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評文》~ 卷四 (1)
卷四 (1)
1. 經筋第十三
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趾。上結於踝。邪上。結於膝。其下。循足外側。結於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於腨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並。上結於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於鼻。其支者。為目上綱。(綱或作網誤此謂目上胞內開闔之筋也)下結於頄。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
- 起源於小腳趾。
- 向上與腳踝相連,然後循著外側向上,與膝蓋相連。
- 繼續向上,循著腳跟、足跟,與小腿後側相連。
- 其中一條支脈與大腿外側相連,向上循著大腿內側,與大腿後側筋膜並行,通往臀部。
- 再進一步向上,緊貼脊椎,抵達脖子後部。
- 另一條支脈進入舌根。
- 主幹繼續向上,與枕骨相連,再循著頭頂,下行經過臉部,與鼻子相連。
- 其中一條支脈是控制上眼瞼開合的筋膜。
- 主幹最後與頸部兩側的筋膜相連。
(頄音求即顴也)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於頄。其病。小指支。(支撐拄不便也)跟腫痛。膕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白話文:
顴骨(頄音求)
- 一支從腋後外側延伸,連接著肩部。
- 一支進入腋下,向上延伸到缺盆穴。
- 一支從缺盆穴外斜向上,抵達顴骨。
病症:
- 小指支撐力受影響。
- 腳後跟腫痛。
- 膕窩疼痛。
- 脊柱反折(駝背)。
- 頸後肌羣緊張。
- 肩膀無法抬舉。
- 腋下缺盆穴附近的肌肉疼痛,無法左右搖動。
治療方法:
- 使用炙針灸刺治療。
- 以疼痛感為指標來確定針灸點。
名曰仲春痹也。足少陽之筋。起於小趾次趾。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結於膝外廉。其支者。別起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於伏兔之上。後者結於尻。其直者。上乘䏚季脅。(季脅二字乃䏚之注也經文每多如此)上走腋前廉。繫於膺乳。結於缺盆。直者。上出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
白話文:
這種痹症稱之為「仲春痹」。它與足少陽經的筋絡有關。此筋脈起於小腳趾和次趾,向上連接外踝,再沿小腿外側邊緣向上,連接膝蓋外側邊緣。它的分支筋脈從外踝骨分開,向上走行到大腿,前者在膝蓋上方連接伏兔穴,後者在臀部連接尻穴。正脈向上走入季肋部,再向上走入腋窩前側邊緣,連接胸骨和乳房,最後連接缺盆穴。而正脈直接從腋窩貫穿缺盆穴,再從太陽經前面出來。
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上。下走頷。(篇中頷字皆與常說不同乃指眉後陷中開口合口其處即為之振撼也一作顑)上結於頄。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引膝外轉筋。膝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䏚。季脅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
白話文:
從耳朵後面經過,往上到額角,交會在頭頂上。往下走過眉毛後面的凹陷處。(文中「頷」字在此指眉後陷中,開口和合之處,也就是被振動的地方,另一種寫法是「顑」)往上連接到頸後。分支的(經脈)連接到眼睛外角。稱為外側支脈。其疾病:小指和中指(的筋脈)支結,轉筋,拉扯膝外側的筋,膝蓋不能屈伸。小腿後側的筋拉緊,前面拉扯大腿,後面拉扯臀部。往上直達腋窩,季脅疼痛。往上拉扯兩側肩窩、胸部和乳房。頸部的筋拉緊。
從左之右。右目不開。上過右角。並蹺脈而行左。絡於右故傷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維筋相交。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春痹也。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趾。結於跗上。邪外上。加於輔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脅。屬脊。其直者。上循骭。
白話文:
從左邊向右邊。右眼不能睜開。逆向經過右角。脈絡同時走向左側。絡脈連接於右側,因此損傷左側。右腳無法動彈,這是因為筋絡互相交錯。治療方法是用灼針燒刺。以患者自覺的部位為施針點,以痛處為施針範圍。稱為孟春風濕痹痛。足陽明經的筋絡,起始於中間的三個腳趾,連接於腳背上方。邪氣從外側向上,加重於輔骨。向上連接到膝蓋外側。直走向上,連接到大腿根部。向上沿着脅部,連接脊柱。其直行的部分,向上沿着小腿。
