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內篇 (1)
內篇 (1)
1. 卷之一
謹按:素問之名,王太僕不解其義,並不知其著於何代。考之漢張仲景撰傷寒論,云本之素問,自是而降,晉皇甫士安云,素問論病甚精,王叔和撰脈經,云出於素問針經,隋書經籍志載有素問之目。由是言之,素問之名,始於漢代,而迭見於晉隋也。至其所以名素問之義,全元起云:「素者,本也。
白話文:
根據考證,「素問」這個名字,漢代的王太僕並不理解它的含義,也不知道它出自於哪個時代。
漢代張仲景所撰的《傷寒論》中提到,這本書是根據「素問」而寫成的。自此以後,「素問」這個名字便開始出現。晉朝的皇甫士安認為「素問」論述疾病非常精深。王叔和所撰的《脈經》中也提到,「素問針經」是它的來源。隋朝的《經籍志》中記載了「素問」的目錄。
由此可見,「素問」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漢代,並在晉朝和隋朝都有記載。至於「素問」名字的含義,全元起解釋說:「素」指的是本源。
問者,黃帝問岐伯也。書陳性情之原,五行之本,故曰素問。」又宋新校正引乾鑿度云:「夫有形者始於無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痾瘵由是萌生,故黃帝問此太素質之始也,素問之名,義或由此。
白話文:
提問者是黃帝,他向岐伯請教。此書探討了大自然的本質和五行之說的根源,因此稱之為《素問》。
根據宋朝的新校正版本,引用了《乾鑿度》一書的說法:「凡是有形的東西都源於無形,因此有太易、太初、太始和太素。太易是指還沒有氣形成的時候;太初是指氣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太始是指物質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太素是指物質的本質剛開始出現的時候。」
當氣、物質和本質齊備,疾病就會因此而產生。因此,黃帝詢問的就是這種本質的起源,而《素問》這個名字可能也由此而來。
」曰:不然,凡人之病,不病於已病而病於未病,養之不素則病生,治之不素則病成,軒岐以仁愛天下之心而相與闡發於千百世之上,則又問之有素,使後人無夭札之患,素之辭義大矣哉。
白話文:
他說道:「不對,人的疾病,不是發生在已經生病的時候,而是發生在未生病的時候。保養不持續,就會產生疾病;治療不持續,疾病就會發展成頑疾。軒轅黃帝和岐伯擁有仁愛天下的心,在千百年後仍共同闡述這個道理,並且詢問人們有哪些持續的問題,讓後人避免早夭和疾病。這個「持續」的意義十分重大啊。
2. 上古天真論
人生於地,氣稟於天,惟人受之,是謂天真。然能克保天真者,其惟上古之人乎。全元起本此篇在第九卷,王氏移置第一,今詳文義,允宜弁首云。
白話文:
人的身體生於大地,氣息稟賦來自於上天,只有人能承蒙天賦,這稱為天真。然而,能夠保全天真的人,恐怕只有上古時代的人了吧。全元起原先將這篇置於第九卷,王叔和將其移至第一卷,現在仔細探究文章義理,確實很適合放在開頭的地方。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按:昔在云者,後人追敘之辭,猶虞書之紀堯典曰,若稽古帝堯也。成而登天;注謂鼎成而白日昇天,事屬虛誕。蓋謂自生至長,道德既成而登天位也。)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白話文:
從前黃帝出生時就具有神異靈性,年幼時就能說話,童年時就具有週全部的知識,長大後就聰慧敏捷,完美後就登上天位。(按:從前云云,是後人追述的說法,就像《尚書》中記載堯的典故時說「若稽古帝堯」,也是後人才瞭解的話。完美後就登上天位,注釋中說鼎成後白日昇天,這些事情都是虛幻不實的。其實是說從出生到長大,道德修養完成後就登上了君位。)於是黃帝問天師說:我聽說古代的人,都能活到一百歲,而且行動沒有衰退。
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按:天師,岐伯也。失謂失養生之道。)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按:天地有常道,人能體天地之道以為道,是謂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按:不妄者,循理而動,不為分外之事。)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白話文:
現在的人,年近五旬就行動遲緩,是因為時代變遷嗎?還是人們疏於養生之道?(註:天師指岐伯,失指失去養生之道。)岐伯回答:上古時代的人,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遵循陰陽運行規律,平衡術數,飲食有節制,作息時間規律,不做過度的勞動。(註:「不妄」指遵循規律而行動,不做無意義的事。)因此,身與心都能健康長壽,活到百歲才壽終正寢。
