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內篇 (39)
內篇 (39)
1. 玉版論要
揆度奇恆,道在於一,一者神也,有神則生,失神則死,凡色脈陰陽,以此為揆度之要道也。景岳詮解已確,謹錄如下。
白話文:
觀察奇異不凡的事物,規律只有一個,這個規律就是神。有神就生,失去神就死。所有顏色的脈象和陰陽,都以此為觀察規律的根本之道。景嶽的解釋已經很明確,謹此記錄如下。
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恆,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對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恆者,言奇病也。請言道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按:張景岳曰:「揆度,揣度也。奇恆,異常也。所指不同,有言疾病者,有言色脈者,有言臟腑者,有言陰陽者。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測量和推測奇特恆常的事物,不同的說法標準不一,那該如何運用呢?
岐伯回答說:測量和推測是指判斷疾病的輕重淺深;奇特恆常是指罕見的疾病。請讓我來說明醫道的最高原則,五色脈象的變化,測量和推測奇特恆常的事物,這些原則都只有一個。(按:張景嶽說:「揆度,就是揣測。奇恆,就是異常。不同的說法標準不一,有的指疾病,有的指面色脈象,有的指臟腑,有的指陰陽。)
異常之病,非揣度淺深之詳,不易知也。至數之義,所包者廣。能知天地之至數,即可知人之至數。脈色奇恆,其變雖多,其道則一,一者如下文所謂神而已矣。」)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按:張景岳曰:「神者,陰陽之變化也。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白話文:
非凡的疾病,不容易從淺顯的觀察中瞭解其嚴重性。關於「至數」的概念,其內涵非常廣泛。能夠理解天地間運行規律的人,就能夠理解人體內運作的規律。脈象和氣色的異常變化,雖然表現形式多樣,但其本質都是同一的,這個本質就是本文下面所說的神。神氣運行時,不回轉,回轉時不運行,都是失去了其應有的規律。(張景嶽註解:「神,就是陰陽相互轉化的規律。易經上說:『明白陰陽轉化之道的人,就能明白神靈活動的原理。』)
』轉,運行不息也。回、逆而邪也。神機之用,循環無窮,故在天在人,無不賴之以成化育之功者,皆神轉不回也。設其回而不轉,則至數逆,生機失矣。故曰神去則機息,又曰失神者亡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按:至數者神機也,至精至微,最切近於人者。)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
(按:玉機真臟論亦有此數語。)
白話文:
神機的運轉是永不停息的。當神機運轉順暢時,它可以化育萬物,對天地萬物和人體健康都至關重要。如果神機逆轉不運轉,則生命機理會失調,人體健康將受到損害。因此,如果神機離開了,生命機理就會停止,失去神機的人就會死亡。
「至數」的關鍵點是它非常精微,與人體關係最為密切。將它記載在玉板上,並命名為「合玉機」。
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按:張景岳曰:「天之神機見於氣候,人之神機見於脈色,凡此上下左右及下文淺深逆從日數之類,皆色脈至數之要,不可不察也。」)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按:張景岳曰:「色淺則病微,故可以湯液主治而愈亦速也。湯液者,五穀之湯液,蓋調養之道,非後世湯藥之謂。
白話文:
現代
人的氣色會反映在身體的上下左右各個部位的重要位置。(張景嶽說:「老天的神機體現在氣候中,人的神機體現在脈象和氣色上。本文提到的上下左右以及後文所說的深淺、順逆、天數等,都屬於診脈和看氣色的關鍵要點,不可不仔細觀察。)如果氣色淺淡,可以用藥膳湯液治療,十天就能痊癒。(張景嶽說:「氣色淺淡說明病情較輕,所以可以用藥膳湯液治療,而且治療時間較短。藥膳湯液是指五穀熬製的湯液,是調理身體的辦法,不是指後世的中藥湯劑。)
