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185)
外篇 (185)
1. 脈解篇
)所謂邑邑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䀮䀮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䀮䀮無所見也。(按:內爭故外亂也。)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按:生氣通天論以煩勞過甚為煎厥,此以多怒為煎厥,總而言之,火內動而燥擾者,皆其義也。)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
(按:恐屬腎,陽不勝陰也。)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按:臭者,五味之氣也。胃虛故無氣而不知五味,自以惡聞也。)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按:色黑最惡,危病乃有之,似不止於秋氣內奪為然也。)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
(按:咳有血,咯之類;鼻見血,衄血也。所解前後乖異,且二證多屬陰虛,今雲陽傷,此中必有錯誤。)厥陰所謂㿗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㿗疝少腹腫也。(按:四時皆有之,今云三月中邪,不可解也。)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
(按:義不可解。)所謂㿗癃疝膚脹者,……陰……盛而脈脹不通,故曰㿗癃疝也。(按:惟陰盛,故氣壅閉而然也。)所謂甚則嗌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按:嗌乾有虛有實,此則實火上升也。)
白話文:
所謂感覺頭暈目眩、無法久站久坐,一站起來就眼前一片模糊,什麼都看不見的,是因為體內陰陽之氣不穩定,沒有主導的氣,就像秋天剛到,微微降霜時,萬物開始凋零,體內陰陽之氣被壓制,所以才會眼睛模糊看不見。(這就像體內陰陽互相爭鬥,所以外在才會表現出混亂的現象。)
所謂容易喘氣、動不動就生氣的,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弱,無法正常運行,陽氣無法順利發散,應該由肝氣來主導卻無法發揮作用,所以才會容易生氣,這種容易生氣的狀況就稱為「煎厥」。(《生氣通天論》認為過度勞累會導致煎厥,這裡則認為是因容易發怒而引起煎厥,總的來說,體內有火氣、燥熱不安的都屬於這個範疇。)
所謂感到恐懼、好像有人要抓自己一樣的,是因為秋天時萬物還沒完全凋謝,體內陰氣減少,陽氣開始進入,陰陽之氣互相衝擊,所以才會感到恐懼。(恐懼感屬於腎臟的問題,是因為陽氣不足以制衡陰氣。)
所謂討厭聞到食物氣味的,是因為胃氣虛弱,所以才會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所謂的氣味,指的是食物的五味。胃氣虛弱所以無法分辨五味,才覺得聞起來很難聞。)
所謂臉色像泥土一樣黑的,是因為秋天的氣影響到體內,導致臉色改變。(臉色發黑是很不好的現象,通常是重病才會出現,似乎不只是秋天影響到體內所造成的。)
所謂咳嗽帶血的,是因為陽脈受損,陽氣還沒有上升到頭部,脈搏就已經滿溢,滿溢就會引發咳嗽,所以血會從鼻孔出來。(咳嗽帶血,屬於咳血的情況;鼻孔出血,屬於鼻衄。這裡的解釋前後不一致,而且這兩種症狀大多屬於陰虛,這裡卻說是陽傷,其中一定有錯誤。)
厥陰經所說的疝氣,以及婦女小腹腫脹,厥陰指的是辰時,也就是農曆三月陽氣中的陰氣,邪氣停留在體內,所以說是疝氣小腹腫脹。(這類的病症四季都有可能發生,這裡說是農曆三月受邪,解釋不通。)
所謂腰背疼痛無法彎腰或後仰的,是因為農曆三月萬物開始蓬勃生長,萬物都彎曲向下,而無法向上。(這句話的意義無法理解。)
所謂疝氣、小便不暢、腹部脹大的,是因為陰氣過盛,脈搏脹大不通暢,所以說是疝氣、小便不暢。(是因為陰氣過盛,導致氣機阻塞不暢。)
所謂情況嚴重時會感覺到咽喉乾燥、身體發熱的,是因為陰陽之氣互相衝擊而產生熱,所以咽喉才會乾燥。(咽喉乾燥有虛證也有實證,這裡指的是實火上炎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