(去謂去離形骸也。按: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神形相離,行屍而已。故惟知道者,為能形與神俱。俱猶皆也。)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動之死地,離於道也。樂色曰欲,輕用曰耗,樂色不節則精竭,輕用不止則真散。
白話文:
所謂「去」,就是脫離形體的束縛。因為形體是神魂依附的根基,神魂是形體執著的根源。神魂與形體一旦分離,人就會變成行屍走肉。因此,只有領悟道法之人,才能讓形體與神魂合而為一。所謂「俱」,就是「都、全部」的意思。
然而,當今之人卻非如此。他們沉迷於飲酒,把荒誕無稽之事當作常態,醉熏熏地進入房中,以縱慾的方式耗盡精氣,散失真元。這樣做無異於走向死亡之路,與道法背道而馳。追求美色稱為「欲」,過度使用稱為「耗」。追求美色沒有節制,就會導致精氣耗盡;過度使用不加以節制,就會導致真元散失。
老子曰:「弱其志,強其骨。」河上公曰:「有欲者亡身。」曲禮曰:「欲不可縱。」不知持滿,不時御神,(言輕用而縱欲也。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己。」言愛精保神,如持盈滿之器,不慎而動,則傾竭天真。按:滿不知持則溢矣,神不時御則馳矣。持謂謹守,御謂靜攝。
白話文:
老子說:「要讓自己的意志薄弱,讓自己的骨骼強壯。」河上公說:「有慾望的人必定會毀滅自己。」《曲禮》說:「慾望不能放縱。」
不知道控制滿足,不能適時地控制自己的精神(意思是指輕易地放縱慾望)。老子說:「強行維持滿盈,不如讓它自然而然。」這是說愛護精氣、保護精神,就像拿著裝滿東西的容器一樣,如果不小心移動,就會傾倒出所有的珍貴的東西。
比喻:滿盈卻不知道控制就會溢出,精神不能適時地控制就會奔馳。這裡的「持」是指謹慎地保護,「御」是指靜心地收攝。
)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快於心欲之用,則逆養生之樂矣。老子曰:「甚愛必大費。」)夫上古聖人之教也,下皆為之,(按:原本「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字有脫誤,文義難通。新校正言,全元起注本讀作上古聖人之教也,下皆為之。太素與千金同,楊上善解云,上古聖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勝有言之教,故其下效行者眾。元起讀法亦通,但解者殊屬蛇足。
白話文:
如果過度追求慾望,違背養生之道,作息沒有規律,所以到了五十歲就會衰老。(過度縱慾,就會違背養生之道。老子說:「過度愛惜,必定耗費巨大。」)古代聖人的教導,大家都會遵從。
若曰,聖人之教原非虛言,而其民相感而化,已見之實行矣,故曰下皆為之也。)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邪乘虛入,故為虛邪。竊害中和,謂之賊風。)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惔虛無,靜也。法道清淨,精神內持,故其氣從,邪不能害。)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內機息,故少欲:外紛靜,故心安。
白話文:
如果說聖人的教導並不是空談,而它的百姓彼此間被感化而改變,這已經是確實存在的事實了,所以說「百姓們都願意這樣做」。
虛邪的邪風,躲避它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有用的(邪氣趁虛而入,所以稱為「虛邪」。侵害中和之氣,稱為「賊風」)。心神寧靜淡泊,真氣就會順從,精神內守,疾病又怎會產生(心神寧靜淡泊,代表內心平靜。遵循大道,清淨無為,精神內守,所以真氣順從,邪氣無法侵害)。
因此心境悠閒而少慾望,內心安定而無所畏懼,身體勞動卻不疲倦,(內心動機平息,所以少慾望:外在紛擾平靜,所以內心安定。
然情欲兩忘,是非一貫,起居皆適,故不倦也。)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志不貪,故所欲皆順,心易足,故所願必從,以不異求,故無難得也。按:氣從以順句義,是根上文解,惟其恬惔少欲,故氣順而無病也。各從其欲二句,是起下文意。注無分別。)故美其食,(順精粗也。
白話文:
當情慾和是非觀念都被遺忘,一切都貫通一致,生活起居都適意,因此不會覺得疲倦。氣機運行順暢,各人遵循自己的慾望,都能得到滿足。因為志向不貪婪,所以想要的都能得到滿足;心靈容易滿足,所以願望都能實現。由於不追求不同的東西,所以沒有什麼難以得到的。
所以他們能品嚐到飲食的美味。(遵循飲食的精粗搭配)
)任其服,(隨美惡也。)樂其俗,(按:安儉陋也。)高下不相慕,(按:不卑謟也。)其民故曰樸。(是所謂心足也。老子曰:「禍莫大於不知足,……知足之足常足矣。」)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情計兩忘,不為謀府,冥心一視,勝負俱捐。