義見後。」)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按:張景岳曰:「色深則病深,故當以齊主治而愈稍遲。齊,劑同,藥劑也。湯液醪醴論曰:『必齊毒藥攻其中。』義見後。」)其見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按:大深,病尤甚矣,故必以醪酒主治。醪酒,藥酒也,如腹中論雞矢醴之類。
白話文:
病症的徵象在後面。(按:張景嶽說:「徵象深,則病深,所以要使用齊全的主治方法,二十一天才痊癒。」齊,指劑量相同,藥物劑量。湯液醪醴論說:「一定要使用毒藥來攻擊病患的內部。」病症的徵象在後面。)病症徵象很大而且深,要用醪酒來治療,一百天才痊癒。(按:大深,病況特別嚴重,所以一定要用醪酒來治療。醪酒,藥酒,比如腹中論中的雞矢醴這一類。
)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按:張景岳曰:「色夭面脫者,神氣已去,故不可治。百日盡,則時更氣易,至數盡而已。上節言病已,此言命已也。」)脈短氣絕,死。(按:張景岳曰:「脈短氣絕者,中虛陽脫也,故死。」)病溫虛甚,死。(按:張景岳曰:「病溫邪有餘,虛甚正不足,正不勝邪,故死。
白話文:
- 臉色變黑、面部浮腫,無法醫治,百日之內病症將會完全消散。(按:張景嶽說:「面色發黑、面部浮腫,說明神氣已經散失,所以無法醫治。百日之後,季節和氣候發生變化,病情就會達到極致。)
- 脈搏微弱、氣息斷絕,患者將會死亡。(按:張景嶽說:「脈搏微弱、氣息斷絕,說明中焦的陽氣已經散失,所以會死亡。」)
- 病情虛弱嚴重,患者將會死亡。(按:張景嶽說:「病邪過盛,虛弱過甚,正氣不足,正氣無法戰勝邪氣,所以會死亡。」)
」謹按以上言容色之淺深,以全面言也;以下言上下左右,以部分言也。)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按:張景岳曰:「要,即逆從之要也。五色篇曰:『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故上為逆,下為從也。」)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
白話文:
上面講的是整體面色深淺,下面講的是上下左右部位的變化,每個部位都有其關鍵所在。顏色往上走是逆行,代表病情加重;往下走是順行,代表病情減輕。女子右邊是逆行,左邊是順行;男子左邊是逆行,右邊是順行。
(按:張景岳曰:「女為陰,右亦為陰,色在右,則陰病甚矣,故女以右為逆。男為陽,左亦為陽,色在左,則陽病甚矣,故男以左為逆。此雖以色為言,而病之逆從亦猶是也。」)易,重陽死,重陰死。(按:張景岳曰:「易,變易也。男以右為從而易於左,則陽人陽病,是重陽也。
白話文:
張景岳說:「女性屬陰,右手也屬陰,如果顏色偏向右側,就代表陰病很嚴重,所以女性以右手為逆。男性屬陽,左手也屬陽,如果顏色偏向左側,就代表陽病很嚴重,所以男性以左手為逆。雖然這是在說顏色,但疾病的逆從也是一樣的。」
易,就是變易的意思。男性以右手為從,而容易變易到左側,這就代表陽性的人出現陽性疾病,是重陽。
女以左為從而易於右,則陰人陰病,是重陰也。重陽重陰者,陰陽偏勝也,有偏勝則有偏絕,故不免於死。」)陰陽反作,治在權衡相奪,(按:舊本反他,誤也。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反作。」是也。今改從之。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若證陰脈陽,證陽脈陰,或宜陰反陽,宜陽反陰,則治病者當量其虛實真假而為之,奪其有餘,補其不足,如權衡然,則善矣。)奇恆事也,揆度事也。
白話文:
女性以左手為輔,容易用右手,所以陰性體質的人患陰性疾病,就屬於陰氣過盛。陰氣過盛或陽氣過盛,都是陰陽失衡,陰陽失衡就會導致極端,最終難免死亡。陰陽失調,治療方法在於權衡調整,使陰陽平衡。奇特而難以預料的事情,需要謹慎判斷。
