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紹虞

《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79)

回本書目錄

外篇 (79)

1. 六微旨大論

氣者,六氣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如?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生則病。(當期為應,愆期為否,天地之氣,生化不息,無止礙也。不應有而有,應有而不有,是造化之氣失常,失常則氣變,變常則血氣紛擾而為病矣。天地變而失常,則萬物皆病。

)帝曰:善!請言其應。岐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物之生榮有常時,脈之至有常期,有餘歲早,不及歲晚,皆依期而至也。按:物得氣之先,脈隨氣而動,故欲驗六氣之盛衰,但觀物生之早晚,更察脈至之衰王,而天地之氣可知矣。)

帝曰:善!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按:張景岳曰:「此下言地理之應六節,即主氣之靜而守位者也,故曰六位,亦曰六步,乃六氣所主之位也。」)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按:張景岳曰:「顯明者,日出之所,卯正之中,天地平分之處也。顯明之右,謂自鬥建卯中,以至巳中,步居東南,為天之右間,主二之氣,乃春分後六十日有奇,君火治令之位也。若客氣以相火加於此,是謂以下臨上,臣位君則逆矣。

」)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退行一步,謂退於君火之右一步也。此自鬥建巳中,以至未中,步居正南,位直司天,主三之氣,乃小滿後六十日有奇,相火之治令也。」)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謂復於相火之右,又行一步也。此自未中以至酉中,步居西南,為天之左間,主四之氣,乃大暑後六十日有奇,濕土治令之位也。

」)復行一步,金氣治之;(「此於土氣之右,又行一步,自酉中以至亥中,步居西北,為地之右間,主五之氣,乃秋分後六十日有奇,燥金治令之位也。」)復行一步,水氣治之,(「此於金氣之右,又行一步,自亥中以至醜中,步居正北,位當在泉,主終之氣,乃小雪後六十日有奇,寒水之治令也」)復行一步,木氣治之;(「此於水氣之右,又行一步,自醜中以至卯中,步居東北,為地之左間,主初之氣,乃立春後六十日有奇,風木治令之位也。」)復行一步,君火治之。

(「此自木氣之末,復行於顯明之右,君火之位,是為主氣六步之一周。」謹按此言六氣所主之位,止就一歲而言,乃一定之氣,氣之常也。若六十年中,司天在泉,每年各有六步,初氣始於地之左間,以次其不同氣之變也。)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按,張景岳曰:「此言六位之下,各有所承。

承者,前之退而後之進也。承之為義有二:一曰常,一曰變。常者,如六氣各專一令,一極則一生,循環相承,無有間斷,故於六位盛極之下,各有相制之氣,隨之以生,由生以化,由微而著,更相承襲,時序乃成,所謂陽盛之極,則陰生承之,陰盛之極,則陽生承之,亦猶陰陽家五行胎生之義,此歲氣不易之令,故謂之常,常者四時之序也。

白話文:

[六微旨大論]

氣,指的是六種氣候變化。

黃帝問:「氣候該來卻沒來,不該來卻來了,這是怎麼回事?」

岐伯回答:「氣候該來而來,就是順應自然;反之,就是違逆自然。違逆自然就會產生變化,有了變化就會生病。(當氣候應該到來的時候到來,是順應時節;氣候應該到來而沒有到來,就是錯過了時節。天地的氣候變化是生生不息的,不會停止。本來不應該有的氣候卻出現了,本來應該有的氣候卻沒有出現,這就是天地氣候運行的失常。氣候失常就會產生變化,氣候變化就會導致氣血紊亂,從而引發疾病。天地氣候變化失常,萬物都會生病。)

黃帝說:「好!請你說說氣候順應自然的情況。」

岐伯說:「萬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時節,氣脈的運行也有一定的規律,氣候有餘的時候來得早,氣候不足的時候來得晚,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到來的。(萬物的生長繁榮有固定的時間,脈搏的跳動也有固定的週期,氣候有餘的年份會來得早,不足的年份會來得晚,這些都依據時令而到來。說明:萬物首先感受到氣的變化,脈搏隨著氣的運行而跳動,所以想要驗證六氣的盛衰,只要觀察萬物生長的早晚,再觀察脈象的盛衰,就可以知道天地的氣候變化。)

黃帝說:「好!我想聽聽地理位置如何對應六種節氣的變化?」(說明:張景岳說:「以下所說的地理位置對應六種節氣,指的是主氣安靜地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所以稱之為六位,也叫做六步,是六氣所主宰的位置。」)

岐伯說:「太陽升起的地方的右邊,是君火的位置。(說明:張景岳說:「顯明指的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卯時正中,是天地平分之處。顯明的右邊,指的是從卯時中到巳時中,位於東南方,是天的右側,主二氣,是春分後六十多天,君火掌管的時令。如果客氣是相火在這裡,那就是以下犯上,臣子凌駕君主了。」)

君火的位置向後退一步,是相火掌管。(向後退一步,指的是退到君火的右邊一步。從巳時中到未時中,位於正南方,直接管理天氣,主三氣,是小滿後六十多天,相火掌管的時令。)

再向後退一步,是土氣掌管。(再向後退一步,指的是退到相火的右邊一步。從未時中到酉時中,位於西南方,是天的左側,主四氣,是大暑後六十多天,濕土掌管的時令。)

再向後退一步,是金氣掌管。(在土氣的右邊,再向後退一步,從酉時中到亥時中,位於西北方,是地的右側,主五氣,是秋分後六十多天,燥金掌管的時令。)

再向後退一步,是水氣掌管。(在金氣的右邊,再向後退一步,從亥時中到丑時中,位於正北方,是水泉所在,主終氣,是小雪後六十多天,寒水掌管的時令。)

再向後退一步,是木氣掌管。(在水氣的右邊,再向後退一步,從丑時中到卯時中,位於東北方,是地的左側,主初氣,是立春後六十多天,風木掌管的時令。)

再向後退一步,又回到了君火的位置。(從木氣的末尾,再次回到了太陽升起的右邊,君火的位置,這是一個主氣運行六步的完整循環。)請注意,這裡說的六氣所主宰的位置,只就一年來說,是固定的氣候,是氣的常態。如果以六十年來說,司天和在泉的氣候,每年都有六步,初氣開始於地的左側,依次變化,氣的變化各有不同。

相火之下,有水氣承接;水位之下,有土氣承接;土位之下,有風氣承接;風位之下,有金氣承接;金位之下,有火氣承接;君火之下,有陰精承接。(說明,張景岳說:「這裡說的是六個位置之下,各有承接的氣。承接指的是前一個氣退去,後一個氣進來。承接的意義有兩種:一種是常態,一種是變態。常態指的是六氣各自專一地掌管時令,一個氣達到極點就會產生另一個氣,循環承接,沒有間斷。所以,在六個位置的氣達到最盛的時候,各有相制約的氣隨之而生,由生而化,由微弱到顯著,相互承襲,時序就此形成。所謂陽氣盛到極點就會產生陰氣來承接,陰氣盛到極點就會產生陽氣來承接,也像是陰陽家五行胎生的道理,這是每年不變的氣候規律,所以稱之為常態,常態就是四季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