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紹虞

《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3)

回本書目錄

外篇 (3)

1. 氣交變大論

六微旨大論言:「言人者求之氣交。帝曰:何謂氣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是氣交者,蓋合天氣運氣而言也。然二氣相合,或盛而太過,或衰而不及,而變形焉,故曰氣交變也。

白話文:

知識淵博卻缺少實踐經驗。

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復,寒暑迎隨,真邪相搏,內外分離,六經波盪,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併,願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聞乎?……(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也。專勝謂五運主歲太過也。兼併謂主歲之不及也。常名謂布化於太虛,人身參應,病之形診也。

白話文:

黃帝詢問:「五行的運化週而復始,與天上的時節相呼應,陰陽循環往復,寒冷暑熱交替更迭。人體內的真氣與邪氣互相搏擊,內外之間相互影響,十二經脈受波動,五臟之氣相互轉移。如果五行盛衰過度,就會產生相應的病證。請問,這些病證從一開始就具備哪些常見的名稱,這些名稱可以得知嗎?」……(期指三百六十五天零四分之一天。專勝是指五行的運化週而復始,某五行主歲時盛多。兼併是指主歲的五行虛少。)

)岐伯曰:請遂言之也。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此之謂也。(按:此一節與著至教論文重。)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於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

白話文:

岐伯說:請接著說吧。上經說:所謂「道」,最高級別的人能通曉天文學,低級別的人能通曉地理學,中級別的人能通曉人事,這樣才能長久平安。這就是「道」的含義。(按:本節與「著至教論文」重合。)

帝問:這是什麼意思?

岐伯說:「道」的本質就是氣勢位置。氣勢位置在天的,就是天文學;氣勢位置在地的,就是地理學;通曉人氣變化規律的,就是人事學。所以凡是過度的就屬於先天,不及的就屬於後天,所謂治理社會轉化,都是人在適應它。

(按:三才之氣,各有定位,是其本也。天文者,星辰風雨寒暑也,其氣本於天而位乎上。地理者,山川飛潛動植也,其氣本於地而位乎下。人事者,氣血虛實表裡逆順也,其氣本於人而位乎中。三者本相應,而其氣或不能不偏,偏盛則先時而氣至,偏衰則後時而氣至。天之治化見於上,於是而人之實者無病,虛者病矣。

白話文:


宇宙運行有天、地、人的三種力量,各有其位置,這是其根本。

天象包括星星、風雨、寒暑,其氣息源於天,位置在上面。

地理環境包括山川、動物植物,其氣息源於地,位置在下面。

人體運行包括氣血虛實、表裡順逆,其氣息源於人,位置在中間。

這三種力量本質上相互呼應,但有時氣息難免偏向一邊。偏盛的話,氣息會提前到來;偏衰的話,氣息會延遲到來。

天象的變化反映在人的身上,因此體質健康的人不會生病,虛弱的人就會生病。

)帝曰:五運之化,太過何如?(按:張景岳曰:「過而有制則為平歲,不在太過之例。」)岐伯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按:六壬年也,木勝則剋土,故脾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按:脾土既見傷於木,則病有數者之不同矣。飧泄者,水穀不分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五運變化中,如果某一運氣太過,會如何?」

岐伯答道:如果木運太過,風邪盛行,脾胃會受到侵襲。在六壬年,木氣旺盛會剋制土氣,因此脾臟會受邪氣影響。

百姓會出現腹瀉、食量減少、身體沉重、心煩氣悶、腸鳴、腹部脹滿等症狀。這些症狀各有不同,取決於脾土受傷的程度。腹瀉是指水谷不分;

食減者,脾不能運也。脾主肌肉,脾弱則不能運動,故體重。脾脈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故煩冤。冤者,抑鬱不舒也。口問篇曰:「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臟氣法時論曰:「脾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上應歲星。(按:木星也。木氣盛,則歲星明而專其令。謹按以上言木太過而土受邪,以下則言木勝極而金來復也。

白話文:

進食減少,是因為脾胃不能運化。脾胃主導肌肉,脾胃虛弱就會導致肌肉無力,所以體重減輕。脾胃經脈從胃部分支向上,貫注於心臟,所以會出現心跳加快。抑鬱而不能舒展。

《口問篇》中說:「中氣不足,腸道就會發出咕嚕咕嚕的鳴叫聲。」

《氣法時論》說:「咕咕叫表示腹滿脹氣,咕咕咕咕叫表示食物沒有消化。」

上應歲星(木星)。(根據木氣盛,則歲星明亮且專權。)

以上說明木氣過盛,導致土氣受到傷害,然後說明木氣過於旺盛,金氣就會反過來抑制木氣。

)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按:木勝肝強,故善怒。厥陰隨督脈上會於巔,故眩冒巔疾。蓋肝實而自病也。王注言木遇金自病,誤矣。)化氣不政,生氣獨治,雲物飛動,草木不寧,甚而搖落。反脅痛而吐甚,衝陽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按:張景岳曰:「化氣,土氣也。

白話文:

嚴重的會有恍惚易怒,頭暈眼花,頭疾。(按:木氣過剩導致肝臟強盛,所以容易發怒。厥陰經脈沿著督脈上行會聚於頭頂,所以會頭暈眼花,頭疾。這說明肝實而自我發病。王注所說的木遇金自病的說法是錯誤的。)化氣失調,生氣獨行,雲氣飄動,草木不安寧,嚴重時會搖落。肋痛和嘔吐加劇,沖陽絕脈的人死亡,無法醫治,頭頂對應著金星。(按:張景嶽說:「化氣,就是土氣。

生氣,木氣也。木盛則土衰,故化氣不能布政於萬物,而木之生氣獨治也。風不務德,則太虛之中,雲物飛動,草木不寧。木勝不已,金則承之,故甚至搖落,金之復也。肝脈布於脅肋,木強則肝逆,故脅痛也。吐甚者,木邪傷胃也。衝陽,胃脈也。木亢則胃絕,故死不治。

白話文:

生氣,屬於木的特性。木氣過盛,就會剋制土氣。因此,化育的氣息不能調和滋潤萬物,只有木的生氣獨自生長。如果風氣不遵循德行,那麼在太虛之中,雲氣和花草樹木都會飄動不安。木氣太過,金氣就會來剋制它。所以,草木盛極而衰,金氣又會復甦。肝脈分佈在兩脅和肋骨,木氣太強,就會導致肝氣逆亂,所以會有脅痛的症狀。如果嘔吐劇烈,是木邪之氣損傷了胃。衝陽脈是胃的經脈,木氣亢盛,就會損傷胃氣,導致人死亡而無法治療。

木既勝極,金於是乎承而制之矣,故太白光芒以應其氣。是歲木之為災,先臨宿屬,金氣之復,後及東方。人之應之,則先傷於脾,後傷於肝。書曰滿招損,六微旨大論曰承乃制,此之類也。

白話文:

當木氣過旺時,金氣就會出現抑制它的作用,因此太白星(金星)會發出光芒來呼應金氣的旺盛。在這一年,木星帶來的災難首先會影響臨宿的範圍,而金氣的恢復則會在後來影響到東方。對應到人體,則會先損傷到與木相關的肝,之後再損傷到與金相關的肺。如《書經》所說「滿招損」,《六微旨大論》中也提到「承乃制」,這正是此類情況的體現。

新校正云:詳此太過五化,言星之例有三:木土二運,先言歲鎮,後言勝己之星;火金二運,先言熒惑太白,次言勝己之星,後又言熒惑太白;水運先言辰星,次言鎮星,後又言熒惑辰星,兼見己勝之星也。」)

白話文:

新校正雲:詳細考察這裡的「太過五化」,所說的星象規律有以下三點:

木運和土運的歲運,先說明該年的鎮星,後說明勝過自己的星;

火運和金運的歲運,先說明火星和金星,然後說明勝過自己的星,最後又說明火星和金星;

水運的歲運,先說明水星,然後說明鎮星,最後又說明火星與水星,兼論勝過自己的星。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按:六戊歲也,火勝則剋金,故肺臟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上應熒惑星。(按:張景岳曰:「火邪傷陰,寒熱交爭,故為瘧。壯火食氣,故少氣。火邪乘肺金,故咳喘。火逼血而妄行,故上溢於口鼻,下泄於二便。

白話文:

在歲星屬火的年份,炎熱流行,金屬性的肺部遭受邪氣侵襲。(註:這是六戊年,火盛克金,所以肺部受邪。)

人們容易患上瘧疾、氣短、咳嗽喘息、吐血、便血、腹瀉、喉嚨乾燥、耳聾、內熱、肩背發熱等症狀。這些症狀在天上與熒惑星相對應。(註:張景嶽說:「火邪傷陰,寒熱交爭,所以導致瘧疾。壯火耗氣,所以導致氣短。火邪侵襲肺金,所以導致咳嗽喘息。火逼迫血液亂流,所以向上溢出至口鼻,向下通過大小便排出。)

火性急速,故水瀉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皆火炎上焦也。熒惑,火星也。火氣勝,則熒惑星明而當其令。」)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按:景岳曰:「此皆心經及手心主所行之處,火盛為邪,故有是病。」)身熱骨痛而為浸淫。

白話文:

火熱性質極快,所以水氣會向下流瀉。口乾舌燥,耳朵失聰,胸中發熱,肩背發熱,這些都是火氣上炎於上焦的緣故。熒惑星是火星,火氣旺盛,則熒惑星就會明亮並且當令。」嚴重的會出現胸中疼痛,兩脅脹滿,肋間疼痛,胸背肩胛骨之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按:景嶽說:「這些部位都是心經和手少陰心主經經過的地方,火氣旺盛為邪,所以會出現這些病症。」)身體發熱,骨頭疼痛,並逐漸加重。