(按:張景岳曰:「此承上文而言。陰陽反作,即奇恆事也。權衡相奪,即揆度事也。」)搏脈痹躄,寒熱之交。(按:張景岳曰:「上文言奇恆之色,此下言奇恆之脈。搏脈者,搏擊於手也,為邪盛正衰,陰陽乖亂之脈,故為痹,為躄,為或寒或熱之交也。痹,頑痹。躄,足不能行也。
白話文:
(張景嶽說:「這段文字接著上面一段講述。陰陽顛倒,就是奇怪而罕見的事情。權衡相奪,就是衡量比較的事情。」)
把脈跳動不暢,身體麻痺不能動彈,寒熱交加。
(張景嶽說:「上面一段文字講述了奇怪而罕見的顏色,這邊接著講述奇怪而罕見的脈象。搏脈是指脈搏在手上跳動不順,代表邪氣旺盛,正氣衰弱,陰陽失調的脈象。所以會導致麻痺,不能行走的症狀,或者是時而寒時而熱的狀態。麻痺是指肢體僵硬麻木。躄是指腳不能行走。)
躄音碧。」)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按:張景岳曰:「脈孤者,孤陰孤陽也。孤陽者,洪大之極,陰氣必消;孤陰者,微弱之甚,陽氣必消。故脈孤為消氣也。脈虛兼泄者,必亡其陰,陰亡則血虛,故虛泄為奪血也。」)孤為逆,虛為從。(孤無所依,故曰逆;虛衰可復,故曰從。
白話文:
「躄」字讀音為「碧」。
脈象單獨出現孤脈為元氣消耗,虛弱加洩氣為血氣被奪取。(按:張景嶽說:「脈象單獨出現孤脈,是指孤獨的陰脈或陽脈。孤獨的陽脈,脈象非常洪大,陰氣必定消耗;孤獨的陰脈,脈象極其微弱,陽氣必定消耗。所以脈象單獨出現孤脈為元氣消耗。脈象不僅虛弱還有洩氣,必定會導致陰氣喪失,陰氣喪失就會導致血氣虛弱,所以虛弱加洩氣為血氣被奪取。」)孤脈為逆,虛脈為從。(孤脈無所依附,所以稱為逆;虛弱之脈可以恢復,所以稱為從。
)行奇恆之法,以太陰始。(凡揆度奇恆之法,先以氣口太陰之脈,定四時之正氣,然後度量奇恆之氣。)行所不勝曰逆,逆則死。(按:張景岳曰:「行所不勝,克我者也,如以木見金,以土見木之類。」)行所勝曰從,從則活。(按:張景岳曰:「行所勝,我克者也,如以木見土,以土見水之類。
白話文:
使用奇恆之法的步驟,從太陰經開始。(凡是推算奇恆之法的步驟,首先使用氣口太陰經的脈象,確定四時的正氣,然後再推算奇恆之氣。)
遵循自己無法承受的能量方向,稱為逆,逆則死亡。(注:張景嶽說:「遵循自己無法承受的能量方向,就是被剋制的一方,例如木剋金、土剋木。」)
遵循自己能承受的能量方向,稱為從,從則生存。(注:張景嶽說:「遵循自己能承受的能量方向,就是剋制一方,例如木剋土、土剋水。」)
」)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按:八風,四正四維,八方之風也。諸風之至,常隨四時而相勝,勝有常數,終始循環。)逆行一過,不復可數。(如時氣反常,風行乖逆,猝然而過,既無相勝之序,更何終始之可數,而奇恆之變所由起,所謂回則不轉也。景岳以色脈失調為喻,忍未確。
)論要畢矣。(按:此篇尾結句語也。諸家讀解,皆連上文,誤矣。)
白話文:
一年四季中的八種風向,輪流勝利和壓制,周而復始。(註:「八風」指八個方向的風。「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各種風的影響力會隨著四季而變化,有固定的順序,循環往復。)
如果逆行一次,就無法再計算順序。(就像氣候反常,風向混亂,突然出現異常,既沒有勝利壓制的順序,也無法計算循環往復。這就是奇特變化的來源,所謂「回則不轉」的意思是:違反了固定的順序。)景嶽醫師用陰陽脈象失調來比喻這種現象,但不太準確。
2. 腹中論篇
腹中論者,言腹中之病也。凡八則,而今刪其一。腹中之病,誠不止此,而此特其大凡耳。
白話文:
這段文字在講腹部疾病的,總共有八條,現在刪去了其中一條。腹部的疾病其實不只這些,這裡只是列出了大概的情況。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岐伯曰:名為鼓脹。(心腹脹滿,不能再食,形如鼓脹,故名鼓脹也。按:鼓脹一證,最為惡候,似不止於心腹脹滿,不能再食而已也。太素作谷脹,良是。蓋氣壅而不能化食者,非真鼓脹,注言形如,是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白話文:
黃帝問道:有人心腹脹滿,早上吃不下東西,到了晚上也吃不下,這是什麼病?
