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內經評文》~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外揣第四十五

黃帝曰。余聞九針九篇。余親授其詞。頗得其意。夫九針者。始於一而終於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針者。小之則無內。大之則無外。深,不可為下。高,不可為蓋。恍惚無窮,流溢無極。余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然余願雜之毫毛,渾束為一。可乎?

岐伯曰。明乎哉問也!非獨針道焉。夫治國亦然。

黃帝曰。余願聞針道,非國事也。

岐伯曰。夫治國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淺,雜合為一乎?

黃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日與月焉,水與鏡焉,鼓與響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鏡之察,不失其形。鼓響之應,不後其聲。動搖則應和,盡得其情。

黃帝曰。窘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陰陽也。合而察之,切而驗之,見而得之。若清水明鏡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臟波盪。若是,則外內相襲,若鼓之應桴,響之應聲,影之似形。故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是謂陰陽之極,天地之蓋。請藏之靈蘭之室,弗敢使泄也。

筆機清利,而理無發明,但極稱針法之神妙耳。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過九針的理論,也親自教導過這些內容,大致理解了其中的意思。九針的道理,從一開始到最後歸於九。然而,我還沒有掌握其中的精髓。這九針的道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大到可以無邊無際;深到無法再往下探究,高到無法再往上覆蓋。它變化莫測,沒有窮盡,我認為它符合天道人事和四時變化的規律。但我希望可以將這些針法,像細毛一樣地混合在一起,融合成一個整體,這樣可以嗎?

岐伯說: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不僅是針法的道理如此,治理國家也是這樣。

黃帝說:我現在想聽的是關於針法的道理,而不是國事。

岐伯說:治理國家也是一樣,必須遵循「道」的原則。如果沒有「道」,又怎麼能把大小、深淺的道理,融合成一個整體呢?

黃帝說:我希望能聽你完整地說明。

岐伯說:這就像太陽和月亮、水和鏡子、鼓和回聲一樣。太陽和月亮的光明,不會失去它的影子;水和鏡子的照鑒,不會失去它的形狀;鼓和回聲的響應,不會延遲它的聲音。稍微動一下,就能產生和諧的回應,完全掌握其中的規律。

黃帝說:這真是令人佩服啊!光明如此明顯,是無法被遮蔽的。它之所以無法被遮蔽,是因為它沒有偏離陰陽的規律。綜合觀察、仔細驗證,看到它就能理解它,就像清水和明鏡不會失去自己的形狀一樣。如果人的五音不清晰,五色不明亮,五臟不安穩,就會像外與內互相干擾,就像鼓槌敲擊鼓面,回聲回應聲音,影子跟隨形體一樣。所以,遠處的醫生負責從外部推測內在的情況,近處的醫生負責從內部推測外在的情況。這就是陰陽的極致,天地間的總綱。我會將這些道理珍藏在靈蘭的房間裡,不敢輕易洩露。

(這段文字)筆墨流暢,但道理沒有深入闡明,只是極力讚美了針法的神妙。

2. 五變第四十六

黃帝問於少俞曰。余聞百疾之始起也。必生於風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復還。或留止。或為風腫汗出。或為消癉。或為寒熱。或為留痹。或為積聚奇邪淫溢。不可勝數。願聞其故。夫同時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何其異也。少俞曰。夫天之風者。

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無。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黃帝曰。一時遇風。同時得病。其病各異願聞其故。少俞曰。善乎哉問。請論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礪刀。削斫材木。木之陰陽。尚有堅脆。堅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節。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

堅脆不同。堅者則剛。脆者易傷。況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異邪。夫木之早花先生葉者。遇春霜烈風。則花落而葉萎。久曝大旱。則脆木薄皮者。枝條汁少而葉萎。久陰淫雨。則薄皮多汁者。皮潰而漉。卒風暴起。則剛脆之木。枝折杌傷。(杌通櫱字)秋霜疾風。

則剛脆之木。根搖而葉落。凡此五者。各有所傷。況於人乎。黃帝曰。以人應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傷也。皆傷其枝。枝之剛脆而堅。未成傷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為病也。黃帝曰。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

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黃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少俞答曰。膕肉不堅而無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渾然者。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黃帝曰。何以知五臟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

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此言臟氣之相凌也)黃帝曰。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臗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據下文此句缺色字一層)善病寒熱。黃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堅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顴骨者。骨之本也。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皮膚薄而其肉無䐃。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與其天同色。

汙然獨異。此其候也。然後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地地閣也天天庭也然後猶而又也寒熱壬水云瘧也據此可知瘧邪之源流與治法矣)黃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痹。黃帝曰。痹之高下有處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視其部。

(詳後五色篇中)黃帝曰。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稸積留止大聚乃起。(積聚多在胃小腸之外絡由內傷飲食外感寒濕表裡相迫血氣以凝也凡暑天形勞大渴飲冷最易成積以內血沸騰得冷乍遏故也)黃帝曰。余聞病形。

