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內篇 (35)
內篇 (35)
1. 咳論
咳者,咳嗽也。本篇止以咳名而不言嗽,然嗽之意,已具篇中,蓋省文也。後人以咳而有痰謂之嗽,嗽而無痰謂之咳,是咳與嗽有別也。又有所謂咳逆者,因氣上逆而後咳,且咳則氣無不逆也。然咳之為病,其證甚多,世每盡以屬之肺,豈知五臟六腑皆能致咳,故篇中特詳言之。
白話文:
咳嗽,就是咳。這篇文獻只用「咳嗽」這個名稱,而沒有提到「咳嗽」,但「咳嗽」的意思已經包含在篇章之中,這是因為簡化文字的緣故。後人認為有痰的咳嗽稱作「咳嗽」,沒有痰的咳嗽稱作「咳」,所以咳嗽和咳嗽是有區別的。另外還有所謂的「咳逆」,是由於氣息向上逆行而後咳嗽,而且凡是咳嗽,氣息必定都會逆行。但是咳嗽作為一種疾病,其症狀非常多,人們經常把它歸咎於肺,難道不知道其他臟腑器官也能導致咳嗽嗎?因此這篇文獻特別詳細地說明瞭這些。
要而論之,致咳之始,雖有五臟六腑之不同,及其既咳也,則無不喘呼氣逆,是肺又為諸咳之總司,肺主諸氣,宜乎世盡以之屬肺也。
白話文:
總體來說,咳嗽的起因雖然與五臟六腑有關,但一旦咳嗽發作,就沒有不喘息氣逆的,因此肺又是諸咳病的總管,肺掌管全身上下的氣,所以世人公認咳嗽與肺有關。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邪謂寒氣。按:從其合,謂入於肺經也,此言肺之受寒於外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
白話文:
**黃帝問:**肺臟讓人咳嗽,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 有五種臟腑病變,六種經絡病變都會讓人咳嗽,不只是肺臟。
黃帝說: 請詳細說明這些病變的症狀。
岐伯說: 人的皮膚毛髮是肺臟的對應部位。如果皮膚毛髮先受到邪氣的侵襲,邪氣就會沿著對應的經絡進入肺經(邪氣指寒氣,從其合意為邪氣進入肺經,這句話說明肺臟從外部受寒)。如果再加上寒涼飲食進入胃部,再沿著肺經上行到肺臟,就會導致肺臟受寒。肺臟受寒之後,內外邪氣相合,使邪氣得以侵入肺臟,從而導致肺臟咳嗽。
(肺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故云從肺脈上至於肺也。按:此又言肺既受寒於外,而又受寒於內,內外合寒,所以咳也。)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時謂王月也。按:王不受邪,五臟之常也。五臟不虛則己,虛則應王不王,邪乘虛入,是五臟之受病,反在應王之時,故云各以其時受病也。
白話文:
肺部的經脈起於中焦,向下連接到大腸,再向上經過胃口,穿過隔膜與肺臟相連,所以說經脈從肺臟向上到達肺部。這段話中還提到,肺臟既受到外寒的侵襲,又遭受到內寒的影響,寒邪充斥內外,就會引發咳嗽。
五臟在各自的時間裡容易生病,在不是它們的時候,則可以相互傳染。(……這裡所說的「時候」是指旺盛的月份。)五臟強健就不會生病,如果虛弱了,就會在旺盛的時節生病,邪氣會乘虛而入,所以說五臟是「各以其時受病」。
然此五臟之受寒邪也,非即始於五臟也,蓋由寒入皮毛,由皮毛入於肺,肺受之而後乘各臟之虛以傳之也。今試以肝經一臟言之,肝者木也,如木王於春,春其時也。肺即受寒,咳止於肺,何能傳肝?唯肝素有病,其經已虛,雖當春令,應王不王,於是寒邪之由皮毛入肺者,遂傳之於肝。是肝之受傳於肺者,正以其應王之時而失其王,故又云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也。
白話文:
這些臟器受到寒冷病邪的侵襲,並非一開始就侵犯臟器,而是因為寒氣進入皮毛,再從皮毛進入肺部,肺部受到寒氣後,再趁著其他各臟器的虛弱而傳遞到它們。現在試以肝經為例,肝臟屬木,猶如春天的木之君王,春天正是它的時節。如果肺部受到寒氣,咳嗽在肺部就會停止,怎麼可能傳到肝臟?只有原本就有肝病,肝經已經虛弱的情況下,即使是在春季,這個木之君王也無法發揮其主宰作用。此時,從皮毛進入肺部的寒邪就會傳遞到肝臟。肝臟之所以會受到肺部的傳染,正是因為它在應該主宰的時節卻失去了主宰能力,所以才說並不是在適當的時節傳染的。
各,指肝心脾腎等。傳,謂肺受寒邪而傳臟腑也。此言五臟之咳,皆由肺傳,以其應王不王故也。以前三段,分別如此,注俱矇混不確。)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按:此正分疏五臟各以其時受病也。原本肺先受邪前,有「乘秋則」三字。
白話文:
「各」指的是肝、心、脾、腎等臟器。所謂「傳」,是指肺受到寒邪,進而影響其他臟腑。這句話的意思是,五臟的咳嗽都是由肺傳染而來的,因為肺主氣,氣主一身之陽,應王不王。前面三段文字,都是這樣理解的,注解都含糊不清。肺最先受到邪氣,春天則肝最先受到邪氣,夏天則心最先受到邪氣,至陰之時則脾最先受到邪氣,冬天則腎最先受到邪氣。這段話闡明了五臟各自在不同季節最容易受到病邪的侵害。原本「肺先受邪」前面還有「乘秋則」三個字。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無乘秋則三字,王本誤多。」是也,今從刪之。蓋咳之為病,必始於皮毛,由皮毛入肺,故云肺先受邪,隨感隨受,不獨秋也。乘者窺伺之意,邪之乘虛為病,亦猶盜之伺隙害人。乘春等義,已見於前。肝心脾腎亦言先受者,臟病不愈,將移於腑也。
脾王於長夏,不言長夏而言至陰,至陰者脾所居,脾不主時故也。)
白話文:
新校正版本說:「根據《全元起本》和《太素》,『乘秋』三個字是王本誤加的。」這是正確的,現在根據這個版本刪掉。一般來說,咳嗽的病症一定先從皮毛開始,從皮毛侵入肺部,所以說肺部首先受到邪氣侵襲,這種侵襲隨時都可能發生,不單單發生在秋天。乘的意思是伺機侵襲,邪氣乘虛而入引發疾病,就像盜賊伺機作案一樣。乘春等意思,前面已經提到過。肝、心、脾、腎也說先受邪氣,是因為臟器如果病症沒有治癒,就會轉移到腑上。
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肺藏氣而應息,故咳則喘息而喉中有聲。按:甚則唾血者,氣逆不已則血動,血隨氣而動也。)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手心主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
白話文:
皇帝問:它們有什麼區別?岐伯答:
肺咳 :咳嗽時會氣喘,有聲音,嚴重時會咳血。(肺儲藏氣息,控制呼吸,所以咳嗽時會氣喘,喉嚨裡有聲音。注:嚴重時咳血,是因為氣逆不停,導致血液流動,血液隨氣而動。)
心咳 :咳嗽時會心痛,喉嚨裡像有東西堵著,嚴重時會咽喉腫痛。(手少陰心經的經脈,源於胸中,連接心包。手厥陰心包經的經脈,源於心中,連接心繫。)
其支別者,從心系上挾咽喉。故病如是。)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足厥陰脈,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故如是。胠亦脅也。)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脾氣連肺,故痛引肩背也。按:右者肺治之部,肺主氣,脾者氣之母,脾病則及於肺,故令右脅下痛。
白話文:
一些分歧的說法認為,咳嗽是從心臟系統延伸到咽喉而產生的。因此,這種咳嗽的症狀如下:
肝咳: 咳嗽時,兩側肋骨下方疼痛,嚴重時無法轉動身體,轉動時會導致雙側肋下脹滿。(足厥陰脈上通膈膜,分佈於肋骨下方,經過喉嚨後方。因此會出現這種症狀。肋骨下方也稱「胠」。)
脾咳: 咳嗽時,右側肋骨下方疼痛,疼痛隱隱作痛,延伸到肩背,嚴重時無法活動,活動時咳嗽會加劇。(脾氣與肺相連通,因此疼痛會延伸到肩背。註:「右」是指肺管轄的身體部位,肺主氣,脾是氣之母,脾臟有病就會影響肺,因此導致右側肋骨下方疼痛。)
肩背者,肺所主也。動則氣愈逆,故咳劇。注云脾主右,誤矣。)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足少陰脈,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又膀胱脈,從肩髆內,別下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故病如是。
(按:腎主五液,化為五濕,入脾為涎,咳久則腎虛水泛,脾不受濕,反歸於腎,故咳涎也。)
白話文:
肩背部位是肺臟所管轄的。當肩背部位活動過度時,氣血逆行就會加劇,所以咳嗽會更劇烈。(註:有醫書記載脾臟主導右側,這是錯誤的。)腎引起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時會腰背相引而疼痛,嚴重時會咳出痰液。足少陰經脈從大腿內側後方向上行,貫穿脊椎,屬於腎臟,並與膀胱相連。經脈的直行支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橫膈,進入肺臟,循著喉嚨,夾在舌根兩側。此外,膀胱經脈從肩頸內側分出,向下夾脊抵達腰部,進入循行背脊的督脈,與腎臟相連。因此,才會出現上述病狀。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按:臟腑本相配,病久則傳變,日遠日多,愈久愈重。移者,蔓延之意,言臟病移及於腑也。)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胃寒則嘔,嘔甚則腸氣逆上,故蛔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白話文:
皇帝問:六腑引起的咳嗽是什麼原因?從哪裡來的?
