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內經評文》~ 卷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2)

1. 歲露論第七十九

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言夏日傷暑。秋必病瘧。瘧之發也以時。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邪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日晏。此其先客於脊背也。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也。衛氣之行風府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黃帝內經》中說夏季遭受暑熱,秋天肯定會得瘧疾。瘧疾發作總有規律,到底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邪氣侵犯風府穴,沿著脊椎向下移動。衛氣每隔一天晚上都會在風府穴大量聚集。第二天,太陽下山一段時間後,衛氣就減弱一些,所以瘧疾發作的時間比較晚。這是因為邪氣首先入侵脊背,每次到達風府穴時,肌膚腠理就會打開。腠理一打開,邪氣就會進入,引起疾病。這就是瘧疾會隔日發作的原因。衛氣在風府穴的運行規律就是這樣的。」

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內。注於伏沖之脈。其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上行。故其病稍益早也。至其內搏於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次日乃蓄積而作焉。黃帝曰。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入焉。其衛氣日下一節。

白話文:

每天向下運行一節脈。從 第21天開始,下達到尾骶骨。第22天進入腹腔,歸屬於伏沖脈。運行9天後,到達缺盆穴的中央。其氣向上運行,所以病症發作會稍早一點。進入五臟腹腔後,與募原相連,其通道遠,其氣深。運行緩慢,不能每天發作。所以,症狀會隔天積聚,然後發作。黃帝說:衛氣每次到達風府穴,絡脈就會發散。發散時,邪氣就會進入腹腔,而衛氣每天都會向下運行一節脈。

則不當風府。奈何。岐伯曰。風府無常。衛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氣之所舍。即其腑也。黃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與同類。而風常在。而瘧特以時休。何也。岐伯曰。風氣留其處。瘧氣隨經絡沉以內搏。故衛氣應乃作也。帝曰。善。(此論瘧而映帶風字是客筆)黃帝問於少師曰。

白話文:

那麼就不會侵襲風府穴了。為什麼?岐伯說:風府穴沒有固定的部位,衛氣感應到的地方,就會打開它的腠理。氣所停滯的地方,就是它的臟腑。黃帝說:好。風和瘧疾,本質上是相似的。但是風常常存在,而瘧疾卻會定期發作,為什麼呢?岐伯說:風氣停留在它的部位上,瘧氣會隨著經絡深入體內,與衛氣相搏,所以衛氣感應到它時就會發作。黃帝說:好。(這段文字談論瘧疾,但涉及風字是作者自己的見解。)黃帝問少師說:

余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將必須八正虛邪。乃能傷人乎。少師答曰。不然。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然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內極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也徐以遲。

白話文:

我聽說人體會受四季八風影響,因此有寒暑變化。寒氣來時,皮膚收緊而毛孔閉合;暑氣來時,皮膚鬆弛而毛孔打開。邪惡的風邪邪氣便會乘機侵入。那麼,這些風邪邪氣難道非要等到八正虛弱時,才能傷害人體嗎?

少師回答說:不然。風邪邪氣侵襲人體,並不受時間限制。但它們必須趁著人體毛孔打開時才能侵入。侵入得深,會傷及內臟,導致病發突然。侵入得淺,會留在體內,導致疾病緩慢發展。

黃帝曰。有寒溫和適。腠理不開。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師答曰。帝弗知邪入乎。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黃帝曰。可得聞乎。少師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髮堅。腠理郄。(郄義當同翕)煙垢著。

白話文:

黃帝說:有寒冷、溫暖和適宜的季節,如果皮膚毛孔不打開,為什麼會突然得病呢?少師回答說:陛下難道不知道人體的冷熱適應嗎?即使在平常,人體皮膚毛孔的開閉、鬆緊也會有不同的時段。黃帝說:可以說來聽聽嗎?少師說:人和天地互相呼應,也和日月相應。所以月亮滿的時候,海水的潮汐就會向西湧動。人體血氣充盈,肌肉飽滿,皮膚緻密,毛髮堅韌,皮膚毛孔緊閉,灰塵污垢就會附著。

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殘。膲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黃帝曰。其有卒然暴死者何也。少師答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

白話文:

