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內篇 (28)
內篇 (28)
1. 大奇論
此篇因脈辨證,洵醫家要領。然尚未詳備,當與平人氣象、玉機真臟等篇參看。然彼言其常,而此近於異,故以大奇名篇焉。
白話文:
這篇中醫文章是根據脈象辨別疾病,是醫家重要的準則。但內容還不夠完善,需要參考「平人氣象」、「玉機真臟」等文章。那些文章描述了常見的脈象,而這篇文章則探討了較罕見的脈象,因此取名為「大奇」。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滿為脈氣滿實也。腫謂癰腫也。臟氣滿,乃如是。按:陰陽應象大論曰:「熱勝則腫。」今三經之脈皆滿而實,其為實熱之病無疑也。)
白話文:
肝氣旺盛、腎氣旺盛、肺氣旺盛都表示身體有實症,即為腫脹。(「滿」是指脈氣充足、「腫」是指化膿性腫脹,臟腑之氣旺盛,就是這個樣子。根據《陰陽應象大論》記載:「熱氣旺盛就會腫脹。」現在三條經絡的脈氣都旺盛而實,所以肯定是實熱病證。)
肺之雍,喘而兩胠滿;(肺藏氣而外主息,其脈支別者,從肺系橫出腋下,故喘而兩胠滿也。按:雍猶壅也,唯氣壅遏,故喘而滿也。王氏不解其所以,甲乙經又作癰,誤矣。)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按:肝本惡郁,壅則鬱之甚矣。胠者,腋也。腋為肝之部分,故壅則兩胠滿也。
白話文:
肺部堵塞: 呼吸困難,兩腋下腫脹。
肝臟堵塞: 兩腋下腫脹,躺下後驚悸不安,小便困難。
人臥則氣斂,肝壅矣而復偃臥,則氣欲達而不能,故驚也。肝經環陰器,故肝壅則小便不利也。王注濫引經脈,甚屬膚陋。)腎雍,胠下至少腹滿,(按:腰以下,腎主之,故腎壅則以下俱滿也。原本腳下,腳當作胠。若作腳,則反自下而上,不當言下至矣。今正之。)脛有大小,髀䯒大,跛易偏枯。
白話文:
人躺下時氣息會收斂,肝氣阻塞又繼續躺著,氣就想要流通卻不能,所以會感到驚恐。肝經環繞生殖器,所以肝氣阻塞就會小便不利。王注亂引經脈,實在膚淺。腎氣阻塞,會導致從大腿根部到小腹都脹滿。腰部以下屬於腎臟主宰,因此腎氣阻塞就會導致腰部以下都脹滿。原本寫腳下,腳應該作胠。如果寫腳,則反而是從下往上,不應該說下至。現在改正過來。小腿有大小,大腿外側腫大,容易跛腳和半身不遂。
(按:此亦腰以下之事,亦腎病也。言腎氣既壅,不特胠下有脹滿之患,而且兩足有跛易偏枯之病也。腎為生氣之源,故壅則氣凝而血滯,所以病則如是也。膝以上為髀,膝以下為䯒,脛與䯒一也。大小者,不等也。跛者,足不齊也。易者變易,言或左或右無一定也。是名偏枯之證,亦腎壅之為害也。
髀音卑。䯒音杭。跛,波上聲。)
白話文:
(按語:以下討論的事情也發生在腰部以下,同樣是腎臟疾病。意思是說腎氣如果壅塞,不僅會導致小腹以下脹滿,還會導致兩條腿跛行、偏枯。腎臟是生命力產生的地方,所以壅塞之後氣血凝滯,所以疾病就會這樣產生。膝蓋以上稱為大腿,膝蓋以下稱為小腿,小腿和脛骨是一回事。而大小是指不平衡。跛行是指兩腳不齊。容易變動是指有時左腳跛、有時右腳跛,沒有固定規則。這就是偏枯的症狀,也是腎臟壅塞造成的傷害。)
心脈滿大,癇瘛筋攣。肝脈小急,癇瘛筋攣。(按:心與肝,異臟也,一滿大,一小急,異脈也,而病同何也?蓋心者,火也,主生血,脈滿大,則火盛燥血矣。肝藏血而主筋,脈小急,則氣寒血凝矣。是皆足以致癇瘛之病者,總由血不能養筋之故,心以熱而肝以寒也。癇,癲癇。
白話文:
心臟脈搏強大且飽滿,容易發生抽搐。肝臟脈搏細小且急促,也容易發生抽搐。
(註:心臟和肝臟是不同的內臟,一個脈搏強壯飽滿,一個脈搏細小急促,脈搏不同,但是疾病卻相同。這是因為心臟屬火,負責生血,脈搏強壯飽滿,說明火氣旺盛,導致血液過於燥熱。肝臟儲藏血液,主宰筋脈,脈搏細小急促,說明氣血寒凝。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癇瘛(癲癇),總的來說是因為血液不能滋養筋脈,心臟偏熱,肝臟偏寒。癇瘛:一種痙攣性癲癇症。)