岐伯答:五臟的咳嗽時間久了,就會蔓延到六腑。(註:臟腑本互相配對,疾病時間久了就會傳變,越久越多,越久越嚴重。蔓延的意思是指臟病蔓延到腑。)脾臟引起的咳嗽不止,就會影響到胃,胃咳的症狀是咳嗽併嘔吐,嘔吐很厲害的話就會有長蟲出來。(胃寒就會嘔吐,嘔吐很厲害的話腸氣就會逆流而上,所以蛔蟲會出來。)肝臟引起的咳嗽不止,就會影響到膽,膽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吐出膽汁。
(按:肝膽,木也。木喜融和。得寒則氣鬱,鬱極則嘔吐。膽汁者,苦水也。)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按:大腸者,肺之合。肺主氣,咳久則氣虛而不能攝,故下脫而令二便遺失也。甲乙經作遺矢,是單指大便,偏矣,不若王本遺失為確。)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白話文:
肝臟和膽囊屬木,木性喜愛融和。如果受到寒氣侵襲,就會導致氣鬱,氣鬱到極點就會出現嘔吐。膽汁是苦水。
肺部咳嗽不止,會影響到腸道,腸道也會出現咳嗽的症狀,咳嗽時會導致排泄失控。
腸道是肺的合臟,肺主氣,咳嗽久了就會導致氣虛,無法約束住氣,所以會導致大小便失禁。古代醫書中提到遺矢,只指大便失禁,太過片面了,不如王本的「遺失」更加準確。
心臟咳嗽不止,會影響到小腸,小腸也會出現咳嗽的症狀,咳嗽時會導致氣失,氣和咳嗽一起消失。
(按:小腸為心之腑,亦火也。火盛氣熱,則閉澀而便溺不通;寒盛氣衰,則滑泄而水火不禁。今心受寒而傳之腑,寒為水氣,火得水而滅矣,故失氣也。失氣者,氣消散也。氣與咳俱失者,氣既消散,即欲咳嗽而不能出聲。所以然者,咳久氣散,乏竭而不能接續故也。)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白話文:
(小腸是心的附屬器官,也是「火」的藏處。火氣太盛,導致氣血熱,就會閉塞不通,出現便祕;火氣太弱,導致氣血虛,就會便溏,小便失禁。現在心臟受寒,並傳播到小腸,寒氣變成水氣,火氣遇到水氣就會熄滅,所以出現氣虛。氣虛就是氣血衰弱。氣虛和咳嗽同時出現,說明氣血已經衰竭,想要咳嗽卻發不出聲。這是因為咳嗽時間長了,氣血散失,虛弱得連續咳嗽的力量都沒有了。)腎臟咳嗽不止,就會影響膀胱,膀胱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小便失禁。
(按:膀胱主藏津液,咳久氣虛,津不能藏,故寒氣下流而遺溺也。)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按:此總論久咳之為害也,咳久則病不止於一臟一腑而無所不病矣,故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者,覆幬上下,囊括一身。
白話文: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儲藏津液,長期咳嗽會導致氣虛,津液無法儲存,所以寒氣會向下流,造成遺尿。)長期咳嗽不止,會影響三焦,三焦受損的咳嗽症狀是:咳嗽時伴有腹脹、不想吃喝。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津液聚積在胃和肺中,導致人流鼻涕、吐口水,臉部浮腫,氣息逆亂。 (按:這段話總論了長期咳嗽的危害。長期咳嗽會導致疾病不再侷限於某個臟腑,而是蔓延全身。因此,長期咳嗽不止,三焦就會受到影響。三焦覆蓋身體上下,包容全身。)
以氣為用者也。所以咳在三焦,則氣壅閉而不行,故令腹滿而不思飲食。肺屬上焦,胃屬中焦,聚者壅也,關者閉也,言氣壅閉於肺胃也。然氣之所以壅閉於中上二焦者,正以咳久氣衰而不能下注於下焦,下不得泄,故壅閉於肺胃,而使涕唾面浮氣逆於上,此又岐伯申解腹滿之意也。注乃謂病止於上中二焦,陋矣。
白話文:
這是運用氣的人。所以咳嗽影響到三焦,就會導致氣體阻塞不通暢,因此肚子脹滿,不想吃東西。肺屬於上焦,胃屬於中焦,聚就是阻塞,關就是閉塞,意思是氣體阻塞在肺和胃。然而,氣體之所以會阻塞在上中二焦,是因為長期咳嗽導致氣虛,無法向下流入下焦,無法向下排泄,所以阻塞在肺胃,導致涕唾面浮,氣逆上涌,這就是岐伯對腹滿的詳細解釋。有人說病症只停留在上中二焦,太過片面了。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帝曰:善!(按:靈樞經曰:「脈之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也。」)
白話文:
皇帝問:該如何治療呢?
岐伯答:治療內臟的疾病,就要治療與之相應的背部腧穴;治療腑臟的疾病,就要治療與之相應的腹部腧穴;治療浮腫,就要治療與之相應的經絡。
皇帝說:好!(註:根據《靈樞經》記載:「脈氣所注聚的地方叫做腧穴,脈氣所循行的路線叫做經絡,脈氣所流入的地方叫做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