此時,即使遭遇風邪,風邪入侵也不會很深。等到月盡之時,海水東流,人體氣血虛弱,衛氣散失,形體孤單,肌肉消瘦,皮膚鬆弛,腠理疏鬆,毛髮枯損,皮下氣血稀薄,污垢積聚。此時,若遭遇風邪,風邪就會入侵較深,病人會突然暴病。黃帝問道:“那些突然暴死的人是什麼原因?”少師回答道:三虛的人,其死亡會很突然、很急劇。得到三實的人,邪氣不能傷害身體。

黃帝曰。願聞三虛。少師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故論不知三虛。工反為粗。黃帝曰。願聞三實。少師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命曰三實。黃帝曰。善乎哉論。明乎哉道。請藏之金匱。然此一夫之論也。

白話文:

黃帝說:「我想聽聽什麼是三虛?」少師說:「年老體衰,月亮晦朔無光,時令節氣混亂。因為這些因素受賊風所傷,這就是所謂的三虛。所以,如果不懂得三虛,醫術就會變得粗糙。」黃帝說:「我想聽聽什麼是三實?」少師說:「年富力強,月亮圓滿,時令節氣調和。即使遇到賊風邪氣,也不會危及人體。這就是所謂的三實。」黃帝說:「這番論述真是精闢,道理講得真清楚。我將把它收藏到金櫃中。不過,這只是一家之言。」

(此風之乘虛而入非天行之時病也與九宮八風篇義同在本篇仍是主中賓)黃帝曰。願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師曰。此八正之候也。黃帝曰。候之奈何。少師曰。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於葉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

白話文:

這股風趁著時機進入人體,並不是由於季節變化而導致的疾病,與《九宮八風篇》的道理相同,在本篇中仍然以主、中、賓為主導。黃帝說:「我想了解為什麼每年都普遍出現同樣的疾病?」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少師說:「這是八正之氣的影響。」黃帝說:「這些影響如何體現出來?」少師說:「觀察這些影響的方法,通常是在冬至這一天,太一星駐留在葉蟄之宮。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必定會有風雨回應。從南方吹來的風雨就是虛風。」

賊傷人者也。其以夜半至也。萬民皆臥。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惰。而皆中於虛風。故萬民多病。虛邪入客於骨。而不發於外。至其立春陽氣大發。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於虛風。此兩邪相搏。經氣結代者矣。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

白話文:

疫情(賊)侵襲人體。它通常在夜半時分到來,當所有人都熟睡時,不會冒犯人。因此,這種情況下,人民較少生病。疫情在白天到來,人們懈怠,容易虛風侵襲。因此,人民容易生病。虛邪入骨,不發於外。等到陽氣大發的立春,腠理打開。立春之日,風從西方而來,人民又一次被虛風侵襲。這兩種邪氣互相搏擊,經氣相結。因此,凡是遇到風雨的人,

命曰遇歲露焉。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黃帝曰。虛邪之風。其所傷貴賤何如。候之奈何。少師答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

白話文:

稱為恰逢歲露,是因為歲氣平和而少有惡風。百姓身體安康,死亡率較低。歲氣多有惡風邪氣,寒熱不調時,百姓就會多病且死亡率高。黃帝問,虛邪之風對貴賤之人影響如何?應如何察覺?少師回答,正月初一時,太一星位於天留之宮。這天刮西北風,不降雨水,會造成大量死亡。正月初一平明時刮北風,預示著春天百姓死亡率高。正月初一平明時北風持續不停。

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將國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髮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

白話文:

民間疾病盛行的有十三種情況:

  1. 正月朔日,正午刮北風,夏季人多死亡。

  2. 正月朔日,傍晚刮北風,秋季人多死亡。

  3. 整天刮北風,會引發大病,死亡率為十分之六。

  4. 正月朔日,風從南方刮來,稱為「旱鄉」,將會出現旱災,人畜死亡增加。

  5. 正月朔日,風從西方刮來,稱為「白骨」,國家將有大難,人口大量死亡。

  6. 正月朔日,風從東方刮來,掀起沙石,國家將有大災難。

  7. 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刮來。

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和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此所謂候歲之風。䔲傷人者也。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癉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諸所謂風者。皆髮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髮腠理者也。(後半篇所論諸風乃指時行之病與九宮八風篇不同讀者詳之)