結於(缺此缺謂缺其文也馬注作缺盆誤以上下文部位推之當在伏兔之下)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上頸。上挾口。合於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綱。陽明為目下綱。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
白話文:
(缺盆:指缺盆穴) 的分支部位,連接著外輔骨,與少陽經相合。
其直枝部位,向上沿著伏兔穴向上走,連接到大腿,聚集在生殖器部位,向上延伸到腹部,並分佈於該處,最後到達缺盆穴而結束。向上連接到頸部,向上挾著嘴巴,連接到頄穴。向下連接到鼻子,向上與太陽經相合。太陽經為眼睛的上綱,陽明經為眼睛的下綱。
其分支部位,從臉頰連接到耳前。
其病。足中趾支。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腫。㿉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
白話文:
這種病症包括:
- 足部中指疼痛
- 小腿肌肉筋攣
- 腳掌跳動僵硬
- 大腿後側筋攣
- 大腿前側腫脹
- 睪丸疝氣
- 腹肌痙攣,導致腰部和臉頰疼痛
- 突然發生口角歪斜
- 眼睛無法閉合(熱證時)
- 眼睛無法睜開(寒證時)
- 臉頰肌肉僵硬(寒證時)
- 口角發熱(熱證時)導致肌肉鬆弛無力,無法收縮,因此導致歪斜
治療方法:
- 使用馬膏軟膏治療痙攣部位
- 將桂皮粉末和白酒混合塗抹於熱證部位
- 使用桑枝鉤拉緊鬆弛部位
- 將生桑枝灰放入火坑中燃燒
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啖美炙肉。不飲酒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春痹也。足太陰之筋。起於大趾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其直者。絡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臍。循腹裡。結於肋散於胸中。
白話文:
治療方法如下,讓患者坐著。用藥膏敷貼在面頰的患處。再讓他飲用美酒,吃美味的烤肉。如果不喝酒,就自己增強體質。只拍打三次即可。治療方法是用火針刺灸,以疼痛感作為提示,以出水為治療效果。這種病症稱為季春痺。
足太陰經的筋脈,起於大腳趾的內側,向上連接內腳踝。其中一條直的筋脈,連接到膝蓋內側的輔助骨,再向上沿著腿內側,連接到大腿根部,最後聚集在生殖器官、腹部。上面連接到肚臍,沿著腹腔繞行,連接到肋骨並散佈在胸腔內。
其內者。著於脊。其病。足大趾支。內踝痛。轉筋痛。膝內輔骨痛。陰股引髀而痛。陰器紐痛。上引臍。兩脅痛。引膺中。脊內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孟秋痹也。足少陰之筋。起於小趾之下。並足太陰之筋。邪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
白話文:
內部病症:
- 影響背部脊椎。
病徵:
- 腳的大拇趾疼痛。
- 內腳踝疼痛。
- 抽筋疼痛。
- 膝蓋內側骨頭疼痛。
- 陰部和大腿內側疼痛,並且疼痛會延伸到陰囊。
- 陰莖疼痛,並且疼痛會延伸到肚臍。
- 兩側肋骨疼痛。
- 疼痛會延伸到胸中。
- 背部脊椎內部疼痛。
治療方法:
- 使用燒灼針刺破皮膚。
- 以針刺疼痛處為準。
- 以疼痛為導引。
- 稱之為「孟秋痹」。
病因:
- 腳少陰經的筋絡,從小腳趾下方開始,與腳太陰經的筋絡並行。
- 邪氣在內踝下方運行,聚集在腳後跟。
- 與腳太陽經的筋絡相結合,結聚在膝蓋內側骨頭下方。
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循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癇瘛及痙。在外者。不能俯。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白話文:
與太陰之脈的經絡相連。而向上循行陰股,結於陰器。循著脊椎內側,夾著膂部,向上至項部,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脈的經絡相合。其病症為足下抽筋,以及所經過而結滯的部位,皆疼痛並抽筋。本經絡有病,主治癇瘛及痙攣。病在經絡外,不能俯身。病在經絡內,不能仰頭。所以陽病的人,腰部不能俯身。陰病的人,不能仰頭。治療時可用燔針或劫刺的方法,以針刺到知覺到的部位為數,以刺痛的部位為輸。
