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188)
外篇 (188)
1. 疏五過論
五過四失,皆指醫者而言也。醫之為教,拯濟危難,接續真元,是非上智之士,不能勝其任,豈僅求免於過失而已也。然荒陋者多,則五過不可以不疏,而四失不可以不徵。疏,分疏也。徵,猶懲也。
黃帝曰:嗚呼遠哉!閔閔乎若視深淵,若迎浮雲,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際。(按:此與六微旨論同,皆嘆道妙之無窮極也。)聖人之術,為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法則,循經守數,……為萬民副,故事有五過四德,汝知之乎?(按:楊上善云:「副,助也。」)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聞五過與四德,比類形名,虛引其經,心無所對。(經未師受,心匪生知,故卑辭也。
)
帝曰: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病從內生,名曰脫營。(神屈故也,貴之尊榮,賤之屈辱,心懷眷慕,志結憂惶,故雖不中邪而病從內生,血脈虛減,故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富而從欲,貧奪豐財,內結憂煎,外悲過物。然則心從想慕,神隨往計,營衛之道,閉以遲留,血氣不行,積併為病。
)醫工診之,不在臟腑,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言病之初也,病由想戀所為,故未居臟腑;事因情念所起,故不變軀形。醫不悉之,故診而疑也。)身體日減,氣虛無精。(言病之次也,氣血相逼,形肉消爍,故身體日減。陰陽應象大論曰:「氣歸精,精食氣。
」今氣虛不化,精無所滋故也。)病深無氣,洒洒然時驚。(言病之深也,病氣深,穀氣盡,陽氣內薄,故惡寒而驚。洒洒,寒貌。)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按:此承上而言,蓋推原所以病深之故也。氣虛無精,是內奪也;洒洒時驚,是外耗也。內奪外耗,病所由深,為此故爾。
)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過也。(失謂失問其所始也。)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按:飲食有多寡好惡之別,居處有晝夜動靜之分。)暴樂暴苦,後樂後苦,(按:王本始樂後苦,太素作始樂始苦,夫始猶暴也,不苦後樂後苦為確,後以對暴,今正之。)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按:傷陰者,怒傷肝血也;傷陽者,喜散心氣也。注以逆緩解,似猶未確。
)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厥,氣逆也。逆氣上行,滿於經絡,則神氣潰散,去離形骸矣。按:暴怒四句,妙義精絕,然已見陰陽應象大論中。)愚醫治之,不知補瀉,……精華日脫,邪氣乃並,此治之二過也。(按:邪盛者宜先瀉邪,正虛者宜先補正,宜瀉反補,宜補反瀉,則正愈虛而邪愈盛。
)善為脈者,必以比類奇恆,從容知之,為工而不知道,此診之不足貴,此治之三過也。(奇恆謂奇異於恆常之候也。從容謂分別臟氣虛實,脈見高下幾相似也。按:道即比類從容之道。)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貴則形樂志樂,賤則形苦志苦,苦樂殊貫,故宜先問也。封君敗傷,降君之位,為公卿也。
白話文:
疏五過論
醫生的五種過失和四種疏忽,都是指醫生而言。行醫的職責是救治危急,延續生命元氣,這不是一般聰明人就能勝任的,豈能只求避免犯錯而已?然而庸醫很多,所以必須詳細說明五種過失,並說明四種疏忽的懲戒。疏,就是詳細說明;徵,就是懲戒。
黃帝說:唉!這真是深奧啊!如同眺望深淵,如同迎接飄忽不定的雲彩,看深淵尚且可以測量,迎接浮雲卻不知道它的邊際。(按:這與《六微旨論》相同,都是感嘆道妙的無窮無盡。)聖人的醫術,是萬民的典範,論述裁決思想意念,必定有規律法則,遵循經絡,遵守數理……輔助萬民,所以有五種過失和四種美德,你了解嗎?(按:楊上善說:「副,輔助也。」)雷公避席再拜說:臣年幼無知,蒙昧愚鈍,從未聽聞五種過失和四德,只能比照類推,空談理論,心中毫無把握。(因為沒有師承學習,也不是天生聰慧,所以如此謙卑。)
黃帝說:凡是未診斷疾病之前,必須詢問病人過去富貴後貧賤……疾病從內心產生,稱為脫營。(因為精神萎靡,富貴尊榮,貧賤屈辱,心中眷戀,意志憂慮,所以即使沒有中邪也會從內心產生疾病,血脈虛弱,所以稱為脫營。)過去富裕後貧窮,稱為失精,五氣鬱結,疾病互相影響。(富裕時縱情享樂,貧窮時失去財富,內心憂愁煎熬,外在悲傷於失去的東西。因此心念想念,精神追隨往事,營衛之氣閉塞遲緩,血氣運行不暢,積累成病。)醫生診斷時,不在臟腑,不變形體,診斷後疑惑,不知道病名。(指的是疾病的初期,疾病是由於想念戀慕而起,所以還未侵犯臟腑;事情由於情念而起,所以不改變形體。醫生不明白這些,所以診斷後疑惑。)身體日漸消瘦,氣虛精虧。(指的是疾病的中期,氣血互相影響,形體消瘦,所以身體日漸消瘦。陰陽應象大論說:「氣歸於精,精依靠氣。」現在氣虛不能化生,精沒有來源滋養,所以如此。)病情嚴重,氣息微弱,經常害怕發抖。(指的是疾病的嚴重階段,病邪深入,穀氣耗盡,陽氣衰弱,所以怕冷發抖。洒洒,是寒冷的樣子。)病情嚴重者,是因為外邪耗傷衛氣,內邪奪取榮氣。(按:這是承接上文而說,推究病情嚴重的根本原因。氣虛精虧,是內邪奪取;經常害怕發抖,是外邪耗傷。內邪奪取外邪耗傷,是病情加重的緣故。)優秀的醫生所犯的錯誤,是不了解病情,這也是治療上的過失。(失,指的是沒有詢問疾病的起因。)凡是想要診斷疾病,必須詢問飲食起居,(按:飲食有過多過少、喜好厭惡的區別;起居有晝夜活動靜止的區別。)過度快樂或過度痛苦,以及之後的快樂或痛苦,(按:王本始樂後苦,太素作始樂始苦,夫始猶暴也,不苦後樂後苦為確,後以對暴,今正之。)都會損傷精氣,精氣耗竭,形體毀壞,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按:傷陰,是怒氣損傷肝血;傷陽,是喜氣散耗心氣。注以逆緩解,似猶未確。)厥氣上逆,脈象滿溢,身形消瘦。(厥,是氣逆的意思。逆氣上逆,充斥經絡,則神氣渙散,離開形體了。按:暴怒四句,妙義精妙,然而已見於《陰陽應象大論》中。)愚笨的醫生治療時,不知道補瀉,……精華日漸流失,邪氣乘虛而入,這是治療上的第二個過失。(按:邪氣盛者應該先瀉邪,正氣虛者應該先補正,應該瀉卻補,應該補卻瀉,那麼正氣就愈加虛弱,邪氣就愈加盛。)善於診脈者,必須根據常規和異常的脈象,從容判斷,醫生卻不知道,這在診斷上不足為貴,這是治療上的第三個過失。(奇恆,是指不同於常規的脈象。從容,是指區分臟腑氣血虛實,脈象高低相似的程度。按:道即比類從容之道。)診斷有三種常規,必須詢問富貴貧賤,爵位損傷,以及渴望做侯王,(富貴則形體舒適,意志歡愉,貧賤則形體勞苦,意志憂愁,苦樂不同,所以應該先詢問。封君敗傷,是降爵位,做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