白話文:

春季發生死亡。一月一日。天氣溫和,無風。糧食便宜。百姓不生病。天氣寒冷且有風。糧食昂貴。百姓生病多。這就是所謂的「季節風」。小風傷害人。二月十二日無風。百姓多有心腹疾病。三月廿九日不溫暖。百姓多有寒熱病。四月廿一日不炎熱。百姓多有瘧疾等皮膚病。十月廿六日不寒冷。百姓多有暴死。所有所謂的「風」,都是指能吹動屋頂、折斷樹木、揚起沙石、使人皮膚起雞皮疙瘩的風。(後半部分所說的「風」,指的是流行的疾病,與九宮八風篇所指的風不同,請讀者仔細分辨)

先以瘧陪說入八風正義。後首詳三虛三實。次備敘風邪傷人之情。條列風邪傷人之候。汪洋浩瀚文中鉅觀。此篇義凡三變。上截重在人氣。中截天氣人氣並重。下截重在天氣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文境有煙雲往來。乍陰乍陽之妙。

白話文:

以瘧疾為例說明八風正氣對人體的影響。接著詳細探討三虛三實。之後綜合敘述外邪如何侵犯人體,並條列出外邪侵犯人體的症狀。這篇文章內容廣泛,涵蓋了宏觀的人體運作。

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重點在於人體氣血運行。第二部分同時兼顧天氣和人氣。第三部分重點在於天氣的變化。文章中猶如山峯起伏,忽陰忽晴。文字描繪出各種不同的場景,時而陰暗時而明亮,非常靈活。

2. 大惑論第八十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嘗上於清冷之臺。中階而顧。匍匐而前。則惑。余私異之。竊內怪之。獨暝獨視。安心定氣。久而不解。獨博獨眩。(博義難通當是轉之訛也)被髮長跪。俯而視之。後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氣使然。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我曾經登上清冷的臺階。在中途停下回頭看,再繼續向上爬我就感到迷惑。我私下覺得奇怪,暗暗感到不安。不管閉上一隻眼還是睜大雙眼專注地看,保持心境平和氣息平穩,過了好久都沒能弄明白,只覺得頭暈眼花。(「博」字義不通,應該是「轉」字的誤寫)散開頭髮,長跪在地,低頭注視著,過了好久還是無法理解。最後突然從臺上跳下來。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岐伯回答說:「五臟六腑中的精氣,都匯聚到眼睛,而形成眼睛的精華。」

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

白話文:

眼睛是精華聚集的地方。骨骼的精華部分是瞳孔。筋膜的精華部分是黑色部分。血液的精華部分是眼中的血絲。眼窩內氣的精華部分是眼白。肌肉的精華部分負責保護和包裹眼睛。筋骨血氣的精華部分與經絡相連,通過經絡與腦後相通。經絡從頸部出來,所以邪氣入侵頸部時,如果機體虛弱,就會順著眼睛的經絡進入大腦。邪氣一旦進入大腦,就會導致大腦異常轉動。大腦異常轉動就會牽扯到眼睛的經絡,使眼睛的經絡緊張,導致眼花繚亂,眼睛不由自主地轉動。

邪中其精。其精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

白話文:

邪氣侵入人的精氣,精氣無法相互協調,就會散亂。精氣散亂就會導致視力模糊,甚至看到兩個影像。眼睛是五臟六腑精氣的聚集處,是營衛魂魄經常運行的場所,也是神氣滋生的源頭。因此,精神過於勞累就會導致魂魄散亂,志向和意志混亂。瞳孔中的黑色法像,映照著陰氣的變化;而眼白中的紅色脈絡,則映照著陽氣的變化。陰陽協調,精氣才會充盈,眼睛才會明亮。眼睛是心靈的使者,心靈是神明居住的地方。所以,神精混亂,眼睛就會呆滯不靈。

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黃帝曰。余疑其然。余每之東苑。未曾不惑。去之則復。余唯獨為東苑勞神乎。何其異也。岐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感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復。是故間者為迷。甚者為惑。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

白話文:

