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內篇 (18)
內篇 (18)
1. 湯液醪醴論
本篇雖以湯液醪醴名篇,而其要義在後半截。蓋脹證一項,最為吃緊。去宛陳莝者,除實積也。開鬼門者,表外邪也。潔淨府者,利小便而水下泄也。三者治脹之法略備矣。
白話文:
雖然文章標題是湯液醪醴,但真正的重點在後半段。脹氣的症狀是所有症狀中最緊急的。清除腸胃中積存的宿便,是去實積的方法。把外邪從鬼門關排出體外,是表的治法。清除腸胃髒腑的宿便,使小便通暢,水液順利排出,是利小便的方法。以上三種方法大致涵蓋了脹氣的治療方法。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按,張景岳曰:「湯液醪醴,皆酒之屬。」韻義云:「醅酒濁酒曰醪。」詩話云:「酒之甘濁而不泲者曰醴。」然則湯液者,其即清酒之類歟。醪音勞。醴音禮。泲音濟。)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製作五穀湯液和醪醴的方法是什麼?
岐伯回答說:一定要用稻米,用稻草來煮。稻米是飽滿的,稻草是堅固的。
黃帝說:為什麼這樣?
岐伯說:這是因為稻米生長時,吸收了天地之間的精華,位置和氣候都適宜,所以能夠長得飽滿;稻草在適當的時候砍伐,所以能夠堅固。
(按:完,全備也。堅,蒼勁也。稻得四時中和之氣,其性平,其味淡,日以養人,以其力全而功備也。稻薪採於秋末冬初,故其色蒼而質勁也。)帝曰:上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聖人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故但為備用而不服也。
白話文:
完指完全備全,堅指強韌蒼勁。稻米吸收四季調和之氣,性質平和,口味淡然,能逐日滋養人體,是因為它的力量完整而功效備全。稻草收割於深秋初冬,因此顏色蒼勁,質地堅韌。
皇帝問:上古聖人製作湯液美酒,卻自己不用,為什麼呢?
岐伯答:從古以來,聖人製作湯液美酒是為了防備不時之需。上古聖人製作湯液,並非自己服用,而是為了備用。
(註:聖人著重於預防疾病,而非治療疾病,所以只是製作湯藥以備不時之需,而不是自己服用。)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以心猶近道,故服用萬全也。)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言不必如中古之世,何也?)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也。(按:世愈隆則法愈備。齊,劑同。)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
白話文:
中古時期,道德風尚稍有衰落,邪惡之氣偶爾會影響人體,但服用藥物就能完全康復。(雖然道德風尚稍有衰落,邪惡之氣偶爾會侵蝕人體,但由於人們的心靈仍然接近於正道,所以服用藥物就能完全康復。)黃帝說:如今的時代不必像中古時期那樣,為什麼呢?(如此說是因為,如今的時代不必像中古時期那樣,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當今時代,必須配合服用毒藥來攻治內部病症,使用砭石針灸來治療外部病症。(按:時代越是進步,醫療方法就越是完善。劑同,劑量相同。)黃帝說:身體虛弱、氣血耗盡但治療卻無效果的原因是什麼?岐伯回答說:那是因為精神力沒有支配身體運轉。
(按:張景岳曰:「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針藥,行藥在乎神氣,故治施於外,而神應於中,使之升則升,使之降則降,是其神之可使也。若以藥劑治其內而臟氣不應,針艾治其外而經氣不應,是其神氣已去而無可使,雖竭力治之,終成虛廢爾。」)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
白話文:
中醫師張景嶽說:「治療疾病的方法,是用藥物或針灸來針對病邪,用藥物或針灸來提升或降低體內氣血,這些療法對外界的身體施加影響,而人體內在的氣血會相應地產生反應,讓氣血升降順暢。這是人體氣血可以被引導的表現。但是,如果使用藥物治療內在的臟腑而臟腑氣血沒有反應,使用針灸治療外在的經絡而經絡氣血沒有反應,這表示人體氣血已經消散,無法再被引導。即使竭盡全力治療,也只會讓身體虛弱破敗。」
軒轅黃帝問:「什麼是氣血無法被引導?」
歧伯回答:「用針灸或藥物治療,就是一種引導氣血的方式。」
