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170)
外篇 (170)
1. 刺瘧篇
注惟以經穴為解,未見發揮。)即取之。(言衰即取之井俞及公孫也。公孫在足大趾本節後一寸,太陰絡也。刺四分,留七呼,灸三壯。)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足少陰脈,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故嘔甚,多寒熱也。腎為陰臟,陰氣生寒,今陰氣不足,故熱多寒少。
按:新校正云:「甲乙經云:嘔吐甚,多寒少熱。」)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胃陽明脈病,欲獨閉戶牖而處,今胃證反見於腎水之中,土刑于水,故其病難已也,大鐘太谿悉主之。大鐘在足內踝后街中,少陰絡也。刺二分,留七呼,灸三壯。太谿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少陰俞也。
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按:新校正云:「甲乙經云:其病難已,取太谿。又大鐘穴甲乙經作跟後沖中,刺腰痛篇注作跟后街中,水穴注在內踝後,此注云內踝后街中,諸注不同,當以甲乙經為正。」)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噫,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足厥陰脈,循股陰,入髦中,環陰器,抵少腹,故病如是。癃謂不得小便也。
悒悒,不暢之貌。按:王本數便意,甲乙經作數噫二字,是也,今改從之。)刺足厥陰。(大沖主之。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陷者中,厥陰俞也。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壯。按:刺腰痛篇注云:「在本節後內間動脈。」與此注異,未知孰是。)
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手太陰陽明。(列缺主之。列缺在手腕後一寸半,手太陰絡也。刺三分,留三呼,灸五壯。陽明穴,合谷主之。合谷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手陽明脈所過也。刺三分,留六呼,灸三壯。按:肺主皮毛,不能捍邪,令得深入,故心寒也。
寒甚熱,謂寒甚於熱,肺受邪,則皮毛灑淅而惡寒也。熱間善驚者,邪盛木強,乘金之虛而反侮之,故熱少退,則善驚而如有所見,肺為邪傷故然也。)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神門主之。神門在掌後銳骨之端,陷者中,手少陰俞也。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按:心藏火,得邪則火益熾,故煩甚而欲清水也。火內熾則外轉寒,故不甚熱而多寒,應熱而寒,故曰反也。)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大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中封主之。中封在足內踝前一寸半,陷者中,仰足而取之,伸足乃得之,足厥陰經也。刺出血止,常刺者可入四分,留七呼,灸三壯。
按:前已言足六經之瘧矣,茲又出肝脾腎胃四瘧,乃其證與前異,少膽與膀胱瘧,更肺心二瘧,居手經之二,不知何故。豈一經之證多端,前言之未盡,後更變其文以暢之?抑本非同篇,古人或因其均為論瘧,故合為一篇,是以文義參錯歟?皆未可知也。蒼,青色,老瘁也,肝邪自病故色蒼。
白話文:
[刺瘧篇]
治療瘧疾,要以經絡穴位為主,這點大家都知道。
一般來說,如果瘧疾症狀呈現衰弱的情況,可以選取井穴、俞穴以及公孫穴來治療。
-
公孫穴: 位於腳大拇指後面的關節後一寸處,是脾經的絡穴。針刺四分深,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
足少陰經的瘧疾: 會導致患者嘔吐嚴重,並且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熱的感覺比冷的感覺多。這是因為足少陰經絡經過肝臟、橫膈膜,進入肺部,並沿著喉嚨運行,所以會導致嘔吐。腎臟屬陰,陰氣會產生寒冷,現在陰氣不足,所以熱的感覺比冷的感覺多。
-
這種情況下,患者會想要關閉門窗待在室內,很難痊癒。這是因為胃經(陽明經)的病症,反而出現在腎經(陰水)中,土剋水,所以病情難以痊癒。可以針刺大鐘穴和太谿穴來治療。
-
大鐘穴: 位於腳內踝後方的凹陷處,是腎經的絡穴。針刺二分深,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
太谿穴: 位於腳內踝後方跟腱上的凹陷處,是腎經的俞穴。針刺三分深,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
(註:根據《甲乙經》記載,嘔吐嚴重的瘧疾,應該是冷的感覺比熱的感覺多。關於大鐘穴的位置,《甲乙經》說是在跟腱後面的凹陷處,和這裡說的內踝後方不同,應該以《甲乙經》的說法為準。)
-
足厥陰經的瘧疾: 會導致患者腰痛、小腹脹滿、小便困難,類似小便不通暢的症狀,但又不是真正的小便不通,還會頻繁打嗝、感到恐懼、氣不足、腹部悶悶不樂。這是因為足厥陰經絡,沿著大腿內側,進入陰毛部位,環繞陰部,到達小腹,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
-
可以針刺足厥陰經的穴位。
-
大衝穴: 位於腳大拇指後面的關節後二寸的凹陷處,是肝經的俞穴。針刺三分深,留針十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
(註:之前說針刺腰痛的穴位時,提到大衝穴是在腳大拇指關節後面的內側動脈處,和這裡的說法不同,不知道哪個說法正確。)
-
肺瘧: 會導致患者心裡發冷,冷的感覺比熱的感覺強烈,而且熱退之後容易驚嚇,好像看到什麼東西一樣。這種情況可以針刺手太陰經和手陽明經的穴位。
-
列缺穴: 位於手腕後一寸半的地方,是手太陰經的絡穴。針刺三分深,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五壯。
-
合谷穴: 位於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間,是手陽明經所經過的地方。針刺三分深,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
(註:肺主管皮膚和毛髮,無法抵禦外邪入侵,導致外邪深入體內,所以會感到心寒。冷的感覺比熱的感覺強烈,表示邪氣侵入肺部,導致皮膚毛髮怕冷。熱退之後容易驚嚇,表示邪氣過盛,木氣過強,反過來欺負虛弱的金氣,所以熱退之後容易驚嚇,好像看到什麼東西一樣,這是因為肺受到邪氣侵襲的緣故。)
-
心瘧: 會導致患者心裡煩躁,很想喝清水,反而冷的感覺比熱的感覺多。這種情況可以針刺手少陰經的穴位。
-
神門穴: 位於手掌後方銳骨的末端凹陷處,是手少陰經的俞穴。針刺三分深,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
(註:心屬火,受到邪氣侵襲會導致火氣更旺,所以會煩躁並且想喝清水。火氣內盛,會導致體表寒冷,所以不怎麼發熱反而冷的感覺多,這是熱症導致寒症的表現。)
-
肝瘧: 會導致患者臉色蒼白,不斷地嘆氣,看起來好像快要死了一樣。這種情況可以針刺足厥陰經的穴位,讓它出血。
-
中封穴: 位於腳內踝前一寸半的凹陷處,要將腳向上翹起才能取穴,腳伸直時才能針刺到。此為足厥陰經的穴位。刺出血後停止,一般針刺可以刺入四分深,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
(註:前面已經說過足六經的瘧疾,這裡又提到肝、脾、腎、胃四種瘧疾,而且症狀和前面說的不同,再加上膽經和膀胱經的瘧疾,以及肺經和心經的瘧疾,總共出現在手經上的只有兩種,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許是因為同一經脈的症狀多種多樣,前面說的沒有說完,後面才又改變說法來補充?或者這本來就不是同一篇文章,古人因為都提到瘧疾,所以將它們合在一起,導致文意有些錯亂?這些都不得而知。臉色蒼白,是指臉色青色,表示疲憊衰弱,肝病會導致臉色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