在內者熨引飲藥。此筋折紐。紐發數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足厥陰之筋。起於大趾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厥陰主筋為諸筋之所繫屬也)其病。足大趾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
白話文:
生病在屋裡的話,用熱熨斗燙傷口,並服用湯藥。這是筋骨折斷、扭傷。扭傷嚴重的話,會死亡而無法醫治。這種病叫做「仲秋痺」。足厥陰經的筋,起於大拇趾上方,向上連接內踝的前方,再向上沿著小腿,向上連接小腿內側的骨頭下方,再向上沿著大腿內側,連接生殖器。這條筋絡與其他筋脈相連。(厥陰經主司筋,是諸筋所依附的)這種病症會導致以下症狀:大拇趾抽搐,內踝前方疼痛,小腿內側骨頭下方疼痛,大腿內側疼痛,抽筋,生殖器無法正常使用。如果傷及內部,就無法站立。
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季秋痹也。手太陽之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上循臂內廉。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於腋下。其支者。後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足太陽之前。
白話文:
太陽從東邊升起,越過天空後落到西邊。
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眥。其病。小指支。肘內銳骨後廉痛。循臂陰。入腋下。腋下痛。腋後廉痛。繞肩胛引頸而痛。應耳中鳴。痛引頷。目瞑良久乃得視。(篇中獨此句是氣化之病)頸筋急。則為筋瘻頸腫。寒熱在頸者。(似當作寒熱在頸者則為筋瘻頸腫)治在燔針劫刺。
白話文:
腮腺(完骨)後方有分支,一支進入耳朵內。直走的分支從耳朵上方穿出,向下連接下頜,向上與眼角外側相連。患有腮腺病的人,會出現小指枝條處疼痛、肘內尖銳骨頭後緣疼痛。疼痛沿著手臂內側,進入腋窩,導致腋窩疼痛,腋窩後緣疼痛,繞過肩胛骨,延伸至頸部引起疼痛。還會出現耳鳴,疼痛延伸至下頜,眼睛閉合許久才能睜開。(文中只有這句話涉及氣化之病)頸部筋脈緊張時,會導致筋絡阻塞,形成頸部腫脹。如果頸部出現寒熱,(似乎應該將此句改為:頸部出現寒熱時,則會導致筋絡阻塞,形成頸部腫脹)應採用燔針或劫刺法治療。
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為腫者。復而銳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此四十一字與手少陽之筋文重複且支者上本字即舌本之本字錯衍之跡顯然)名曰仲夏痹也。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
白話文:
按摩時,以手指的知覺作為數數的依據。按摩到產生疼痛感時,就要停止。如果腫脹了,就要用針灸等方法刺破患處。舌本部位的筋脈上彎曲,經過耳前,連接眼睛的外眼角,在上頜骨處與角骨相連。當經過的筋脈發生病變時,會出現抽搐、筋脈痙攣等症狀。治療的方法是採用燔針或劫刺法。按摩時,以手指的知覺作為數數的依據,按摩到產生疼痛感時,就要停止。(這段文字與手少陽之筋的筋脈描述有重複之處,且「支者上本」中的「本」字疑似為「舌本」的「本」字誤寫)這種病症被稱為「仲夏痹」。手少陽之筋從小指和中指的指尖開始。
結於腕。上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即支。轉筋。舌卷。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夏痹也。手陽明之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
白話文:
一條筋結在手腕上。向上沿著手臂結在肘部。再向上環繞上臂的外側。上到肩膀。再走過脖頸。與手太陽經相合。它的分支從面頰彎曲處進入,連接到舌根。它的另一分支從牙齒上方向上走。沿著耳朵前方,連接到眼睛的外眼角。再向上經過下巴,結在耳朵旁邊。如果這條筋生病,從它經過的地方就會疼痛、抽筋,舌頭會卷縮。治療時採用火針炙刺。根據疼痛的程度調整針刺的次數和深度。這條筋病症的名稱是「季夏痹」。手陽明經的筋起於拇指和食指的末端。結在手腕上。
上循臂。上結於肘外。上臑。結於髃。其支者。繞肩胛。挾脊。直者。從肩髃上頸。其支者。上頰。結於頄。直者。上出手少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其病。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夏痹也。手太陰之筋。
白話文:
經脈向上沿著手臂的內側走行,在肘外側與其他經絡相連並上行到肩胛骨,在髃骨部位與任脈相接。它的分支繞過肩胛骨,夾在脊椎兩側。
經脈的主幹從肩髃上行到頸部,它的分支上行到面頰,在頄骨部位與任脈相連。主幹從出手少陽經絡前側上行,上行至左耳角,絡於頭部,下行至右下頜。
如果這條經絡阻塞不通,就會導致沿途經過的部位出現肢體疼痛和抽筋。肩部無法抬起,頸部無法左右轉動。
