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評文》~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經脈第十

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如此鉅制以十字結之,何等神勇!)

此篇如時藝兩截題做法,前敘十二經,後敘十五絡。中間由經卸絡,恰似中渡。洋洋洒洒,浩氣直行。其敘經脈,曲折處筆力,輕捷醒豁,毫髮畢見。試問:視禹貢事緒,孰繁孰詳?筆力孰醒孰快?虛實二字,一線到底是謀篇之密也。而排比鋪張之中,自有曲折雋永之致。讀之但覺靈光滿紙:實處皆虛,板處皆活。運筆之妙,千古無兩。

白話文:

這十五條絡脈,如果出現實證,一定可以看得到;如果出現虛證,就一定會往下觀察。如果看不到,就應該在上下尋找。因為不同的人經脈不同,絡脈的走向也有所區別。(如此巨大的篇幅,用十字概括,是何等的神勇!)

這篇文章的寫作方式,就像時文考試的兩種截題方法。前面敘述十二經脈,後面敘述十五絡脈,中間以經脈分出絡脈,恰似一個中轉站。文章氣勢磅礴,一氣呵成。敘述經脈時,在轉折之處筆力輕快醒目,細微之處都清晰可見。試問,與《禹貢》相比,哪一個的敘事更繁雜、更詳盡?哪一個的筆力更清晰、更快速?虛實二字貫穿始終,是文章結構的精妙之處。而在排比鋪陳之中,自有曲折雋永的意味。讀起來只覺得文采斐然,實實在在的地方都寫得虛靈,呆板的地方都寫得活潑。用筆的巧妙真是千古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