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紹虞

《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23)

回本書目錄

外篇 (23)

1. 疏五過論

五過四失,皆指醫者而言也。醫之為教,拯濟危難,接續真元,是非上智之士,不能勝其任,豈僅求免於過失而已也。然荒陋者多,則五過不可以不疏,而四失不可以不徵。疏,分疏也。徵,猶懲也。

白話文:

「五過四失」是指醫生應避免的過錯。醫學是一種濟世救人的學問,挽救危難,恢復元氣,不是一般聰明才智的人就能承擔的責任,豈止是避免過失而已。然而庸醫很多,「五過」不可不詳細說明,「四失」不可不嚴厲懲戒。「疏」就是詳細說明的意思。「徵」相當於懲戒的意思。

黃帝曰:嗚呼遠哉!閔閔乎若視深淵,若迎浮雲,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際。(按:此與六微旨論同,皆嘆道妙之無窮極也。)聖人之術,為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法則,循經守數,……為萬民副,故事有五過四德,汝知之乎?(按:楊上善云:「副,助也。」)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聞五過與四德,比類形名,虛引其經,心無所對。(經未師受,心匪生知,故卑辭也。

白話文:

皇帝說:凡是沒有診斷病情的,一定要詢問病人在富貴之後是否變窮了,……疾病從內部產生,稱為「脫營」。(神魂屈縮萎靡,富貴時尊榮,貧賤時屈辱,心中依依不捨,意志結憂愁恐慌,所以即使沒有外邪侵襲,疾病也會從內部產生,血脈虛弱減少,所以稱為「脫營」。)曾經富裕後變貧窮,稱為「失精」,五臟氣血運行遲緩,疾病容易併發。(富有時放縱慾望,貧窮時失去豐厚財富,內心憂傷焦慮,外在悲嘆過度。所以心神迷戀往事,精神隨之往返盤算,營衛之道的運行被阻塞遲緩,血氣運行不暢,積累併發成病。)

)醫工診之,不在臟腑,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言病之初也,病由想戀所為,故未居臟腑;事因情念所起,故不變軀形。醫不悉之,故診而疑也。)身體日減,氣虛無精。(言病之次也,氣血相逼,形肉消爍,故身體日減。陰陽應象大論曰:「氣歸精,精食氣。

白話文:

醫生診斷,發現病症不在臟腑,也不影響身體形狀,診斷起來很疑慮,不知道病名。(這是疾病的初期,病因來自於思慮和眷戀,所以還沒進入臟腑;事情因感情和想法而起,所以身體形狀沒改變。醫生不瞭解,所以診斷後才感到疑惑。)身體日漸消瘦,氣息微弱,精神不濟。(這是疾病的後續發展,氣血互相排擠,身體肌肉消瘦,所以身體日漸消瘦。陰陽應象大論說道:「氣歸於精,精滋養氣。

」今氣虛不化,精無所滋故也。)病深無氣,洒洒然時驚。(言病之深也,病氣深,穀氣盡,陽氣內薄,故惡寒而驚。洒洒,寒貌。)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按:此承上而言,蓋推原所以病深之故也。氣虛無精,是內奪也;洒洒時驚,是外耗也。內奪外耗,病所由深,為此故爾。

白話文:

現在氣虛不消散,精液沒有充足的滋養。病情嚴重時沒有元氣,常常感到異常寒冷而發抖。(這說明病情很嚴重,元氣衰弱,食物不能被消化,陽氣內斂,因此怕冷而發抖。寒顫貌。)病情嚴重的人,是因為外在耗損了保護身體的衛氣,內在奪走了營養身體的榮氣。(根據上文推斷,這是探求病情嚴重的原因。氣虛無精是內在奪氣;寒顫發抖是外在耗氣。內奪外耗,纔是病情加重的緣故。)

)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過也。(失謂失問其所始也。)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按:飲食有多寡好惡之別,居處有晝夜動靜之分。)暴樂暴苦,後樂後苦,(按:王本始樂後苦,太素作始樂始苦,夫始猶暴也,不苦後樂後苦為確,後以對暴,今正之。)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按:傷陰者,怒傷肝血也;傷陽者,喜散心氣也。注以逆緩解,似猶未確。

白話文:

