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內經評文》~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禁服第四十八

(經脈篇引作禁脈)

雷公問於黃帝曰。細子得受業。通於九針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編絕。久者簡垢。然尚諷誦弗置。未盡解於意矣。外揣言渾束為一。未知所謂也。夫大則無外。小則無內。大小無極。高下無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慮褊淺。不能博大深奧。自強於學若細子。

白話文:

雷公問黃帝說:「我的學生 細子 得到傳授,通曉九針和六十篇醫書。他早晚勤奮地學習,但最近書籍的編綴斷了,久遠的書籍簡牘也破損了。但他仍然反覆背誦,從不間斷。只是還沒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我猜測是全部的知識都混雜在一起,無法分辨。不知道所謂的『無外』、『無內』、『無極』、『無度』是什麼意思。怎麼能將它們混在一起呢?人的才智和能力,有的厚重,有的薄弱。智力和謀慮有的狹隘淺薄,不能全面博大,深入奧妙。像細子這樣勤奮好學的人,也難免有這樣的問題。」

細子恐其散於後世。絕於子孫。敢問約之奈何。黃帝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禁。坐私傳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謹聞命於是也。乃齋宿三日而請曰。敢問今日正陽。細子願以受盟。黃帝乃與俱入齋室。割臂歃血。黃帝親祝曰。

白話文:

細子擔心這些珍貴的醫術會在後世失傳,子孫後代無法繼承。於是大膽地請教黃帝該如何約束後世傳承。黃帝說:「你問得好。這是我師父嚴厲禁止的,因為私自傳授會受到割臂歃血的懲罰。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這些醫術,為什麼不先虔誠地齋戒呢?」雷公拜了兩拜,起身恭敬地說:「我謹遵您的教誨。」於是他在齋室齋戒了三天,然後請求說:「請問今天是否適宜盟誓?我想接受您的盟誓。」黃帝於是親自帶他進入齋室,割臂歃血。黃帝親自祝禱說:

今日正陽。歃血傳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細子受之。黃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書。曰。慎之慎之。吾為子言之。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營其所行。知其度量。內刺五臟。外刺六腑。審察衛氣。為百病母。調諸虛實。虛實乃止。瀉其血絡。血盡不殆矣。雷公曰。

白話文:

今天是陽氣正旺的日子。我們以歃血為盟約,傳授醫術。如果有誰敢背叛諾言,自會遭到懲罰。雷公再三叩拜說道:弟子領受教誨。黃帝於是左手握著雷公的手,右手授予他醫書,說道:謹慎再謹慎,我將傳授你醫術的要訣。所有針灸的原理,都以經脈為基礎。瞭解經脈的運行,知道它們的量度。內部針刺針對五臟,外部針刺針對六腑。仔細觀察衛氣,它是百病之源。調和虛實,虛實就會止息。瀉出經絡中的瘀血,瘀血盡除就不會危及生命。雷公回答道:

此皆細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約也。黃帝曰。夫約方者。猶約囊也。囊滿而弗約。則輸泄。方成弗約。則神與弗俱。雷公曰。願為下材者。勿滿而約之。黃帝曰。未滿而知約之。以為工。不可以為天下師。雷公曰。願聞為工。黃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

白話文:

這些都是細緻繁瑣的條文之所以通暢的原因。但是我還不知道它們的要領是什麼。黃帝說:這條文就像束緊一個口袋。如果口袋裝滿了卻不把它束緊,就會漏出來。條文寫好了卻不能把它束緊,神氣就不會與它相隨。雷公說:希望成為後起之秀的人,不要自滿自足並且輕易滿足。黃帝說:在學問還沒有達到圓滿的境界就自以為滿足了,只能算是一個工匠,不能成為天下的老師。雷公說:希望聽到如何成為工匠。黃帝說:寸口的脈搏代表身體內部的情況,人迎的脈搏代表身體外部的情況。兩者互相呼應,一起出現一起消失。

若引繩。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人迎大一倍於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在手少陽。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陽。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倍。病在足陽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陽明。盛則為熱。虛則為寒。緊則為痛痹。代則乍甚乍間。

