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紹虞

《素問經注節解》~ 內篇 (14)

回本書目錄

內篇 (14)

1. 臟氣法時論

人之五臟,本應四時,故行不合時則病,治不合時則乖,是故貴乎法時也。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按:主時者貴,非時者賤。順時則間而生,逆時則甚而死。)帝曰:願卒聞之。

白話文:

黃帝問道:依照四季五行的規律來治療人體疾病,怎麼判斷是順應還是違逆?順應和違逆的結果各是什麼?我想知道具體情況。

岐伯回答道:五行為金、木、水、火、土。它們之間有高低貴賤之分,可以通過五行變化來預測生死,決定疾病的成敗,並影響五臟的氣血運行。在五行的旺盛時期,生命力強,在五行的衰弱時期,生命力衰弱。

(註解:主導當令之五行為貴,不當令之五行為賤。順應五行旺衰規律,疾病容易康復;違背五行旺衰規律,疾病容易加重。)

黃帝說:請詳細講解一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厥陰肝脈,少陽膽脈,肝與膽合,故治同。)其日甲乙。(東方木干也。)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性和緩。按:全元起云:「肝苦急,是其氣有餘。」)蓋肝為將軍,多氣善怒,相火寄焉。其證其脈,病則必急,是其常也。治肝之法,先瀉後補,是矣。

白話文:

岐伯說:肝臟與春天相應,足厥陰肝經和少陽膽經負責治療。(厥陰是肝經,少陽是膽經,肝與膽相通,所以治療相同。)五行中肝屬木,配屬甲乙日。(木屬東方。)肝臟味苦性急,急躁就要用甘味緩和。(甘味性緩和。按:全元起說:「肝臟味苦性急,是因為肝氣有餘。)肝臟就像將軍,生氣容易發怒,相火寄居其中。肝臟有病,脈象一定急促,這是肝臟的常態。治療肝臟的方法,先瀉後補,這是正確的。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少陰心脈,太陽小腸脈,心與小腸合,故治同。)其日丙丁。(丙丁為火,南方干也。)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酸性收斂。按:全起元云:「心苦緩,是心氣虛。」蓋心生血而為一身之主宰,善動多慮,其血易虧,病則緩弱,是其常也。然緩則必散,故欲補心,必用酸收。)

白話文:

心臟屬夏,手少陰經(心經)和太陽經(小腸經)主治心臟疾病。(手少陰心經和太陽經小腸經相通,因此治療方法相同。)五行中,心臟屬火,對應丙丁日。(丙丁是火的標誌,南方五行也。)心臟喜愛苦味,緩慢運行,如果心臟運作過快,可以用酸味來收斂它。(酸味具有收斂作用。按:全起元說:「心臟喜愛苦味,緩慢運行,說明心臟氣虛。」因為心臟生血,是身體的中心,容易動情多慮,心血容易耗損,發生疾病後會出現緩慢無力的症狀,這是常有的事。然而心臟運行緩慢後必會散亂,所以要補益心臟,必須用酸味來收斂。)

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太陰脾脈,陽明胃脈,脾與胃合,故治同。)其日戊己。(戊己為土,中央干也。)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苦性堅燥。按:脾者土也,土虛則不能制水而濕勝,濕勝則濡瀉,濡瀉則脾愈虛,故脾病常苦於濕也。治濕之法,燥之以苦。蓋苦先入心而補火,火能生土,於是土得火而燥,脾得苦而濕去矣。)

白話文:

脾臟主管長夏季節,足太陰和陽明經脈主治脾病。(太陰經脈通往脾,陽明經脈通往胃,脾與胃相配,所以治療方法相同。)脾臟屬於土,與戊己同日。(戊己為土,是中央地支。)脾臟味苦怕濕,所以要用苦味食物治療濕氣。(苦味性質堅固乾燥。註解:脾臟屬於土,土氣虛弱就無法控制水氣導致濕氣過盛,濕氣過盛就會拉肚子,拉肚子又會使脾氣更虛,所以脾臟疾病通常會伴有濕氣困擾。治療濕氣的方法,可用苦味食物乾燥濕氣。因為苦味先入心臟而補益心火,心火能生長土,於是土氣得到心火的滋養而乾燥,脾臟得到苦味而濕氣去除。)

