宜食用苦味食物,以幫助清熱瀉火。
- 氣候冷熱變化時,飲食應隨之調整,保持氣候與身體內的氣血平衡。天氣寒冷時,飲食宜溫熱;天氣炎熱時,飲食宜清涼。
王冰曰太角太徵歲同天氣宜以寒清治之太宮太商太羽歲同地氣宜以溫熱治之化治也吳昆曰勿令邪氣作實成病也歲氣作實邪則間氣為虛邪食間谷以闢虛邪所謂必同其氣乃可平也上謂司天少陰君火也咸從水化故能調之甚君火甚也下在泉燥金也平其君火則金安也火熱太甚非下之不去同異謂大運之氣與司天在泉或同或異也因其同異而為制之多少大運與司天君火同氣者以寒清之品治之大運與在泉燥金同氣者以溫熱之品治之張志聰曰虛邪不正之邪也保其精則邪自闢矣馬蒔曰食歲谷以全其真間谷以避虛邪宜咸以軟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之又必適其氣之同異而多少其制如壬子壬午之為太角戊子戊午之為太徵歲同天氣之熱當以寒清之化治之甲子甲午之為太宮庚子庚午之為太商丙子丙午之為太羽歲同地氣之寒當以溫熱之化治之張介賓曰五味之屬如陰陽應象大論火生苦金匱真言論其味苦其類火是分五行之味苦從火化也故在本篇如太陽太陰陽明等症云以苦燥之溫之及以苦發之者皆用苦之陽也又陰陽應象大論及至真要大論酸苦湧泄為陰是言氣味之效苦從陰用也故本節云以苦泄之至真要大論濕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苦冷濕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苦寒者皆用苦之陰也再如宣明五氣篇及五味論俱云苦走骨夫北方生寒在體為骨是骨本屬陰而苦則走之豈非陰乎可見苦味一也而有從陰從陽苦熱苦寒之不同何可不辨今有謂苦屬火而諱其寒者有但知苦寒而忘其熱者不明氣味變通之理舉此一篇則五味之性可類見矣又如藏氣法時論粳米牛肉棗葵皆甘麥羊肉杏薤皆苦之類是於飲食常味之中又各有辨味變之理如此不得其精不足以言氣味也言以上十年運之與氣有與司天同熱者當以寒清所化之品治之如太角太徵歲是也有與在泉同寒者當以溫熱所化之品治之太羽太宮太商歲是也當各因其異同而製為之多少耳驥案子午十年少陰君火司天水火寒熱之氣見於氣交而為民病陳無擇有正陽湯方用當歸川芎元參旋覆花白薇白芍桑皮甘草生薑繆問解此方曰熱為火性寒屬金體藥當辛溫以祛其寒酸苦以泄其熱不致偏寒而偏熱斯為得耳君當歸味苦氣溫可升可降以補少陰之陰川芎味辛氣溫主一切血治風痰飲發有神功元參色走腎而味入心偕旋覆之咸以軟堅白薇之咸以泄熱此咸以調下之義白芍酸苦微寒主邪氣而除血痹偕桑皮以瀉肺火而散瘀血此酸以安下之義加生薑甘草一和一散而上熱下清之病胥除矣
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寒遠寒食宜同法有假則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矣
白話文:
王冰說:太角太徵歲與天氣相同,宜以清寒之藥治療;太宮太商太羽歲與地氣相同,宜以溫熱之藥治療。這是化解之法。吳昆說:不要讓邪氣形成實證疾病。歲氣形成實證邪氣,則間氣就會虛弱。邪氣會侵蝕食物,造成虛邪。所謂的「必同其氣」才能平息,是指上指支配天體的少陰君火,它是從水化生的,所以能調和君火過旺。下指埋藏在地下的燥金,平衡君火,金就能安穩。火熱過盛,不用下法無法去除。同異是指大運之氣和支配天體或地下的氣或相同或不同。根據其相同或不同來制訂治療方法的多少。大運和支配天體的君火相同,就用寒清之藥治療;大運和地下的燥金相同,就用溫熱之藥治療。