已知之矣。願聞其時。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時。時高則起。時下則殆。(高下面骨之滿陷也此即風鑑家面部分年之事也)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起。(沖通流年克犯生命也此即星命家干支生克之事也先立其年謂先立其人之生年也)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

專以形之堅脆論人之病。反覆詳明氣充詞沛。結筆推出時字。仍歸到形字。筆力尤見遒勁。

白話文:

[五變第四十六]

黃帝問少俞說:「我聽說各種疾病的開始,必定是從風、雨、寒、暑這些外在環境侵襲開始,先沿著皮膚上的細毛進入肌肉紋理,有的會自己好,有的會停留在體內。有的會形成風腫、出汗,有的會變成消渴症,有的會發冷發熱,有的會變成痺痛,有的會變成體內積聚的腫塊,各種奇怪的病變多得數不清。我想知道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同時得病,有人得這個病,有人得那個病?難道是上天故意讓人得病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差異?」

少俞回答說:「天上的風並不是針對某個人而來的,它的運行是公平正直的。抵抗不住的就會被侵襲,能夠避開的就不會受到影響,它並不是刻意要侵犯人,而是人自己去接觸它。」

黃帝說:「同一時間遇到風,同時生病,但每個人得的病卻不同,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

少俞說:「你問得很好!請讓我用木匠來做個比喻。木匠在磨斧頭、刀子,用它們來砍削木材。木材有陰有陽,有堅硬的,有脆弱的。堅硬的木材不容易砍入,脆弱的木材則容易被削開表皮。當砍到木材的交接處時,斧頭刀子還可能會被損壞。一根木頭之中,堅硬和脆弱的部分不同,堅硬的部分比較剛強,脆弱的部分容易受傷,更何況是不同的木材,表皮的厚薄、汁液的多寡不同,情況自然也就不一樣。木頭中,早開花先長葉的,遇到春霜和強風,花就會掉落,葉子會枯萎。長期曝曬在大太陽下,脆弱、表皮薄的木頭,枝條汁液少,葉子就會枯萎。長期陰雨綿綿,表皮薄、汁液多的木頭,表皮會潰爛。突然颳起暴風,無論是剛強還是脆弱的木頭,枝條都會被折斷或受損。秋霜和強風來襲,無論是剛強還是脆弱的木頭,根部都會搖晃,葉子也會掉落。總之,這五種情況,木頭都會受到傷害,更何況是人呢?」

黃帝說:「用人來比喻木頭,該怎麼解釋呢?」

少俞回答說:「木頭受到的傷害,大多都是傷到枝條。枝條的剛強和堅硬,還不至於造成傷害。人的常發疾病,也是因為骨節、皮膚、肌肉紋理不夠堅固,才會讓邪氣入侵而停留,所以才會經常生病。」

黃帝說:「人容易得風邪,出現虛脫和出汗的症狀,要怎麼判斷呢?」

少俞回答說:「肌肉不夠結實,肌肉紋理稀疏,就容易得風邪。」

黃帝說:「要怎麼判斷肌肉不夠結實呢?」

少俞回答說:「膝蓋後的肌肉不結實,沒有明顯的紋理,皮膚紋理粗糙,皮膚不緊密,肌肉紋理就稀疏。這說的是整體情況。」

黃帝說:「人容易得消渴症,要怎麼判斷呢?」

少俞回答說:「五臟都虛弱的人,容易得消渴症。」

黃帝說:「要怎麼知道五臟是否虛弱呢?」

少俞回答說:「虛弱的人,一定會有剛強的一面。剛強的人容易發怒,虛弱的人容易受傷。(這說的是臟腑之氣互相影響)」

黃帝說:「要怎麼判斷是虛弱還是剛強呢?」

少俞回答說:「皮膚薄、眼睛深邃而堅定的人,性情容易衝動,內心剛強,剛強就容易發怒,發怒就會氣往上衝,積在胸中。氣血逆流,停留在肌肉裡。使得肌肉皮膚腫脹,氣血運行不暢,轉而化為熱。熱就會消耗肌肉,所以導致消渴症。這說的是性情暴躁但肌肉虛弱的人。」

黃帝說:「人容易發冷發熱,要怎麼判斷呢?」

少俞回答說:「骨頭細小,肌肉薄弱的人(根據下文,這裡缺少一個形容顏色的字),容易發冷發熱。」

黃帝說:「要怎麼判斷骨頭的大小、肌肉的結實與否、以及顏色的不同呢?」

少俞回答說:「顴骨是骨頭的根本,顴骨大則骨頭大,顴骨小則骨頭小。皮膚薄,肌肉沒有紋理,手臂柔軟無力,膚色暗沉,與天生的膚色不同,顯得污濁而特別,這就是判斷的標準。手臂肌肉薄弱的人,骨髓不充足,所以容易發冷發熱。(這裡的地指下巴,天指額頭。這裡的"然後"可以理解為"而又"。寒熱指瘧疾。由此可知瘧疾的來源和治療方法)」