白話文:

如果引繩兩端等長,春天和夏天脈象的人迎脈較大,而秋天和冬天寸口脈較大。如果是這樣,稱為「平人」。

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一倍,病在足少陽經。如果躁動不安,則病在手少陽經。

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兩倍,病在足太陽經。如果躁動不安,則病在手太陽經。

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三倍,病在足陽明經。如果躁動不安,則病在手陽明經。

脈象盛實,表示有熱證;脈象虛弱,表示有寒證。脈象緊繃,表示有疼痛或麻痺;脈象時有時無,表示症狀時好時壞。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緊痛則取之分肉。代則取血絡。具飲藥。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名曰經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死不治。必審按其本末。察其寒熱。以驗其臟腑之病。寸口大於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陰。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

白話文:

  • 氣血旺盛時,洩出過剩的氣血。氣血虛弱時,補益不足的氣血。
  • 肌肉緊繃疼痛,取穴於肌肉間。疼痛蔓延,取穴於血絡。整體治療靠服藥。
  • 陽氣下陷,施灸治療。
  • 氣血不盛也不虛,取穴於經絡。這種方法稱為經刺。
  • 人迎脈搏比正常跳動四倍快,且脈搏強而有力。稱為溢陽。溢陽屬於外邪侵襲,一旦發生,很難治癒。
  • 必須仔細辨證,分清病因病機,辨別寒熱虛實,才能判斷臟腑的病變。
  • 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一倍,說明病在足厥陰肝經。如果脈搏大一倍且浮躁,說明病在手心主經。
  • 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兩倍。

病在足少陰。二倍而躁。在手少陰。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陰。三倍而躁。在手太陰。盛則脹滿。寒中。食不化。虛則熱中。出糜。少氣。溺色變。緊則痛痹。代則乍痛乍止。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緊則先刺而後灸之。代則取血絡而後調之。陷下則徒灸之。陷下者脈血結於中。

白話文:

足少陰經病症

病症出現在足少陰經,脈搏跳動得比正常快一倍,且急躁不安。其相應的手少陰經,脈搏跳動得比常快三倍。

足太陰脾經病症

病症出現在足太陰經,脈搏跳動得比常快三倍,且急躁不安。其相應的手太陰肺經,脈搏過盛時會出現脹滿。如果受寒,食物無法消化;如果虛弱,會發熱,出現嘔吐或排便物顏色改變。當脈搏緊繃時,會出現疼痛麻痹;當脈搏間歇時,會出現時痛時停的症狀。

治療方法

  • 若脈搏過盛,則瀉之。
  • 若脈搏虛弱,則補之。
  • 若脈搏緊繃,先針刺後灸之。
  • 若脈搏間歇,先取血後調之。
  • 若脈搏陷下,則只灸之。

脈搏陷下的緣由

脈搏陷下是指脈搏中氣血凝結於內。

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寸口四倍者。名曰內關。內關者。且大且數。死不治。必審察其本末之寒溫。以驗其臟腑之病。通其營輸。乃可傳於大數。大數曰。盛則徒瀉之。虛則徒補之。緊則灸刺。且飲藥。陷下則徒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所謂經治者。

白話文:

身體中有著血液。由於血液寒涼,所以適合用灸法治療。既不旺盛也不虛弱。按照經絡取穴位。寸口脈搏跳動四次的穴位,稱為內關穴。內關穴的脈搏如果又大又快,則預後不良。必須仔細辨別寒證和熱證的本質和輕重,以確定臟腑疾病的種類。疏通營氣和輸氣,然後才能傳遞到一般的規律中。一般規律說:如果旺盛,就單純瀉下;如果虛弱,就單純補益;如果緊繃,就用灸刺,並服藥;如果陷下,就單純灸。既不旺盛也不虛弱,按照經絡取穴位治療。所謂經治法,就是:

飲藥。亦曰灸刺。脈急則引脈大以弱則欲安靜用力無勞也。

前路紆徐。後路整肅。極奔放又極謹嚴。字裡行間具陰陽開合之妙。此篇約萬病診治之法於人迎寸口。惜今失傳不能用也。合難經覆溢關格之義。參之人迎似關前寸口。似即關後。其以大小倍數分三陰三陽。當是浮中沉之事也。恨無明文可證之。

白話文:

前方道路迴旋曲折,後方道路整齊嚴謹。既奔放又謹慎,字裡行間暗含著陰陽開合的奧妙。這篇古文概述了在人迎穴和寸口穴診治各種疾病的方法。可惜現已失傳,無法使用。結合《難經》中脹滿、關閉的論述,考慮到人迎穴類似於關前的寸口穴,而寸口穴類似於關後的部位。文章根據大小倍數把三陰三陽分開,這應該是浮、中、沉脈相應的部位。只可惜沒有明確文獻可以證實這種說法。

2. 五色第四十九

雷公問於黃帝曰。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謂也。黃帝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黃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

白話文:

雷公問黃帝說:五官的健康狀態只表現在明堂上嗎?我對此不是很瞭解。黃帝說:明堂是指鼻子,也稱為;承泣是指眉間,也稱為庭;側頭是指面頰,也稱為;耳門是指耳朵,也稱為既。這些地方要求方正寬大,距離十步之外,都可以從外表看出來。如果符合這種情況,壽命一定超過百歲。雷公說:五官的區別是怎樣的呢?黃帝說:明堂的骨頭高聳隆起,平直不歪斜。臉部的五種皺紋集中在中心。

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安於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五官惡得無辨乎。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聞乎。黃帝曰。五色之見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矣。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矣。雷公曰。官五色。奈何。

白話文:

六腑依附在五臟的兩側。頭面連接於闕庭(口腔)。王宮位於下方。五臟安放在胸中,它的真色顯露,病色消失不見。明堂(鼻孔內)潤澤清澈,五官(口、鼻、耳、目、舌)的狀態怎麼會不能辨別呢?雷公問道:不能辨別它的原因,能請您告知嗎?黃帝說:五臟的顏色出現,各有其所屬的部位。部位凹陷的,必定會患病。其部位相鄰接的,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會死亡。雷公問道:五官的顏色如何?

黃帝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謂五官。雷公曰。病之益甚。與其方衰。如何。黃帝曰。外內皆在焉。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氣大緊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脈口浮滑者。病日進。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損。其脈口滑以沉者。病日進。在內。

白話文:

**黃帝問:**青黑色代表疼痛,黃紅色代表熱氣,白色代表寒氣,這是五官的說法。

雷公問: 如果病情越來越嚴重,與其病情越來越輕,是什麼原因?

黃帝答: 這是內外都存在的問題。如果脈搏滑小、緊且沉,說明病情越來越嚴重,疾病在內部。如果人迎氣強勁、緊且浮,說明病情越來越嚴重,疾病在外。脈搏浮動而滑的人,病情日益加重。人迎氣沉降而滑的人,病情日益減輕。脈搏滑而沉的人,病情日益加重,疾病在內部。

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其病日進。在外。脈之浮沉。及人迎與寸口氣小大等者。病難已。病之在臟。沉而大者易已。小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堅者傷於寒。氣口甚堅者傷於食。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間甚。奈何。黃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為甚。其色上行者。

白話文:

現代

此人迎脈滑而強勁,且浮在表面。他的病情每天加重,病竈在外。脈的浮沉,以及人迎脈與寸口脈的氣息強弱相等,則病情難以痊癒。

病在臟腑時,脈沉而大,容易痊癒。脈小則為逆證。病在腑時,脈浮而大,病情容易痊癒。

人迎脈強勁而堅硬,是受寒所傷。氣口脈十分堅硬,是飲食所傷。

雷公說:從面色上看,病情的嚴重程度。

黃帝說:面色粗糙而晦暗,沉滯暗淡,表示病情嚴重。如果面色浮在外面,則病情較輕。

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五色。各有臟部。有外部。有內部也。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從外走內。其色從內走外者。其病從內走外。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其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其脈滑大以代而長者。病從外來。