如果醫者未能詳細瞭解病情,也是治療過程中的一大過失。(失指沒有詢問病情的起因。)要診斷疾病,一定要詢問飲食起居。(註:飲食有喜好和種類的差異,起居有晝夜活動的區別。)突然間的快樂或痛苦,事後才感受到的快樂或痛苦,都會損傷精氣,精氣耗盡,身體就會衰弱。暴怒會傷陰,暴喜會傷陽。(註:傷陰是因為怒氣會損傷肝血;傷陽是因為喜悅會耗散心氣。用「逆緩解」來解釋,似乎還不太明確。)

)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厥,氣逆也。逆氣上行,滿於經絡,則神氣潰散,去離形骸矣。按:暴怒四句,妙義精絕,然已見陰陽應象大論中。)愚醫治之,不知補瀉,……精華日脫,邪氣乃並,此治之二過也。(按:邪盛者宜先瀉邪,正虛者宜先補正,宜瀉反補,宜補反瀉,則正愈虛而邪愈盛。

白話文:

**古文:**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 氣息逆行上升,充滿經脈,使神氣散失,遠離身體。

古文: 愚醫治之,不知補瀉,……精華日脫,邪氣乃並,此治之二過也。

**** 愚昧的醫生給病人治療,不懂得適當補瀉。……體內精華逐漸流失,邪氣隨之侵入,這是治療中的兩個過錯。

注釋:

  • 厥:氣逆
  • 滿脈去形:指氣血壅滯,神離體散
  • 精華:指人體的精氣
  • 並:侵入

)善為脈者,必以比類奇恆,從容知之,為工而不知道,此診之不足貴,此治之三過也。(奇恆謂奇異於恆常之候也。從容謂分別臟氣虛實,脈見高下幾相似也。按:道即比類從容之道。)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貴則形樂志樂,賤則形苦志苦,苦樂殊貫,故宜先問也。封君敗傷,降君之位,為公卿也。

白話文:

精通脈診的人,一定會仔細比較、分辨並找出異常的脈象,從容地瞭解患者的病情。只會診斷卻不知道治療,這是診脈的不值錢之處,也是治療的三個過錯。(奇恆指的是與常規脈象不同的脈象。從容指的是區分臟氣的虛實,脈象的高低差別並不明顯。)診脈有三個基本原則,一定要詢問病人的社會地位、有無封君受傷的情況,以及有沒有想要做侯王的志向。(貴的人精神和形體都愉快,賤的人精神和形體都痛苦,由此可見痛苦和愉快的差別很大,所以應當首先詢問。封君受傷是指被降為公卿。)

及欲侯王,謂情慕尊貴,而妄為不已也。)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為攣。(按:富貴精神爽,貧賤志氣卑,有病無病,於是乎分矣。)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亂至失常,病不能移,……此治之四過也。(嚴謂戒,所以禁非也;動,所以令從命也。

白話文:

  1. **過度追求尊貴:**如果過度渴望權位,而做出不切實際的行為,就會精神內傷,身體衰敗,甚至導致貧困。

  2. **窮人精神衰弱:**雖然貧賤不會直接導致疾病,但會導致人的精神意志低落,更容易生病。

  3. **醫者不嚴格要求:**醫者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也無法感化病患,因此治療效果不佳。

  4. **病患不配合治療:**病患表現出柔弱的態度,但實際上卻不配合治療,導致病情無法好轉。

外為柔弱,言委隨而順從也。然戒不足以禁非,動不足以從令,委隨任物,亂失天常,病且不移,何醫之有。)凡診者必知終始,……切脈問名,當合男女。(終始謂氣色也,脈要精微論曰:「知外者終而始之。」明知五氣色象,終而復始也。切謂以指按脈也。問名謂問病證之名也。

白話文:

表面上表現得很柔弱,指的是委曲求全、隨波逐流。然而,這樣的行為不足以約束不當的行為,也不足以順從命令。委曲求全、任由事物擺布,會混亂失常,疾病也不會好轉,這時候請醫又有什麼用呢?

