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評文》~ 卷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6)

1. 衛氣行第七十六

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衛氣之行、出入之合,何如?」

伯高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張當是星)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

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臟。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其𢿱者,別於目銳眥,下足少陽,注小指次指之間,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小指之間。

別者,以上至耳,前合於頷脈,注足陽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間。其𢿱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之間,入掌中。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於目,故為一周。(據此經義是手足三陽同時並行而又從足太陽足陽明同時併入於陰分也三陽者陽經之部分也陰分者陰經之部分也)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一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氣行三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氣行於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氣行於身十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氣行於身十二周與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氣二十五周於身。

有奇分,與十分身之二。陽盡於陰,陰受氣矣。其始入於陰,當從足少陰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為一周也。是故夜行一舍,人氣行於陰臟一周與十分藏之八。亦如陽行之二十五周,而復合於目。陰陽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與十分藏之二。

是故,人之所以臥起之時有早晏者,奇分不盡故也。」

黃帝曰:「衛氣之在於身也,上下往來不以期候氣,而刺之奈何?」(上文明敘有期矣此言不以期者上乃氣所行之期此指氣所在之期以明刺法也氣所行者手足六陽同時並出難專所在也氣所在者氣所最盛之部即氣所往來交會之部也起處出入二字是言身與臟氣之內外也此來往二字是專言身氣之上下也)

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長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後常以平旦為紀,以夜盡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晝日之半也一日一夜四分之)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治。故曰:『刺實者,刺其來也;刺虛者,刺其去也。』此言氣存亡之時,以候虛實而刺之也。

是故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於三陽,必候其氣在於陽而刺之。病在於三陰,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

白話文:

黃帝問伯高關於衛氣運行出入的規律。伯高回答說,一年有十二個月,一日有十二個時辰,子午為經絡的縱向運行路線,卯酉為經絡的橫向運行路線。天上有二十八宿,每面七星,共計二十八星,其中房宿、昴宿為橫向路線,虛宿、張宿為縱向路線。因此,從房宿到畢宿為陽,從昴宿到心宿為陰,陽主白天,陰主夜晚。所以衛氣在一日一夜之間,會運行五十周遍佈全身。

白天在陽經運行二十五周,夜晚在陰經運行二十五周,周行於五臟。所以清晨陰氣盡,陽氣從眼睛出發,眼睛張開,氣向上行至頭部,沿著頸項向下到達足太陽經,沿著背部向下到達小指尖。其中一部分氣會分支到眼睛的角膜處,再向下到達手太陽經,到達小指外側;另一部分氣會分支到眼睛的角膜處,向下到達足少陽經,到達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然後沿著手少陽經分支,到達小指之間。

分支的氣會向上到達耳朵,向前到達頷下脈絡,再流注到足陽明經,向下到達腳背,進入五趾之間。另一部分氣會從耳下出發,到達手陽明經,進入大拇指,進入手掌,到達腳部,進入腳心,從內踝出來,向下運行陰經,再回到眼睛,完成一週循環。(根據經義,手足三陽經同時運行,又從足太陽、足陽明經同時進入陰經部分,三陽指陽經的部分,陰分指陰經的部分)。

所以,運行一舍(一個時辰的距離),人體氣血運行一週加十分之八;運行二舍,氣血運行三週加十分之六;運行三舍,氣血運行五週加十分之四;運行四舍,氣血運行七週加十分之二;運行五舍,氣血運行九週;運行六舍,氣血運行十週加十分之八;運行七舍,氣血運行十二週加十分之六;運行十四舍,氣血運行二十五週,加十分之二。陽氣盡於陰,陰氣受氣。氣開始進入陰經,應當從足少陰經流注到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再注於腎,完成一週循環。

所以,夜晚運行一舍,氣血在陰經運行一週加十分之八,如同白天陽氣運行二十五週一樣,最後回到眼睛。陰陽一日一夜的運行,總共加十分之二,加十分之二。因此,人睡眠時間早晚不一,是因為奇分(額外部分)沒有盡的原因。黃帝問,衛氣在體內運行,上下往來沒有固定的時間,那該如何針灸?(上文敘述了運行時間,這裡說沒有固定時間,上面指氣的運行時間,這裡指氣所在的位置,以說明針灸方法。氣的運行,手足六陽同時運行,很難確定具體位置。氣所在的位置,是指氣最旺盛的部分,也就是氣的運行交會的部分。起處、出入二字,是指身體與臟腑氣的內外;來往二字,專指體內氣的上下運行)。

伯高回答說,氣的多少,日夜長短,春秋冬夏,都有各自的規律。因此,通常以清晨為起始時間,以夜盡為結束時間,一日一夜共一百刻(古代時間單位),二十五刻為半日(晝日之半,一日一夜的四分之一),以此類推,日落而止,根據日夜長短調整時間,謹慎觀察時間,疾病就可以預測。錯過時間,反向推算,百病難治。所以,針刺實證,要刺它來的時候;針刺虛證,要刺它去的時候。這是說,要根據氣的盛衰來判斷虛實,然後進行針灸。因此,謹慎觀察氣所在的位置進行針灸,這就是所謂的逢時。疾病在三陽經,必須等到氣在陽經時再針灸;疾病在三陰經,必須等到氣在陰經時再針灸。水下(時間單位)一刻,人氣在太陽經;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經;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經;水下四刻,人氣在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