岐伯答道:這叫做鼓脹。(心腹脹滿,再也不能進食,形狀就像鼓脹一樣,所以稱為鼓脹。按:鼓脹這種病症是很嚴重的,不只心腹脹滿,不能進食而已。太素書中將它稱為谷脹,這說法很好。因為氣滯而不消化食物,並不是真正的鼓脹,注釋中說形狀像鼓脹,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說:要如何治療呢?
岐伯答道:用雞矢醴來治療,一劑就能知道效果,兩劑就能痊癒。
(古本草,雞矢並不治鼓脹,惟大利小便,微寒。今方製法,當處湯漬服之。按:鼓脹固非雞矢所能治,即谷脹恐亦非宜。大抵方藥有古人能用之,而後人必不可用者,此類是也。)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復謂再發,言如舊也。)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
(……按:言腹滿而不能食者,其因原起於飲食,繼又不能樽節,故令復發如舊也。)
白話文:
(古代本草綱目記載,雞矢草並不治療鼓脹,只有利尿作用,性質微寒。現在的製法是將雞矢草用熱水浸泡後服用。按:鼓脹本來就不是雞矢草能治好的,即使是脹氣,恐怕也不適合用。總之,有些方藥古人可以用,但後人未必可以用,這類方藥就是如此。)黃帝問:有時病症會復發,這是什麼原因?(復指再次發病,指症狀與之前相同。)岐伯回答:這是飲食不節制的緣故,所以時常會得病。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清液,清水也,亦謂之清涕。清涕者,謂從窈漏中漫液而下,水出清冷也。眩謂目視眩轉也。前後血謂前陰後陰出血也。)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白話文:
皇帝問:有的人胸脅部脹滿,影響進食,發病時先聞到腥臭氣味,吐出清澈的液體,然後咳血,四肢無力,頭暈目眩,時常前陰或後陰出血,請問這是什麼病?怎麼得的?(清液:清水,也稱清涕。清涕:從鼻腔中緩緩流下的清冷液體。眩:指視物旋轉不清。前後血:指前陰或後陰出血。)
岐伯答:這是血枯症。這種病是年輕時失血過多所致,比如喝醉酒後性交,導致中氣耗竭,肝臟受損,因此月經變少或停止。
(出血多者,謂之脫血,漏下、鼻衄、嘔吐出血皆同焉。夫醉則血氣盛,血氣盛則內熱,因而入房,髓液皆下,故腎中氣竭也。肝藏血,以少大脫血,故肝傷也。然於丈夫則精液衰乏,女子則月事衰少而不來。)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飯後藥先,謂之後飯。
白話文:
男性頻頻遺精稱為脫血,包括漏水、鼻血、嘔吐等情況。醉酒後氣血旺盛,氣血盛則內熱,進而入房,精液和骨髓等都會流失,導致腎氣耗竭。肝臟儲藏血液,如果大量失血,會損傷肝臟。對於男性,會導致精液不足;對於女性,會導致月經稀少甚至閉經。
如何治療脫血?用什麼方法?岐伯說:用四個烏賊的骨頭和一株車前草,兩者混合研磨成丸,用雀卵大小,每餐後服用五粒,用鮑魚湯送服,以利於腸道通暢。(……所謂「飯後藥先,謂之後飯」,指餐後服用。)
按古本草經云,烏鰂魚骨、藘茹等,並不治血枯。然經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爾。夫醉勞力以入房,則腎中精氣耗竭;月事衰少不至,則中有惡血淹留。精氣耗竭,則陰萎不起而無精;惡血淹留,則血痹著中而不散。故先茲四味,用入方焉。古本草經曰:烏鰂魚骨,味鹹冷平無毒,主治女子血閉。
白話文:
根據古代的《本草經》,烏賊魚骨頭和藘茹等藥物並不能治療血枯。然而,中醫方劑中使用它們,是針對其產生的原因和來源。
如果醉酒、過度勞累後與人發生關係,就會導致腎中精氣耗盡;月經減少或完全不來,則會導致體內有惡血積留。精氣耗盡,就會導致陰陽失調、無精;惡血積留,就會導致血流不暢。因此,先使用這四種藥物加入方劑中。
古代《本草經》記載:烏賊魚骨頭,味道鹹、寒、平、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女性血閉。
