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紹虞

《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173)

回本書目錄

外篇 (173)

1. 刺腰痛篇

)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腨踵者,言脈在腨外側下,當足跟也。腨形勢如臥魚之腹,故曰魚腹之外也。循其分肉有血絡累累然,乃刺之。此正當蠡溝穴分,足厥陰之絡,在內踝上五寸,別走少陽者。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壯。按:經言厥陰之脈,注言厥陰之絡,新校正疑是經誤,非也。

蓋脈者統辭,可以兼絡而言,非誤也。)其病令人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絡於舌本,故病則善言。風盛則昏冒,故不爽慧也。三刺其處,腰痛乃除。按:新校正云:「經云善言默默然不慧,善言與默默二病難相兼。全元起無善字,於義為允。

」今改從之。「又甲乙經厥陰之脈不絡舌本,王氏於素問中五處引注,而注厥論與刺熱論及此三篇皆云絡舌本,注風論痹論二篇不言絡舌本,蓋王氏亦疑而兩言之也。」)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時遺溲。(解脈,散行脈也,言不合而別行也。此足太陽之經,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循肩髆,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下入膕中,故病斯候也。又其支別者,從髆內別下貫胂,循髀外後廉而下,合於膕中。

兩脈如繩之解股,故名解脈也。)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膝後兩旁大筋雙上股之後,兩筋之間,橫文之處,努肉高起,則郄中之分也。古中誥以膕中為太陽之郄。當取郄外廉有血絡橫見,迢然紫黑而盛滿者,乃刺之,當見黑血,必候其血色變赤乃止,血不變赤,極而瀉之,必行血色變赤乃止,此太陽中經之為腰痛也。)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

(足太陽之別脈,自肩而別下循背脊,至腰而橫入髀外後廉,而下合膕中,故若引帶如折腰之狀。按:新校正云:「甲乙經如引帶作如裂,善恐作善怒也。」)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郄中則委中穴,足太陽合也,即膝後屈處,膕中央約文中動脈。

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壯,此經刺法也。今則取其結絡大如黍米者,當黑血箭射而出,見血變赤,然可止也。按:新校正云:「全元起云:有兩解脈,病源各異,恐誤,未詳。」)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足少陽之別絡也,並足少陽經上行,去足外踝上五寸,乃別走厥陰,並經下絡足跗,故曰同陰脈也。怫,怒也,言腫如嗔怒也。

(按:新校正云:「太素小錘作小針。」)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痏。(絕骨之端如前三分,陽輔穴也,足少陽脈所行。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壯。)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陽維起於陽,則太陽之所生,奇經八脈,此其一也。)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

白話文:

刺腰痛篇

治療方法一:

針刺足厥陰經脈,這個脈絡在小腿肚外側,靠近腳跟和像魚腹的地方,摸起來會有一條條突起的血絡,就在這些地方針刺。這個位置大約是蠡溝穴附近,是足厥陰經脈分支走向足少陽經的地方。針刺兩分深,留針約三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這裡所說的經脈,可以包括經絡,並不是錯字。

這種病會讓人默默不語,反應遲鈍,針刺三次可以緩解。因為厥陰經脈會經過喉嚨後方,向上進入頭頂,並與舌根相連,所以如果這個脈絡有病,就會導致說不出話或反應遲鈍。針刺這些部位,腰痛就會消除。

治療方法二:

有一種叫「解脈」的脈絡,如果它不順暢,會導致腰痛,疼痛會牽引到肩膀,眼睛會模糊不清,有時候還會小便失禁。「解脈」是指不與其他脈絡合併而獨自運行的脈絡。這個脈絡是屬於足太陽經的,它從眼內角開始,向上到額頭與頭頂交會,向下經過肩膀、背脊、腰部,進入脊椎,連接腎臟,屬於膀胱,然後向下進入膝蓋後方。這個脈絡分支還會從肩膀內側向下,穿過小腿肚,沿著大腿外後側下行,最後與膝蓋後方的脈絡匯合。這兩條脈絡就像繩子的兩股分開一樣,所以叫解脈。

針刺解脈,在膝蓋後方肌肉分開處的旁邊,找到橫行的血絡,將其刺破出血,直到血色變淺為止。這個地方是膝蓋後方大筋分開的地方。要找那些顏色紫黑、飽滿的血絡針刺,剛開始會流出黑色的血,必須等到血色變紅才能停止。這是足太陽經脈引發的腰痛。

治療方法三:

「解脈」還會引發另一種腰痛,感覺像被帶子拉著一樣,經常有要折斷的感覺,而且容易恐懼。這個解脈是足太陽經的分支,從肩膀分出後向下沿著背脊到腰部,然後橫向進入大腿外後側,最後與膝蓋後方的脈絡匯合,所以會有腰部像被帶子拉著的感覺,和要折斷一樣。

針刺解脈,要找膝蓋後方像黍米一樣的結節,針刺後會射出黑血,等到血色轉紅就可以停止。膝蓋後方是委中穴,是足太陽經脈會合的地方,這個地方針刺五分深,留針約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但現在,我們會找那些像黍米大小的結節來針刺,直到射出黑血,血色變紅為止。

治療方法四:

「同陰脈」如果出現問題,也會導致腰痛,感覺像小錘子在腰部敲打,而且會腫脹。這是足少陽經的分支,與足少陽經一起向上行走,在腳踝外側上方五寸的地方,會分出支脈走向足厥陰經,再向下連接腳背,所以稱為同陰脈。腫脹就像人生氣一樣鼓起來。

針刺同陰脈,在腳踝外側上方骨頭末端的位置,針刺三次。這個位置是陽輔穴,是足少陽經脈所經過的地方。針刺五分深,留針約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治療方法五:

「陽維脈」如果出現問題,也會導致腰痛,而且腰部上方會腫脹。「陽維脈」是從陽氣產生的,屬於奇經八脈之一。

針刺陽維脈,在小腿肚下方與足太陽經脈匯合的地方,離地面約一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