(按:火盛故身熱,火盛爍水則水虧,故骨痛。浸淫者,汗也。火盛熱熾,逼水外泄而為汗。玉機真臟論曰:「心脈太過,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蓋心實火強,熱太甚而自病也。王注謂火無德令,縱熱害金,水為復仇,故火自病,蓋疑浸淫為水剋火,新校正又以骨痛為誤,皆非也。)收氣不行,長氣獨明,雨水霜寒,上應辰星。

白話文:

由於火氣旺盛,所以身體發熱。火氣旺盛就會蒸發水分,導致水分不足,因此骨頭疼痛。浸淫是指汗水。火氣旺盛,熱力強盛,逼著水分外泄而形成汗水。《玉機真臟論》中說:「心脈過度亢盛,會導致身體發熱和皮膚疼痛,稱為浸淫。」這是因為心火旺盛,熱力過於強烈而導致自身受損。王翳峯註釋說,火氣沒有剋制,縱容熱力傷害金屬性,而水會報復,因此火氣會導致自身受損。有人懷疑浸淫是水剋火,還有新校正本將骨痛視為錯誤,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

收斂之氣不通暢,只有舒展之氣活躍,雨水和霜寒之氣,與天上的星辰相呼應。

(按:景岳曰:「收氣,金氣也。長氣,火氣也。火盛則金衰,故收氣不行,而長氣獨明也。火不務德,水則承之,故雨水霜寒見於下,而辰星光芒應於上。是歲火之為災,先臨宿屬,水氣之復,並及南方。人之應之,則先傷於肺,後傷於心。」)上臨少陰少陽,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

白話文:

(按:景嶽說:「收氣,指金氣。長氣,指火氣。火氣旺盛,金氣就會衰弱,所以收氣不能正常運行,而長氣卻異常旺盛。火氣不順應自然規律,水氣就會接續它,所以雨水、霜寒在下面出現,而辰星光芒在上面出現。今年火氣的災害,首先影響到臨宿星系,而水氣的復甦,也波及到南方。對於人體的影響,首先會傷及肺,隨後傷及心臟。

(按:張景岳曰:「凡此戊年,皆太過之火,而又遇子午,則上臨少陰君火也,遇寅申,則上臨少陽相火也,皆為天符,其熱尤甚。故火當燔焫,水泉當涸,物當焦枯也。燔音煩。焫,如瑞切。」)病反譫妄狂越,咳喘息鳴,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星。

白話文:

張景嶽說:「凡是在戊年,火氣都很旺盛,如果再遇到子年或午年,就會使少陰君火上升;如果遇到寅年或申年,就會使少陽相火上升。這些都是天符的徵兆,熱度會更加嚴重。所以火會焚燒灼熱,水泉會枯竭,萬物會乾枯凋零。」

病情發展為神志不清、狂躁易怒,咳嗽喘氣,呼吸急促,劇烈吐血、腹瀉不止。太淵脈絕者會死亡,無法治療。這種症狀與熒惑星的影響有關。

(按:譫妄狂越者,火盛而神明亂也。咳喘息鳴者,火刑金也。血溢泄者,熱極而血動也。太淵肺脈,金為火克而敗絕,故熒惑星明於上也。)

白話文:

精神恍惚、言行失常,是因為體內火氣過盛,導致精神錯亂。

咳嗽、氣息急促、胸中鳴響,是因為火氣過大,損傷了金(肺)。

血流不止,是因為熱氣過極,導致血脈異常。

肺脈(太淵穴)受損,是因為肺屬金,而火屬火,火能克金,導致肺氣衰竭,因此會出現熒惑星在天上變亮的現象。

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上應鎮星。(按:六甲年也,土之化濕,土勝則剋水,故腎臟受邪。腹者脾所治,脾實土強則中氣壅,故大小腹痛。清厥者,四肢逆冷也,脾主四肢,脾實則氣壅而不能運行,故手足逆冷也。意猶思也,脾之志,體者,肌肉也,脾之應,脾盛氣窒,則意抑鬱而不樂,肌肉𤸷厚而重也。煩冤者,氣鬱滯而煩躁也,脾為氣母,脾病則氣滯也。

白話文:

年運屬土過旺,降水過多,腎水受到濕邪侵犯。因此,人們容易出現腹痛。手腳發冷,心情不佳,身體感到沉重、煩悶,這些症狀都與鎮星有關。(註:六甲年屬土運,土能化濕,土氣旺盛就能剋制水氣,所以腎臟會受到濕邪侵犯。腹部由脾臟管理,脾氣旺盛則會導致中氣壅滯,因此會出現腹痛。手腳發冷是因為脾臟管理著四肢,脾氣旺盛會導致氣血壅滯而無法正常流動,所以四肢會發冷。心志活動受阻的原因是脾臟的志向在身體上與肌肉有關,脾氣旺盛會導致氣血壅滯,進而抑制心志活動,讓人感到抑鬱不樂。身體感到沉重、煩悶的原因是脾臟會產生氣血,脾臟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氣血壅滯,讓人感到煩躁。)

鎮星,土宿也,土王則其宿明於上也。)甚則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舉。(脾主肌肉,外應四肢,又其脈起於足中指之端,循核骨內側,斜出絡跗,故病如是。按:萎,痿同,謂柔軟無力也。不收,謂伸而不能縮也。瘈,筋急也。脾脈起於足大趾,脾病故腳痛,注言中指,誤也。

白話文:

鎮星,指的是土星。土星明亮表示脾氣健旺。

嚴重時肌肉萎縮,雙足麻痺無法彎曲,走路會抽筋,腳底疼痛,喝水就飽,肚子脹滿,食慾減退,四肢無力。

(脾主肌肉,並且外應四肢,經脈起於腳中指的末端,穿行足內側骨頭,斜著分佈於腳背。因此脾氣虛弱時會出現上述症狀。注:萎、痿相同,指柔軟無力的意思。不收,指可以伸展但無法彎曲。瘈,指筋脈緊張。脾脈起於腳大拇指,脾氣虛弱會導致腳痛,古籍中記載的腳中指是錯誤的。)

脾實強則中氣盛滿,飲為之溢而食為之減,四肢重墜而不能舉,皆脾太盛而自病也。瘈音記。)變生得位,(按:得位,謂四季月,土王之時也。土分王於四季,凡土邪為變,必於其應王之時。太過五化,獨此言變生得位者,見土之為變,四季皆有,不獨長夏為然也。)臟氣伏,化氣獨治之,泉湧河衍,涸澤生魚,風雨大至,土崩潰,鱗見於陸。

白話文:

脾氣強盛,中氣就會充足,導致飲水進多了會溢出,飲食少了會導致饑餓,四肢沉重下墜而無法抬起,這些都是脾氣過於強盛而導致的自身疾病。

(周卹的《瘈音記》中記載:)變化只會發生在土氣所處的適當位置(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這時是土氣當令的時候)。土氣在四個季節中各有主宰,如果土氣邪盛而發生變化,必定是在它所應當主宰的季節。五行相剋制約,只有土氣會發生變化,而且只發生在適當的位置,這是因為土氣的變化在四季中都有可能發生,並不只限於夏季。土氣邪盛時,臟腑之氣會潛伏,只有脾氣獨自發生變化,導致泉水暴漲、河流泛濫,乾涸的沼澤地生出魚來,狂風暴雨侵襲,山崩地裂,魚鱗出現在陸地上。

病腹滿,溏泄,腸鳴,反下,甚而太谿絕者死不治,上應歲星。(臟,水氣也。化,土氣也。化太過,故臟氣伏匿而化氣獨治。按:土盛之極,濕令大行,泉湧河衍,涸澤生魚,皆濕之為害。然濕甚不已,則風木承之,故又風雨至,土崩潰,而鱗見於陸,上應歲星。歲,木星也。

白話文:

腹脹滿,大便黏稠且稀軟,腸鳴,大便失禁,嚴重到太谿穴脈搏消失,這種情況是無法醫治的,與歲星(木星)相應。(臟指的是水氣,化指的是土氣。化氣過於旺盛,導致水氣被隱藏,而化氣獨自起作用。按:土氣極盛,濕氣大肆盛行,泉水湧出、河流氾濫,乾涸的湖澤也會生出魚來,這些都是濕氣為害的證據。但是如果濕氣過於嚴重,就會引發風木之氣,所以又會出現風雨交加、山崩地裂的情況,而魚類也會出現在陸地上,與歲星相應。歲星,就是木星。)

然腹滿、溏泄、腸鳴、反下諸證皆脾之病,而云太谿絕者不治,太谿,腎脈也,土盛則勝水,而土亢則木又承之也。)

白話文:

然而腹脹、大便稀溏、腸鳴、腹瀉等症狀都是脾臟的疾病,而說「太谿脈絕」則不治,太谿脈是腎臟的脈絡。土氣旺盛則能約束水氣,而土氣過盛,木氣就會被剋制。

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目赤痛,眥傷,耳無所聞。肅殺而甚,則體重煩冤,胸痛引背,兩脅滿且痛引少腹,上應太白星。(按:六庚年也。金之化燥,金勝則剋木,故肝臟受邪。兩脅少腹目耳皆肝膽經脈所主,肝膽木也,木不勝刑故俱病。若金盛氣王則肅殺甚矣,金受氣於土,金過盛則土氣泄而脾病,體重煩冤者,脾土病也。

白話文:

當年的金元素過於旺盛,導致空氣乾燥,肝木受到邪氣入侵。

人們會出現兩側肋骨下方和腹部疼痛,眼睛發紅發痛,眼角受傷,耳朵聽不到聲音的情況。

如果乾燥和肅殺的氣候特別嚴重,還會出現身體沉重、發熱、胸痛蔓延到背部,兩側肋骨充滿疼痛並蔓延到腹部,這些症狀與太白星相應。(註:指六庚年。因為金能化燥,金過於旺盛就會剋制木,所以肝臟受到邪氣侵襲。兩側肋骨、腹部、眼睛和耳朵都由肝膽經脈掌管,肝膽屬木,木元素無法抵抗過度的打擊,所以這些器官都會出現問題。如果金盛氣旺,則肅殺之氣就會非常強烈,金受氣於土,金太旺盛就會導致土氣洩漏,從而引發脾臟疾病,身體沉重、發熱就是脾土疾病的表現。)