黃帝說:「要怎麼判斷人容易得痺痛呢?」

少俞回答說:「肌肉紋理粗糙,肌肉不夠結實的人,容易得痺痛。」

黃帝說:「痺痛的位置有高有低嗎?」

少俞回答說:「想要知道痺痛的位置高低,就要看發病部位。(詳情在後面的五色篇中有描述)」

黃帝說:「要怎麼判斷人容易腸胃積聚腫塊呢?」

少俞回答說:「皮膚薄而不潤澤,肌肉不夠結實而濕潤,這樣的人腸胃功能不好。腸胃不好,邪氣就會停留在體內,導致積聚而造成傷害。脾胃之間,寒熱變化無常,邪氣稍微侵入,就會逐漸累積,停留在體內,最終形成腫塊。(積聚多發生在胃和小腸的外側,由於內傷飲食,外感寒濕,表裡夾擊,導致氣血凝結。夏天過於勞累,大渴後飲冷水,最容易形成積聚,因為體內氣血沸騰,突然受冷而凝結)」

黃帝說:「我聽你講了這些疾病的形態,已經明白了。現在想知道發病的時間。」

少俞回答說:「先確定這個人的出生年份,以此來判斷發病的時間。如果運勢高,則會發病;如果運勢低,則會衰弱。(這裡的高低指的是臉部骨骼的飽滿或凹陷。這就是風鑑家所說的按照臉部分辨運勢的方法)。即使沒有凹陷,當年如果有衝突,也一定會發病。(這裡的衝突指的是流年干支與命運相剋,這是星命家所說的干支生剋的推算方法。先確定出生年份指的是先確定這個人的出生年份)。這就是所謂的根據體型來判斷疾病,這就是五變的規律。」

文章專門從體型的堅實與脆弱來論述人的疾病,反覆詳細說明,文氣充沛,最後筆鋒轉到發病的時間,仍然歸結到體型上,筆力非常遒勁有力。

3. 本藏第四十七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闔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

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恚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痹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於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

然有其獨盡天壽。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有其不離屏蔽室內。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於病何也。願聞其故。岐伯曰。窘乎哉問也。五臟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運四時化五節者也。五臟者。故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六腑亦有小大長短厚薄結直緩急。

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凶。請言其方。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心高。則滿於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藏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心堅。則臟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

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咳。肺下。則居賁迫肝。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肝小。則臟安。無脅下之病。

肝大。則逼胃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肝高。則上支賁切脅。悗為息賁。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臟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脾小。則臟安。難傷於邪也。脾大。則苦湊䏚而痛。不能疾行。

脾高。則䏚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加於大腸。下加於大腸。則臟苦受邪。脾堅。則臟安難傷。脾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脾端正。則和利難傷。脾偏傾。則善滿善脹也。腎小。則臟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以邪。腎高。則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腎下。

則腰尻痛。不可以俯仰。為狐疝。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腎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苦常病也。黃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無𩩲𩨗者心高。𩩲𩨗小短舉者心下。𩩲𩨗長者心下堅。

𩩲𩨗弱小以薄者心脆。𩩲𩨗直下不舉者心端正。𩩲𩨗倚一方者心偏傾也。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張脅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傾也。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廣胸反骹者肝高。合脅兔骹者肝下。

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也。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

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也。帝曰。善然非余之所問也。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至盡天壽。雖有深憂大恐。怵惕之志。猶不能減也。甚寒大熱。不能傷也。其有不離屏蔽室內。又無怵㿌之恐。然不免於病者。

何也。願聞其故。岐伯曰。五臟六腑邪之舍也。請言其故。五臟皆小者。少病苦燋心。大愁憂。五臟皆大者。緩於事。難使以憂。五臟皆高者。好高舉措。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臟皆堅者。無病。五臟皆脆者。不離於病。五臟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臟皆偏傾者。邪心而善盜。

不可以為人平。反復言語也。黃帝曰。願聞六腑之應。岐伯答曰。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黃帝曰。應之奈何。岐伯曰。肺應皮。皮厚者大腸厚。皮薄者大腸薄。

皮緩腹裹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心應脈。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腸厚。皮薄者脈薄。脈薄者小腸薄。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而脈衝小者。小腸小而短。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小腸結。脾應肉。肉䐃堅大者胃厚。

肉䐃麼者胃薄。肉䐃小而麼者胃不堅。肉䐃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䐃不堅者胃緩。肉䐃無小裹累者胃急。肉䐃多小裹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黃帝曰。厚薄美惡皆有形。願聞其所病。岐伯答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起極宏敞結極涵蓄)

起節詞義精湛。入後頭緒極繁。而馭之以整云垂海立氣象萬千。其篇法詞藻。均極可觀。如大將登壇千軍萬馬中。自有弱扇綸巾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