藘茹味辛寒平有小毒,主散惡血。雀卵味甘溫平無毒,主治男子陰萎不起,強之令熱,多精有子。鮑魚味辛臭溫平無毒,主治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尋文會意,方義如此而處治之也。按: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及太素藘作䕡,詳王注性味乃䕡茹,當改藘作䕡。又按本草烏鰂魚骨冷作微溫,雀卵甘作酸,與王注異。
」)
白話文:
藘茹
味道辛寒,藥性平穩,微有毒性,主要用於化散惡血。
雀卵
味道甘甜,藥性溫和,無毒,主治男性陽痿不起,壯陽助熱,精氣充沛,有助生育。
鮑魚
味道辛臭,藥性溫和,無毒,主治四肢的瘀血阻滯不散。
結論
根據藥物特性,方劑配伍應遵循上述原理。
註釋:
《新校正》一書指出:甲乙經和《太素》中記載的「藘」應作「䕡」,王注中指出的藥性應為「䕡茹」,因此「藘」應改為「䕡」。此外,本草綱目記載烏鰂魚骨為微溫,雀卵為酸性,與王注的記載不同。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按:伏梁本為心之積,今本篇又有兩伏梁,詳求其義,彼此殊別,乃知凡胸腹之間,病有聚而成形者,皆得謂之伏梁,所謂名同而實異也。)
白話文:
皇帝問:有些病症小腹腫脹,上下左右都有根基,這是什麼病?可以治療嗎?岐伯回答:這種病叫做「伏梁」。(注:「伏梁」本來是心臟積氣,但這一篇又有兩個「伏梁」,仔細研究它的含義,它們彼此區別很大,才明白凡是胸腹之間聚集而形成的病症,都可以稱為「伏梁」,也就是說名稱一樣但實際內容不同。)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膈挾胃脘內癰。(正當衝脈帶脈之部分也。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橫絡於臍下。衝脈者,與足少陰之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
白話文:
皇帝問:「伏梁病的成因是什麼?」
岐伯回答:「腹中積聚大量膿血,沉積在腸胃之外。此病無法根治,如果治療,每次都會切除潰瘍,如果按壓,就會致命。」
皇帝問:「為什麼會這樣?」
岐伯說:「因為這種疾病在下面是由於陰氣,會產生膿血;在上面壓迫胃脘,導致膈肌和胃之間產生內癰(生長在衝脈和帶脈區域的癰腫)。帶脈從季脅開始,繞身一週,橫過臍下。衝脈與足少陰經的絡脈相連,從腎臟下方開始,出於氣衝穴,沿著陰股循行。(這些區域正是衝脈和帶脈所經過的地方。)
其上行者,出臍下三寸關元之分,挾臍直上,循腹各行,會於咽喉。故病當其分,則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也。以其上下堅盛,如有潛梁,故曰病名伏梁,不可治也。以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按之痛悶不堪,故每切接之致死也。以衝脈下行者絡陰,上行者循腹故也。上則迫近於胃脘,下則因薄於陰器。
白話文:
往身體上方走的經絡,由肚臍下方三寸的關元分出,沿著肚臍向上,循著腹腔的部位運行,在喉嚨處會合。所以這個部位發生病症時,小腹就會腫大,上下左右都有病根。因為上下都堅硬不通,好像有隱藏的橫樑,所以這種病症稱為「伏梁」,是無法醫治的。因為大量的膿血包裹在腸胃之外,按壓時會疼痛難忍,因此每切開就會導致死亡。衝脈往身體下方走時,與陰脈交絡,往身體上方走時,則循著腹腔。向上就會靠近胃部,向下就會靠近生殖器官。
若因薄於陰,則便下膿血。若迫近於胃,則病氣上出於膈,復挾胃脘內長其痛也。以本有大膿血在腸胃之外故也。生當為出,傳文誤也。按:切,切痛也。注切按連續,誤矣。又注生作出,太素挾胃作使胃,義並通。)此久病也,難治。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勿動亟奪。
白話文:
如果陰不足,就會流出膿血。如果膿血靠近胃部,病氣就會上衝到膈肌,並夾著胃脘部,加重疼痛。這是因為體內本來就有膿血存在於腸胃之外的緣故。生字應為出字,傳承中的文字有誤。按:切字,指切痛。「注切按」連續兩字,有誤。「又注生作出,太素挾胃作使胃」,這幾個字的意思是可以通順的。這是久病的表現,難以醫治。膿血在臍部以上就是逆流,在臍部以下就是順流,不要急於去除。
(……若裹大膿血居臍上,則漸傷心臟,故為逆。居臍下,則去心稍遠,猶得漸攻,故為從。從,順也。亟,數也。奪,去也。言不可移動,但數數去之則可矣。)