治療方法是使用燔針(燒熱的細針)刺絡和劫刺。以引起知覺為針刺的深度,以解除疼痛為輸注的標準。這種疾病稱為孟夏痹,是由手太陰經絡的筋脈不通引起的。
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散貫賁。合賁下。(甲乙經作脅下當是賁膈也其下無可合也抑或言合於賁下之脅處也)抵季脅。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脅急。
白話文:
從大拇指上方開始,沿著手指向上,在手背拇指根部處結束。從手臂外側通過,向上沿著手臂,在肘部偏內側處結束。再往上沿著上臂內側,進入腋下,從缺盆(肩胛盂)出來,在肩前凹陷處結束。向上連接缺盆,向下連接胸中,散佈貫通賁門(食道與胃的交界處)。與賁門下方的部位相連接。(《甲乙經》中寫作「脅下」,應該是賁膈,下方沒有可以連接的地方。或者,可能是說連接在賁門下方脅部的位置。)抵達季脅(肋骨下方)。它的病症,會出現經過部位的抽搐、筋攣、劇烈疼痛。會導致呼吸困難、脅肋疼痛。
吐血。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冬痹也。手心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前後脅前後也故下云挾脅下文前及胸痛前似當訓膺)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臂。(臂字可疑詳見下條足太陰條有結於臍循腹裡結於肋散於胸中之文臂或肋之訛也)其病。
白話文:
吐血。治療方法是使用火針劫刺。以刺入的深度作為指標,以疼痛作為針刺的界限。稱為「仲冬痹症」。手心穴位的主治範圍。筋絡從中指開始,與太陰經的筋絡並行。在肘內側形成節結。上臂屬陰。在腋下形成節結。向下散佈在胸前和後背。(胸前和後背即肋骨前後,因此下面說「挾脅」,後面的文句中「前」應解作胸膛、「胸痛前」應解作胸骨)挾脅,它的支脈進入腋窩,散佈在胸中,在手臂形成節結。(「臂」字有疑問,詳見下一條足太陰經的條文,有「結於臍,循腹裡,結於肋,散於胸中」的文字,或許「臂」字是「肋」字的誤寫)其病症。
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痹也。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挾乳里。結於胸中。循臂。(胸之下臍之上無臂也臂字必誤)下繫於臍。其病。內急。心承伏梁。(此挾乳里結胸中之病也)下為肘綱。
白話文:
當針刺過的地方出現抽搐、筋攣、乃至胸前疼痛、氣喘。治療方法須以燔針劫刺,刺的數量應與刺痛感對應。這種病症稱為「孟冬痹」。手少陰經的筋脈起自小指內側,連結在手腕銳骨上,然後向上連結至肘內側,再向上進入腋下,交會太陰經,通過乳房下方,連結於胸中,沿著手臂向下(從胸下到肚臍上沒有手臂,故「臂」字應為誤寫),最後連接至肚臍。其病症會導致內急、胸部以下為肘綱。
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下為肘綱句是遙承上結肘內廉來隨即接敘其證治也下文又遙承伏梁說敘事組織斷續有趣。又按循臂下為肘綱是一串事疑本條有脫文錯簡)其成伏梁。唾血膿者。死不治。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
白話文:
其病症為:所經過的地方的部位疼痛,筋骨抽搐,筋骨疼痛。治療方法是使用燔針刺破皮膚,以疼痛為基準。
如果形成伏梁(伏臥不動),並且咳出帶膿的血液,則無法治癒。
經絡筋骨的病,寒冷時筋骨會反折,急劇發熱時筋骨會鬆弛而不能收縮。
陰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俯不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針。名曰季冬痹也。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噼。眥急不能卒視。治皆如上方也。
白話文:
陽氣過盛,就會導致陽氣反向,出現僵硬的現象。陰氣過盛,則會導致身體下沉,伸展不开。灸刺是用来治疗寒气导致的僵硬。热气会使筋脉舒展,无法收缩,因此不用灸针。这种情况被称为季冬痹,也就是冬天寒冷导致的疾病。足阳明经和手太阳经筋脉紧绷,会导致口眼歪斜,眼皮紧闭,无法正常视物。治疗方法与上述相同。
十二排直起直落。不提不束。此種文格內經獨多。其摩繪曲折之妙。與經脈同。而彼以雄闊勝此以堅樸勝。筋病起於寒熱。成於燥濕。其見證則拘急緩縱支。轉痿痛。俯仰屈伸而以癇痙。偏廢口噼。眥急為重也。篇中多有錯脫處。宜細考之。
白話文:
十二排文字豎直排列,沒有斷句分段。這種文體在《黃帝內經》中較為常見。其描繪的曲折變化,猶如經脈,但以雄渾壯闊取勝,而經絡則以質樸堅實取勝。筋病起於寒熱,成於燥濕。其表現症狀主要是拘緊、緩慢、伸縮不利、轉動困難,伴有痠痛、屈伸不利甚至痙攣抽搐、面部偏癱、口角歪斜、眼睛睜不開等。此篇中有很多錯漏之處,需要仔細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