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太陰肺脈,陽明大腸脈。)其日庚辛。(庚辛為金,西方干也。)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苦性宣泄。按:元起云:「是亦為其氣有餘。」蓋肺主諸氣,無病則順而下行,病則氣上逆矣。然上逆之故,多本於火,利用苦寒以泄其熱,則轉逆為順矣。)

白話文:

肺臟主掌秋季,而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負責治療肺臟疾病。(太陰肺經是肺臟的脈絡,陽明大腸經是大腸的脈絡。)肺臟與金有關,代表庚辛日。(庚辛是金,代表西方。)肺臟有苦澀的性質,氣會上升,如果氣上逆,可以吃苦味食物來宣泄。(苦味有宣泄的作用。按:元起認為:「這也是因為肺氣太盛。」肺臟主掌各種氣,如果沒有生病,氣就會順利向下運行,如果生病了,氣就會上逆。然而,氣上逆的原因大多是體內有熱,因此利用苦寒的食物來宣泄體內熱氣,就能讓氣從上逆轉為順利運行。)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少陰腎脈,太陽膀胱脈。)其日壬癸。(壬癸為水,北方干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辛性津潤。按:日用而日竭者水也,故腎苦燥。燥則津液枯,腠理閉,上下之氣不通矣。然欲開而通之,非辛不可。辛走肺,肺為腎之母,降下之令操焉。

白話文:

腎屬於冬天,五行屬少陰,由足少陰經運行。太陽膀胱經負責治療腎臟疾病。(少陰腎經與太陽膀胱經相互聯通。)腎喜溫潤,怕乾燥。當腎氣乾燥時,應及時服用辛味的食物來滋潤它,這樣可以疏通皮膚腠理,讓津液流通和氣血暢通。(辛味具有滋潤的特性。注意:腎臟的機能是依靠津液來維持的,所以腎臟害怕乾燥。乾燥會導致津液耗盡,皮膚腠理閉塞,上下氣道不通。但要疏通它們,非辛味不可。辛味走肺經,而肺是腎的母臟,負責降氣。)

母得益,自能養其子,於是腠理開,津液致,氣自通而燥自潤矣。)

病在肝,愈於夏,(子制其鬼也。余同。)夏不愈,甚於秋,(子休鬼復王也。)秋不死,持於冬,(鬼休而母養,故氣執持於父母之鄉也。)起於春。(自得其位故復起。)禁當風。(風氣通於肝,故禁勿犯。按:此言四時生克之例也。)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

白話文:

肝臟有疾病,夏天會好轉,(因為兒子屬水,剋制母親屬木。我也有同感。)夏天不痊癒,秋天會加重,(因為兒子休息,母親又恢復強勢。)秋天不死,持續到冬天,(母親休息,滋養兒子,所以病氣盤據在父母的根源。)到了春天就會發作。(因兒子得勢而復發。)避免吹風。(風氣通於肝,所以避免招惹。按:這句話說明瞭四季生剋消長的規律。)肝臟有病的人,丙丁之日會好一些,丙丁不行,庚辛之日會加重,庚辛不死,壬癸之日會持續一段時間,甲乙之日會發作。

(按:此言日期生克之例也。)肝病者,平旦慧,(按:木王之時故。)下晡甚,(按:金王之時故。)夜半靜。(按:水王之時故。此言時刻生克之例也。五行相生相剋,自是不易之定例,而此篇所載,一臟之內,文義似同,然實有四時、日期、時刻三折之異。否則前言愈於夏矣,繼又言愈在丙丁,如此之類,不幾重襲無味乎。

白話文:

(根據日期推算出生辰八字中的相生相剋關係。)肝臟有問題的人,早晨比較清醒,(因為這是木王活躍的時候。)下午晚些時候則症狀嚴重,(因為這是金王活躍的時候。)半夜則比較平靜。(因為這是水王活躍的時候。這是根據時刻推算出生辰八字中的相生相剋關係。五行相生相剋是固定的定律,不過本篇中記載的,一個臟腑中,文義雖然相同,但實際上有時、日、刻三種不同的情況。否則前面剛說勝於夏季了,後面又說勝在丙丁,這種說法不是重複無味嗎?)

