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評文》~ 卷一 (9)
卷一 (9)
1. 邪氣臟腑病形第四(法時)
黃帝曰五臟之所生。變化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此段敘色字帶定脈字五色所主病形只渾寫一筆頓住)黃帝曰色脈已定。別之奈何。岐伯曰。調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而病變定矣。(調字重讀尺原作脈今尋上下文義改之上云色脈已定此處固當言尺下文方不嫌突且所謂調者即合色脈以參之之謂也故下文跟定脈字)黃帝曰。調之奈何。
岐伯答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凡此變者有微有甚。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為中工。
中工十全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六。(此段跟定脈字敘尺字尺膚所主病形亦只用渾寫頓住。以上色尺兩項病形俱用略筆留於下文五脈發揮)黃帝曰。請問脈(脈字重讀是總承上六個脈字來前人蓋因此句而將前文尺字妄改作脈字)之緩急小大滑澀之病形。何如。岐伯曰。
臣請言五臟之病變也。心脈急甚者。為瘛瘲。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大甚。為喉吤。微大為心痹引背。善淚出。小甚為善噦。微小為消癉。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
耳鳴顛疾(維厥即肢厥也四肢謂之四維)肺脈急甚。為顛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瘻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惡日光。小甚為泄。微小為消癉。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
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瘻。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痠矣。肝脈。急甚。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痹也。大甚。為內癰。善嘔衄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小腹。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疝。微滑。
為遺溺。澀甚。為溢飲。微澀。為瘛攣筋痹。脾脈急甚。為瘛瘲。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緩甚。為痿疾。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此燥病也燥極風生內不濡心外不濡筋也心失所養筋脈內弛神明外散其脈微弦而長按之耎而薄帶散故曰微緩)大甚。為擊僕。
微大。為疝氣。腹裹大。(腹裹肚囊也作里誤)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癃。微滑。為蟲毒蛕蠍。腹熱。澀甚。為腸潰微澀。為內㿉。多下膿血。(潰㿉二字脈經互易為是)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緩甚。
白話文:
黃帝問:「五臟產生各種病變,會呈現什麼樣的病症形態呢?」
岐伯回答:「首先要確定五種不同的氣色和五種不同的脈象所對應的關係,這樣才能分辨出疾病。」