張志聰說:虛邪是不正之邪,保全精氣,邪氣自然會消散。馬蒔說:食用一年份的穀物來補全真氣,避開間氣來避免虛邪,宜用鹹味來調和上焦。上焦過盛,就用苦味來發散,用酸味來收斂,來安撫下焦。下焦過盛,就用苦味來瀉下,而且一定要根據氣的相同或不同來制訂治療方法的多少。如壬子壬午是太角歲,戊子戊午是太徵歲,歲與天氣的熱性相同,宜用寒清之法化解。甲子甲午是太宮歲,庚子庚午是太商歲,丙子丙午是太羽歲,歲與地氣的寒性相同,宜用溫熱之法化解。張介賓說:五味的屬性就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火生苦,《金匱真言論》說:它的味道是苦的,它的類別是火,這是將五行之味歸類為苦從火化生的。所以,在本篇中,如太陽、太陰、陽明等證候中說:用苦味乾燥熱性的藥物溫之,以及用苦味發散的藥物,都使用了苦味的陽性。又,《陰陽應象大論》及《至真要大論》說:酸苦湧泄為陰,這是說氣味的效用:苦從陰用。所以,本節中說:用苦味瀉下的。而《至真要大論》中:濕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苦冷,濕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苦寒,都用了苦味的陰性。再如,《宣明五氣篇》及《五味論》中都說:苦走骨。北方生寒,在人體中為骨,所以骨本來就屬陰,而苦則走骨,豈不是陰性的嗎?可見苦味雖然只有一種,但是有從陰、從陽、苦熱、苦寒的不同,不可不辨別清楚。現在有人認為苦屬火而迴避它的寒性,有人只知道苦寒而忘記了它的熱性,不明氣味變通的道理。舉這一篇來說,五味的性質就可以類比得知了。又如《藏氣法時論》中:粳米、牛肉、棗、葵都是甘味;小麥、羊肉、杏、薤都是苦味之類,就是在飲食的常味之中,也各有辨別味道變化之理。如此不能得到精髓,不足以談論氣味。上面所說十年運氣與支配天體之氣:凡是有和支配天體相同熱性的,就要用寒清所化之藥治療,如太角太徵歲就是。凡是有和埋在地下的燥金相同寒性的,就要用溫熱所化之藥治療,如太羽太宮太商歲就是。應當根據它們的異同制訂治療方法的多少。驥案:子午十年少陰君火支配天體,水火寒熱之氣見於氣交而為民病。陳無擇有正陽湯方,用當歸、川芎、元參、旋覆花、白薇、白芍、桑皮、甘草、生薑。繆問解釋這個方說:熱為火性,寒屬金體,藥性應辛溫來祛除它的寒性,酸苦來瀉它的熱性,這樣纔不會偏寒或偏熱。君藥當歸味苦氣溫,既能升又能降,用來補少陰之陰;川芎味辛氣溫,主治一切血癥,治療風痰飲發很有功效;元參色入腎而味入心,和旋覆花一起用來軟堅;白薇之鹹用來瀉熱,此鹹以調下之義;白芍酸苦微寒,主治邪氣而除血痹,和桑皮一起用來瀉肺火而散瘀血,此酸以安下之義;再加生薑、甘草,一和一散,上熱下清之病都能去除。
馬蒔曰天有寒熱溫涼而人之藥食亦有寒熱溫涼故凡用寒熱溫涼者當遠天之寒熱溫涼而無犯之或有假借而用之者特以主氣不足臨氣勝之借其寒熱溫涼以資四正之氣則可以偶犯之耳若非假借之法則與時相違病由是而作矣驥案元珠密語補瀉迎隨紀火將勝也其藥用鹹平之鬱火之勝用辛全之補金之衰勿食其苦物佐火之勝也驥案君火其氣少陰其經氣為本經為標少陰為君火之化然有水火二藏邪從水化為陰其標也從火化為陽其本也從標治在回陽從本治在救陰仲景豬苓湯黃連阿膠湯病皆火化為陽故從本以撤熱真武附子白通通脈茱萸等湯皆水化為陰故從標以驅寒從本則酸鹹法從標則苦發法苦從火化亦能化燥
厥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
白話文:
馬蒔說:天氣有寒、熱、溫、涼,而人的藥食也有寒、熱、溫、涼之性。因此,凡是使用寒、熱、溫、涼藥物時,應避開季節的寒、熱、溫、涼,不要違背它。如果偶爾需要借用,只是因為人體正氣不足,邪氣太盛,借用寒、熱、溫、涼之性來補充四正之氣,這種情況可以偶爾為之。但如果不是借用之法,與季節相反,就會導致疾病發生。
驥案:《元珠密語》中提到,如果火氣將要旺盛,補虛藥應使用鹹平和辛全之藥。不要吃苦味的東西,因為它會助長火氣。
驥案:君火主少陰之氣,少陰之經絡氣為本,而少陰腎經之氣為標。火化為陽是少陰君火的變化,但少陰腎臟含有水和火,邪氣從水化為陰,這是它的標;從火化為陽,這是它的本。從標治療在於回陽,從本治療在於救陰。仲景的豬苓湯、黃連阿膠湯等藥方,都是由於病邪從火化為陽,所以從本治療,清除熱氣。真武附子湯、白通脈四物湯、茱萸湯等藥方,都是由於病邪從水化為陰,所以從標治療,驅除寒氣。從本治療,採用酸鹹法;從標治療,採用苦發法。苦性從火化,也能化解燥氣。
王冰曰太過歲運化氣行先天時不及歲化生成後天時同正氣歲化生成與天二十四遲速同無先後新校正云詳此注云同正歲與二十四氣氣同疑非恐是與大寒日交同氣候同吳昆曰此句總釋同正之義同天者其生長化收藏同於天時不先不後是也張志聰曰此言厥陰少陽標本之相合也少陽司天則天氣正少陽在泉則地氣正馬蒔曰此言厥陰司天之政有主氣又加以客氣而天時民病治法用之張介賓曰諸天正歲者其氣正其生長化收藏皆與天氣相合故曰運行同天
白話文:
王冰說:過度的歲運化氣在先天時運行,不足的歲運化氣在後天時生成。同於正氣的歲運化氣生成,與天上的二十四節氣快慢相同,沒有先後。
新校正雲:詳細看這個註解說「同於正歲與二十四節氣同」這句話,懷疑有誤。恐怕是「與大寒日交接同」才對,是指氣候相同。
吳昆說:這句話總括地說明瞭同於正氣的含義。同於天是指它的生長化收藏與天時相同,不先不後。
張志聰說:這句話說明厥陰少陽是標本相合的。少陽主導天氣,則天氣正常;少陽在地下,則地氣正常。
馬蒔說:這句話說明厥陰主導天時的政令,有主氣,又加上客氣。因此,天時、民病和治法都可以用它來解釋。
張介賓說:諸天正歲的氣候正常,其生長化收藏都與天氣相合,所以說運行與天相同。
天氣擾地氣正風生高遠炎熱從之云趨雨府濕化乃行風火同德其政撓其令速其谷蒼丹間谷言太者必折其鬱氣資其化源
白話文:
季節的轉換會影響地氣,此時正值風勢強勁、天氣炎熱,雲朵會趨向有雨水的區域。空氣濕潤後,風和火就會和諧配合,但它們的力量過於強大,容易對作物造成危害,導致稻子枯萎發黃。因此,務必控制強大的風勢和炎熱,才能確保作物的生長,促進它們的轉化。
王冰曰化源四月也迎而取之吳昆曰風性動擾火性嚴正火生土也風政擾撓火令急速蒼應司天厥陰木色丹應在泉少陽火色玄黅白三者間谷也大者氣完故稱之張志聰曰風氣在天故風生高遠少陽之氣上與厥陰相合故炎熱從之云趨雨府濕化乃行者從風火之勝制也風火同歸於正故曰同德撓者風之政速者火之令也蒼丹之谷感司天在泉之氣而成熟者間谷者言左之少陰而下右之太陽而下感左右之間氣而成馬蒔曰厥陰司天故天氣擾相火在泉故地氣正惟天氣擾故風生高遠惟地氣正故炎熱從之至於云趨雨府濕化乃行其谷蒼丹蒼為木而丹為火木司天而火司地乃天地正氣所化也若間谷則以在泉為太者之間色命之蓋厥陰為少寅申為太左間陽明之色白右間太陰之色黃也必折其鬱氣者本病篇己亥之歲昇天作左間遇天蓬司水窒之不能上升又厥陰未遷正即少陰未得昇天又辛巳辛亥水運抑之升之不前故刺法論水欲升而天蓬窒抑之刺包絡之榮穴勞宮又本病篇己亥之歲陽明降地主窒地彤勝而不入蓋言陽明在天三年至此年下降入地作少陽左間又遇地彤司火勝之不能入地又或