瘛音熾,瘛瘲。)肝脈騖,暴有所驚駭,(按:騖,馬亂馳也。肝脈亂馳,是其氣奔亂,必有所驚駭而然也。)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按:不至者,脈體沉伏。喑,不能言也。驚駭之極,則脈伏而口不能言,驚去自已,不必冶也。)
白話文:
癲狂發作得很厲害,(病情)極度惡化。因為肝經的脈絡混亂,突然受到巨大的驚嚇,(這個「騖」字,意思是馬亂跑。肝經脈絡混亂奔馳,就說明它的氣血運行異常,肯定是受到了很大的驚嚇才會這樣。)脈搏沉細得像沒有了,(而且)說不出話來,不用治療也會自行緩解。(這個「不至」是指脈象沉伏。喑,就是說不出話。驚嚇到了極點,就脈象沉伏,嘴巴也說不出話來。驚嚇消失後,(症狀)會自行緩解,不用治療。)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按:小為氣血兩虛,急則寒矣。不鼓者,脈來無力,不能鼓動也。瘕者假也,氣血虛寒,則凝滯而不行,如有所積聚者然也。)
白話文:
如果腎臟脈搏細小而急促,肝臟脈搏細小而急促,心臟脈搏細小而急促,而且脈搏不飽滿有力,這都表示體內有「瘕」。(註:細小表示氣血不足,急促則表示寒氣入侵。不飽滿有力則是脈搏虛弱,無法正常跳動。瘕是一種虛假狀態,當氣血不足且有寒氣時,會凝滯不暢通,就像是有東西阻礙一樣。)
腎肝並沉為石水,(按:腎,少陰也。肝,厥陰也。二臟俱陰,而其脈並沉,則為陰寒不化、水氣凝結之病,是名石水也。今有病脹而按之堅硬者,是也。)並浮為風水,(按:腎本主水,而肝則主風。若其脈並浮,則病起於外感,而為虛浮腫脹也。)並虛為死,(腎為五臟之主,肝為發生之主,二者不足,是生主俱微,故死。
)並小弦欲驚。(按:小為虛,弦為邪,虛而有邪,病恐欲驚。欲驚者,未即驚也。)
白話文:
同時腎脈和肝脈都沉得很深,就會形成石水病。(注:腎屬於少陰,肝屬於厥陰。兩個臟器都是陰的,如果它們的脈象同時沉得很深,就表示陰寒不化,水氣凝結,這就是石水病。如果同時出現脹滿,按壓時感覺堅硬,就是這種情況。)同時脈象浮在表面,就會形成風水病。(注:腎主水,肝主風。如果它們的脈象同時浮在表面,就表示疾病是由外感引起的,表現為虛浮的腫脹。)同時脈象虛弱無力,就會導致死亡。(腎是五臟之主,肝是生髮之主,如果兩者都虛弱,就表示生命之源微弱,所以會死亡。)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疝者,寒氣結聚之所為也。按:腎急沉則水寒氣滯,肝急沉則筋急血凝,聚而成形,痛不可忍,是為疝也。)
白話文:
腎臟的脈位又急又沉,肝臟的脈位又急又沉,這些都屬於疝氣。(疝氣是由於寒氣聚集造成的。註解:腎脈急沉則水寒之氣滯留,肝脈急沉則筋骨緊張血凝,聚集後形成形狀,疼痛難忍,這就是疝氣。)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按:心肺亦有疝,伯不言其病狀何似,而止言脈狀。故二疝為病,世但存其名,而不得其真也。注言皆為寒薄於臟之故,良不誣云。)
白話文:
心臟的脈搏急速而滑利,稱為「心疝」;肺臟的脈搏沉細而有力,稱為「肺疝」。
(註釋:心臟和肺臟也會出現疝氣,但古醫書中沒有記載具體症狀,只提到了脈象。因此,世人只知道「心疝」和「肺疝」這兩個病名,卻不知其真正的病狀。註解中提到,這兩種疝氣都是由於臟腑虛寒所致,這個說法是很合理的。)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太陽受寒,血凝為瘕;太陰受寒,氣聚為疝。)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二陰,少陰也。二陽,陽明也。按:急者,脈至擊手也。癇厥之證,多屬風痰,少陰急數,是痰入心腎也。驚病半實半虛,陽明急數,為胃火衝突也。)
白話文:
陽氣流動急促容易導致腹部腫脹,陰氣流動急促容易導致腹股溝疝氣。(陽氣過盛時受到寒氣,血液凝結成塊,形成腹部腫脹;陰氣過盛時受到寒氣,氣體聚集,形成腹股溝疝氣)
陰氣流動急促容易導致驚厥,陽氣流動急促容易導致驚嚇。(陰氣,指少陰;陽氣,指陽明。急促,指脈搏跳動快速並有力。驚厥的症狀,多由風痰引起,少陰脈搏急促頻繁,表示痰液進入心腎。驚嚇的病症,一半實火一半虛火,陽明脈搏急促頻繁,表示胃火上衝。)
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久自已。(外鼓為鼓動於臂外也。按:腸澼,痢證也。痢脈多沉,有積故也。若兼外鼓,則氣既不滯,其積易淨,雖久自愈也。外鼓即浮動之意,注作動於臂外,太拘。)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按:肝脈忌見強急及沉數,今見小緩,是雖弱而有胃氣也,故易治。
白話文:
脾臟脈搏浮動而沉穩,表示腸道有痢疾,但會自行痊癒。(「外鼓」指脈搏浮動於手臂外側。註解:腸澼,指痢疾。痢疾脈象通常沉穩,因為有積滯。如果脈象同時浮動,表示氣血流通順暢,積滯容易清除,因此即使病程較久也能自行痊癒。浮動即浮動之意,註解解釋為「浮動於手臂外側」過於拘泥。)
肝臟脈搏細小緩慢,表示腸道有痢疾,容易治療。(註解:肝脈忌諱強勁急促或沉穩有力,現在脈搏細小緩慢,表示雖然虛弱,但有胃氣的滋養,因此容易治療。
)腎脈小搏沉,為腸澼下血,(小為陰氣不足,搏為陽氣乘之,熱在下焦,故下血也。)血溫身熱者死。(血溫身熱是陰氣喪敗,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肝藏血,心養血,故澼皆下血也。若二臟同病,是木火相生,故可治。)其脈小沉澀為腸澼,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白話文:
- 腎脈脈搏微弱而有力,表示腸道積血,並伴有便血。(脈搏微弱表示陰氣不足,有力則表示陽氣強盛,熱在下腹部積聚,因此導致便血。)如果出血後身體發熱,則患者會死亡。(出血後身體發熱說明陰氣衰竭,因此會死亡。)
- 心臟或肝臟積血也會導致便血,如果兩個器官同時發病,則可以治療。(肝臟儲藏血液,心臟滋養血液,因此兩個器官積血都會導致便血。如果兩個器官同時發病,說明肝火旺盛,心火受影響,因此可以治療。)
- 如果脈搏微弱、有力且滯澀,表示腸道積血,如果患者身體發熱,則會死亡,發熱後七天內必死。
(……心肝脈小而沉澀者,澼也。腸澼身熱,是火氣內絕,去心而歸於外也,故死。火成數七,故七日死。按:通評虛實論云:「腸澼身熱則死,寒則生。」此云腸澼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蓋謂下痢膿血之病,內積正多,而復外感風邪,以致身熱,欲表其邪,則里積未淨,直攻其積,則外邪隨之而入於內,治之最難,故曰死。今注言火氣內絕,去心而歸於外,是以此身熱為瀉脫元氣,火無根而浮於外也。
白話文:
如果脈象屬於心肝脈小而沉滯澀滯的,這是因為病邪與正氣交錯混雜的緣故。腸道受病邪混雜而導致身熱,是因為體內的火氣斷絕,離開了心臟而歸附於外部,所以會死亡。火氣循環的週期是七天,所以會在七天後死亡。
注:根據《通評虛實論》所說:「腸道受病邪混雜而導致身熱就會死亡,受寒氣侵襲就會存活。」這裡所說的腸道受病邪混雜而導致身熱會死亡,熱症會在七天後死亡。這主要是指腹瀉膿血的疾病,內部積存的正氣較多,又再次遭受外來的風邪侵襲,導致發燒,想要發散外邪,但內部積存的病邪尚未清除,直接攻治積聚的病邪,則外邪就會趁機進入體內,這種情況下最難醫治,所以才會死亡。現在的注釋提到火氣斷絕,離開了心臟而歸附於外部,這表示發燒是因為元氣耗散,火氣失去了根基而浮於體外。