凡是診病的人,一定要知道疾病的開始和過程,……把脈並詢問病名,應當與男女的情況相符合。(開始和過程指的是氣色,脈要精微論說:「瞭解外在,從結束到開始。」就是說,要明白五種氣色的象徵,從結束回到開始。把脈指的是用手指按脈搏。詢問病名指的是詢問疾病的證狀名稱。)

男子陽氣多而左脈大為順,女子陰氣多而右脈大為順,故宜以候常先合之也。)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臟空虛,血氣離守,工不能知,何術之語,……唯言死日,亦為粗工,此治之五過也。(離謂離間親愛,絕謂絕念所懷,菀謂菀積思慮,結謂結固余怨。夫間親愛者魂遊,絕所懷者意喪,積所慮者神勞,結餘怨者志苦。

白話文:

男性陽氣旺盛,左脈跳動有力,女性陰氣較多,右脈跳動有力,因此這些脈象可以作為判斷身體狀況的依據。

如果出現脈絡中斷、情緒憂鬱恐懼或喜怒無常,說明五臟虛弱,血氣離散,醫生無法得知病因,也沒有辦法治療。……只會預測死亡時間,這也是醫生治病的五種過失。

(離:離間親人,絕:斷絕所思念的事物,菀:沉湎思慮,結:積累怨恨。離間親人會導致魂魄飄蕩,斷絕思念會導致意念喪失,沉湎思慮會導致精神疲勞,積累怨恨會導致心緒苦悶。)

憂愁者閉塞而不行,恐懼者蕩憚而失守,盛忿者迷惑而不治,喜樂者憚散而不藏,由是八者,故五臟空虛,血氣離守,工不思曉,又何言哉。按:夫所貴乎醫者,以其能審脈辨證,去死回生也。若補救之術全無,而唯預期其死日,後即有驗,亦不足貴也。)凡此五者,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也。

白話文:

憂鬱的人思緒閉塞,不能通暢;恐懼的人心神不寧,喪失理智;憤怒的人頭腦混沌,無法自持;快樂的人心神散漫,不能收藏。由此這八種情緒,會導致五臟空虛,氣血虧損,導致思考遲鈍,何況還能說什麼呢?

按:醫生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能診脈論病,救死扶傷。如果沒有任何補救的辦法,只會預測死亡日期,即使驗證了,也不值得稱讚。

上述五種情況,都是因為人做事的方法不通達,對人情事理不明白造成的。

故曰: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臟六腑,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客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聖人之備識也如此,工宜勉之。)

白話文:

聖人治療疾病,必定了解天地陰陽、四時運行、五臟六腑、雌雄表裡,以及針灸、拔罐、砭石、藥物的主治功效。從患者的身體狀況,推論病症的規律,瞭解病情的本質。無論貴賤貧富,各有不同的狀況。詢問患者的年齡、體質、性格,仔細分析,就能瞭解疾病的根源和發展過程。通過八正九候的診斷,就能準確判斷病情。(……聖人所具備的知識如此廣博,醫師應當努力學習。)

2. 徵四失論

四失之義,大略已見五過中,此不過敷衍成文,以盡一篇之名目而已。

白話文: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關於四種過失的含義,大致上已經在五種過失的部分提到過了,這裡只是為了湊足篇幅而寫,以便完成這一篇文章的內容罷了。

黃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黃帝曰:……子所通書受事眾多矣,試言得失之意。……雷公對曰:循經受業,皆言十全,其時有過失者,請聞其事解也。(按:言居恆自以為是,而及其施用,則不能無失,故公更問其解也。)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將言以雜合耶?(按:言以雜合,謂惑於眾說而不能擇也。

白話文:

黃帝在明堂中,雷公侍立在側。黃帝說:……你所通讀的醫書和學習的內容很多,試著說說其中的得失。……雷公回答說:按照經書學習,大家都說十全十美,但是實際應用時有所失誤,請您聽我解釋一下原因。(按:一般人自以為是,而實際應用時難免會有過失,所以雷公進一步請教黃帝)帝說:你年紀輕,見識還不夠嗎?還是被各種說法迷惑了?(按:被各種說法迷惑,指的是被眾多說法所困擾而無法選擇)

)夫經脈十二,絡脈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能十全者,精神不專,志意不理,外內相失,故時疑殆。(外謂色,內謂脈也。然精神不專於循用,志意不從於條理,所謂粗略,揆度失常,故色脈相失,而時自疑殆也。)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此治之一失也。

白話文:

人體有十二條經脈,三百六十五條絡脈,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醫者依循運用的依據。但是,之所以不能治癒所有疾病,是因為:

  1. **精神不專注,志意不清晰:**醫者在診斷時精神不專注,思想不清晰,造成診斷失誤。

  2. **內外信息不統一:**醫者外在觀察的症狀(面色)和內在觸診的脈象不一致,導致診斷錯誤。

  3. **不知陰陽逆從的道理:**醫者不瞭解陰陽的變化規律,導致治療方法不當。

(脈要精微論曰:「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又曰:「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由此故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為一失矣。)受師不卒,妄作雜術,謬言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後遺身咎,此治之二失也。