遇太陰未退位即少陽未得降又癸巳癸亥火運抑之不下故刺法論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當刺心包絡之井穴中衝手少陽之合穴天井於四月即迎而取之以資其化源張介賓曰風木司天故天氣擾相火在泉土得溫養故地氣正木在上故風生高遠火在下故炎熱從上氣得溫故云雨作濕化行風政撓火令速成蒼應司天丹應在泉本年厥陰司天則土鬱少陽在泉則金鬱鬱氣化源義見前又如本病篇己亥之歲君火昇天主窒天蓬勝之不前陽明降地主窒地彤勝而不入故刺法論於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當刺包絡之榮金降而地彤窒抑之當刺心包絡之所出手少陽之所入
贊其運氣無使邪勝歲宜以辛調上以咸調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
白話文:
王冰說,化源指的是四月,我們迎風取火。吳昆說,風的性質是動盪擾亂,火的性質是嚴肅穩重。火生土,風的「政令」擾亂,火的「命令」急速。青色應對司天之氣,是陰木的顏色;朱紅色應對在泉之氣,是少陽之火的顏色;玄青色是白和玄色的中間色。這三種顏色代表三種氣之間的差距。氣強烈所以稱為「大」。張志聰說,風氣在天,所以風產生於高遠之處。少陽之氣向上與厥陰之氣相合,所以炎熱隨著風來,稱為「趨雨」。雨府濕潤化為水,然後蒸發成行雲,這是在風與火旺盛的情況下形成的。風與火同歸於正氣,所以說它們「同德」。「擾」是指風的政令,「速」是指火的命令。青色和朱紅色的差距,是受到司天之氣和在泉之氣影響而形成的。說它們是「間谷」,是因為它們來自左邊的少陰和右邊的太陽之間的氣。馬蒔說,厥陰司天,所以天氣擾亂。相火在泉,所以地氣嚴正。只有天氣擾亂,風才產生於高遠之處;只有地氣嚴正,炎熱才會隨之而來。至於說「趨雨」,是因為雨府濕化才能形成行雲。青色和朱紅色,青色代表木,朱紅色代表火。木司天,火司地,這是天地正氣所化。如果說「間谷」,則以在泉為大。顏色方面,左邊的陽明之色為白色,右邊的太陰之色為黃色。必須消除鬱氣,原因如下:在己亥年,病本上升到天作左間,遇到司水的天蓬之氣阻礙而不能上升。另外,厥陰尚未遷移到正確的位置,也就是少陰不能上升。再者,辛巳和辛亥年的水運阻礙少陰上行。所以《刺法論》說,水想要上升,但被天蓬阻礙,應針刺包絡的榮穴勞宮。此外,在己亥年,陽明降到地作左間,遇到司火的彤勝之氣阻礙而不能入地。或者遇到太陰尚未退位,也就是少陽不能下降。再者,癸巳和癸亥年的火運阻礙少陽下降。所以《刺法論》說,金想要下降,但被彤勝阻礙,應針刺心包絡的井穴中衝和手少陽的合穴天井。在四月,我們迎風取火,用來補充化源。
張介賓說,風是木氣,司天,所以天氣擾亂。相火在泉,土氣得到溫養,所以地氣嚴正。木在上,所以風生高遠。火在下,所以炎熱從上。氣得到溫暖,所以下雨後濕氣化為行雲。風的政令擾亂,火的命令急速完成。青色應對司天之氣,朱紅色應對在泉之氣。今年厥陰司天,則土氣鬱悶。少陽在泉,則金氣鬱悶。鬱氣和化源的意義見前文。又如己亥年,病本上升到天,遇到司水的彤勝之氣阻礙而不能上行。陽明降到地,遇到司火的彤勝之氣阻礙而不能入地。所以《刺法論》說,火想要上升,但被彤勝阻礙,應針刺包絡的榮穴。金想要下降,但被彤勝阻礙,應針刺心包絡的井穴、手少陽的合穴天井。