金盛氣泄則肺亦病,胸者肺之部,胸與背相對,肺病故胸痛而且引及於背也。太白,金星,金氣勝則其宿光明於上也。)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病,上應熒惑星。(按:金太盛則自病,故喘咳氣逆以致肩背痛也。然尻陰股膝等皆腎之病,金病不能生水,故病並及於腎。

白話文:

如果金元素旺盛導致氣血流失,那麼肺也會出現問題。胸部是肺的所在,胸部和背部相對應,因此肺部疾病會導致胸痛,並且延伸到背部。太白金星,金氣旺盛時,它的光輝就會在空中顯現。

嚴重時會出現喘咳、逆氣、肩背疼痛,臀部、大腿、小腿、股部、腳等部位也會出現病症,與熒惑星相應。(按:金元素過於旺盛就會自己出現問題,因此會出現喘咳、氣逆導致肩背疼痛。然而臀部、大腿等部位都是腎臟的病症,金元素過於旺盛無法生水,因此病症也會影響到腎臟。)

金盛太過,火氣承之,故熒惑復明也。)收氣峻,生氣下,草木斂,蒼干凋隕,病反暴痛,胠脅不可反側,咳逆甚而血溢,太衝絕者死不治,上應太白星。(按:收氣,金氣也。生氣,木氣也。峻,嚴肅。下,卑抑。惟金氣嚴肅,故木氣卑抑而草木斂也。蒼,色老。干,枯槁。

白話文:

金氣過盛,火氣受其影響,所以火星重新發光。)金氣嚴肅收斂,木氣低沉,草木收斂,枯槁的樹枝凋零,病情突然惡化,胸肋脹痛難以翻身,咳嗽逆氣嚴重甚至吐血,太衝穴氣絕者無法醫治,而且會應驗在太白星上。(註:收氣指的是金氣,生氣指的是木氣。嚴肅指的是金氣的肅殺之氣,而木氣低沉指的是草木收斂的現象。蒼老指的是顏色枯黃,枯槁指的是乾枯。)

凋,將墮。隕,脫落。此正草木之所以斂也。惟木見刑于金,故肝臟受傷,胠,兩腋,胠與脅相連,肝所主,肝病故不可反側也。金過盛而自病,故咳逆甚而至於吐血也。太衝,肝脈,金盛則木絕,故不治而金星明,此仍金勝剋木之義也。)

白話文:

凋零,就要墜落。隕落,脫落。這是草木收藏的時候。只有木頭受到金屬的刑剋,所以肝臟受傷,胠(兩腋下),胠與脅相連,由肝臟主導,肝臟有病因此不能翻身側臥。金屬過於旺盛而自己生病,所以咳嗽逆氣嚴重到吐血。太衝穴,屬於肝經,金屬旺盛則木氣斷絕,因此不治療而金星明亮,這仍然是金剋木的道理。

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悸,心跳動也。譫,亂語也。妄,妄見聞也。天氣水盛,辰星瑩明,加其宿屬,災乃至。按:六丙年也。水勝則剋火,故心臟受邪。火得水則熱發於外,故身熱。火不勝水,則內動而神不寧,故煩心躁悸,蓋煩輕而躁甚也。

白話文:

春季水氣過盛,寒氣流行,損害了心火。人們會出現發燒、心煩意亂、心跳氣短的症狀,上下寒氣入裏,導致中寒、精神錯亂、心痛。寒氣過早來臨,與春季辰星相應。(悸,心跳;譫,胡言亂語;妄,妄見妄聞。天氣水氣旺盛,辰星光亮,加上水星與辰星的共同作用,災害就會發生。按:六丙年是指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即水氣旺盛的年份。水氣過盛就會剋制火氣,所以心臟會受到邪氣侵害。火氣受水氣影響,熱氣就會發於體外,導致發燒。火氣無法勝過水氣,就會影響內心,導致精神不寧,所以會出現心煩意亂、心跳氣短的症狀,其中心煩屬於輕微,而心跳氣短則較為嚴重。)

火見制於水,則火鬱而不能四達,故上下陰厥。陰厥者,四肢逆冷也。中寒者,水盛則寒入於中宮也。譫妄者,火為寒閉而神明亂也。惟寒閉熱,故心痛。水盛氣寒,寒必先時而至,水星光明於上也。悸音忌。)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大雨至,埃霧朦郁,上應鎮星。

白話文:

火與水之間相剋制,如果水太旺盛,就會抑制火,導致火氣鬱結無法暢通,因此身體上下都會出現陰氣阻滯的症狀。陰氣阻滯的表現就是四肢冰冷。

如果感受寒氣,水盛就會讓寒氣侵入身體中部。出現胡言亂語的現象,是因為火氣被寒氣閉塞,導致神志不清。

寒氣閉塞熱氣,因此會出現心痛的症狀。水盛導致氣血寒冷,寒氣會提早出現,因為水星在上面顯現光明。

如果症狀嚴重,會導致腹部腫大、小腿浮腫、喘咳、睡覺時出汗、怕冷。當大雨來臨,空氣中煙霧瀰漫,就對應著天上鎮星出現。

(按:甚則水盛邪王,腎當自病。盛而不已,土氣承之,故其候如是,而土星復明也。)上臨太陽,雨冰雪霜不時降,濕氣變物。(按:張景岳曰:「此以水運而遇太陽司天,乃丙辰丙戌歲也。是為天符,其寒尤甚。故雨冰霜雪不時降,濕氣變物也。」)病反腹滿,腸鳴,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門絕者死不治。

白話文:

如果水氣邪氣過盛,腎臟就會生出自身疾病。水氣昌盛不衰,也會影響土氣,所以症狀會如此,而土星也會重新發亮。

當土星與太陽對應時,雨水、冰雹、霜雪會不按時節降下,濕氣會改變事物。

(註:張景嶽說:「這是因為水氣的運轉遇到了太陽當值的年份,也就是丙辰、丙戌年。這是天符的現象,寒冷異常。因此,雨水、冰雹、霜雪會不按時節降下,濕氣會改變事物。」)

病人出現腹脹、腸鳴、腹瀉、食物無法消化、口渴而神志錯亂的症狀。如果神志完全喪失,則無法醫治。

上應熒惑、辰星。(按:水盛天符之歲,陰寒氣滯,脾不能運,故為腹滿等證。水既制火,心火乃內燔,則為渴而妄冒。神門,心脈也,水亢則心絕,故死不治。上應熒惑、辰星,勝者明而衰者暗也。)

白話文:

對應天上的火星和辰星。(註解:水氣旺盛的天符年,陰冷之氣停滯,脾臟無法運作,因此會出現腹脹等症狀。水氣強大也能制約火氣,導致心火內燃,表現出口渴和胡言亂語。神門穴是心脈的所在,水氣過盛會使心脈斷絕,所以無法救治。)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歲木不及,燥乃大行,(燥,金氣也。)生氣失應,草木晚榮,(後時之謂。)肅殺而甚,則剛木闢著,柔萎蒼干,上應太白星。(按:六丁年也。丁為陰木,政屬不及。剛,堅木。柔,耎草。闢著,槁而不落。蒼干,枯而無色。

白話文:

皇帝說:好!它的情況如何?岐伯說:您問得太詳細了!一年中的冬天,乾燥之氣盛行,(乾燥,金的性質。)萬物生長之氣失去呼應,草木晚於正常時間開花,(比正常時間晚。)枯萎凋落嚴重,那麼堅硬的樹木會枯萎,柔軟的草木會乾枯無色,在天上與太白星對應。(註:六丁年。丁為陰木,對應燥氣。剛,堅固的樹木。柔,柔軟的草木。枯萎,枯萎脫落。乾枯無色,枯萎而沒有顏色。)

是正所謂木不及也。木不及,則金氣勝而其星明於其上矣。)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涼雨時至,上應太白星,其谷蒼。(按:新校正云:「詳中清胠脅少腹痛,為金乘木肝病之狀。腸鳴溏泄,乃脾病之證。蓋以木少,脾土無畏,侮反受邪之故也。」張景岳曰:「谷之蒼者屬木,麻之類也。

白話文:

這正是所謂的「木不及」。如果木不及,那麼金氣就會旺盛,而金星就會在木星上方明亮起來。)老百姓患上中清病,肋骨疼痛,小腹疼痛,腸鳴腹瀉,冷風細雨時常來臨,天上應對著金星,他們的穀子會發青。(註釋:根據新校正的說法:「詳查中清、肋骨疼痛、小腹疼痛,都是金氣剋制木氣、肝臟疾病的表現。腸鳴腹瀉則是脾臟疾病的症狀。這可能是因為木氣不足,脾土失去敬畏,反而受到邪氣侵害的緣故。」張景嶽說:「發青的穀子屬木,像麻類作物。)

金勝而火不復,則蒼谷不成。」)上臨陽明,生氣失政,草木再榮,化氣乃急,上應太白、鎮星,其主蒼早。(按:張景岳曰:「上臨陽明,丁卯丁酉歲也。金氣亢甚,故生氣失政。草木再榮者,以木氣既衰,得火土旺時,土無所制,化氣乃急,故秋夏再榮也。其上應於星,則金土明曜;其下主於物,則蒼者早凋。

白話文:

如果金氣太強,火氣不能恢復,那麼稻子就無法成熟。(上臨陽明,也就是丁卯丁酉年,金氣過於強盛,導致生氣失調。草木在秋夏時節再次生長旺盛,是因為木氣衰弱後遇到火土旺盛的季節,土氣不受抑制,化氣急促,所以秋夏季節草木會再次生長。這種情況在星象上會體現為金土星明亮耀眼,在地面上的影響則是蒼綠色的植物會早早凋謝。

