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評文》~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卷七

2. 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

黃帝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於人,奈何?」

岐伯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天為陽,地為陰。故足之十二經脈,以應十二月;月生於水,故在下者為陰。手之十指,以應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為陽。」

黃帝曰:「合之於脈,奈何?」

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右足之少陰;醜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陰;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陰。甲主左手之少陽;己主右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陽;戊主右手之太陽;丙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此兩火併合,故為陽明。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左手之少陰;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

故足之陽者,陰中之少陽也;足之陰者,陰中之太陰也;手之陽者,陽中之太陽也;手之陰者,陽中之少陰也。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其於五臟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陽中之少陰;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

黃帝曰:「以治,奈何?」

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陽。四月、五月、六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陽。七月、八月、九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陰。」

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甲乙木王春;春者蒼色,主肝;肝者,足厥陰也。今乃以甲為左手之少陽,不合於數,何也?」

岐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

此篇之義,今無可考,而筆自清利可喜。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天為陽,地為陰;太陽為陽,月亮為陰。這些對應到人身上,又是如何呢?

岐伯回答:腰部以上屬於天,腰部以下屬於地。所以天為陽,地為陰。腳上的十二條經脈,對應著一年的十二個月。月亮是由水產生的,所以位於下方的屬陰。手上的十個指頭,對應著十個天干。太陽主火,所以在上方的屬陽。

黃帝問道:這些對應到脈象上又是如何呢?

岐伯回答:寅月,也就是正月,是陽氣初生的時候,對應左腳的少陽經。未月,也就是六月,對應右腳的少陽經。卯月,也就是二月,對應左腳的太陽經。午月,也就是五月,對應右腳的太陽經。辰月,也就是三月,對應左腳的陽明經。巳月,也就是四月,對應右腳的陽明經。這兩組陽經都在身體前方會合,所以稱為陽明。申月,也就是七月,是陰氣初生的時候,對應右腳的少陰經。丑月,也就是十二月,對應左腳的少陰經。酉月,也就是八月,對應右腳的太陰經。子月,也就是十一月,對應左腳的太陰經。戌月,也就是九月,對應右腳的厥陰經。亥月,也就是十月,對應左腳的厥陰經。這兩組陰經相互交會至盡頭,所以稱為厥陰。甲對應左手的少陽經,己對應右手的少陽經。乙對應左手的太陽經,戊對應右手的太陽經。丙對應左手的陽明經,丁對應右手的陽明經。這兩組火氣聚合,所以稱為陽明。庚對應右手的少陰經,癸對應左手的少陰經。辛對應右手的太陰經,壬對應左手的太陰經。

所以腳部的陽經,是陰中少陽之氣;腳部的陰經,是陰中太陰之氣。手部的陽經,是陽中太陽之氣;手部的陰經,是陽中少陰之氣。腰部以上屬陽,腰部以下屬陰。對應到五臟,心為陽中太陽之氣,肺為陽中少陰之氣,肝為陰中少陽之氣,脾為陰中至陰之氣,腎為陰中太陰之氣。

黃帝問道:用這些來治療疾病又該如何呢?

岐伯回答:正月、二月、三月,人體的氣機在左邊,不要針刺左腳的陽經;四月、五月、六月,人體的氣機在右邊,不要針刺右腳的陽經;七月、八月、九月,人體的氣機在右邊,不要針刺右腳的陰經;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體的氣機在左邊,不要針刺左腳的陰經。

黃帝問道:五行理論認為東方甲乙木主春季,春季的顏色是青色,對應的臟腑是肝,肝對應足厥陰經。現在卻說甲對應左手的少陽經,這和五行的規律不符合,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這是天地陰陽的運行規律,不是按照四季五行依次運行的。而且陰陽是只有名稱而沒有具體形狀的,所以可以數到十,分開來可以數到一百,散開來可以數到一千,推算起來可以數到一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一篇的內容,現在無法考證,但文字的流暢簡潔,實在令人喜愛。

3. 病傳第四十二

黃帝曰:余受九針於夫子,而私覽於諸方。或有導引、行氣、喬(喬即蹺字)摩、灸、熨、刺、𤋲、飲藥之一者。(諸方之書各明其一法也)可獨守耶?將盡行之乎?