新校正云詳此運何以不言適氣同異少多之制者蓋厥陰之政與少陽之政同六氣分政為厥陰與少陽之政上下無克罰之異治化惟一故不再言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也吳昆曰有餘者折之不及者贊之辛從金化能平厥陰風木咸從水化能平少陽相火謂宜避少陽之熱勿得更以熱化犯之馬蒔曰厥陰為不及宜贊其運氣無使邪勝司天為木以辛調之在泉為火以咸調之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也張介賓曰補其不足以抑有餘也驥案己亥十年風燥火熱之氣見於氣交而為民病陳無擇有敷和湯用半夏茯苓生棗仁甘草五味乾薑枳實青皮訶子大棗繆問解此方曰經言辛以調上咸以調下蓋辛從金化能制厥陰咸從水化能平相火風火合邪病非一端用藥非具卓識何從而措手哉此方之氣寒熱兼施其味則辛酸鹹合用補虛瀉實不過瀉火平木而已半夏辛能潤下合茯苓之淡滲祛濕除黃生棗仁能瀉相火炙甘草能緩厥陰五味有除熱之功加炮姜溫上年未盡之寒枳實瀉本年在中之濕青皮訶子合大棗醒胃悅脾則無邪不治矣
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其道也反是者病
白話文:
新校正雲詳:這個運氣為什麼沒有說明適應氣候的冷熱差異程度呢?這是因為厥陰的氣性和少陽的氣性都是一樣的。六氣分政時,厥陰和少陽的氣性都沒有剋制和被剋制的差別,治療方法也只有一個,所以不用再重複說明。所謂的適應氣候,對於偏熱的氣候,就多用寒涼的治療方法;對於偏寒的氣候,就少用寒涼的治療方法。
吳昆說:對於過盛的情況,就要折損它;對於不足的情況,就要幫助它。辛味從金化生,能夠平緩厥陰的風性和肝木。鹹味從水化生,能夠平緩少陽的相火。意思是說,應該避免少陽的熱氣,不要再用熱性的治療方法去刺激它。
馬蒔說:厥陰屬不及,應該幫助它的運氣,不要讓邪氣勝過它。司天之氣屬木,所以用辛味來調和;在泉之氣屬火,所以用鹹味來調和。這是因為害怕火氣的影響,不能隨意地觸犯它。
張介賓說:補充不足的,來抑制過剩的。
驥案:己亥十年,風燥火熱之氣在氣交之時出現,導致民生疾苦。陳無擇有敷和湯,使用半夏、茯苓、生棗仁、甘草、五味子、乾薑、枳實、青皮、訶子、大棗。繆問解釋這個方劑說:經文裡說,辛味調和上焦,鹹味調和下焦。辛味從金化生,能夠制約厥陰;鹹味從水化生,能夠平緩相火。風火合邪,病症多樣,用藥若不具備非凡的見識,怎麼能下手治療?這個方劑兼用寒熱之氣,辛、酸、鹹等味齊用,補虛瀉實,不過是瀉火平木而已。半夏辛能潤下,配合茯苓的淡滲,祛濕除黃;生棗仁能瀉相火;炙甘草能緩和厥陰;五味子能除熱;加炮姜溫煦上年未盡之寒;枳實瀉出身體中的濕氣;青皮訶子配大棗,醒胃悅脾。這樣一來,就沒有無法治療的疾病了。
張志聰曰厥陰司氣以溫用溫無犯少陽司氣以熱用熱無犯食宜同法者藥食並宜也馬蒔曰天有寒熱溫涼而人藥食亦有寒熱溫涼故用寒熱溫涼者必遠於天之寒熱溫涼而無犯之有假其法而用之者特以主氣不足臨氣勝之借其寒熱溫涼以資四正之氣故可偶犯之耳若非假借之法則病從茲生矣驥案元珠密語補瀉迎隨紀木將勝也其藥即用辛平之郁木之勝用甘全之佐土之衰毋令食酸物佐木之勝也厥陰為陰之初盡即為陽之初生與少陽同為相火遊行之部即為風木主化之經經屬陰而藏不寒故多寒熱雜錯陰陽互見之證仲景熱厥則清以白虎寒厥則溫以四逆茱萸熱利則有白頭翁寒利則有白通四逆厥陰之病厥利二者而已至若寒熱並用兼治久利蛔厥又有烏梅丸之例合之歲氣辛調上咸調下之法無不相合也
白話文:
不足以成為法則而已。
帝曰夫子言用寒遠寒用熱遠熱余未知其然也願聞何謂遠岐伯曰熱無犯熱寒無犯寒從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遠之所謂時興六位也
白話文:
黃帝說:「先生講,用熱藥要遠離熱證,用寒藥要遠離寒證。我不太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請您說說什麼叫做『遠』?」
岐伯回答說:「熱證不可再用熱藥治療,寒證不可再用寒藥治療。順著疾病的發展規律,就能達到中和;違背疾病的發展規律,就會生病。所以,對於熱證和寒證,必須重視並且遠離它們。這就叫做『時興六位』。」
王冰曰四時氣王之月藥及食衣寒熱溫涼同者皆宜避之差四時同犯則以水濟水以火助火病必生矣張志聰曰興起也此總言一歲之中有應時而起之六位各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各有寒熱溫涼之四氣皆宜遠而無犯之如一之氣天氣尚寒是宜用熱時值少陽相火司令又當遠此一位而無犯也如二之氣天氣尚溫是宜用涼時值太陽寒水司令又當遠此一位而無犯也每歲之六氣皆然從則和逆則病不可不敬畏而遠之吳昆曰犯謂不應用而反用之也時謂四時六位謂六氣張介賓曰遠避忌之謂即無犯也用熱者無犯司氣之熱用寒者無犯司氣之寒是謂熱無犯熱寒無犯寒時謂四時即主氣也位謂六步即客氣也主客之氣皆當敬畏不犯為從犯則為逆矣驥案犯寒熱溫涼舍時從證之義已見前
帝曰溫涼何如
白話文:
王冰說:一年中四季的氣候之主與當月相應的藥物和飲食,以及寒、熱、溫、涼的特性,都應該適宜避免。如果四季的氣候一起來侵犯,那就會出現「以水濟水,以火助火」的情況,疾病必然產生。
張志聰說:「興起」是指一年中,每隔60天零87刻半,就會有六位相應的氣候之主相繼出現,各自掌管寒、熱、溫、涼這四種氣候,都應該遠遠避免觸犯它們。
比如,第一個氣候之主當值的時候,天氣仍然寒冷,這時應該使用熱性的藥物,而當太陽少陽的相火之氣當值的時候,就應該遠離這個氣候之主,不要觸犯它。再比如,第二個氣候之主當值的時候,天氣還比較溫和,這時應該使用涼性的藥物,而當太陽寒水的相水之氣當值的時候,就應該遠離這個氣候之主,不要觸犯它。
一年中的六個氣候之主都是這樣,遵循它們的規律,則會身體健康;違背它們的規律,則會生病。不可不對它們心懷敬畏並遠遠避開。
吳昆說:「犯」是指不應該使用而反過來的使用。「時」是指四季,「六位」是指六個氣候之主。
張介賓說:「遠避」是指忌諱和避免,也就是不要觸犯。使用熱性的藥物,不要觸犯主管熱性的氣候之主;使用寒性的藥物,不要觸犯主管寒性的氣候之主,這就叫做「熱不觸犯熱,寒不觸犯寒」。「時」是指四季,也就是主管的氣候;「位」是指六步,也就是客氣。對主管的氣候和客氣都應該心懷敬畏,不要觸犯,否則就是違背了天時,就會生病。
王冰曰溫涼減於寒熱可輕犯之乎馬蒔曰司氣司天司地之氣也司氣之寒熱溫涼如辰戍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溫土在泉之類則不可輕犯之間氣者天地左右二間之氣也至真要大論謂司天地者主歲主歲者紀歲司左右者為間氣間氣者紀步故天地左右二間之氣客氣與主氣同則無犯之若客氣與主氣異則小犯之此四畏所在不可不察張介賓曰謂溫涼稍次於寒熱亦可犯否
白話文:
王冰說:相對於寒熱,溫涼的程度較低,可以輕易地違犯嗎?
馬蒔說:司氣是指主管天地的氣候。司天地寒熱溫涼的氣,例如辰星主寒水,太陰主溫土,這些氣不可輕易違犯。
間氣是指天地左右兩側的氣。根據《至真要大論》,司天地之氣主導歲運,司左右之氣為間氣,間氣主導步數。因此,天地左右兩側的間氣,如果與主氣相同,就不會發生違犯;如果間氣與主氣不同,就會有輕微的違犯。這四種畏氣所在的位置,不可不觀察清楚。
張介賓說:意思是說,溫涼雖然比寒熱的程度低,但也可以違犯嗎?
