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凡例
凡例
1. 凡例
一、素問古目八十一篇,除亡刺法、本病兩篇,實共七十九篇,其中論陰陽、脈象、治法者五十一篇,論針灸、穴俞者二十二篇,論歲運、六氣者七篇。雖皆軒岐數聖人闡發救人妙義之所在,然其間有理數之分。陰陽、治法者理也,理本變化無方;針灸、歲運者數也,數則有象可擬。
故特分為內外篇,庶使讀是經者,於神理所在,精思而熟玩;象數所在,則僅記憶焉可也。
白話文:
一、《素問》古本有八十一篇,扣除《亡刺法》和《本病》兩篇,實際上是七十九篇。其中討論陰陽、脈象和治療方法的有五十一篇;討論針灸和穴位的有二十二篇;討論歲運和六氣的則有七篇。雖然這些篇章都是軒轅皇帝與岐伯等聖人闡述救人之道的精奧所在,但其中卻可以分為理論和具體方法兩部分。陰陽和治療方法屬於理論,理論的本質是變化多端、沒有固定形態的;而針灸和歲運則屬於具體方法,具體方法是可以找到具體規律的。
一、宋新校正言,漢藝文志云黃帝內經素問九卷,至隋經籍志云止存八卷,全元起注本亦云少第七卷,王太僕序素問言第七卷師氏藏之,即歲運天元紀等七篇也。新校正疑其篇卷浩大,以為別是陰陽大論之文,王氏特藉以補所亡之卷,引張仲景傷寒論序為證,庸或有之。但素問一書,凡天地所有,無一不備,七篇雖獨浩大,然暢論陰陽變化自應如是,書經亦出於壁,太僕之語豈即誣也。
白話文:
宋朝新校正的《黃帝內經素問》記載,漢朝《藝文志》中提到《黃帝內經素問》有九卷。到了隋朝《經籍志》,卻只剩八卷。全元起的注本也說少了第七卷。王太僕在《素問》序中說,第七卷由師氏收藏,就是《歲運天元紀》等七篇。新校正本懷疑這幾篇文章太龐大,可能是《陰陽大論》中的文章,王氏特意借用它們來補充缺失的第七卷,並引用張仲景《傷寒論》序作為證據。這種說法也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是,《素問》一書涵蓋了天地萬物,無所不備,這七篇雖然特別龐大,但深入闡述陰陽變化,本應如此。況且,《尚書》也是從牆壁中發現的,王太僕的話未必是虛假。
一、素問文義雖經王氏註解,高保衡等校正,各云備極苦心矣,然錯誤脫漏處仍多。茲各於本篇條下,辨駁其是非,參考其得失,非敢訾議前賢,良以經旨不可冒昧,人命非同草菅,寧負狂妄之罪耳。至於管窺之見,疵纇自多,削而去之,是所望於後之君子。
白話文:
《素問》原典的註釋,雖然經歷了王冰等學者的註解,以及高保衡等人的考證,各家都聲稱費盡了心力。然而,錯誤和遺漏之處仍然很多。我們在各篇之下辨別這些對錯得失,並不是敢於批評前輩學者,而是因為醫書經旨不可隨意揣測,人命關天,寧可冒犯狂妄之罪。至於筆者拙見中存在的瑕疵錯誤,希望後輩賢者加以指正、刪改。
一、太僕之注至真要大論也,「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二語,闡前聖所未發,開後學之顓蒙,卓然千古,是注也而經矣。自余未盡合處,瑜不掩瑕,無失其為至文。
白話文:
太僕(太僕注)的註釋,是真正的要義精華。
「滋潤水的來源以抑制陽氣光華,增益火氣的來源以消散陰寒」這兩句話,是前人聖賢沒有闡釋的,它開啟了後學的矇昧。這部註釋卓然不羣,歷經千古,是註釋的典範。其他部分雖然有些地方不太到位,瑕不掩瑜,不影響它作為一部傑出著作的價值。
一、每篇各有命名之義,有為篇中要旨所關者,有毫無關涉,不過以起首有此數字而即以之為名者。又一篇之中,問答條款逐段不同。若非併為標出以提其綱,觀者能無眩亂。茲特總序名目於篇首,如詩之有小序也。
白話文:
一、每一篇都有各自的標題,有的標題與篇中的要點有關,有的則毫無關係,只是因為文章開頭有一個數字,就用它作為標題。而且一篇之中,問答條款逐段不同。如果不把標題集中放在一起作為提綱,讀者難免會感到混亂。所以我特地在編序時把題目總列於篇首,就像詩中會有小序一樣。
一、篇中問答一項為一段,分注於其下,井然不亂,庶幾心目瞭然。又其文氣高古,句法錯落,有一、二字為一句者,有十數字為一句者。茲於語氣略斷處讀(音逗)之,讀之音韻婉轉而義理愈出,是乃所謂章句也。
白話文:
文章中問答一項為一段,分開標注在下面,井井有條,不會混亂,希望能讓讀者一目了然。而且這篇文章文風古雅,句式錯落有致,有的只有一兩個字構成一句,有的則有十幾個字構成一句。現在我在語氣稍微斷開的地方加上逗號,讀起來音韻婉轉,道理也更加突出,這就是所謂的章句註釋。