白話文:
如果肚臍上方有大膿血,會逐漸損傷心臟,因此稱為「逆」。如果肚臍下方有膿血,與心臟距離較遠,還能逐漸治療,因此稱為「從」。「從」表示順從,「亟」表示頻繁,「奪」表示去除。意思是不要移動膿血,但可以頻繁地清除膿血就能痊癒。
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藥,石藥發癲,芳草發狂。(多飲數溲,謂之熱中。多食數溲,謂之消中。多喜曰癲。多怒曰狂。芳,美味也。)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說。熱中消中者,脾氣之上溢,甘肥之所致,故禁食高梁芳美之草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您多次提到熱中消中。患有消中的人,不能服用高粱、香草和石藥,石藥會導致癲狂,香草會導致發狂。(經常喝很多水會小便多,稱為熱中。經常吃很多東西會小便多,稱為消中。經常高興稱為癲。經常生氣稱為狂。香,指味道好。)熱中消中的人,都是富貴之人。如今禁止高粱,不符合他們的喜好,禁止香草石藥,則會使他們的病無法痊癒,請說明一下其中的道理。」扁鵲回答:「患有熱中消中的人,是脾氣上溢導致的,吃太多甜肥厚味的東西造成的,所以要禁止食用高粱和味道好的香草。」
富貴人者,驕恣縱欲,輕人而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帝思難詰,故發問之。高,膏。粱,米也。石藥,英乳也。芳草,濃美也。然此五者,富貴人常服之,難禁也。岐伯曰: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脾氣溢而生病,氣美則重盛於脾,氣悍則又滋其熱。
白話文:
富貴人家的人,過於自負放縱,輕視他人又無法約束自己。如果約束他們,就會違揹他們的意願,順應他們則會加重他們的病情。黃帝思索難以說明,於是提出問題。
高,指肥肉;粱,指糯米。石藥,指雄黃。芳草,指香濃美味的藥草。
然而,這五種東西是富貴人家經常服用的,很難禁止。
岐伯回答說:芳草的氣味芳香,石藥的氣味辛烈。這兩種氣味急促強烈,所以不讓心神舒緩、脾氣溫和的人,不能服用這兩種東西。(脾氣溢出而生病,氣味芳香則會加重於脾,氣味辛烈則會滋生熱毒。)
若人性和心緩,氣候舒勻,不與物爭,釋然寬泰,則神不躁迫,無懼內傷也。按:富貴者觀此,其亦可以知所守矣。)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岐伯曰:夫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熱氣慓盛則木氣內余,故心非和緩則躁怒數起,躁怒數起則熱氣因木以傷脾,甲乙為木,故至甲乙日更論脾病之增減也。)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性格溫和心態平和,氣色舒暢均衡,不與外界爭執,心胸寬廣,那麼神志不會焦躁不安,也不會遭受內傷。注:有錢有勢的人看到這段話,也可以知道自己該遵守的原則。
黃帝說:不能服用這兩種藥物,為什麼?
岐伯說:熱氣強悍,藥氣也是如此。這兩種氣相遇,恐怕會損傷脾臟。脾臟是屬土的,而它不喜歡木氣。服用這種藥物的人,到了甲乙日那天,要再次討論脾臟病情的變化。(熱氣旺盛,木氣就會內盛,所以如果心性不平和,就會經常躁怒不安。躁怒不安,就會導致熱氣藉助木氣來損傷脾臟。甲乙屬木,所以到了甲乙日,要再次討論脾臟病情的增減情況。)
帝曰:有病膺腫、(按:甲乙經作癰腫,非也。)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膺,胸旁也。頸,項前也。胸,膺間也。)岐伯曰:名厥逆。(氣逆所生,故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則喑,石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石謂以石針開破之。
白話文:
皇帝問:有的人脈搏無力、頭部劇痛、胸部發漲、腹部脹滿,這是什麼病?是怎樣得來的?(按:胸部兩側稱“縋”,脖子前面稱“監”,胸部內部稱“縋間”)
岐伯答:叫做逆。由於氣逆而引起,所以叫做逆。
皇帝問:該如何醫治?