且以七為火之成數,謬誤甚矣。夫人之病,有專證,有兼證,專證治之易,兼證治之難。腸澼者,思慮勞役之人,傷於飲食,積而成痢。痢成將發,中氣既虛,風邪易入,偶感風寒,遂致身熱,是內傷而兼外感也。諸凡內傷外感之病,治之雖難,未必盡死。惟此內傷外感,與他證不同,脾胃之病,至於下痢膿血,其虛已極,復感風邪,土不勝刑,故有死者,宜乎經言斷之以死也。予閱內經至此一節,繙繹再三,未得其義。
白話文:
有些人認為,因為火性的數字是七,所以火旺到了七就會形成疾病,這種說法大錯特錯。人的疾病,有單純的證狀,也有複雜的證狀。單純的證狀容易治療,複雜的證狀就比較困難。
痢疾,是思慮過度和勞累過度的人,因為飲食不當而積累形成的。痢疾發作之前,中氣已經虛弱,風邪很容易入侵。如果偶爾接觸到風寒,就會發熱,這屬於內傷兼外感。
所有內傷外感疾病,雖然治療起來很困難,但是不一定都會致命。只有這種內傷外感與其他疾病不同。脾胃的疾病,發展到下痢膿血,已經極度虛弱,再接觸風邪,導致脾胃虛弱不堪承受,所以才會有死亡的可能。經書中說「斷之以死」,也理所當然。
我反覆閱讀內經中的這一段文字,但始終沒有理解其真正含義。
及予為人治病,再四熟籌,因得其解。凡遇此證,必先升表外邪,後治其痢。或痢重而身不大熱,或痢而寒熱往來有如瘧狀,或瘧痢相兼而胸滿嘔吐,或痢重微熱,而人不識,單治其痢,邪隨治痢之藥而入愈深,以致外竟不熱,邪陷於內,急重不休,膿血不止,終至不救者。
白話文:
古文:
及予為人治病,再四熟籌,因得其解。凡遇此證,必先升表外邪,後治其痢。
在我治療疑難病症時,經過反覆思考,終於找到解決方法。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必須先驅逐外感邪氣,然後再治療痢疾。
古文:
或痢重而身不大熱,或痢而寒熱往來有如瘧狀,或瘧痢相兼而胸滿嘔吐,或痢重微熱,而人不識,單治其痢,邪隨治痢之藥而入愈深,以致外竟不熱,邪陷於內,急重不休,膿血不止,終至不救者。
有的痢疾嚴重但患者體溫並不高,有的痢疾伴有寒熱交替,類似瘧疾,有的既有瘧疾又有痢疾,還伴有胸悶嘔吐,有的痢疾嚴重但體溫不高。如果只治療痢疾,邪氣就會隨著治痢的藥物深入體內,導致體表不再發熱,邪氣侵入內臟,病情急劇惡化,膿血不止,最終危及生命。
常用柴胡、桔梗、黃芩、芍藥、人參、當歸、廣皮、甘草,扶正氣而托外邪,使木不傷土,外邪既去,內痢自減,病勢雖重,十痊五六。此予治兼證之苦心,蓋竊東垣內傷外感之法而行之,有志斯道者,不可不知也。)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血衄為虛,脈不應搏,今反脈搏,是氣極乃然,故死。)
白話文:
常使用柴胡、桔梗、黃芩、芍藥、人參、當歸、廣皮、甘草,扶助正氣同時驅逐外邪,讓肝木不剋脾土。外邪去除後,內痢便會減輕。病勢即使嚴重,十個病人也能痊癒五六個。這是作者治療此症的良苦用心,是根據東垣內傷外感的方法而行,有志於此道的人不可不知。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如浮波之合,後至者凌前,速疾而動,無常候也。按: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十至以上,則數之極矣。浮合者,狀其舉按泛泛而無根也。是脈之不足,誰予之?其諸經之氣敗散無根而然歟。)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
白話文:
脈搏浮浮沉沉,若水波浮動,每分鐘達十次以上,這是經氣不足的現象,大概九十天左右就會死亡。(就像水波起伏,後浪推前浪,快速無常地變化。註:一呼一吸為一息,每分鐘十次以上,表示脈搏數太快了。浮沉脈,形容脈象浮浮沉沉,沒有定根。這種脈象是因為經氣不足,導致各經絡氣血散亂無根。)脈搏跳動如火柴燃燒,這是心臟精氣被奪的現象,像草木乾枯而死。
(薪然云,火焰瞥瞥,不定其形而便絕也。)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如散葉之隨風,不常其狀。)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棗華而死。(脈塞而鼓,謂才見不行旋覆去也。)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如珠之轉,是謂丸泥。