白話文:
任由百姓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著(隨心所欲)。享受他們的習俗(強調安於簡陋)。上位者和下位者不互相攀比(不諂媚奉承)。因此,這裡的百姓被稱為樸實。(這正是所謂的心靈滿足。老子說:「禍害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知足的人,他的滿足總是夠用的。」)
所以,奢侈的慾望不能疲勞他們的雙眼,邪惡的思想不能迷惑他們的心智。無論是愚笨還是聰明,賢良還是不肖,都不畏懼外物,因此符合了道(拋開情慾和謀算,不作主見,心境澄澈,勝負都已放下)。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莊子曰:「德全者形全。」又曰:「無為而性命不全者,未之有也。」)
白話文:
因此,一個人能夠活過一百歲,而且動作靈活不衰老,是因為他的德行圓滿,沒有受到任何危害。(莊子說:「德行圓滿的人,形體也圓滿。」又說:「沒有德行的人,生命不會圓滿,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按:材力,精力也。注謂材幹可以立身,非。)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少陽之數次於七,女子為少陰之氣,故以少陽之數偶之,明陰陽氣和,乃能生成其形體。)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白話文:
黃帝問:人老了卻沒有子女,是因為精力耗盡了嗎?還是這是上天註定的?
岐伯回答:女子七歲時,腎氣旺盛,因此會換牙和頭髮開始生長。(少陽之數等於七,女子屬於少陰之氣,所以用少陽之數乘以兩,表示陰陽之氣調和,才能孕育身體。)十四歲時,天癸到來,任脈通暢,太衝脈旺盛,月經按時來潮,所以就能有孩子。
(癸謂壬癸水也。任、沖,奇經脈也。腎氣全盛,衝任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天真之氣降,故云天癸也。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能有子。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旬而一見也,故愆期者謂之有病。)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真牙,牙之最後生者。
白話文:
癸指的就是壬癸之水,任督二脈是奇經。腎氣充盛,任督二脈通暢,經血逐漸積聚,在適當的時間排出,降下先天之氣,因此稱為天癸。
然而督脈為血海,任脈主司胞胎,二者互相幫助,因此才能生育。所以稱為月經,是身體平和之氣,通常每三旬(一個月)出現一次,如果月經不準時,說明身體有病。
到了三七歲時,腎氣平均,因此長出真正的牙齒,並且生長到極致。(真正的牙齒,指最後生長出來的牙齒)
按:長極者,謂身長至此,後不更加也。)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按:七七之半,盛極將衰之候也。)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陽明之脈氣榮於面,故其衰也,發墮面焦。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三陽之脈盡上於頭,故三陽衰,則面皆焦,發始白。
白話文:
注意事項:長得最高的時候,表示身體不再繼續長高。)四十七歲時,筋骨強健,頭髮也長到極限,身體處於最健壯的階段。)五十八歲時,陽明脈衰弱,面容開始枯槁,頭髮開始掉落。陽明脈氣旺盛時,會滋潤面容,所以它衰弱時,頭髮掉落,面容枯槁。)六十八歲時,三陽脈在頭部衰弱,臉全面容枯槁,頭髮開始變白。(三陽脈都上達頭部,所以三陽衰弱,則面全面容枯槁,頭髮開始變白。)
所以衰者,婦人之生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月經數泄脫之故。)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按:血陰為地道。(不通,經止也。形壞謂發墮、齒落、面焦而老弱不堪也。注非。)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老陰之數極於十,少陰之數次於八,男子為少陽之氣,故以少陰合之。
白話文:
女性體質衰弱的原因是,天生氣血旺盛,但氣有餘而血不足,這是因為每個月經血的排出。到了四十九歲,任脈虛弱,太衝脈衰竭,腎精不足,經血不通,因此衰老而不能生育。註:血屬陰,為地道。(「不通」指經血停止。「衰老」是指頭髮脫落、牙齒鬆動、面容憔悴衰老。)