白話文:

《脈要精微論》說:「冬至後四十五天,陽氣稍微上升,陰氣稍微下降;夏至後四十五天,陰氣稍微上升,陽氣稍微下降。陰陽之氣有其規律,並與脈象相應。」又說:「脈象的微妙變化很關鍵,不可不仔細觀察,觀察脈象要有依據,首先要從陰陽變化入手。」因此,在診斷疾病時,如果不懂得陰陽逆從的道理,就是診治上的第一個失誤。

如果學藝不精,卻妄自稱師,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行醫,自吹自擂是醫道,並擅自更改自己的姓名,肆意使用鍼石等醫術,最後造成自身過錯,這就是治病的第二個失誤。

(不終師術,惟妄是為,易古變常,自功循己,遺身之咎,不亦宜乎,故為失二也。)不適貧富貴賤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溫,不適飲食之宜,不別人之勇怯,不知比類,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貧賤者勞,富貴者佚;佚則邪不能傷,勞則易傷以邪。其於勞也,則富者處貴者之半;其於邪也,則貧者居賤者之半。

白話文:

(如果不學習醫術,胡亂行醫,改變古法,自創一套,拋棄前人遺留下來的方法,這樣做不是正好嗎?這樣的人,就是失去第二個基準。)不適應富貴的生活,坐的地方太厚太薄,衣服太冷太熱,飲食不合適,不懂得分辨別人的強弱,不知道與同類相比,這樣做只能自己混亂,不能讓自己明白,這是治病的第三個過失。(富貴的人身體虛弱,窮苦的人身體強壯;強壯的人邪氣不容易傷害,虛弱的人容易受到邪氣傷害。身體虛弱,那麼富貴的人比不上窮苦的人;身體強壯,那麼窮苦的人比不上富貴的人。)

例率如此,然世祿之家,或此殊矣。夫勇者難惑,怯者易傷,二者不同,蓋以其神氣有壯弱也。觀其貧賤富貴之義,則坐之薄厚,形之寒溫,飲食之宜,理可知矣。不知比類,用必乖誤,適足以汨亂心緒,豈通明之可望乎,故為失三也。)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憂謂憂懼也。

白話文:

對於一般的病人,確實如此。但是世襲貴族家庭可能情況特殊。勇敢的人不容易被迷惑,膽怯的人容易受傷,這兩種人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他們的精神氣質有強弱之分。考察他們貧賤富貴的緣由,那麼居處的寬敞簡陋、身體的冷暖、飲食的適宜,都可以通過這些緣由弄清楚。不能把他們跟其他人相提並論,用藥必然錯亂,只會擾亂心緒,怎麼能指望有清晰通達的見解呢?所以這是第三點過失。(診斷疾病時不問病情的起因,只擔心飲食失調、起居過度,或者中毒,不先講這些,只把脈診查,能中什麼病呢?隨口亂講病名,窮盡於粗淺的層面,這是治療的第四點過失……。(憂是憂懼的意思。

患謂患難也。飲食失節,言甚飽也。起居過度,言潰耗也。或傷於毒,謂病不可拘於臟腑相乘之法而為療也。按:不識致病之因,而但持寸口,名為診脈,而實不知病之名,此四失也,比比然矣。)是故治不能循理,棄術於市,妄治時愈,愚心自得。(按:不學無術,徒衒賣於市𠪨之間,偶或一中,便爾矜誇,以此終身,過不勝數。

)嗚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按:至道高玄,舉世矇昧,是可嘆也。)

白話文:

生病,就是指遇到患難。飲食不節制,就說吃得太飽;作息過度,就說消耗過度。或是受毒素侵害,就說病症不能拘泥於臟腑相克的理論來治療。可是,不了解致病原因,只憑把脈來診斷,卻不知道病名,這就是四種錯誤,經常發生。因此,治療不能遵循道理,把醫術拋棄在市集上,胡亂治療時而治癒,愚蠢的心靈自以為得道。不學無術,只在市集間誇耀賣弄,偶然治好一次,就沾沾自喜,以此自詡終身,這種錯誤不勝枚舉。唉!醫道深奧難懂,誰能真正明白它的奧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