白話文:
薪然說:火焰閃爍不定,形狀不定,隨即熄滅。
脈搏像散落的葉子,這是肝氣不足的徵兆,就像樹葉凋落而枯萎。(脈搏忽大忽小,沒有規律。)
脈搏像遊客,遊客脈塞而鼓動,這是腎氣不足的徵兆。……最後就像棗花一樣凋零而死。(脈塞而鼓,是指脈搏纔出現就突然消失。)
脈搏像丸泥,這是胃精不足的徵兆,就像榆莢從樹上掉落而枯死。(脈搏像珠子一樣轉動,這就是所謂的丸泥。)
)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脈長而堅,如橫木之在指下也。)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胞之脈繫於腎,腎之脈挾舌本,人氣不足者,則當不能言。今反善言,是真氣內絕,去腎外歸於舌也,故死。)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死。
白話文:
脈至如橫格:脈搏又長又硬,像一根橫木橫在手指下。這是由於膽氣不足所致,就像禾苗成熟後就會死亡。
脈至如弦縷 :脈搏細而緊,像琴絃或絲線一樣。這是由於腎氣不足所致,患者會言行失常。隨著霜降的到來,患者將會死亡。如果患者不說話,則表明病情可以治療。
脈至如交漆 :脈搏左右兩側都出現,像兩根漆交織在一起。脈象徵兆患者在三十天內將會死亡。
(左右傍至,言如瀝漆之交,左右反戾。)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如水泉之動,但出而不入。)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頹土之狀,謂浮之大而虛耎,按之則無。按:壘發當作雷發,雷發於春,謂脾胃之病,遇木王之時必死也。
白話文:
(脈象兩旁同時到達,言語好像瀝青一樣粘稠,脈象左右跳動。)脈象像湧出的泉水,浮在皮膚之下,這是太陽經氣不足所致,會出現口氣微弱、面色蒼白而死。(就像泉水湧出而不迴流。)
脈象像頹敗的泥土,按壓時摸不到,這是肌肉氣血不足所致,五色先看到黑白,發出雷鳴聲後死亡。(頹敗的泥土,是指脈象浮大而中空,按壓時感覺不到。按:壘發應為雷發,雷發於春天,表示脾胃疾病,遇到木旺之時必定死亡。)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如顙中之懸雍也。)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熟,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菀,積也。熟,熱也。)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白話文:
脈搏摸起來像懸雍垂,懸雍垂指的是浮取時摸起來很大,這是十二經脈的陽氣不足,水氣凝結而死。脈搏摸起來像偃刀,偃刀指的是浮取時摸起來小而急,按壓時卻堅硬、很大、很急,這是五臟積熱,寒熱同時在腎臟發作,這樣的人無法坐立,到了立春就會死。脈搏摸起來像丸子一樣滑動不順,按壓也摸不到,這是大腸的氣不足,長出棗葉就會死。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脈至如華,謂似華虛弱,不可正取也。小腸之脈,上入耳中,故常聽也。按:以上脈狀,自浮合起,一十五則,義多難解。不敢強釋,謹照注錄之,闕疑也。)
白話文:
如果脈象像花一樣虛弱,病人會容易恐懼,不願意坐臥,走動時也總是豎起耳朵聽,這是小腸氣虛不足造成的,到了秋季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