新校正云:按不及五化,獨紀木上臨陽明,土上臨厥陰,水上臨太陰,不紀木上臨厥陰,土上臨太陰,金上臨陽明者,經之旨,各紀其甚者也。故於太過運中,只言火臨火,水臨水,此不及運中,只言木臨金,土臨木,水臨土,故不言厥陰臨木,太陰臨土,陽明臨金也。」)復則炎暑流火,濕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體再生,華實齊化,病寒熱瘡瘍疿胗癰痤,上應熒惑、太白,其谷白堅。(按:張景岳曰:「復者,子為其母報復也。

白話文:

新校正版本說明:原經文中只記載了木上臨陽明、土上臨厥陰、水上臨太陰的情況,而沒有記載木上臨厥陰、土上臨太陰、金上臨陽明的情況。這是因為經文中只記錄了最嚴重的狀況。因此,在太過運中,只提到火臨火、水臨水,而在不及運中,只提到木臨金、土臨木、水臨土,所以沒有提及厥陰臨木、太陰臨土、陽明臨金的情況。

到了復運之後,天氣炎熱似火,濕性乾燥,柔脆的草木枯焦,下體重新生長,花果同時綻放,會出現寒熱瘡瘍、疿胗癰痤等疾病,天象上則對應熒惑(火星)和太白(金星)明亮,所生產的穀物堅硬潔白。(注:張景嶽說:「『復』就是子代替其母報仇。)

木衰金亢,火則復之。故為炎暑流火,而濕性之物,皆燥柔脆,草木皆枝葉焦枯,下體復生。其生既遲,則旋花旋實,是謂齊化。火氣反甚,故其為病如此。其應於星,則熒惑光芒,太白減曜,而宿屬為災。其應於谷,則白堅屬金,秀而不實也。脆音翠。疿音肺胗,疹同。痤,才何切。

白話文:

當木氣衰弱、金氣旺盛時,用火來調和。因此在炎熱的夏季,濕性之物都會變得乾燥脆弱,草木的枝葉也枯萎,但根部還能再生。它們的生長速度很慢,所以花和果實同時出現,這叫做齊化。火氣過於旺盛,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它們對應的星宿是熒惑星顯得格外明亮,太白星的光芒減弱,而屬性的星宿會帶來災禍。它們對應的穀物是白堅,屬金,會結穗而不實。脆讀作「翠」。疿讀作「肺胗」,疹字相同。痤,讀作「才何切」。

」)白露早降,收殺氣行,寒雨害物,蟲食甘黃,脾土受邪,赤氣後化,心氣晚治,上勝肺金,白氣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應熒惑、太白星。(按:景岳曰:「陽明上臨,金氣清肅,故為白露早降,收殺氣行,寒雨害物。然金勝者火必衰,火衰者土必弱,故蟲食味甘色黃之物。

白話文:

(白露節氣來得早,收斂了夏天的燥氣,但寒氣帶來傷害,害蟲侵食甘甜黃色的果實,使得脾臟受寒,邪氣內生。心氣虛弱,治療不及時,心火上升,剋制了肺金,肺氣虛弱,白氣受抑,五穀不能成熟,咳嗽和氣喘,上應火星(熒惑星)和金星(太白星)。)注: 景嶽說:「太陽明(心)上升,金氣清肅,所以白露節氣來得早,收斂了夏天的燥氣。但是,金氣強盛,火氣必定衰弱;火氣衰弱,脾氣必定虛弱;所以害蟲會侵食甘甜黃色的果實。

以甘黃皆屬土,而陰氣蝕之,故蟲生焉。觀曬能除蛀,則蟲為陰物可知。故其在人,又當脾土受邪也。若金勝不已而火復之,則赤氣之物後時而化,而人之心火晚盛,上克肺金,凡白色屬金之物,其氣乃屈也。金谷,稻也。鼽,鼻塞也。其上應於星,則當熒惑明,太白暗,而災有所屬也。

鼽音求。」)

白話文:

甘味和黃色都屬於土行,如果陰氣侵蝕它們,就會生出蟲害。曬太陽可以殺蟲,由此可知蟲是屬於陰性的。因此,在人體中,蟲害的產生也是因為脾土受到邪氣侵襲的緣故。如果金行過於旺盛,使得火行旺盛,那麼紅色性質的事物就會慢慢發生變化,而人體內的心火就會在晚間旺盛,導致剋制肺金,凡是白色屬金的事物,其氣就會受壓。金谷,指的是稻穀。鼽,指的是鼻塞。如果這些症狀與星象相應,就是當熒惑星明亮,太白星暗淡時,就會有相應的災難發生。

歲火不及,寒乃大行,長政不用,物榮而下,凝慘而甚,則陽氣不化,乃折榮美,上應辰星。(諸癸歲也。火少水勝,故寒乃大行。長政不用,則物容卑下。火氣既少,水氣洪盛,天象出見,辰星益明。按:惟火衰水盛,則陽氣凝慘,故萬物不能榮盛於上而屈折也。

白話文:

當歲火屬性不足,寒氣就肆虐起來。如果沒有陽氣來滋養,萬物就會萎縮下垂,呈現出非常悽慘的景象。這時,陽氣無法化生,就會破壞萬物的繁榮美麗,上應辰星。

(注:根據諸癸年紀要,當火氣不足,水氣旺盛時,寒氣就會大行其道。如果陽氣不足夠,萬物就會顯得卑微低下。由於火氣不足,水氣過盛,天空中會出現辰星,變得更加明亮。只有當火氣衰弱,水氣旺盛時,陽氣才會凝滯悽慘,導致萬物無法在上方繁茂生長,而是向下屈折。)

)民病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胛間及兩臂內痛,鬱冒矇昧,心痛暴喑,胸腹大,脅與腰背相引而痛,(按:新校正云:「詳此證與火太過甚則反病之狀同,傍見臟氣法時論。」)甚則屈不能伸,髖髀如別,上應熒惑、辰星,其谷丹。(按:無火則氣寒而筋拘縮,故令屈而不能伸也。

白話文:

百姓患胸中疼痛,肋骨脹滿,兩側疼痛,胸背肩胛之間及兩臂內側疼痛,心煩意亂,視力模糊,心痛突然失聲,胸腹腫大,肋骨與腰背互相牽引而疼痛。(注:新的校正版本雲:“詳此證與火氣過甚反病的情況相同,參考臟腑氣法時論。”)嚴重時四肢不能伸屈,髖關節和股骨分離,上應火星、辰星,其穀神。 (注:如果沒有火,則氣寒而筋縮,導致四肢不能伸展。)

髖髀,臀股之間。如別者,謂身如別人,屈伸不能自主也。水盛勝火,故熒惑不明,丹谷不成,辰星明而為災也。)復則埃郁,大雨且至,黑氣乃辱,病鶩溏,腹滿,食飲不下,寒中,腸鳴泄注,腹痛,暴攣痿痹,足不任身,上應鎮星、辰星,玄谷不成。(按:張景岳曰:「火衰水亢,土則承之,土之化濕,反侵水臟故為腹滿食不下,腸鳴泄注,痿痹,足不任身等疾。黑氣,水氣也。

白話文:

髖髀指臀股之間。像別人似的,是指身體像別人一樣,屈伸不能自如。水氣盛大勝過火氣,因此火星變得不明亮,丹田中的精氣無法形成,土星變得明亮而造成災害。

如果身體虛弱,就會導致濁氣鬱積,即將有大雨降臨,黑氣會上升,會出現腹脹、腹瀉、腹痛、手腳抽筋麻痺、足部無法支撐身體等症狀。這些症狀與鎮星、土星相應,玄谷中的精氣無法形成。

(附註:張景嶽說:「火衰水亢,土則受影響,土化為濕氣,反過來侵犯水臟,所以會導致腹滿、食不下、腸鳴泄注、痿痹、足不任身等病症。黑氣是水氣。」

辱,屈也。鶩,鳴也。言如鴨糞清稀,寒濕所致也。土來復承,故鎮星明潤,辰星減光,玄色之谷不成也。」鶩音木。)

白話文:

「辱」指屈辱,表示鴨糞裡雜質少,像清水一樣稀清。「鶩」表示鴨子的叫聲。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鴨糞稀清是由寒濕造成的。土來復承接後,鎮星明亮濕潤,辰星光芒減弱,玄色之谷無法形成。(「鶩」發音同「木」)

歲土不及,風乃大行,化氣不令,草木茂榮,飄揚而甚,秀而不實,上應歲星。(按:六己歲也。張景岳曰:「土不及而木乘之,故風氣行而化氣失令。木專其政,故草木茂榮。然發生在木,而成實在土,土氣不充,故雖秀不實。木氣上應,則歲星當明也。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徭復,肌肉瞤酸,善怒,藏氣舉事,蟄蟲早附,咸病寒中,上應歲星、鎮星,其谷黅。」按:張景岳曰:「徭復,搖動反復也。

白話文:

土氣衰弱,風氣強盛,天地化生失常,草木繁茂旺盛,枝葉搖曳飄揚,看起來很茂盛卻不結果實。在天上與歲星相應。(編者注:指六己年。張景嶽說:「土氣衰弱,木氣旺盛,所以風氣行進,化生天地萬物失常。木氣主宰萬物,所以草木繁茂。但是植物的生長由木氣主導,結實由土氣主導。土氣不足,所以雖然茂盛卻不結果實。木氣在天上與歲星相應,所以歲星會明亮。民眾會出現腹瀉、霍亂、身體沉重、腹痛、筋骨痠痛、肌肉痠痛、容易發怒、五臟氣血上逆的情況。蟄伏昆蟲提前蘇醒,普遍患寒病,在天上與歲星和鎮星相應。穀物會枯黃。

