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182)
外篇 (182)
1. 針解篇
)
帝曰:余聞九針,上應天地四時陰陽,願聞其方,令可傳於後世以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針各有所宜,故曰九針。(按:新校正云:「詳此文與靈樞經相出入。」)人皮應天,(覆蓋於物,天之象也。)人肉應地,(柔厚安靜,地之象也。
)人脈應人,(盛衰變易,人之象也。)人筋應時,(按:剛柔相維,象四時之遞禪。)人聲應音,(按:聲有清濁,如五音之不齊。)人陰陽合氣應律,(交會氣通,相生無替,則律之象。)人齒面目應星,(按:全元起云:人面應七星者,所謂面有七孔應之也。)人出入氣應風,(按:呼吸善變,與風相應。
)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按:經絡之多,如九野之廣。)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之謂各有所主也。(……一鑱針,二員針,三鍉針,四鋒針,五䤵針,六員利針,七毫針,八長針,九大針。
按:九針之形,不同如此,病宜何針,各有所主,如前注所云是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九種針法,是與天地四時陰陽相應的,希望您能詳細說明這些方法,讓後代可以遵循使用。
岐伯回答說: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人體也與之相對應,不同的針法有各自適合的部位,所以才說有九種針法。
人體皮膚對應天,(因為覆蓋在萬物之上,如同天的形象。) 人體肌肉對應地,(因為柔軟厚實安靜,如同地的形象。) 人體脈搏對應人,(因為有盛衰變化,如同人的形象。) 人體筋對應時節,(因為剛柔相輔,如同四季的輪轉。) 人體的聲音對應音律,(因為聲音有清濁之分,如同五音不齊。) 人體陰陽之氣的調和對應律法,(因為陰陽交會氣機暢通,生生不息,如同律法的形象。) 人體的牙齒面目對應星辰,(有人認為人臉的七個孔竅對應七星。) 人體的呼吸出入之氣對應風,(因為呼吸變化無常,如同風的形象。) 人體的九竅和三百六十五絡脈對應四野,(因為經絡繁多,如同九野廣闊。)
因此,第一針針對皮膚,第二針針對肌肉,第三針針對脈搏,第四針針對筋,第五針針對骨骼,第六針用來調和陰陽,第七針用來補益精氣,第八針用來祛除風邪,第九針用來疏通九竅,並消除三百六十五處的節氣阻礙,這就是每種針法各有所主的原因。
(……一鑱針,二員針,三鍉針,四鋒針,五䤵針,六員利針,七毫針,八長針,九大針。九種針的形狀各不相同,應該使用哪種針,各有其主治,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