白話文:

病情加重,臉色上升,就像雲霧散去一樣,表示病情才剛開始。五種顏色各司不同的臟器,有些屬於外部,有些屬於內部。顏色從外部走向內部,表示疾病由外向內發展。顏色從內部走向外部,表示疾病由內向外發展。疾病發生在內部時,先治療陰,再治療陽,反過來會加重病情。疾病發生在陽部時,先治療外部,再治療內部,反過來會加重病情。脈象滑大,緩慢而有力,表示病從外來。

目有所見。志有所惡。此陽氣之並也。可變而已。(變謂移精變氣也)雷公曰。小子聞風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濕之起也。別之奈何。黃帝曰。當候闕中。薄澤為風。沖濁為痹。在地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黃帝曰。大氣入於臟腑者。

白話文:

眼睛所見之事物,心志所厭惡的事情,這些都是陽氣的過盛,可以轉移(轉移指將精華轉化為氣)。

雷公說:小子聽說,風寒是百病之源。病氣違逆反常,是寒濕之氣造成的。怎麼區別呢?

黃帝說:應該觀察闕中(身體中空虛之處)。如果薄澤(輕微的澤氣)出現了,就是風。如果沖濁(濁氣上衝)出現了,就是痹(麻木不仁)。如果是在身體的下方,就是厥(逆氣上衝)。這是它們的常規表現。根據它們不同的顏色,可以看出不同的病症。

雷公說:人不會無緣無故地突然死亡,這是怎麼知道的呢?

黃帝說:如果有大量的外氣進入臟腑,

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黃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母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黃帝曰。察色以言其時。(以上為前半篇論色論部論病論死大義已晰下文乃申釋之耳)雷公曰。

白話文:

沒有生病卻突然死了。雷公說:「小病之後卻突然死亡。」怎麼知道的呢?黃帝說:「兩顴出現紅色,像拇指那麼大,即使小病痊癒,也必定會突然死亡。庭中出現黑色,像拇指那麼大,必定沒有生病卻突然死亡。」雷公拜了兩拜說:「說得好啊,他們的死亡時間可以預測嗎?」黃帝說:「觀察氣色來判斷死亡時間。」(以上是前半部分,討論顏色、部位、疾病和死亡的大義已闡明,後面的內容是對此的延伸和說明)雷公說:

善乎。願卒聞之。黃帝曰。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下謂面王即鼻準也方上謂正當鼻準之上即准上低扼之處凡胃氣虛陷者其處必低陷可徵也方義與前本腧篇大陵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也義相同舊以為迎香者失之)中央者。大腸也。

白話文:

很好啊!希望你最終明白這個。黃帝說:庭(即庭部,在面部)指額頭到面部。闕上(闕,指口腔或咽部)指咽喉。闕中(闕內)指肺。下極(下端)指心。直下指肝。肝左指膽。下者指脾。方上指胃。(注:「下」指鼻尖,也就是鼻頭。「方上」指正對鼻尖上面,也就是準頭低垂的部分。凡是胃氣虛陷者,那裡必低陷,可以作為證據。「方」的意思與前面本腧篇所說的「大陵穴後兩塊骨頭之間方下」的「方」字的意思相同。舊說認為「迎香穴」在那裡是不對的。)中央指大腸。

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

白話文:

與大腸相連接的部位 :腎臟。

與腎臟對應的部位 :肚臍。

面部上部 :小腸。

面部下部 :膀胱和子宮的位置。

顴骨 :肩膀。

顴骨後方 :手臂。

手臂下方 :手掌。

眼睛內側上方 :胸部和乳房。

沿著嘴脣向上 :背部。

沿著牙齦以下 :大腿。

大腿中間 :膝蓋。

膝蓋以下 :小腿。

與小腿對應的部位 :腳。

股溝 :大腿內側。

大腿屈曲處

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陰陽。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沉濁為內。浮澤為外。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

白話文:

膝蓋骨。這是人體五臟六腑和四肢部分的地方。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部位。有陰有陽。陰與陽相結合,陽與陰相結合。必須明確不同的部位。只要掌握得好,就能萬無一失。能夠分辨左右。這纔是醫學的大道。男女部位不同,因此稱為陰陽。仔細觀察體表的徵象,才能稱得上是良醫。沉而渾濁的是內部異常,浮而發亮的是外部異常。黃赤色代表風邪,青黑色代表疼痛。白色代表寒症。黃色而油亮潤澤的代表膿液。紅色嚴重的是血癥。疼痛嚴重的是抽搐。寒症嚴重的是皮膚感覺不到痛。

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搏。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於心。以知往今。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腎乘心。

白話文:

五種顏色在各自分部的區域出現。觀察顏的浮沉,可以瞭解疾病的深淺。觀察顏的潤澤或枯槁,可以預測疾病的成敗。觀察顏的散或聚,可以知道疾病的遠近。看顏的上下位置,可以知道疾病的位置。在心裡積累相氣,可以瞭解疾病的過往和現在。所以,醫者對於相氣的觀察不能疏忽,否則無法判斷疾病的吉凶。讓心神專注,觀察仔細,可以瞭解疾病的變化。顏的顏色鮮明不粗糙,沉而清的表示病情嚴重。顏的顏色不鮮明不潤澤,表示病情不嚴重。顏的顏色散亂,有模糊不清的感覺,表示疾病分散,氣行不暢。顏的顏色聚集不穩固,表示病勢沉重,心神被疾病所困擾。

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男子色(色黑色也跟腎乘心說來)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㿉陰之屬也。女子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搏為聚。方員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

白話文:

心的問題先發作,腎臟會出現相應的症狀。顏色表現為:

  • 男子:面部發黑(與腎氣過多影響心臟有關)
  • 女子:面色發黑(與膀胱子宮相關)

其他症狀包括:

  • 男子:小腹疼痛、陰莖疼痛(圓而直的疼痛代表陰莖疼痛)、下體突起為本體,下方為包皮
  • 女子:陰道疝氣(與陰部相關)

疼痛的表現:

  • 分散的疼痛
  • 團塊狀的疼痛
  • 形狀和顏色與疼痛部位相符(方、圓、左右)
  • 疼痛逐漸向下延伸至生殖器
  • 疼痛部位濕潤如膏狀,表示暴飲暴食或不衛生

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赤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月。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肝合筋。心合脈。

白話文:

左邊是左邊,右邊是右邊。面部皮膚的顏色可能有些不正常,有時候好像聚在一起,有時候又好像散開,這反映了面部氣血的變化。

面部的顏色包括青、黑、赤、白、黃這五種顏色。正常的顏色應該是均勻飽滿,沒有特別偏向哪種顏色。

如果面部出現偏紅色,而且顏色像榆樹莢那麼大,位於印堂的位置,說明可能有子宮出血的問題。

如果面部的偏紅色顏色上尖、中間空、下方向下,位於左右兩側,則按照五行理論,可以診斷出臟腑的問題。青色代表肝臟,紅色代表心臟,白色代表肺臟,黃色代表脾臟,黑色代表腎臟。此外,肝臟與筋脈相關,心臟與脈搏相關。

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以上二節為後半篇詳列面色之部詳敘察色之法皆申釋前半篇之義其詞繁不殺看似蕪雜而實句句皆指點神情)

白話文:

肺與皮膚有關。脾與肌肉有關。腎與骨骼有關。

頭緒既繁。布局亦散。然細審其賓主輕重之理。斷續脫卸之法。自覺起伏奇正。步步相生中間有正敘。有帶敘。有補敘。有插敘。忽分忽合。忽即忽離。官止神行。極行文變化之能事。

白話文:

文章的思路脈絡十分繁複,結構也比較鬆散。然而仔細推敲其主次輕重的主旨,以及斷續脫卸的寫作手法,就會發現行文的起伏波折、奇正相生。文章中時而正敘,時而帶敘,時而補敘,時而插敘。時而分開敘述,時而合併敘述,時而緊密相連,時而若即若離。此種變化多端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提升了文章的文采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