岐伯曰司氣以熱用熱無犯司氣以寒用寒無犯司氣以涼用涼無犯司氣以溫用溫無犯間氣同其主無犯異其主則小犯之是謂四畏必謹察之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白話文:
岐伯說:人的身體氣機如果以熱為主,就應該用熱治療,不要用寒治療;如果氣機以寒為主,就應該用寒治療,不要用熱治療;如果氣機以涼為主,就應該用涼治療,不要用溫治療;如果氣機以溫為主,就應該用溫治療,不要用涼治療。中間的氣機和主要的氣機要同調,不要相違背;如果相違背,就對它稍微調整一下。這就是「四畏」,必須謹慎地觀察它。
黃帝說:說得太好了。犯了「四畏」會怎麼樣?
王冰曰須犯者吳昆曰司氣謂六部主氣用而無犯謂應用而無過用間氣左間右間之客氣小犯之不宜甚犯也馬蒔曰小犯者正以天氣雖反僅可依時及客勝其主如夏寒甚則可以熱犯熱若寒不甚則不可犯之但以平為期過則病生故不可過也何也邪客勝主不可不御故耳張介賓曰司氣者司天司地之氣也用熱無犯等四句謂寒熱溫涼俱當避即有應用者亦無過用恐犯歲氣也間氣左右四間之客氣主主氣也同者同熱同寒其氣甚故不可犯異者主寒客熱主熱客寒其氣分其邪不一故可因其勢而小犯之上節言司氣此節言間氣如至真要大論主歲者紀歲間氣者紀步也四畏寒熱溫涼也
岐伯曰天氣反時則可依時
白話文:
王冰認為,必須要犯病時,吳昆說的是「司氣」,指六部主氣,用而無犯,指的是應用而不過用。間氣,左間、右間的客氣,小犯之不宜,甚犯則不適宜。馬蒔說,小犯是指正氣以天氣雖然反常,但只要依時而行,客氣勝過主氣,例如夏天出現寒氣很嚴重,就可以用熱來治熱,如果寒氣不嚴重,就不能用熱來治,應該以平為期,過度就會生病,所以不可過度。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客氣勝過主氣,不可不防禦啊。張介賓說,「司氣」指的是司天司地的氣。用熱無犯等四句,指的是寒熱溫涼都應該避免,如果有需要應用,也要避免過度使用,以免犯了歲氣。間氣,左右四間的客氣,主導著主氣。相同的,同熱同寒,其氣甚,所以不可犯;不同的,主寒客熱,主熱客寒,其氣分,其邪氣不一,所以可以因其勢而小犯。上文講的是「司氣」,這一節講的是「間氣」,就像《至真要大論》中說的,主歲者紀歲,間氣者紀步,四畏寒熱溫涼。
岐伯說,天氣反常的時候,就可以依時而行。
王冰曰反甚為病則可依時吳昆曰時謂主氣主氣合四時張志聰曰天氣反時者如司氣以熱而天氣反涼是當依時而用溫矣
及勝其王則可犯
白話文:
王冰說:反覆無常而病情加重的,可以根據季節的不同來治療。
吳昆說:所謂季節,指的是主氣。主氣與四季相合。
張志聰說:天氣與主氣相反的,比如說司氣為熱,但是天氣卻變冷了,這時就應該根據季節用溫性的藥物了。
王冰曰夏寒甚則可以熱犯熱寒氣不甚則不可犯之張志聰曰如司氣以熱而寒反勝之又可用熱而犯主氣之熱矣張介賓曰勝其主者客氣太過也如夏而寒甚客水勝也冬而熱勝客火勝也春涼秋溫其氣亦然故可以熱犯熱以寒犯寒以溫犯溫以涼犯涼而從其變乃所謂從治也
以平為期而不可過
白話文:
王冰說:夏季寒氣嚴重,可以熱性藥物來對抗寒氣。但如果寒氣不嚴重,就不應該用熱性藥物。張志聰說:如果用熱性藥物來治病,結果寒氣加重,那麼就應該再用熱性藥物來對抗寒氣。張介賓說:太過分的客氣可以壓制主氣。比如夏季寒氣嚴重,是因為客水太盛;冬季熱氣嚴重,是因為客火太盛。春季涼爽,秋季溫和,其氣候也是這樣。所以,可以熱性藥物對抗熱氣,寒性藥物對抗寒氣,溫和藥物對抗溫氣,涼性藥物對抗涼氣,隨其變化而施治,這就是「從治」的方法。
