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紹虞

《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192)

回本書目錄

外篇 (192)

1. 陰陽類論

)此六脈者,乍陰乍陽,交屬相併,繆通五臟,合於陰陽,(按:六經之脈各有陰陽,其互見於寸口也,或陰中見陽,或陽中見陰,或一脈而兼數病,或一病而見數脈,交屬繆通,而總於寸口決之,以知五臟之陰陽,合與不合,從一可知也。)先至為主,後至為客。(脈氣乍陰見陽,乍陽見陰,何以別之?當以先至為主,後至為客也。

至謂至寸口也。)雷公曰:臣悉盡意,受傳經脈,頌得從容之道,以合從容,不知陰陽,不知雌雄。(按:帝所言從容之道,脈有陰陽之分,證有雌雄之別,雖盡心講頌,欲知之而不能,必如何而可也。)帝曰:三陽為父,(父所以督濟群小,言高尊也。)二陽為衛,(衛所以卻御諸邪,言扶生也。

)一陽為紀;(紀所以綱紀形氣,言其平也。)三陰為母,(母所以育養諸子,言滋生也。)二陰為雌,(雌者,陰之目也。)一陰為獨使。(一陰之臟,外合三焦,三焦主謁導諸氣,名為使者,故云獨使也。)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耎而動,九竅皆沉。(一陰,厥陰肝木氣也。

二陽,陽明胃土氣也。木土相薄,故陽明主病也。木伐其土,土不勝木,故云不勝一陰。脈耎而動者,耎為胃氣,動謂木形,木土相持,則胃氣不轉,故九竅沉滯而不通利也。按:自此以下,言陰陽各經參錯為病,即前所謂交屬繆通也。)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能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

(三陽,足太陽之氣,故曰太陽勝也。木生火,今盛陽燔木,木復受之,陽氣洪盛,內為狂熱,故內亂五臟也。肝主驚駭,故外形驚駭之狀也。)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肢。(二陰謂手少陰心之脈。二陽亦胃脈也。心胃合病,邪上下並,故外傷脾,內勝肺也。

所以然者,胃為脾府,心火勝金故爾。脾主四肢,故脾傷則外傷於四肢矣。少陰脈謂手掌後五分當小指,神門之脈也。按:新校正云:「詳此二陽,乃手陽明大腸,肺之腑也。少陰心火勝金之腑,故云病在肺。王氏以二陽為胃,義未甚通,況又以見胃病腎之說,此乃是心病肺也。

」)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巔疾為狂。(二陰為腎,水之臟也;二陽為胃,土之府也。土氣刑水,故交至而病在腎也。以腎水不勝,故胃盛而巔為狂。按:巔當作癲,癲屬二陰,狂屬二陽。)二陰一陽,病出於腎,陰氣客遊於心,脘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肢別離。

(一陽,謂手少陽三焦,心主火之腑也。水上干火,故病出於腎,陰氣客遊於心也。何者?腎之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其支別者,從肺中出絡心,注胸中。故如是也。然空竅陰客上游,胃不能制,胃不能制是土氣衰,故脘下空竅皆不通也。言堤者,謂如堤堰不容泄漏。

白話文:

這六種脈象,有時呈現陰性,有時呈現陽性,陰陽交錯相連,互相貫通,聯繫著五臟。它們的變化都符合陰陽的道理。(說明:六經的脈象各自有陰陽,這些陰陽之象在寸口這個部位交錯出現。有時在陰脈中看到陽脈,有時在陽脈中看到陰脈。有時一個脈象兼有多種疾病的徵兆,有時一種疾病會出現多種不同的脈象。這些脈象交錯相連,互相貫通,最終都匯集於寸口,通過觀察寸口的脈象,可以判斷五臟的陰陽是否調和。)

脈象先到的為「主」,後到的為「客」。(脈氣有時呈現陰性,有時呈現陽性,如何區分呢?應當以先到的脈象為「主」,後到的脈象為「客」。這裡所說的「至」,是指脈氣到達寸口。)

