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評文》~ 卷九 (7)
卷九 (7)
1. 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血和乃止。其結絡者,脈結、血不和,決之乃行。故曰:「氣有餘於上者,導而下之;氣不足於上者,推而休之。」休字疑誤。官能曰:「上氣不足,推而揚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於經隧,乃能持之。寒與熱爭者,導而行之。其宛陳,血不結者,側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則血氣之所在。
左右上下,刺約畢也。
敘二十五人之形,而以年忌束之;敘氣血多少之應,而以刺法結之。層次井井,一氣貫注中間。許多堆垛而行神如空,蹈厲無前,自有掉臂遊行之樂。
白話文:
血氣調和就會停止流血。如果血脈阻塞,就會形成脈結。當血氣不調時,疏通它才能使血脈暢通。所以說,氣在上部過盛,就要引導它向下;氣在上部不足,就要推動它向上。這裡的「休」字可能是錯誤,應該是說上氣不足要「揚」起它。如果血氣滯留而不到,就要迎向它引導。必須要清楚經絡的走向,才能掌握這些方法。寒氣和熱氣相爭,就要引導它們運行。當血氣積聚但沒有凝結時,就從側面給予疏導。必須先了解二十五種人的體質,才能知道他們血氣的所在。
左右上下的針刺技巧大概就是這樣了。
先敘述二十五種人的體型特徵,再用他們的年紀禁忌來約束(治療)。接著敘述他們氣血多少的對應關係,並以針刺方法來總結。這些論述層次分明,一氣呵成,中間穿插許多累積的經驗,才能像神一般靈活運用,沒有阻礙,能自在地施針。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