精神進,志意治,故病可愈。(按:治病之法,必需針石,是針器也而道存焉。王本「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詳上下文語氣,似有錯誤。按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作精神進,志意治,故病可愈。」文義較貫,今改從之。)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白話文:
當心神安寧平和,意志專一的時候,疾病就能痊癒。(註:治療疾病的方法,必須使用針灸或藥物,它們是治療的工具,但其中蘊含著道理。原本的文本中寫著「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但根據前後文義,這句話應該是錯誤的。按照校正後的版本,「精神進,志意治,故病可愈」,文義較為通順,因此採用這一個版本。)現在元氣受損,神氣耗散,氣血無法再得到補充。原因何在?因為過度追求慾望,而憂慮和煩惱不絕於耳,導致精氣耗損,氣血不足,所以神氣離開而疾病無法痊癒。
(按:張景岳曰:「腎藏精,精為陰;心藏神,神為陽。精壞神去,則陰陽俱敗,表裡俱傷,榮衛不可復收拾矣。此其故,以今人嗜欲憂患不節,失其所養,故致精氣弛壞,榮泣衛除而無能為力也。榮,營同。泣,澀同。」)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
白話文:
張景嶽說:「腎臟藏精,精屬於陰;心臟藏神,神屬於陽。精氣耗盡,神志離散,則陰陽俱敗,裏表俱傷,人體的氣血運作也無法恢復正常了。這是因為現代人飲食無度、憂慮過多,不顧惜身體健康,導致精氣衰敗,氣血運作不暢,失去作用。氣血運作不暢通,則氣血功能難以恢復正常。」
皇帝說:疾病最初的發生,非常細微,必定先從皮膚開始。
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按。張景岳曰:「極微者,言輕淺未深,極精者,言專一未亂,斯時也,治之尚易。及其病成,則良工稱為逆矣。
白話文:
現在醫術高明的醫生都認為,如果疾病已經發展成嚴重的地步,叫作「逆」,那麼針灸和藥物都無法治療,良藥也無法治癒。現在醫術高明的醫生都遵循正確的方法,勤加練習,但如果親戚朋友遠近都有消息傳來,每天都看到各種顏色,而病卻無法痊癒,那麼又怎麼有時間不早點治療呢?
(註:張景嶽說:「極微」是指病情輕淺不深,「極精」是指專一不亂,此時治療起來還比較容易。等到病情加重,則良醫也會稱其為「逆」了。)
然良工之治,既云得法,而至數勿失,親戚之聞見極熟,而聲色無差,宜乎無不速愈者。而願使其直至於精壞神去而病不能愈,亦何暇治之不早乎。暇,猶言慢事也。」)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按:本猶先也,標猶後也,言先有病而後有醫治之也。
白話文:
然而優秀的中醫師的治療,既然說已經掌握了方法,而且能多次不失誤,親戚們所聽聞和親眼所見的人都非常熟悉,而醫生的言行舉止沒有過錯,應該沒有不很快痊癒的人。但是希望讓病情直接發展到危重絕症的地步,導致無法醫治,又哪裡有空閒不去早期治療呢?(「暇」,猶如「慢事」的意思。)
岐伯說:疾病是根本,醫治是對症,根本和對症不對應,邪氣就會不服從,這就是這個道理。(按:「本」猶如「先」的意思,「標」猶如「後」的意思,意思是先有疾病,然後纔有醫治。)
病必得醫而後愈,醫能勝任謂之良。倘真良者或不任,而所任者未必良,則邪仍暴橫,病何由愈,是謂標本不相得,惜乎後世多蹈此弊也!五臟別論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正此謂也。)
白話文:
疾病必須得到有效的治療才能痊癒,醫者能勝任纔算是好的醫生。如果真正的良醫不願意治療,而治療的醫生水平未必高超,那麼邪氣就會繼續肆虐,疾病又怎能痊癒?這就是所謂的「標本不相得」,遺憾的是後世很多人犯了這樣的錯誤!《五臟別論》中說:「拘泥於鬼神的人,不能與他談論最高深的醫術;厭惡針灸藥石的人,不能與他談論最高的醫術;不讓治療的疾病,一定不會痊癒,治療也是白費力氣。」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生,而五臟陽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按:張景岳曰:「不從毫毛生,病生於內也。五臟陽已竭,有陰無陽也。津液,水也。郭,形體胸腹也。脹論曰:『夫胸腹,臟腑之郭也。
白話文:
皇帝說:有的人身上沒有細小的毫毛生長,說明五臟的陽氣已經耗盡了。體內的津液充斥在胸腹,精神孤獨地留在體內,體外的氣耗盡了,身體已經無法與衣物相容。此時四肢急速活動,卻動不了身體的中部,這是由於氣在體內被阻滯,而形體卻只能在體外活動。請問怎麼治療這種情況?(按:張景嶽說:「身上沒有細小的毫毛生長,說明疾病的根源在於體內。五臟的陽氣已經耗盡,說明體內陰盛陽衰。津液指的是水。郭指的是胸腹等部位。脹論說:「胸腹是臟腑的居所。」
』凡陰陽之要,陰無陽不行,水無氣不化。故靈蘭秘典論曰:『氣化則能出矣。』今陽氣既竭,不能通調水道,故津液妄行,充於郭也。魄者陰之屬,形雖充而氣則去,故其魄獨居也。精中無氣,則精孤於內。陰內無陽,則氣耗於外。三焦閉塞,水道不通,皮膚脹滿,身體羸敗,故形不可與衣相保也。
白話文:
無論什麼陰陽變化,陰離不開陽,水離不開空氣才能轉化。所以《靈蘭祕典論》中說:「有氣化才能顯現出來。」現在陽氣已經耗盡,不能疏通水脈,所以津液亂行,充滿在體表。魄屬於陰,身體雖然腫脹,但氣已經離開了,所以魄獨自存在。精裡面沒有氣,精就會孤獨地存在於身體內。陰裡面沒有陽,氣就會耗散在身體外。三焦不通,水脈阻滯,皮膚浮腫,身體虛弱,所以形體無法與衣服相稱。
四肢者諸陽之本,陽氣不行,故四極多陰而脹急也。脹由陰滯,以胃中陽氣不能制水,而肺腎俱病,喘咳繼之,故動中也。此以陰氣格拒於內,故水脹形施於外而為是病。」郭音廓。)岐伯曰:平治於權衡。(按:張景岳曰:「平治之法當如權衡者,欲得其平也。且如水脹一證,其本在腎,其標在肺。
白話文:
四肢是諸陽經脈的根源,如果陽氣運行不暢,四肢末端就會容易出現陰盛而導致的腫脹和疼痛。腫脹是由於陰氣滯留造成的,因為胃中的陽氣不能控制水液,而肺和腎臟也同時出現了病變,繼而出現喘咳的症狀,所以這種病在活動中會加重。這是因為陰氣在內部阻滯,所以水液在外部積聚,形成水腫等症狀。(郭音廓)岐伯說:要像權衡一樣進行平衡治療。(按:張景嶽說:「平衡治療的方法就像權衡一樣,目的是達到平衡。比如水腫這一症狀,它的根源在於腎臟,而它的表徵在於肺臟。
如五臟陽已竭,魄獨居者,其主在肺,肺主氣,氣須何法以化之。津液充郭,孤精於內,其主在腎,腎主水,水須何法以平之。然肺金生於脾,腎水制於土,故治腫脹者,必求脾肺腎三臟,隨盛衰而治得其平,是為權衡之道也。」)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帝曰:善!(按:張景岳曰:「宛,積也。
白話文:
如果五臟之陽氣已耗盡,而魄魂獨居,其主要原因在於肺。肺掌管氣,氣需要用何種方法才能轉化?體液充盈於體內,而孤獨精魄藏於其中,其主要原因在於腎。腎掌管水,水需要用何種方法才能平息?然而,肺金生於脾土,腎水受制於脾土,所以治療水腫,必須針對脾臟、肺臟和腎臟,根據病情的盛衰程度進行治療,才能達到平衡,這就是權衡之道。去除積聚的廢物,稍微助益四肢活動,溫暖衣物,用針灸刺激特定的穴位以恢復形體,打開鬼門(指人體的出入通道),清潔府臟,按時服用補品,待五臟之陽氣都已顯現,疏通五臟,那麼精氣自然會產生,形體自然會強盛,骨肉相互保衛,腫脹之氣就會平息。皇帝說:好!(註解:張景嶽說:「宛,積聚的意思。
陳,久也。莝,斬草也。謂去其水氣之陳積,欲如斬草而漸除之也。四極,四肢也。微動之,欲其流通而氣易行也。溫衣,欲助其肌表之陽,而陰凝易散也。然後繆刺之,以左取右,以右取左,而去其大絡之留滯也。鬼門,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陰之屬也,故曰鬼門。
白話文:
陳:久的意思。莝:斬草的意思。意思是去除水氣的沉積,像斬草一樣逐漸除掉。四肢:指手腳。微動之:讓它們微微活動,使氣血流通。溫衣:幫助肌膚的陽氣,讓陰凝容易散去。然後繆刺:用左手扎右手,用右手扎左手,去除大血管中的阻滯。鬼門:指汗毛孔。肺主皮毛,藏魄,屬於陰,所以稱作鬼門。
淨府,膀胱也,上無入孔而下有出竅,滓穢所不能入,故曰淨府。邪在表者散之,在裡者化之,故曰開鬼門潔淨府也。水氣去則真精服。服,行也。陰邪除則五陽布。五陽,五臟之胃氣也。由是精生形盛,骨肉相保,而巨氣可平矣。宛,郁同。莝音剉。」)
白話文:
膀胱稱為「淨府」,因為它上面沒有入口,下面卻有出口,因此垃圾廢物無法進入,所以稱為「淨府」。體表的邪氣,要把它驅散;體內的邪氣,要把它轉化,所以說「打開鬼門潔淨膀胱」。水氣排出去,真正的精氣才能滋養身體。滋養,就是流動的意思。陰邪除去,五臟的陽氣就能散佈全身。五臟的陽氣,就是五臟的胃氣。如此,精氣就能滋養形體,骨肉就能互相保護,體內的過度鬱結之氣就能平復了。(「宛」和「鬱」同音。「莝」讀音同「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