王冰曰氣平則止過則病生過而病生與犯同也吳昆曰過則反傷正氣而為病也張志聰曰以氣平為期不過用以傷司氣之元真張介賓曰過則傷正氣而增病
是謂邪氣反勝者
白話文:
王冰說:氣息平穩就能停止,過度就會產生疾病。過度產生的疾病和違規是相同的。
吳昆說:過度就會反過來損傷正氣,從而導致疾病。
張志聰說:以氣息平穩為目標,不過度使用,以免損傷掌控氣息的元氣。
張介賓說:過度就會損傷正氣,加重病情。
王冰曰氣動有勝是謂邪客勝於主不可不御也六步之氣於六位中應寒反熱應熱反寒應溫反涼應涼反溫是謂六步之邪勝也差冬反溫差夏反冷差秋反熱差春反涼是謂四時之邪勝也勝則反其氣以平之張志聰曰是謂邪氣反勝者則可犯張介賓曰邪氣反勝則非時而至如應熱反寒應寒反熱應溫反涼應涼反溫皆邪氣反勝反勝者故當反其氣以平之
故曰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是謂至治
白話文:
王冰說:「氣的運行出現異常強盛,表示邪氣比正氣強,這種情況下不能不治療。
六步的氣在六個部位中,表現為:
- 寒氣本應在春天,但它反過來出 現在秋天。
- 熱氣本應在夏天,但它反過來出 現在冬天。
- 溫氣本應在長夏,但它反過來出 現在冬天。
- 涼氣本應在秋涼,但它反過來出 現在夏天。
- 這是六步的邪氣盛的意思。
春季反過來出現冬天的溫暖,夏季反過來出現冬天的寒冷,秋季反過來出現夏天的炎熱,春季反過來出現秋天的涼爽,這就叫四時的邪氣盛。
邪氣盛了,就要用與其相反的氣來調理。
張志聰說:「邪氣如果反過來強盛,那麼它就可以侵犯人體了。
張介賓說:「邪氣反過來強盛,那麼它就是不按時節到來。比如本應出現熱氣的時候反過來出現寒氣,本應出現寒氣的時候反過來出現熱氣,本應出現溫氣的時候反過來出現涼氣,本應出現涼氣的時候反過來出現溫氣,這些都是邪氣反過來強盛的意思。邪氣反過來強盛,就應該用與其相反的氣來調理。
王冰曰天信謂至時必定翼贊皆佐之謹守天信是謂至真妙理也張志聰曰天信謂氣之應時而至者無差失而妄犯之六氣各有所宜而不可逆有勝氣又宜折之而無翼其勝有復氣又當抑之而無贊其復調之正味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五運和平勿乖其政是謂至治張介賓曰客主氣運至必應時天之信也不知時氣失天信矣寒熱溫涼用之必當氣之宜也不知逆從逆氣宜矣翼其勝贊其復皆助邪也知而弗犯是謂至妙之治
白話文:
王冰說,所謂「天信」,是指時令一定有相應的氣候相輔助。謹慎遵循天信,就是遵循至真奧妙的道理。張志聰說,「天信」是指氣候準時出現,不差分毫。隨意違背它,就會招來六氣侵犯。每種氣候都有適宜的時機,不可違逆。如果邪氣旺盛,應當抑制其勢頭,而不要助長其力量。如果正氣衰弱,應當扶持正氣,而不要壓抑其恢復。調和氣候的藥物,要讓陰陽平衡,不偏不倚。五行運化平和,不失其序,就是最理想的狀態。張介賓說,客邪和正氣的運作,一定會隨著時令而變化,這就是「天信」。如果不知道時氣的變化,就會失去「天信」。對於寒熱溫涼的藥物,一定要根據氣候的適宜性來使用。如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逆從,就會違背氣機。助長邪氣和壓抑正氣,都會幫助邪氣。明白這些道理並能遵守,就是最妙的高明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