岐伯曰:諸方者,眾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盡行也。

黃帝曰:此乃所謂守一勿失、萬物畢者也。今余已聞陰陽之要、虛實之理、傾移之過、可治之屬,願聞病之變化、淫傳絕敗,而不可治者,可得聞乎?

岐伯曰:要乎哉問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與俱成。畢將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於竹帛,不可傳於子孫。

黃帝曰:何謂日醒?

岐伯曰: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黃帝曰:何謂夜瞑?

岐伯曰:喑乎其無聲,漠乎其無形。是故折毛髮、理正氣;橫傾淫邪,泮衍血脈,傳溜大氣入臟;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黃帝曰:大氣入臟奈何?

岐伯曰:病先發於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發於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發於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腎;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病先發於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先發於胃,五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病先發於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腸;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發於膀胱,五日而之腎,一日而之小腸,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諸病以次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間一臟及二三四臟者,乃可刺。

布局運筆。緩急得宜。操縱有力。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從老師那裡學了九針的療法,也私下研究過其他各家醫術,發現有些醫術強調導引、行氣、按摩、艾灸、熱敷、針刺、砭石、藥酒等,甚至還有單純喝藥的療法。(各種醫書都各自說明一種方法)我能夠只專注於一種方法嗎?還是應該全部都嘗試呢?」

岐伯回答:「這些各家醫術是眾人的方法,不是一個人能夠全部都實踐的。」

黃帝說:「這就是所謂的『守住一個原則,就能通曉萬物』的道理啊!現在我已經明白了陰陽的要點、虛實的道理,以及病邪轉移的過程和可以治療的情況,我希望能夠了解疾病的變化,像是病邪的擴散、傳變、衰敗,以及無法治療的情形,可以告訴我嗎?」

岐伯說:「你的提問真是太重要了!你問的道理就像白天的太陽一樣明亮,又像黑夜一樣讓人感到困頓。如果能夠理解並實踐這些道理,精神就會與之合一,如果能夠徹底實踐,精神就能自然領悟。理解生命奧秘的道理,可以記錄在竹簡或絲帛上,但不能直接傳授給子孫。」

黃帝問:「什麼是像白天一樣明亮?」

岐伯回答:「明白了陰陽的道理,就像解開疑惑,又像從醉酒中醒來一樣。」

黃帝問:「什麼是像黑夜一樣讓人感到困頓?」

岐伯回答:「就像無聲一樣寂靜,又像無形一樣空虛。所以如果連細微的毛髮都斷了,那正氣就會紊亂,邪氣就會橫行擴散,使得血液運行不暢,大氣進入臟腑。如果腹痛導致邪氣下傳,就會導致死亡,而無法挽救。」

黃帝問:「大氣進入臟腑會怎麼樣?」

岐伯回答:「疾病如果先從心臟開始,一天就會傳到肺臟;三天傳到肝臟;五天傳到脾臟,如果三天內沒有好轉就會死亡,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冬天半夜或夏天正午。如果疾病先從肺臟開始,三天會傳到肝臟;一天傳到脾臟;五天傳到胃,如果十天內沒有好轉就會死亡,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冬天日落或夏天日出。如果疾病先從肝臟開始,三天會傳到脾臟;五天傳到胃;三天傳到腎臟,如果三天內沒有好轉就會死亡,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冬天日落或夏天吃早餐時。如果疾病先從脾臟開始,一天傳到胃;二天傳到腎臟;三天傳到背部和膀胱,如果十天內沒有好轉就會死亡,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冬天人定時或夏天吃晚餐時。如果疾病先從胃開始,五天會傳到腎臟;三天傳到背部和膀胱;五天傳到心臟,如果兩天內沒有好轉就會死亡,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冬天半夜或夏天中午偏西時。如果疾病先從腎臟開始,三天會傳到背部和膀胱;三天傳到心臟;三天傳到小腸,如果三天內沒有好轉就會死亡,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冬天清晨或夏天傍晚。如果疾病先從膀胱開始,五天會傳到腎臟;一天傳到小腸;一天傳到心臟,如果兩天內沒有好轉就會死亡,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冬天雞鳴時或夏天傍晚偏晚時。各種疾病像這樣依次傳變,都有一定的死亡期限,不能使用針刺治療。如果病邪只停留在一臟,或者傳變到兩三四個臟腑,那才可以針刺治療。」

總之,要了解病情變化,下針要緩急得當,運針要有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