當一個人突然遇到異常的情況,精神、魂和心就會分離,不相通順。所以稱為困惑。黃帝說:「我猜測應該是這樣。我每次到東苑,都會感到困惑,離開後又會恢復。難道是我單單為東苑而浪費心神嗎?為什麼會這樣不同呢?」岐伯回答:「不是這樣的。當人心裡高興、神志討好的事情突然共同影響時,精氣就會混亂。視力出錯導致困惑,神志轉移後又恢復。所以,一般情況下稱為迷惑,嚴重的稱為困惑。」黃帝說:「人容易健忘,是哪一種氣作怪呢?」

岐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黃帝曰。人之善飢而不嗜食者。何氣使然。岐伯曰。精氣並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穀。谷消故善飢。胃氣逆上。則胃脘寒。(寒似當作實)故不嗜食也。黃帝曰。病而不得臥者。

白話文:

岐伯說:如果上焦(胸腔以上)氣不足,下焦(腹部)氣有餘,就會導致腸胃實滯,而心肺虛弱。臟腑虛弱,氣血就會滯留在下焦。久而久之,氣血不能按時上升,所以就容易健忘。黃帝問:有些人容易飢餓,但卻不愛吃東西,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岐伯答:精氣聚集在脾臟,熱氣滯留在胃中。胃熱旺盛,就會耗傷穀物,因此容易飢餓。但由於胃氣上逆,胃脘部反而會發涼,所以不愛吃東西。黃帝問:得了病後無法入睡,是什麼原因呢?

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黃帝曰。病而目不得視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

白話文:

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情況呢?岐伯說:衛氣不能進入陰分,總是滯留在陽分。滯留在陽分,就會導致陽氣過盛。陽氣過盛,就會導致陽蹺脈氣血旺盛。不能進入陰分,就會導致陰氣不足。所以才會導致眼睛不能合上。黃帝說:得了病而眼睛不能視物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岐伯說:衛氣滯留在陰分,不能運行到陽分。滯留在陰分,就會導致陰氣過盛。陰氣過盛,就會導致陰蹺脈氣血旺盛。不能進入陽分,就會導致陽氣不足。所以才會導致眼睛閉合。

黃帝曰。人之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而分肉不解焉。腸胃大則衛氣留久。皮膚濕則分肉不解其行遲。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常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故腸胃大。則衛氣留久。皮膚濕。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清則欲瞑。

白話文:

黃帝說:「人有愛睡覺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這個人腸胃大而皮膚濕潤,導致經絡氣血運行受阻。由於腸胃大,衛氣在體內停留的時間過長;皮膚濕潤,氣血運行遲緩。衛氣在白天運行於陽經,晚上運行於陰經。當陽氣運行完畢,就會想睡覺;陰氣運行完畢,就會醒來。所以,腸胃大,導致衛氣停留時間長;皮膚濕潤,氣血運行遲緩,就會導致衛氣運行於陰經時間過長。時間長了,氣血運行不通暢,就會想要閉上眼睛睡覺。」

故多臥矣。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留於陽也久。故少瞑焉。黃帝曰。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邪氣留於上焦。上焦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留久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黃帝曰。善治此諸邪奈何。岐伯曰。先其臟腑。誅其小過。

白話文:

因此他們經常臥牀不起。他們的腸胃較小,皮膚光滑且鬆弛,肌肉鬆散,關節靈活。表氣長時間停留在陽方,所以他們鮮少昏睡。黃帝說:這不是常規。突然多臥,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岐伯說:邪氣停留在上焦,上焦閉塞不通。如果吃東西和喝水,表氣會長時間停留於陰方而不運動,所以突然多臥。黃帝說:如何妥善治療這些邪氣?岐伯說:先調養臟腑,治療其小毛病。

後調其氣。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

重論眩惑附論諸邪。而以治法結之。篇法數見不鮮矣。運筆自夭矯可喜。

白話文:

接著調理他的氣。實症就洩它。虛症就補它。必須先清楚知道他的形體和精神的苦樂。確定之後再進行治療。

再次討論眩暈迷惑以及各種邪氣的問題。並以治療方法作結。文章的結構屢見不鮮。行文自然流暢令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