編者注: 張景嶽說:「徭復」是指搖動反復。

根結篇曰:『所謂骨徭者,搖故也。』即此徭字。瞤,跳動也。酸,痠疼也。凡此飧泄等病,皆脾弱肝強所致。土氣不及,則寒水無畏,故藏氣舉事。蟄蟲早附,應藏氣也。咸病寒中,火土衰也。上應歲星、鎮星者,歲星明而鎮星暗也。谷之黃者屬土,不能成實矣。瞤,如雲切。

白話文:

根結篇說:

「骨徭」這個詞,是指骨頭會「搖動」。「瞤」是一種跳動的現象。「酸」是指痠痛。

凡是像腹瀉這樣的疾病,都是因為脾氣虛弱,肝氣太強所造成的。土氣不足,就會導致寒水沒有約束,因此藏在體內的氣會發作。

蟄居的蟲類會提早出動,表示藏氣不足。鹹味食物容易引起寒氣侵襲,表示火土衰弱。

在上與歲星、鎮星相對應,是因為歲星明亮而鎮星昏暗。黃色的穀物屬土,如果不能長出飽滿的果實,表示土氣衰敗。

「瞤」的讀音為「如雲」。

」)復則收政嚴峻,名木蒼凋,胸脅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蟲食甘黃,氣客於脾,黅谷乃減,民食少失味,蒼谷乃損,上應太白、歲星。(按:木盛凌土,金必復之,故收氣峻而名木凋也。木為金制則肝病,胸脅痛引少腹,太息者,肝膽病也。然金能平木之強,而不能救土之弱,故木雖為金平,而土之弱自若也,是以蟲食甘黃,食少失味者,土弱而脾病也。土為木克,故黅谷減。

白話文:

再一次,(收成)嚴峻,參天大樹枯黃,胸脅劇烈疼痛,疼痛延伸到小腹,經常嘆息,體內有寄生蟲,氣滯於脾臟,黑色粗糙的米減少,民眾的食物短缺且淡而無味,精良的穀物受損,與天上的太白金星和歲星相對應。(註釋:木氣過盛侵犯了土氣,金氣必定會反制,所以收成嚴峻而樹木枯萎。木氣被金氣制約就會導致肝臟疾病,胸脅疼痛延伸到小腹,嘆息是肝膽疾病的徵兆。然而,金氣雖然能平息木氣的強盛,卻不能挽救土氣的虛弱,所以木氣雖然被金氣平復,但土氣的虛弱依然如故,因此體內有寄生蟲,食物少而味道差,是土氣虛弱導致脾臟疾病的表現。土氣被木氣剋制,所以黑米減少。)

木為金平,則蒼谷損。於是太白明而歲星暗也。)上臨厥陰,流水不冰,蟄蟲來見,藏氣不用,白乃不復,上應歲星,民乃康。(己亥己巳歲,厥陰上臨,其歲少陽在泉,火司於地,故蟄蟲來見,流水不冰也。金不得復,故歲星之象如常,民康不病。)

白話文:

如果木星處於金水的平穩狀態,那麼歲星就會受損。因此太白星明亮而歲星黯淡。)歲星高臨西方的水位,流水不結冰,歲星清晰可見,隱藏的氣息不會被利用,白色不再復現,與歲星相應,民眾安康。 (己己歲和己歲,歲星高臨西方的水位,那年的少陽之氣在泉水裡,火熱主宰著大地,所以歲星清晰可見,流水不結冰。金星無法恢復,所以歲星的景象和往常一樣,民康不生病。)

歲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氣乃用,長氣專勝,庶物以茂,燥爍以行,上應熒惑星。(按:六乙歲也。張景岳曰:「金不及而火乘之,故炎火乃行。金不勝木,故生氣用而庶物茂。火氣獨王,故長氣勝而燥爍行。其應於星,則熒惑光芒也。爍,式灼切。」)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氣乃後,上應太白星,其谷堅芒。

白話文:

當歲運金氣不足,火氣便會旺盛,生機得以運用,旺盛的氣息盛行,萬物因此茂盛,乾熱之氣四處運行,在天上應對著熒惑星。(按:這是六乙年。張景嶽說:「金氣不足而火氣乘機而上,所以炎火才會旺盛。金氣不能勝過木氣,所以生機才能運用而萬物茂盛。火氣獨霸,所以旺盛之氣強盛,乾熱之氣才會運行。它在天上應對的星象就是熒惑星閃耀,『爍』字讀作『式灼』。)民眾會出現肩背痠痛沉重、過敏性鼻炎、血便直下等症狀,這些症狀只有在氣息收斂後才會好轉。在天上應對著太白星,而那一年的穀物會又硬又尖。

(按:張景岳曰:「瞀,悶也。鼽,鼻塞流涕也。金受火邪,故為此諸病。收氣乃後,太白無光,堅芒之谷不成,皆金氣不足之應。」瞀音茂。嚏音帝。)復則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殺物,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上應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白話文:

張景嶽說:「『瞀』是指悶熱。『鼽』是指鼻塞流鼻涕。金屬受到火邪的侵襲,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金氣收斂之後,太白星沒有光亮,堅芒之谷不能形成,這些都是金氣不足的徵兆。」「瞀」讀音同「茂」。「嚏」讀音同「帝」。

另一方面,如果溫度回升後突然下起了寒雨,冰雹、霜雪會使生物死亡,陽氣被陰寒之氣所覆蓋,反而向上逆行頭部,導致腦戶疼痛,蔓延到腦頂發熱,與天上的辰星相應,丹谷不能形成,百姓會患上口瘡,嚴重的甚至會心痛。

(按:張景岳曰:「金衰火亢,水來復之,故寒雨暴至,繼以冰雹霜雪,災傷萬物,寒之變也。厥,逆也。格,拒也。寒勝於下,則陰厥格陽而反上行,是謂無根之火,故為頭頂口心等病。其應於天者,辰星當明;應於地者,丹色之谷不成也。按此水復火衰,當云上應熒惑辰星。

此不言熒惑者,闕文也。雹,音薄。」)

白話文:

張景嶽說:「金氣衰弱,火氣亢盛,水來剋制火氣,所以天氣寒冷,而且突然下起暴雨,接著出現冰雹和靄雪,傷害了萬物,這是寒氣變化所導致的。厥,是指逆亂。格,是指阻擋。寒氣在下面過於強盛,就會導致陰氣逆亂抵禦陽氣,而反過來向上運行,這是沒有根基的火氣,所以會導致頭頂、口腔和心臟等部位的疾病。這種情況應對在天上的現象是:辰星會明亮;應對在地上的現象是:丹色之穀不能形成。根據這種說法,水剋制火,而火氣衰弱,天上的辰星應該是熒惑星。」

歲水不及,濕乃大行,長氣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數至,上應鎮星。(按:六辛歲也。水不及而土乘之,故濕乃大行。水衰則火無所畏,故反用事而與土同化且速,上應鎮星光明也。)民病腹滿,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股痛發,膕腨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胕腫,藏氣不政,腎氣不衡,上應辰星,其谷秬。(按:張景岳曰:「水弱土強,傷及腎陰,故為此諸病。

白話文:

由於水氣不足,濕氣就會變得盛行。火氣反而會旺盛,這種變化會很快,夏季的雨水會頻繁降下,這在天上會對應著鎮星(注:這一年是六辛年。水氣不足,而土氣旺盛,所以濕氣就會盛行。水氣衰弱,那麼火氣就沒有什麼可畏懼的了,所以火氣反而會旺盛,而且與土氣一起變化,而且速度很快,在天上對應著鎮星明亮。在民間,人們會得腹脹、身體沉重、腹瀉、寒性瘡瘍流出水、腰部和股部疼痛、小腿、膝蓋不能活動、胸悶、腳步虛弱、腳底疼痛,嚴重的會發生水腫,體內的氣血運行失調,腎氣失衡,這在天上會對應著辰星,所生的穀物是秬。(注:張景嶽說:「水氣弱,土氣強,就會損傷腎陰,所以會導致以上這些疾病。」)

寒瘍流水,陰蝕陰疽之類是也。煩冤,煩悶抑鬱也。清厥,寒厥也。胕腫,浮腫也。藏氣,水氣也。衡,平也。不政不衡,水氣衰也。上應辰星不明,下應秬黍不成。秬,黑黍也。」)上臨太陰,則大寒數舉,蟄蟲早藏,地積堅冰,陽光不治,民病寒疾於下,甚則腹滿浮腫,上應鎮星,其主黅谷。(按:張景岳曰:「辛丑辛未歲也。

白話文:

寒瘍流水,是指陰蝕、陰疽等疾病。煩冤,是指抑鬱煩悶。清厥,是指寒戰發抖。胕腫,是指浮腫。藏氣,是指水氣。衡,是指平衡。不政不衡,是指水氣不足。上應辰星不明,下應秬黍不成。秬,是一種黑色黍米。

上臨太陰星,就會產生嚴寒,蟲子早早潛伏,地面積存厚冰,陽光無法滋養,人們會患上寒疾,嚴重時會出現腹脹浮腫。這在上應鎮星,代表它主宰黑色山谷。(按:張景嶽說:「辛丑、辛未年就是這樣的年份。」

太陰濕土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故大寒舉而陽光不治也。甚則腹滿浮腫,濕土勝而腎氣傷也。其上應者,當鎮星增曜;其下應者,當黅谷有成。」)復則大風暴發,草偃木零,生長不鮮,面色時變,筋骨並闢,肉瞤瘛,目視䀮䀮,物疏璺,肌肉胗發,氣並膈中,痛於心腹,黃氣乃損,其谷不登,上應歲星。

白話文:

當太陰的潮濕屬性控制天際時,太陽的寒水屬性就會沉降到地下泉水中,所以大寒之氣上升,而陽光的作用受到抑制。若是情況嚴重,就會出現腹脹浮腫的症狀,這是因為潮濕屬性過於強盛,而腎氣受到了損傷。在天象上,會表現為鎮星異常明亮;在地面上的影響,則是黅谷的農作物成長良好。相反,如果這種情況得到改善,就會颳起猛烈的風暴,吹倒植物並造成損壞,導致生物難以生長,面部氣色時常改變,筋骨異常疏鬆,肌肉出現麻木、收縮的症狀,眼睛視物模糊不清,物體看上去稀疏空洞,肌肉出現痙攣、腫脹的現象,氣息停滯在膈膜部位,心腹部疼痛難忍,黃色的氣色受到損害,五穀無法順利成熟,在天象上會對應歲星的變化。

(按:張景岳曰:「水衰土亢,木來復之,故大風暴發,草僕木落,而生長失時,皆不鮮明也。面色時變,肝氣動也。並,拘攣也。闢,偏欹也。瞤瘛,動掣也。䀮䀮,目不明也。璺,物因風而破裂也。肝氣在外則肌肉風疹,肝氣在中則痛於心腹,皆木勝之所致,故黃氣損而屬土之谷不登,其上應於天則惟歲星當明也。愚按五運之有太過不及,此勝復之所以生也。

白話文:

張景嶽說:「水行衰弱,土行亢盛,木行來生助水行,所以大風暴發,草木飄零,而且生長失時,都表現得不明顯。面色忽青忽白,是肝氣活動所致。並,拘攣;闢,偏斜;瞤瘛,抽動;䀮䀮,視物不清;璺,物品因風而破裂。肝氣在外則肌肉風疹(皮膚病),肝氣在內則痛於心腹,都是木行過剩所致,所以黃色衰弱,屬於土行的穀類不豐收,天上的應象則是歲星(木星)應該明亮。愚按五行運轉有過剩和不足,這是相互生剋制化的原因。

太過者其氣勝,勝而無制,則傷害甚矣。不及者其氣衰,衰而無復,則敗亂極矣。此勝復循環之道,出乎天地之自然,而亦不得不然者也。故其在天則有五星運氣之應,在地則有萬物盛衰之應,在人則有臟腑疾病之應。如木強勝土,則歲星明而鎮星暗,土母受侮,子必復之,故金行伐木以救困土,則太白增光,歲星反晦也。凡氣見於上,則災應於下,宿屬受傷,逆犯尤甚,五運互為勝復,其氣皆然。

白話文:

太過的人,他的氣勢很盛,盛到無法控制,那麼傷害就會非常嚴重。不及的人,他的氣勢很弱,弱到無法恢復,那麼損壞就會達到極點。這是盛衰循環的道理,出自天地間的自然規律,也是不得不這樣。所以,在天上就有金、木、水、火、土五星運行的相應變化,在地上有萬物盛衰的相應變化,在人體上就有臟腑疾病的相應變化。比如說木氣旺盛勝過了土氣,那麼歲星就會明亮而鎮星就會暗淡,土屬性受到侵犯,水屬性肯定就會去幫助它,所以金屬性會剋制木屬性來拯救受困的土屬性,這時金星會增光,歲星會反過來暗淡下來。凡是氣勢在上面顯現出來的,那麼災禍就會在下面應驗,本屬受到傷害,逆犯會更加嚴重,五運之間互相盛衰循環,它們的氣勢都是這樣運行的。

至其為病,如木勝肝強,必傷脾土,肝勝不已,燥必復之,而肝亦病矣。燥勝不已,火必復之,而肺亦病矣。此五臟互為盛衰,其氣亦皆然也。夫天運之有太過不及者,即人身之有虛實也,惟其有虛而後強者勝之,有勝而後承者復之。無衰則無勝矣,無勝則無復矣,無勝無復,其氣和平,焉得有病。

白話文:

當某個臟器過強時,會導致疾病。例如,當肝氣過強時,就會損傷脾胃。若肝氣過強持續不癒,乾燥之邪就會反過來剋制肝氣,導致肝臟生病。若乾燥之邪持續不癒,火熱之邪就會反過來剋制肺氣,導致肺臟生病。這是因為五臟之間互相影響,彼此盛衰相生相剋,其氣血運行也是如此。

自然界的運行有過盛和不足的時候,人體也有虛弱和強盛的狀態。虛弱時,強者就會剋制它;強盛時,剋制者就會反過來制約它。如果沒有虛弱,就沒有強盛;沒有強盛,也就沒有制約。沒有強盛和制約,氣血運行就會平和,哪裡還會得病呢?

恃強肆暴,元氣泄盡,焉得無虛。故曰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勝微則復微,勝甚則復甚。可見勝復之微甚,由變化之盛衰,本無其常也。今有昧者,每鑿執經文,以害經意,如馬宗素之流,假仲景之名而為傷寒鈐法等書,用運氣之更遷,擬主病之方治,拘滯不通,誠然謬矣。又有一等偏執己見,不信運氣者,每謂運氣之學,何益於醫。

白話文:

過度使用暴力,會耗盡元氣,身體怎麼能不虛弱。所以說,如果戰鬥取勝,身體就能恢復;如果沒有取勝,身體就無法恢復。取勝的程度小,恢復的程度也小;取勝的程度大,恢復的程度也大。由此可見,恢復的程度是由身體變化盛衰決定的,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標準。現在有一些不明事理的人,經常生搬硬套經文,違背了經文的原意。比如馬宗素之流,借用仲景之名,寫了《傷寒鈐法》等書,用運氣變化的理論來確定治療方法,這樣拘泥不化,真是大錯特錯。還有一些固執己見的人,不相信運氣的理論,常常說運氣的學說對醫學有什麼用處。

豈知歲氣之流行,即安危之關係。或疫氣遍行,而一方皆病風溫;或清寒傷臟,則一時皆犯瀉痢;或痘疹盛行,而多凶多吉,期各不同;或疔毒遍生,而是陰是陽,每從其類;或氣急咳嗽,一鄉並興;或筋骨疼痛,人皆道苦;或時下多有中風;或前此盛行痰火。諸如此者,以眾人而患同病,謂非運氣之使然歟。

白話文:

要知道一年四季中氣候的變化,與人們的安危息息相關。比如瘟疫流行,一個地方的人都會同時患上風熱病;或者天氣寒冷傷到脾臟,那麼一時之間都會出現腹瀉、痢疾;或者痘疹盛行,有的兇險,有的吉利,時間長短各不相同;或者瘡毒遍生,有的長在陰面,有的長在陽面,每個人身上發生的情況都差不多;或者氣急、咳嗽,一個村子的人都患上這種病;或者筋骨疼痛,人人喊苦;或者時令到了就容易中風;或者最近痰火盛行。像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大家患的都是相同的疾病,難道不是受當前流行的病氣所致嗎?

昔元太和二年,東垣制普濟消毒飲以救時疫,所活甚眾,即此類也。夫人殊稟賦,令易寒暄,利害不侔,氣交使然。故凡以太陽之人而遇流衍之氣,以太陰之人而遇赫曦之紀,強者有制,弱者遇扶,氣得其平,何病之有。或以強陽遇火,則炎烈生矣;陰寒遇水,則冰霜及矣。

善察運氣者,必當順天以察運,因變以求氣,其有不合於道者,未之有也。瞤,如雲切。䀮音荒。璺音問。」)

白話文:

在元朝太和二年,東垣派提出「普濟消毒飲」來治療當時流行的瘟疫,救活了許多人,這也是經方的一種。不同的人體質不同,容易受到寒氣或暑氣影響,產生不同的病症,這是氣候變化的影響。所以,如果是陽氣旺盛的人遇到寒氣流行,陰氣較重的人遇到炎熱季節,強壯的人可以剋制病邪,虛弱的人需要扶助,氣候平衡,身體就不會生病。但是,如果陽氣旺盛的人遇到火邪,就會產生發炎症狀;陰寒體質的人遇到水邪,就會出現寒凝證。

帝曰:善!願聞其時也。岐伯曰:悉哉問也!(「此下言不及之歲,其政化勝復,各有時也。本篇凡太過之年,不言勝復,故不及之。」)木不及,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春有慘淒殘賊之勝,則夏有炎暑燔爍之復。其眚東,其臟肝,其病內舍胠脅,外在關節。

白話文:

黃帝說:「好極了!我願意知道這不同的時間。」岐伯說:「您問得太詳細了!(「下面所說的指陰陽不調的年份,其政治教化會有好有壞,各有所時。本篇凡是太過之年,就不再討論會好也會壞,所以沒有提到。」)

木氣不足的時候,春天出現鳴條鳥鳴叫和律管音調通暢的變化,那麼秋天就會有霧氣和露水帶來清涼的政策。春天出現殘暴虐殺的勝利,那麼夏天就會有炎熱和灼傷的報應。其災害表現在東方,其臟器是肝,其疾病外在表現是藏於胸脅之中,外在表現是關節疼痛。

(按:張景岳曰:「和則為化為政,運之常也。不和則為勝為復,氣之變也。如歲木不及,金當克之。使金不來勝,而木氣無傷,則春有鳴條律暢之化,至秋之時,則金亦無復,而有霧露清涼之政,此氣之和也。若春見金氣而有慘淒殘賊之勝,則木生火,火來剋金,而夏有炎暑燔爍之復矣,此氣之變也。然此之勝復,皆因於木,故災眚當見於東方,在人之臟,當應於肝。

肝之部分,內在胠脅,外在關節,故其為病如此。下義俱同。燔音煩。爍,式灼切。眚音省。」)

白話文:

張景嶽說:「氣息和諧就會體現為正常的運轉。如果氣息不和諧,就會出現強盛或抑制,這是氣息變化的表現。比如說,在春天,木氣不足,金氣應該剋制它。如果金氣沒有來剋制,木氣就會不受損傷,這樣春天就會出現鳥鳴花開的景象,到了秋天,金氣也不會再回來,而是會有霧露清涼的氣候。這就是氣息和諧的表現。如果春天出現了金氣旺盛而導致草木枯萎的現象,那麼木氣就會生火,火氣就會來剋制金氣,夏天就會出現炎熱酷暑的景象。這就是氣息變化的表現。但是,不管出現強盛還是抑制,都是因為木氣的緣故,所以災禍應該會出現在東方。在人體中,則對應於肝臟。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顯之化,則冬有嚴肅霜寒之政。夏有慘淒凝冽之勝,則不時有埃昏大雨之復。其眚南,其髒心,其病內舍膺脅,外在經絡。(按:張景岳曰:「火不及者,水當乘之。若水不侮火而夏有此化,則水亦無復而冬有此政。若水不務德而夏有此勝,則火生土,土來剋水,而不時有此復矣。其眚南,其髒心,皆火之應。」)

白話文:

火性不足,夏季出現亮麗的光明景象,那麼冬季就會實施嚴肅的霜寒之制。夏季具有淒冷凝斂的勝氣,就不時會出現陰雨綿綿的現象。它的災禍會出現於南方,它的臟腑為心,它的病症內在會停留在胸腔,外在會表現在經絡上。(註:張景嶽說:「火性不足,水性就會乘虛而入。如果水性不凌駕於火性,而夏季出現這些景象,那麼水性也就不復存在了,而冬季就會實施這些措施。如果水性不講究道德,而夏季出現這些勝氣,那麼火性就會生土性,土性會剋制水性,而不時就會出現這些現象了。它的災禍會出現於南方,它的臟腑為心,這些都是火性的反應。)

土不及,四維有埃云潤澤之化,則春有鳴條鼓折之政。四維發振拉飄騰之變,則秋有肅殺霖霪之復。其眚四維,其臟脾,其病內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按:四維,辰戌丑未方月也。張景岳曰:「歲土不及,木當勝之。若木不侮土而四季有此化,則木亦無復而春有此政。若木勝土而四季有此變,則土生金,金來剋木,而秋有此復矣。

其眚四維,其臟脾,皆土之應。拉音臘。霪音淫。」)

白話文:

當土壤養分不足時,辰戌醜未四個方向會出現陰霾和潮濕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會導致春季出現草木萌發和枝條鼓脹的現象。

當辰戌醜未四個方向出現震動和飄揚的變化時,這種變化就會導致秋季出現肅殺和暴雨的景象。

當土壤養分不足造成的問題影響到四個方向時,會影響到脾臟健康,而這種問題會表現為內部蓄積於心腹部位,外部則表現為肌肉和四肢的疾病。(按:辰戌醜未四個方向代表的是歲月的四個季度。張景嶽說:「歲土養分不足,木屬就會旺盛。如果木屬沒有侵犯土屬,而四季出現這種變化,那麼木屬就沒有旺盛過,因此春季就會出現這種現象。如果木屬侵犯土屬,而四季出現這種變化,那麼土屬就會生金屬,金屬就會剋制木屬,因此秋季就會出現這種景象。)

金不及,夏有光顯鬱蒸之令,則冬有嚴凝整肅之應。夏有炎爍燔燎之變,則秋有冰雹霜雪之後。其眚西,其臟肺,其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按:張景岳曰:「歲金不及,火當勝之。若火得其正而夏有此令,則水亦無復而冬有此應。若火氣侮金而夏有此變,則金之子水,水來剋火,而秋有此復矣。

白話文:

如果春天陽氣不足,夏天就會出現悶熱潮濕的現象,那麼冬天就會出現寒冷乾冷的氣候;如果夏天酷熱乾燥,那麼秋天就會出現冰雹霜雪的災害。影響在西方的部位,對應的臟腑是肺,疾病會內發在胸腔、脅部和背部,外發在皮膚和毛髮。

其眚西,其臟肺,皆金之應。按此下二節,不先言金水之本化,而先言火土之制化,與上三節不同者,不過文體之變,而義則同也。」)

白話文:

其西邊的缺陷,對應的臟腑是肺,都是金元素的反應。據此觀察下兩節,不先說明金水本源的化生,而先說明火土的制化,與上三節不同的地方,不過是文體的變化,而其道理是一樣的。

水不及,四維有湍潤埃云之化,則不時有和風生髮之應。四維發埃昏驟注之變,則不時有飄蕩振拉之復。其眚北,其臟腎,其病內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按:張景岳曰:「歲水不及,土當勝之。若土不為虐而四季有此正化,則木亦無復而不時有此正應。若土肆其勝而有四維之變,則水之子木,木來剋土,而不時有此復矣。

白話文:

水量充足時,河流四側就會生出霧氣和雲朵,這時常常會出現溫和的風來滋養萬物。河流四側的霧氣消散,突然降下大雨時,這時常常會出現疾風,使萬物飄搖。這種水氣不足的徵兆在北方,對應的臟器是腎,其病症在內部會出現腰脊骨髓疼痛,在外界會出現行走不便,膝蓋疼痛。

(注釋:張景嶽說:「當年降水不足時,土氣就會強盛。如果土氣沒有過分強盛,而四季都有這樣的正常變化,那麼木氣也不會受到抑制,就會時常有這樣的正常反應。但如果土氣過於強盛,導致河流四側發生變化,那麼水之子木,木氣就會來剋制土氣,從而時常出現這種反作用。

其眚北,其臟腎,皆水之應。湍,通官切。踹,腨同。」)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此生長化成收藏之理,氣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矣。(……按:權衡者,所以平物之不平也。天地之道,以平為正。故凡亢而高者,常抑之使降;卑而下者,常舉之使升。

白話文:

腎臟在北,其功能與水相應。(「湍」讀作「通官」,「踹」讀作「腨」。)

世間萬物的演變就像槓桿一樣,高處的壓抑低處的,低處的舉起高處的,演化的順應靜止的,靜止的復歸演化的,這是事物生長化育收藏的道理,也是氣的運行規律。如果失常了,天地就會閉塞。(……註:槓桿用來調和物體的不平衡。天地之道,以平衡為正。因此,所有亢盛而高的,通常壓抑它讓它降低;卑下而低的,通常舉起它讓它升高。

化得其正,氣常相應,鼓之桴也。邪而為變,子為母復,承乃制也。所以春生夏長,四季化成,秋收冬藏,實天地不易之理,而五行自然之氣也。苟氣反其常,則高下不平,而天地閉塞矣。)

白話文:

氣化遵循規律,氣血運行和諧,就像鼓槌敲擊鼓面。氣化如果偏離規律,出現變異,子氣又化生出母氣,承載著母氣而形成,這是氣化的法則。所以,春生夏長,四季更替,秋收冬藏,這是天地不變的規律,是五行自然之氣的運行。倘若氣化違背規律,就會上下不調和,天地運行失衡。

帝曰:夫子之言五氣之變,四時之應,可謂悉矣。夫氣之動亂,觸遇而作,發無常會,卒然災合,何以期之?(按:動亂謂因動而亂也。卒然發作,亦有可期必之道乎,)岐伯曰:夫氣之動變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災變,不同其候也。(按:言變雖無常,而候則可考也。)帝曰:何謂也?(按:言其候何如。

白話文:

黃帝問:先生所說五行的變化,以及四季的反應,可謂周詳。然而,這些氣的混亂變動,觸發而產生,發作沒有固定的時間,突然發生災難,我們如何預測呢?

岐伯答:氣的變動確實沒有固定的規律,但道德教化、政治法令和災禍的徵兆卻有不同的應對之法。

黃帝問:這是什麼意思?

)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榮,其政舒啟,其令風,其變振發,其災散落。(按:敷和者,謂敷布其融和之氣,春之德也。生榮者,榮華之色,化生於春也。舒,張也,啟,開也,春以開張為政也。是德化政令,春之正也。至其為變則振動發揚,其為災則消散零落,惟振發故散落也。

白話文:

岐伯說:東方產生風,風孕育樹木,它的德行是溫和調和,它的變化產生繁榮昌盛,它的政令是舒展通達,它的號令是微風吹拂,它的氣候特徵是振奮發揚,它的災害是散落凋零。(註釋:敷和,意指散佈溫和的氣息,是春天的德性。生榮,指花草樹木的繁榮茂盛,是春天的變化。舒,伸展;啟,開啟,春天以舒展開啟萬物為政。這些德行、化育、政令是春天的常態。至於它的變化,則會振動發揚;而它的災害,則會消散凋零,因為振動發揚會導致散落凋零。)

五運行大論曰:「其德為和,其化為榮,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文有詳簡之分,而義則一也。)

白話文:

《五行運行論》所說:「五行之德為和諧,五行之化促使萬物繁榮,五行之政令氣血通達,五行之令宣揚散發,五行之變化會牽引摧毀,五行之異常會導致隕落。」雖然文字敘述有詳有簡,但其義理卻是一致的。

南方生熱,熱生火,其德彰顯,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熱,其變銷爍,其災燔焫。(按:彰者自內而著於外,顯則昭著之極,象火之外達也。蕃茂者,夏時萬物蕃盛而暢茂也。明曜者,火之光輝也。銷爍者,火焦灼也。燔焫者,火燎原也。五運行大論曰:「其德為顯,其化為茂,其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其眚燔焫。」焫,如瑞切。)

白話文:

黑暗籠罩了整個地方。(除了大火之外,整個地方都在閃耀灼熱的光芒,一個聲音說:“現在已經黑暗了。”)

中央生濕,濕生土,其德溽蒸,其化豐備,其政安靜,其令濕,其變驟注,其災霖潰。(按,張景岳曰:「溽蒸,濕熱也。豐備,充盈也。驟注,急雨也。霖,久雨也。潰,崩決也。五運行大論曰:『其德為濡,其化為盈,其政為謐,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眚霖潰。』溽音辱。潰音會。」)