岐伯答:用針刺會引起,用石針鑿開會導致狂躁,必須讓氣息變平穩,纔可以進行醫治。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灸之則火氣助陽,陽盛故入陰;石之則陽氣出,陽氣出則內不足,故狂。)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按,並,注謂併合,是也。至其所以併合可治之解,惜未明快。
白話文:
皇上問:「這是為甚麼呢?」
岐伯答:「陽氣旺盛浮在上,在上面有餘。灸就是讓陽氣進入陰分,陽氣一入,人便會發不出聲音;砭就是讓陽氣虛弱,陽氣一虛,人便會發狂。
灸的原理是,火氣能幫助陽氣,陽氣旺盛,所以能進入陰分;砭的原理是,砭能讓陽氣排出,陽氣排出,人體內陽虛,所以會發狂。
所以,發狂的人,需要讓陽氣和陰氣同時治療,才能治癒,令人康復。
(按:『並』,注釋說:『併合』,就是合起來的意思。至於說到『併合』能夠治癒,具體的原因,很遺憾地,解釋得不太清楚。)
蓋言氣逆之證,上衝胸膺,散漫腹脅,攻之急則氣不歸經而逆愈甚。故須因勢利導,使氣合而並於一,然後中滿者補其母,陽浮者滋其陰,火盛氣壅者消散而清利,則上衝者必降而順下,散漫者自斂而歸於原也。)
白話文:
談到氣逆的症狀,會往上衝到胸腔和咽喉,四散瀰漫在腹部兩側,發作強烈時,氣息不能歸通經絡,逆行的狀況會更嚴重。因此,應順勢疏導,讓氣息聚集併於一處,然後針對中氣虛弱的,補養其母氣(腎氣);陽氣過旺的,滋補其陰液;火氣旺盛、氣息壅塞的,消散火熱、清利氣息。這樣,往上衝的氣息必定下降順下,四散的氣息自然會收斂,歸回原處。
帝曰:善!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病謂經閉也。脈法曰:「尺中之脈,來而繼絕者,經閉也。月水不利,若尺中脈絕者,經閉也。」今病經閉,脈反如常者,婦人妊娠之證,故云身有病而無邪脈也。按:帝問懷子之且生是有二意,而伯答有病無邪,是止解懷子,而且生義竟無所解,必有脫簡。且生謂將產也。)
白話文:
帝皇說:說得好!怎麼知道懷孕將要生產呢?
岐伯說:身體有病,但脈象卻正常。(病是指經閉,脈法中說:「尺脈(小指側脈)的脈搏,忽來忽斷的,是經閉。月經不通暢,如果尺脈斷絕的,也是經閉。」現在有經閉的病症,脈象卻像正常人一樣,這是婦女懷孕的徵兆,所以說身體有病但脈象卻正常。)
按:帝皇詢問懷孕將要生產,包含兩個意思,而岐伯回答有病而脈象正常,只解釋了懷孕,但生產的意思卻沒有解釋,肯定有所省略。懷孕將要生產,指的是將要臨產。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䐜脹而頭痛也。帝曰:善!(按:熱者,火之氣也。火盛則熱,病屬三陽,三陽盛極,氣及於陰,皆火之為患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患有發熱症狀並伴有疼痛的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發熱的症狀是由於陽脈太盛引起的,與三陽經脈的活躍有關。如果人迎脈脹盛一次,表示少陽經脈有熱;脹盛兩次,表示太陽經脈有熱;脹盛三次,表示陽明經脈有熱,陽氣已經進入陰經。
陽氣進入陰經,就會導致頭部和腹部出現疾病,出現脹滿和頭痛的症狀。
皇帝說:說得太好了!(注:熱性屬火氣。火氣旺盛就會發熱,這種疾病屬於三陽經絡,三陽經絡極度旺盛時,氣就會進入陰經,這些都是火氣引起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