一、是經去古既遠,殘缺自多。王注每曲為之解而理愈晦,即甲乙經、全元起注本以至新校正亦多未確。茲不敢傅會,寧闕疑焉。
一、古本每篇舊有次敘數目,今既分為內外篇,已無次序,用何數目,故並去之。
白話文:
經過這麼久遠的時光,這部經典已經殘缺不全。王冰的注釋雖然曲折,但卻讓理解更加晦澀難懂。即使是《甲乙經》、《全元起注本》直到最新校正本,也有很多地方不準確。在此,我不敢妄自臆測,寧願保留疑慮。
一、訓詁大家惟以詮釋本文而已,醫經則獨不可。蓋問答之意,不過偶舉一端,原非脈病之全旨,後人執而泥之必偏矣。王注類多隨文順釋。拙解則必會通大意而後詮釋本文,或註明本文而後補出全旨,使觀者融會心胸,庶不致有偏泥之害也。
白話文:
研究古文的人,大多只注重文字的解釋,但醫學典籍卻不能如此。因為醫書中的問答,只不過是舉例說明,並非疾病脈象的全部精髓,後人若執著於字面,必然會偏離醫理。王注等書多是逐字逐句地解釋文本。我則會先掌握醫書的整體意思,再解釋文本,或是在解釋文本之後,補充說明完整的醫理,讓讀者能夠融會貫通,免於偏執於文字的弊端。
一、內篇所載,皆陰陽變化之大義,脈象治法之要旨,固當細心體認。至於外篇,針灸如離合真邪等篇,歲運如至真要天元紀等篇,其中各有精義,所當節取以究其微,未可以其列之外篇而概視為膚淺也。
白話文:
一、內篇記載的內容,都是陰陽轉化的基本原則,以及診脈和治療方法的精髓,必須細心體會理解。至於外篇,如關於針灸真假邪氣的篇章,以及季節運轉規律的篇章,其中都包含精妙的道理,應該選擇性的學習,深入探究其精微之處。不能因為它們被列在外篇,就輕視為膚淺的內容。
一、熱論篇仲景之所祖之以為傷寒論者,字字皆有著落,段段各有精義。向閱王注,頗下恰意,方思有以易之而未能。後見烏程閔氏芝慶者集中,特為此篇作注,最為明確,無以易也,故全錄之。惜乎此君不為素靈全經作注,誠憾事耳。
白話文:
仲景的《傷寒論》,後代醫家都推崇為中醫典籍之祖。這部著作精準詳實,每一字一句都有根據,每一章節都蘊含精闢的道理。
我曾經讀過王某人的注釋,頗為欣賞,但總覺得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後來我看到烏程閔氏芝慶所作的注釋,文字明白透徹,無以倫比。因此,我將他的注釋全部收錄。
可惜的是,閔氏沒有為《素靈經》作注釋,這實在令人遺憾。
一、歲運七篇中有天文度數及天符歲會等義,實余素所不解者,王注既不快意,杜撰又非所能,閣筆者久之。後得景岳張公類經註解,推算詳明,確然可遵,竟全錄之,間有不合處,乃附謹按於其下。茲集實賴二公之玉吾成也。
白話文:
- 《歲運七篇》中記載了天文學的運算方法以及天符歲會等內容,這些內容是我以前一直不懂的。王註解的版本既不令我滿意,杜撰的內容我也不能接受,所以我一直沒有做出註解。後來得到了景嶽張公《類經》的註解,推算非常詳細明瞭,完全可以遵循,於是我全部抄錄了下來。如果有些地方不符合,我就會在下面附上我的謹按。這本集子實際上是依賴於兩位大家的心血才能完成的。
一、末後著至教等七篇,文辭意旨與全經絕不相類,的系後人假託以充篇目之數者。王氏一概混為之注而不能辨,直為其人所欺矣。自今道破,後之君子諒不以吾言為孟浪也。
白話文:
最後收錄的《至教》等七篇,文辭和思想內容與全經完全不同,應該是後人冒充所寫,用來充數的。王氏一概混在一起注釋,沒有分辨出來,真是被別人欺騙了。從今以後把這些事揭穿,後世的君子相信也不會認為我說的話太過分。
一、是集或有謂余當全載原文,但於應節解處各記鉤勒,庶使讀者備悉源流,知經之所以節,注之所以另為解,是也。但此舉原所以便肄習,苦仍列全文,則不特篇卷浩繁,且使讀者心目眩亂,故予節略,非但省文,實所以豁心目也。
一、素問古目九卷,王氏分為二十四卷,未免太繁,今分內篇三卷,外篇六卷,合為九卷,仍古目也。
白話文:
一、在整理或有人認為應該完全保留原文,但在需要解釋的地方各自勾勒,讓讀者能夠全面瞭解來源,知道經典為什麼要節選,注釋為什麼要單獨解釋,這就是目的。但是這樣的舉動只是為了方便學習,如果仍然列出全部原文,那麼不僅篇幅浩大,也會讓讀者感到頭昏眼花,因此我們進行節略,不僅簡化了文字,實際上也是為了讓讀者心明眼亮。
一、《素問》原本有九卷,王氏分為二十四卷,稍微過於繁複,現在我們將內篇分成三卷,外篇分成六卷,總共還是九卷,仍然遵循了原本的卷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