白話文:

中央產生濕氣,濕氣滋生了土壤,它的本質是潮濕而溫暖,它的轉化是豐富而充足,它的政令是安靜無為,它的命令是潮濕,它的變化是突然降雨,它的災害是連續豪雨和決堤潰壩。(註解:張景嶽說:「溽蒸是指濕熱。豐備是指充滿。驟注是指急促的暴雨。霖是指連續的降雨。潰是指堤壩崩潰。五運行大論中說:『它的本質是滋潤,它的轉化是充盈,它的政令是安寧,它的命令是降雲下雨,它的變化是突然降雨,它的災害是連續降雨和決堤潰壩。』溽讀作「辱」。潰讀作「會」。)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潔,其化緊斂,其政勁切,其令燥,其變肅殺,其災蒼隕。(按:清潔者,暑去涼生,氣清爽而潔淨也。緊斂,收縮也。肅殺,秋氣嚴肅而行殺令也。蒼隕,草木蒼老而隕落也。五運行大論曰:「其德為清,其化為斂,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眚蒼落。」隕音允。)

白話文:

西方五行屬金,金屬性生出乾燥,乾燥的感覺是潔淨清爽、收縮緊密,乾燥的氣候會招致嚴殺的災害,乾燥的季節會導致草木凋零。

(註解:潔淨清爽是指暑氣消退後涼氣生發,空氣清爽潔淨。收縮緊密是指天氣變冷,物體收縮。嚴殺是指秋天的肅殺之氣。凋零是指草木因為天氣寒冷而枯萎死亡。《五運行大論》中說:「金的屬性是清涼,它的變化是收斂,它的政令是嚴肅,它的命令是霧露,它的變化是嚴殺,它的結果是凋落。」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淒滄,其化清謐,其政凝肅,其令寒,其變凓冽,其災冰雪霜雹。(按:張景岳曰:「淒滄,寒氣也。謐,靜也。凝肅,堅斂也。凓冽,寒甚也。冰雪霜雹,陰氣所凝,或太陽用事,或以水復火,則非時而見。五運行大論曰:『其德為寒,其化為肅,其政為靜,其變凝冽,其眚冰雹。

白話文:

北部產生寒冷,寒冷產生水,它的特性是清冷孤獨,它的變化是清淨安靜,它的政令嚴謹,它的命令寒冷,它的變化極度寒冷,它的災害是冰雪霜雹。(按:張景嶽說:「清冷孤獨是寒氣。安靜是靜止。嚴謹是堅固收斂。極度寒冷是寒冷極致。冰雪霜雹是陰氣凝結,或太陽掌管事物,或以水剋火,就會在不合時令出現。五運行大論說:「它的特性是寒冷,它的變化是嚴肅,它的政令是靜止,它的變化是極度寒冷,它的災禍是冰雹。」

』滄音倉。謐音密。」)是以察其動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變有災,而物由之,而人應之也。(按:張景岳曰:「德化政令,和氣也;為災為變,乖氣也。施化出乎天地,而人物應之。得其和,則為生為成;遇其乖,則為災為害。」)

白話文:

「滄」音同「倉」,「謐」音同「密」。因此,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有德行、有教化,有政府、有命令,有變異、有災害,萬物由此而生,而人也因此而反應。(按:張景嶽說:「德行、教化、政府、命令,都是和諧的氣息;災害、變異,都是乖舛的氣息。教化是由天地施行的,而萬物應和。得到和諧的氣息,就會生長和完成;遇到乖舛的氣息,就會導致災害和禍害。)

帝曰:夫子之言歲候,不及其太過,而上應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災眚變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動,其亦為之變乎?(按:張景岳曰:「此承上文而詳求五星之應,謂凡德化政令,災眚變易,其有卒然而動者,星亦上應否也。」)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無妄動,無不應也。

白話文:

黃帝說:您談論的歲候,沒有超出過它的限度,而且在上和五星互相影響。現在,道德教化、政令和法令、災禍和祥瑞之兆發生變化,都是異常的,突然發生,這些也會影響五星的變化嗎?(註:張景嶽說:「這段話承接上文,詳細探討五星的影響,認為凡是道德教化、政令和法令、災禍和祥瑞之兆發生突然變化,五星是否也會相應變化。」)岐伯說:我們遵循自然規律行動,所以沒有不恰當的行動,沒有不會應驗的變化。

卒然而動者,氣之交變也,其不應焉。故曰應常不應卒,此之謂也。(按:承天而行,謂歲運承乎天運,太過不及各有其常,五星自相應於上,以氣無妄動故也。若夫卒然而動,非關天運,因交而變,則五星未必相應。其不應也,氣非一定,星無所屬故也。)帝曰:其應奈何?岐伯曰:各從其氣化也。

白話文:

突然發生改變,是由於氣的交替變化,所以不會相應。因此說「應當順應常態,不應當突然變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按:承接上天的運行,指歲運承接天運,太過或不及都有固定的規律,五星在天上自相應對,是因為氣不會無端變動。如果突然發生變動,不關天運的事,而是由於交替變化,那麼五星未必就會相應。它之所以不應對,是因為氣不是固定的,星就無所屬。)帝說:那它們如何相應?岐伯說:它們各自順應各自的氣化(變化)。

(……按:張景岳曰:「各從其氣化者,歲星之化其應風,熒惑之化其應火,鎮星之化其應濕,太白之化其應燥,辰星之化其應寒也。」)應近則小,應遠則大。(……按:五星之應六氣,為災為德,各有遠近之分。其近而微也,星象常小;其遠而甚也,星象常大。)德者福之,過者伐之。

白話文:

古文:

按:張景嶽說:「星象的影響會隨著氣的變化而不同,歲星(木星)應於風,熒惑(火星)應於火,鎮星(土星)應於濕,太白(金星)應於燥,辰星(水星)應於寒。」

影響距離近的話,星象就小;影響距離遠的話,星象就大。


五顆星對六氣的影響,會帶來災禍或福德,而且有近遠之分。影響較近且微弱時,星象通常較小;影響較遠且嚴重時,星象通常較大。

有福報的會受到庇佑,過度的人會遭到懲罰。

(按:順天氣者,有德者也,天錫之福;逆天氣者,有過者也,天伐之災。)是以象之見也,高而遠則小,下而近則大,故大則喜怒邇,小則禍福遠。(……按:星象之有大小也,由於所見之有不同也。下而近則大,大非無因也,喜怒之應將近矣。高而遠則小,小非偶然也,禍福之應尚遠也。

白話文:

順應自然規律的,是有德之人,天賜予福報;違背自然規律的,是有過之人,天降下災難。

因此,看星象的時候,高而遠的(星星)看起來小,低而近的(星星)看起來大。所以,大的(星星)表示喜怒將近,小的(星星)表示禍福還遠。

(星象的大小,取決於觀察者的位置。低而近的看起來大,並非無緣無故,而是因為喜怒將近;高而遠的看起來小,也非偶然,而是因為禍福還遠。)

張景岳曰:「上文云應近則小,應遠則大,此云大則喜怒邇,小則禍福遠,似乎相反。但上文之近遠,近言其微,遠言其甚,故應微而近則象小,應甚而遠則象大;此言邇遠者,邇言其急,遠言其緩,故象大則喜怒之應近而急,象小則禍福之應遠而緩。蓋上文以體象言,此以遠近辨,二者詞若不同,而理則一也。

」)

白話文:

手中最壞的災禍似乎最接近。

帝曰: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相加也;勝復盛衰,不能相多也;往來小大,不能相過也;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各從其動而復之耳。(按:天地之道,分於陰陽,陰陽之理,不外動靜。是故其靜也,眾理涵焉,事物安焉,何損何益。

白話文:

皇帝問:「它們的德行、政令、災難、變化,有什麼不同的影響或損失?」

岐伯答:「德行、政令、災難、變化,不能互相影響;勝利和失敗、興盛和衰敗,不能互相增減;往來和大小,不能互相超過;使用和提升或降低,不能互相缺少。它們各自遵循自己的變化規律。」

(注:天地之道在於陰陽,陰陽之理不外乎動靜。因此,它們靜止時,各種道理蘊藏其中,事物安穩其中,何來損失或收益。)

然不能以終靜也,則紛然而動矣。德也、災也、勝也、復也、往也、來也、升也、降也,益兮復損,損兮復益,皆動之所致也。六微旨大論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易曰:「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此之謂歟。)

白話文:

然而,不能完全保持靜止,就會紛亂而活動。得到好處、遭遇災難、勝利、失敗、前行、後退、升高、下降,增長又減少,減少又增長,這些都是動的原因造成的。

《六微旨大論》說:「成敗好壞的起伏,產生於動。動而不已,就會產生變化。」《易經》說:「吉凶悔吝,產生於動。」這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氣之祥,政令者氣之章,變易者復之紀,災眚者傷之始。(按:祥,瑞徵也。章,昭著也。紀者,變易之期。始者,災傷所由。)氣相勝者和,不相勝者病,重感於邪則甚也。帝曰:善!(……按:相勝者,正勝邪也。不相勝者,邪勝正也。重感於邪,如有餘逢王,不足被傷,則盛者愈盛,虛者愈虛,其病必甚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這種疾病是如何產生的?

岐伯回答道:道德教化是正氣的徵兆,法律制度是正氣的表現,物極必反是疾病的緣由,災害事故是損傷的開始。

正氣和邪氣相抗衡則會和諧,不能相抗衡則會生病,如果邪氣過度侵襲,病情就會更加嚴重。

黃帝說:說得好!(……註:相抗衡指正氣戰勝邪氣,不能相抗衡指邪氣戰勝正氣。如果邪氣過度侵襲,就像富裕的人遇到國王就會更加富裕,貧窮的人受到傷害就會更加貧窮,這樣一來,強者會越來越強,虛弱者會越來越虛弱,這種疾病一定會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