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內篇 (35)
內篇 (35)
1. 六節臟象論
盈謂氣盈,虛謂朔虛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按:此節無甚深義,註解殊覺支離。蓋言天以六六之節成於上,地以九州九野列於下,人則戴天履地而其氣常與之相通也。)故其生五,其氣三。(按:五,五臟,謂人具五臟以生也。
三,生氣通天論注作天氣、地氣、運氣,謂人在天地之中,必本其氣以為氣也。)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非唯人由三氣以生,天地之道亦如是矣,故易乾坤諸卦皆必三矣。)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按:九,九州,九野。爾雅云:「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
」王注所引多「郊外謂甸」,然亦止七野而缺其二焉。九野為九臟,猶言九臟應九野,蓋互文也。)故形臟四,神臟五,合為九臟以應之也。(按:神臟五: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腎。五臟藏神,如宣明五氣篇及九針論所言是也。形臟四,三部九候論言「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是也。
)
帝曰:余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閏,願聞何謂氣?……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按:此言主治,蓋謂一歲則以司天為主,一節則以主令為主,而後為之施治也。)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
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按:春木生夏火,火生長夏土,土生秋金,金生冬水,水又生春木,是相襲也。皆治之,謂各主時行令也。時立氣布,謂時當春則木氣旺而生髮之令行,時當夏則火氣旺而長養之令行之類是也。候亦同法,指治病者言,人與四時之氣相應,亦當隨時施治也。
故曰以下,正言不能候時以施治,則不得謂之醫也。注與校正俱不明確。)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交,此其常也。……帝曰:何謂所勝?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臟,(長夏者,六月也。土生於火,長在夏中,既長而旺,故云長夏也。
以氣命臟者,春之木內合肝,長夏土內合脾之類,故曰以氣命其臟。命,名也。)帝曰:何以知其勝?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始春謂立春之日也,春為四時之長,故候氣皆歸於立春前之日也。)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
(凡氣之至,皆謂立春前十五日,乃候之初也。未至而至,謂所直之氣,未應至而先期至也。先期而至,是氣有餘,故曰太過。至而不至,謂所直之氣,應至不至而後期至。後期而至,是氣不足,故曰不及。凡五行之氣,我克者為所勝,克我者為所不勝,生我者為所生。假令肝木有餘,是肺金不足,金不制木,故木太過。
白話文:
盈滿指的是氣的盈滿,虛弱指的是氣的衰減。自古以來,人能與天相通,是因為生命本源於陰陽的相互作用。人體的氣,通過九州和九竅與天上的氣相通。(註解說天以六六之節形成於上,地以九州九野排列於下,人則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所以人體的氣與天地之氣相通。)
所以,人有五臟而生存,氣有三種來源。(註解說五臟指的是人體有五臟,三種氣指的是天氣、地氣和運氣,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必須以這三種氣來維持生命。)這三種氣形成天,形成地,也形成人。(不僅人由三種氣而生,天地運行的道理也是如此,所以易經的乾坤卦都以三為基礎。)三種氣再乘以三,總共是九,這九又分為九野,九野又對應九臟。(註解說九指的是九州和九野,爾雅中解釋了郊、牧、野、林、坰等概念。九野對應九臟,意思是九臟與九野相互應對。)所以,人體有四個形臟和五個神臟,合起來就是九臟,用來與天地相應。(註解說五神臟指的是肝、心、脾、肺、腎,它們儲藏精神,如同宣明五氣篇和九針論所說。四形臟指的是頭角、耳目、口齒、胸中,如同三部九候論所說。)
黃帝問道:我已經了解六六和九九的意義了,您說的積氣盈潤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氣呢?岐伯回答說:五天叫做一候,三候叫做一氣,六氣叫做一時,四時叫做一年,每一種都有其主導的時令。(註解說主導時令,指的是一年中以司天之氣為主導,一節氣中以主令之氣為主導,然後才能根據這些進行治療。)五運依次運行,互相交替,都主管著時令,週而復始,時間更替,氣的運行就像環一樣沒有終點。候的運行也是一樣的,所以如果不知道每一年氣的增加或減少,氣的盛衰,虛實的變化,就不能算作好醫生。(註解說春木生夏火,火生長夏土,土生秋金,金生冬水,水又生春木,這是相生相襲的關係。各主時令,指的是每個季節都有其主導的氣,比如說春天木氣旺盛,行生發的命令,夏天火氣旺盛,行長養的命令。候的運行也是一樣的,指的是治病的人要順應四時的氣,隨時變化施治。)所以下面說,如果不能觀察時令來施治,就不能叫做醫生。
黃帝問道:五運的開始就像環一樣沒有終點,那麼太過和不及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岐伯回答說:五氣相互更替,各自都有所勝過,盛和衰交替,這是自然規律。(黃帝問:什麼叫做勝過呢?岐伯答道: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這就是五行時令的勝過。每個臟器都以氣來命名。(長夏指的是六月,土生於火,在夏天生長,既生長又旺盛,所以叫做長夏。以氣命名臟器,指的是春天屬木,內應肝臟,長夏屬土,內應脾臟,以此類推。)黃帝問:如何知道氣的勝過?岐伯回答說:要觀察氣的到來,所有氣都歸於立春開始。(立春是春季的開始,所以觀察氣候都從立春之前開始。)還沒到就到了,這叫做太過,會侵犯它所不能勝過的,同時也會乘勢侵犯它所勝過的,這種情況叫做氣淫。到了卻沒有到,這叫做不及,那麼它所勝過的一方就會妄自行事,它所生的一方就會生病,它所不能勝過的一方也會受到侵犯,這種情況叫做氣迫。(所有氣的到來,都指立春前十五天,是候氣的開始。還沒到就到了,指的是氣應該到來但提前到了。提前到來,說明氣有餘,所以叫做太過。到了卻沒有到,指的是氣應該到來但延遲了。延遲到來,說明氣不足,所以叫做不及。五行的氣,我克制的叫做我所勝過,克制我的叫做我所不能勝過,生我的叫做我所生。比如肝木有餘,那麼肺金就不足,金不能克制木,所以木就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