男性到了八歲,腎氣旺盛,頭髮生長,牙齒更替。(陰數極於十,少陰數次於八,男性屬少陽之氣,所以結合少陰。)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男女有陰陽之質不同,天癸則精血之形亦異,陰靜海滿而去血,陽動應合而泄精,二者通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按:八八之半,亦盛極時也。
白話文:
二八歲 ,腎氣旺盛,天癸成熟,精氣充盈,陰陽平衡,所以能夠生育後代。(男女的性質有陰陽之別,天癸就是精血的具體表現形式,陰靜內斂而產生月經,陽動激發而排出精液,兩者和諧通暢,所以能夠生育。)
三八歲 ,腎氣達到平衡,筋骨強健,所以真正的牙齒生長發育到極致。
四八歲 ,筋骨達到鼎盛,肌肉飽滿強健。(註:四八歲是一生中的一半,也是身體最為強盛的時期。)
)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按: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蓄精而藏血,發者血之餘。腎氣既衰,則發齒失所養,故槁墮。)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須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按:至此則不但槁墮而已也。
白話文:
年過58歲,腎氣衰弱,頭髮脫落,牙齒鬆動。(因為腎臟主管骨頭,而牙齒是骨頭的餘物。腎臟儲藏精液和血液,頭髮是血液的餘物。腎氣衰退後,頭髮和牙齒失去滋養,所以會脫落和鬆動。)
年過68歲,陽氣在身體上部衰竭,面部發黑,頭髮、鬢髮和鬍鬚變白。
年過78歲,肝氣衰弱,筋骨無法活動,天癸枯竭,精液減少,腎臟衰退,身體機能全面衰退。
年過88歲,牙齒和頭髮都脫落。(此時不僅僅是脫落和鬆動了。)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男子二八而天癸至。七,陽數也,女陰何以發於陽?八,陰數也,男陽何以發於陰?夫陽不可無陰,陰不可無陽,陰必得陽而生,陽必需陰而長,女始於七,男始於八,其亦陰陽相觸而後動者乎。)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白話文:
女性在 14 歲時,月經初潮;男性在 16 歲時,遺精。7 代表陽數,為什麼女性的陰性特徵會在陽數時出現?8 代表陰數,為什麼男性的陽性特徵會在陰數時出現?陽離不開陰,陰離不開陽,陰性必須得到陽性的滋養才能產生,而陽性也需要陰性才能旺盛。女性從 7 開始,男性從 8 開始,這是不是說明陰陽互相作用之後才產生變化的呢?
腎臟主管水液,可以儲存來自五臟六腑的精華,因此五臟強壯,腎臟才能順利排泄。
(按:五臟各有精,隨用而灌注於腎,此乃腎為都會關司之所,非腎一臟而獨有精也。夫腎藏五臟之精,是腎為五臟之本矣。男女之壯也,並始於腎氣之盛實;其後也,亦由於腎氣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原於腎,此故總以腎結之。盛乃能瀉,人其能終盛乎。)今五臟皆衰,筋骨解惰,天癸盡矣。
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按:解與懈同。)
白話文:
五臟都有自己的精氣,用時會匯集到腎臟,因此腎臟是五臟精氣會合的樞紐,並非只有腎臟纔有精氣。腎臟儲藏五臟的精氣,所以腎臟是五臟的根本。男女在年輕力壯時,都是因為腎氣旺盛;後來身體衰弱,也是因為腎氣衰微。人的衰老和強壯都源於腎,所以總是以腎臟作為根本。身體旺盛才能洩精,難道人能一直旺盛嗎?如今五臟都衰弱了,筋骨也鬆弛無力,天癸(生育能力)也已經消失了。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所稟天真之氣,本自有餘。)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白話文:
黃帝問:有些人明明已經年老了,卻還能生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這樣的人,是因為天生的壽命超過了常人,氣血通暢,腎氣充沛。這種天生的旺盛元氣,讓他們有生育能力。不過,儘管能生子,但男性也不過能活到 88 歲,女性也不過能活到 77 歲,因為天地間的精氣都有盡時。
黃帝又問:修道長生的人,都能活到一百多歲,他們還能生育嗎?
岐伯回答:修道長生的人,能夠延緩衰老,保持健康。即使年齡很大,他們也能生子。
……按:得道之人,精神完固,老而不老,筋骨勁強,無異年少,即前所謂形與神俱者也。男不過盡八八二句,言即能生子,亦不出天癸之數之外,是指生子者言。注作所生之子壽不過天癸之數,誤矣。
白話文:
……註解:得道之人,精神飽滿,年老而不顯老態,筋骨強健,與年輕人無異,這就是上面所說的形神合一。男性年齡不過八十八歲,說法是即使年老也能生孩子,這也不超出天癸絕滅的規律,這句話是指生孩子的男人。有註解把「所生之子壽不過天癸之數」作為註解,這樣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