黃帝說:「氣色和脈象已經確定了,要如何辨別呢?」
岐伯說:「要仔細觀察寸口脈在尺部的緩急、大小、滑澀等變化,這樣就能確定疾病的變化了。」
黃帝問:「要如何觀察呢?」
岐伯回答:「脈搏跳動得快,尺部皮膚也會跟著緊張;脈搏跳動得慢,尺部皮膚也會跟著鬆弛;脈搏微弱,尺部皮膚也會變得虛弱而少氣;脈搏強大,尺部皮膚也會變得飽滿隆起;脈搏流暢,尺部皮膚也會跟著潤滑;脈搏阻塞,尺部皮膚也會跟著粗糙。凡是這些變化,有輕微的,也有嚴重的。所以,善於觀察尺部脈象的人,不需要依靠寸部的脈象就能診斷;善於觀察脈象的人,不需要依靠氣色就能診斷。能夠將這些綜合起來觀察的人,可以稱為上等的好醫生。上等醫生可以診斷出十個病人中的九個。只依賴兩種方法來診斷的是中等醫生,中等醫生可以診斷出十個病人中的七個。只依賴一種方法來診斷的是下等醫生,下等醫生可以診斷出十個病人中的六個。」
黃帝說:「我想請問,脈象的緩急、大小、滑澀所代表的病症形態是怎麼樣的呢?」
岐伯回答:「請讓我來說明五臟的病變吧。
心脈如果跳動非常急促,就會導致抽搐;如果只是稍微急促,就會引起心痛,疼痛牽引到背部,導致食慾不振。心脈如果跳動非常緩慢,就會導致癲狂大笑;如果只是稍微緩慢,就會導致伏梁,病氣在心臟下方,上下竄動,有時會咳血。心脈如果非常強大,就會導致喉嚨阻塞;如果只是稍微強大,就會引起心痹,疼痛牽引到背部,容易流眼淚。心脈如果非常微弱,就會經常打嗝;如果只是稍微微弱,就會導致消瘦。心脈如果非常滑利,就會經常感到口渴;如果只是稍微滑利,就會引起心疝,疼痛牽引到肚臍,小腹會發出鳴響。心脈如果非常阻塞,就會導致失聲;如果只是稍微阻塞,就會導致血溢、肢體厥冷,以及耳鳴、癲癇等疾病。
肺脈如果跳動非常急促,就會導致癲癇;如果只是稍微急促,就會引起肺部寒熱,身體倦怠,咳嗽吐血,疼痛牽引到腰背胸部,或者鼻子長息肉導致呼吸不暢。肺脈如果跳動非常緩慢,就會導致多汗;如果只是稍微緩慢,就會導致痿症、瘻管和半身不遂,頭部以下汗流不止。肺脈如果非常強大,就會導致小腿腫脹;如果只是稍微強大,就會引起肺痹,疼痛牽引到胸背部,開始害怕陽光。肺脈如果非常微弱,就會導致腹瀉;如果只是稍微微弱,就會導致消瘦。肺脈如果非常滑利,就會導致呼吸急促,氣喘;如果只是稍微滑利,就會導致上下出血。肺脈如果非常阻塞,就會導致嘔血;如果只是稍微阻塞,就會導致鼠瘻,長在脖子和腋下,下面無法壓制上面的氣,並且容易感到痠痛。
肝脈如果跳動非常急促,就會導致胡言亂語;如果只是稍微急促,就會引起肥氣,病氣在脅下,像覆蓋的杯子一樣。肝脈如果跳動非常緩慢,就會經常嘔吐;如果只是稍微緩慢,就會引起水腫和痹症。肝脈如果非常強大,就會導致內臟生癰,經常嘔吐和流鼻血;如果只是稍微強大,就會引起肝痹,陰莖萎縮,咳嗽時牽引到小腹疼痛。肝脈如果非常微弱,就會經常口渴;如果只是稍微微弱,就會導致消瘦。肝脈如果非常滑利,就會導致疝氣;如果只是稍微滑利,就會導致小便失禁。肝脈如果非常阻塞,就會導致溢飲;如果只是稍微阻塞,就會導致抽搐和筋脈麻痹。
脾脈如果跳動非常急促,就會導致抽搐;如果只是稍微急促,就會引起膈膜不適,吃喝的東西進去又吐出來,吐出來的還帶著泡沫。脾脈如果跳動非常緩慢,就會導致痿症;如果只是稍微緩慢,就會導致風痿,四肢不能使用,但精神卻很清醒,好像沒生病一樣。(這是因為燥邪所致,燥到極致會生風,體內不能滋潤,體外不能滋養筋脈,心失所養,筋脈鬆弛,神智渙散,脈象微弦而長,按之軟而薄且散亂,所以說是微緩)。脾脈如果非常強大,就會導致昏倒;如果只是稍微強大,就會引起疝氣,腹部腫脹,膿血積聚在腸胃之外。脾脈如果非常微弱,就會導致寒熱病;如果只是稍微微弱,就會導致消瘦。脾脈如果非常滑利,就會導致小便不利;如果只是稍微滑利,就會導致蟲毒,腹部發熱。脾脈如果非常阻塞,就會導致腸道潰爛;如果只是稍微阻塞,就會導致內癰,經常拉膿血。
腎脈如果跳動非常急促,就會導致骨癲癇;如果只是稍微急促,就會引起沉厥,氣往上衝,雙腳不聽使喚,不能自由行走。腎脈如果跳動非常緩慢,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