雷公說:我已經盡力學習和領會了經脈的傳承,也學會了從容不迫的道理,想要達到從容不迫的境界,但還是不了解陰陽,不了解雌雄。(說明:黃帝所說的從容之道,脈象有陰陽的區分,疾病有雌雄的區別,即使盡心學習,想要理解它們卻不能,必須要尋求其他方法才能明白。)

黃帝說:三陽代表父親,(父親的責任是督促和幫助後輩,這裡用來比喻陽氣的高貴和尊崇。)二陽代表衛氣,(衛氣的作用是抵禦外邪,這裡用來比喻陽氣的扶助和生發。)一陽代表紀律,(紀律的作用是綱領和約束形體和氣的運行,這裡用來比喻陽氣的平衡。)三陰代表母親,(母親的責任是養育子女,這裡用來比喻陰氣的滋養和生成。)二陰代表雌性,(雌性是陰性的代表。)一陰代表獨特的使者。(一陰的臟器,對應三焦,三焦負責調導全身的氣機,因此被稱為使者,故稱「獨使」。)

二陽和一陰相結合,以陽明經的病變為主,如果陽氣不足以勝過一陰,脈象就會變得軟弱而跳動,導致九竅閉塞不通。(這裡的一陰指的是厥陰肝木之氣,二陽指的是陽明胃土之氣。木與土相互克制,因此陽明經會出現病變。如果木氣過盛,克伐土氣,導致土氣不足以勝過木氣,就會出現「不勝一陰」的情況。脈象軟弱而跳動,是因為軟弱表示胃氣,跳動表示木氣,木土相互制約,導致胃氣不暢,所以九竅閉塞不通。說明:從這裡開始,說明了陰陽各經互相交錯而導致的疾病,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交屬繆通」。)

三陽和一陰相結合,太陽經的脈象會強盛,如果一陰不能制約它,就會導致內亂五臟,外則出現驚恐不安的症狀。(三陽指的是足太陽經之氣,因此稱為「太陽勝」。木能生火,現在陽氣過盛而燔燒木氣,木氣反而承受陽氣的損害。陽氣極度旺盛,導致內裡產生狂熱,所以說「內亂五臟」。肝主驚恐,所以會出現驚駭不安的症狀。)

二陰和二陽相結合,病變會發生在肺部,少陰脈會沉伏,如果少陰脈的陰氣勝過肺氣,就會損傷脾氣,外則會傷害四肢。(這裡的二陰指的是手少陰心經的脈象,二陽指的是胃經的脈象。心與胃同時發生病變,邪氣上下並侵,所以會外傷於脾,內則勝過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胃是脾的府,心火會克制金氣。脾主四肢,所以脾氣受損,就會外傷於四肢。少陰脈是指手掌後五分處,在小指一側的神門穴的脈象。說明:新校正認為,「這裡的二陽,指的是手陽明大腸經,是大腸這個肺的腑。少陰心火過盛,會克制肺金,所以說病變在肺。王氏認為二陽是胃經,這個解釋不太通順,而且又說會導致胃病影響到腎,這實際上是心病影響到肺。」)

二陰和二陽的脈象同時出現,病變會發生在腎臟,患者會出現罵人、胡言亂語、行動怪異、癲狂等症狀。(這裡的二陰指的是腎臟,是屬水的臟器,二陽指的是胃,是屬土的腑。土氣會克制水氣,所以脈象交錯出現,病變就發生在腎臟。因為腎水不足,所以胃氣過盛而出現癲狂的症狀。說明:這裡的「巔」應當寫作「癲」,癲屬於二陰,狂屬於二陽。)

二陰和一陽相結合,病變會發生在腎臟,陰氣會向上侵擾心臟,導致胃脘下的空竅閉塞不通,四肢活動不利。(這裡的一陽指的是手少陽三焦經,三焦是心火之腑。水氣上侵火氣,所以病變發生在腎臟,陰氣向上侵擾心臟。這是因為,腎經的脈絡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膜,進入肺部,它的一個分支從肺部出來,絡於心臟,注入胸中,所以才會這樣。由於空竅受到陰氣的侵擾,胃氣無法制約它,這表示土氣衰弱,所以胃脘下的空竅都會閉塞不通。這裡說的「堤」,比喻像堤壩一樣,不能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