王注與元起注本並皆矇混無別,真缺憾也,今釐正之。後四臟同。)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按:此言一臟補瀉之例也。肝何以欲散也?蓋肝者木也,木性生髮,喜暢而惡郁,故肝鬱則病,經曰:「木鬱則達之。」是也。欲散肝鬱,莫如用辛,辛既能發散肝鬱,是散之即所以補之也。

白話文:

王注和元起注都混淆了,真是遺憾,現在我來訂正它。後面的四臟也是一樣。肝喜歡舒暢,急著吃辛辣的食物來疏散它,用辛辣來補充它,酸性食物來瀉它。(按:這句話說明瞭治療一臟的補瀉原則。為什麼肝喜歡舒暢呢?因為肝屬木,木性生長發育,喜歡舒暢而討厭鬱結,所以肝鬱就會生病,經書上說:「木鬱就要疏通它。」就是這個道理。想要疏散肝鬱,沒有什麼比用辛辣之物更好的了,辛辣之物既能疏散肝鬱,也就是疏散它就是補它的意思。

然味之入肝者酸也,以酸治肝,正宜云補,而此反云瀉者何也?凡病在某臟,欲用某藥以治之,而苟不得其氣之相習者以引之,則必拒而不得入。故欲治肝病,必用味之酸者以為引,而後肝病可治也。是酸之為味,雖以收斂為功,而亦有宣瀉之用焉。)

白話文:

但凡味道進入肝臟的都是酸味的,用酸味來治療肝臟,本來就應該稱為「補充」,為什麼這裡卻說「瀉」呢?一般的病症位於某個臟腑,想用某種藥物來治療,但如果得不到氣味相通的藥物來引導,那麼藥物就必定會受到阻礙而無法進入。因此,想要治療肝病,必須使用酸味作為引子,才能讓藥物進入肝臟,達到治療的效果。所以酸味這種味道,雖然具有收斂的功效,但也具有疏導的作用。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熱則心躁,故禁止之。)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按:火王故也。)夜半甚,(按:水王故也。)平旦靜,(按:木王故也。

白話文:

古文: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熱則心躁,故禁止之。)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按:火王故也。)夜半甚,(按:水王故也。)平旦靜,(按:木王故也。

心臟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在夏季,如果夏季沒有治癒,情況會在冬季更加嚴重。如果冬季沒有治癒,病情會持續到春天,在夏季就會發作。避免攝取溫熱的食物和穿著溫暖的衣服(因為熱量會使心臟躁動不安)。

心臟疾病的惡化時間在戊己日,如果戊己日沒有治癒,情況會在壬癸日進一步惡化。如果壬癸日沒有治癒,病情會持續到甲乙日,在丙丁日發作。

心臟疾病患者在中午時分會精神較好(因為火旺),在半夜時分會加重(因為水旺),在清晨時分會較為平靜(因為木旺)。

)心欲耍,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按:心為牡臟,主血與火,以陽為事,陽盛則亢,故病則欲耎。善於耎者,莫過於咸,咸者水也,以水治火,則火自息而心自寧,故耎之即所以補之。然耎之為言柔也,心火易亢而欲其柔軟也。若欲折其上逆之勢而使之下泄,則又宜用甘,甘性緩而善於泄熱也。

白話文:

脾臟疾病的治療適期在秋季,如果秋季未能痊癒,病情會比春季更嚴重;春季如果未能痊癒,將會持續到夏季,在長夏時節發作。

患者應忌食溫熱的食物和過量飲食,並避免在潮濕的地方穿著濕衣服。(溫熱、濕氣和飽食都會損傷脾氣,因此要避免。)

脾臟疾病的治療適時在庚辛日,如果庚辛日未能痊癒,病情會加重到甲乙日;甲乙日如果未能痊癒,將會持續到丙丁日,在戊己日發作。

脾臟疾病患者在日落後精神會好一些,在日出時病情會加重,下午會漸漸平靜。(這是因為土氣主事時精神爽朗,木氣剋制時病情加重,金氣扶助時病情減緩退散,這也是養生之道。)

按:昳音經,日昃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按:脾與胃相連,故胃喜緩,脾亦欲緩。然味之緩者莫如甘,以甘緩脾,歸其所喜,脾得補矣。若純用甘而補太甚,則又宜瀉之以苦。夫苦者甘之反也,甘多則熱,自不得不瀉之以苦寒也。按脾本喜甘而惡苦,其瀉其補,脾臟之正義也。

白話文:

(解釋:昳,讀音同“經”,意思是太陽正午。)脾臟喜歡舒緩,如果進食速度太快,可以使用甘味食物來緩解,再用苦味食物來瀉下。甘味食物可以滋補脾臟。(解釋:脾臟和胃相連,所以胃喜歡舒緩,脾臟也喜歡舒緩。但是味道中最緩和的就是甘味,用甘味來緩解脾臟,符合脾臟的喜好,脾臟就能得到滋補。但是如果只用甘味而滋補過度,那麼就需要用苦味來瀉下。因為苦味是甘味的相反,如果甘味太多就會產生熱性,所以必須用苦寒之味來瀉下。脾臟原本喜歡甘味而討厭苦味,所以用苦味瀉下和用甘味滋補,是脾臟的正常生理功能。)

若餘四臟所欲,皆非本臟所喜,蓋舉其既病而言也。細閱文義自明。)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肺惡寒氣故禁之。靈樞經曰:「形寒寒飲則傷肺。」飲尚傷肺,其食甚焉。肺不獨惡寒,亦畏熱也。)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

白話文:

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在冬天會加重,如果冬天不治癒,到了夏天會更嚴重。如果夏天沒有好轉,就會延續到長夏,並在秋天發作。

要避免接觸寒冷的食物、飲料和衣物。(因為肺部怕受寒,所以要避免接觸這些東西。《靈樞經》說:「身體受寒或者喝冷飲會損害肺部。」飲用冷飲都會損害肺部,更何況是吃冷食。肺部不僅怕寒,也怕熱。)

肺部疾病的患者,在壬癸日會有所好轉。如果壬癸日沒有好轉,會加重到丙丁日。如果丙丁日沒有好轉,就會延續到戊己日,並在庚辛日發作。

肺部疾病的患者,在傍晚時分會比較精神,中午時病情會加重,而在半夜會比較平靜。

(金王則慧,水王則靜,火王則甚。)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收斂故補,辛發散故瀉。按:辛之為味,專主發散,故其為瀉,是其本性。非若肝腎之瀉,必借酸鹹為引而後能瀉也。)

白話文:

當肺氣旺盛,需要收斂時,趕緊食用酸性食物來收斂它,如果用酸性食物來補益它,用辛辣食物來緩瀉它。

(因為酸性食物具有收斂作用,因此可以補益;辛辣食物具有發散作用,因此可以緩瀉。注意:辛辣的味道專門主導發散,所以它的緩瀉作用是其本性。不同於肝和腎的緩瀉,必須借用酸性或鹹性食物作為引子才能起到緩瀉的作用。)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淬㗜熱食溫炙衣。(腎性惡燥故禁之。)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水王則慧,土王則甚,金王則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

白話文:


腎臟的疾病,在春天更容易治癒。如果春天沒有治癒,情況會在夏季惡化。如果夏季沒有致死,會拖延到秋天,並在冬天發作。禁止食用烤炙熱食,穿著保暖的衣物。(腎臟屬水性,忌諱乾燥炎熱。)

對於腎臟疾病,在甲乙年(即春季)治療效果最好。如果春季沒有治癒,情況在戊己年(即夏季)會更加嚴重。如果夏季沒有致死,會拖延到庚辛年(即秋季),並在壬癸年(即冬季)發作。

腎臟疾病的患者,會在半夜感到思緒清醒。季節變化對其影響較大,下午時分會比較平靜。(水旺則思緒清醒,土旺則病況加重,金旺則情緒平靜。)

腎臟需要強健,可以通過食用苦味食物來增強腎氣。使用苦味藥物可以補腎,使用鹹味藥物可以瀉腎。

(按:腎何以欲堅也?腎者水也,水一而已,一水不能勝五火,故水虧則腎氣痿弱,是以腎病欲堅也。以苦堅腎,是腎又以苦為補也。咸瀉之義,與肝同。)

白話文:

為什麼腎臟需要堅固?腎臟屬水,水只能是一元,一元的水無法勝過五行的火,所以腎氣虛弱時,水就會虧損,所以腎臟病需要堅固。用苦味藥補腎,是因為腎臟也以苦味為滋補。鹹味有瀉下的作用,這一點與肝臟相同。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邪者不正之目,風寒暑濕飢飽勞逸皆是也,非唯鬼毒疫癘也。)至其所生而愈,(按:其所生,我之所生也。)至其所不勝而甚,(按:我所不勝,克我者也。)至於所生而持,(按:所生,生我者也。)自得其位而起。(居所王處,謂自得其位也。

白話文:

外邪侵犯人體,如果它強於身體,就會加劇病情(邪氣是指不正之物,包括風寒暑濕、飢飽勞逸等,不只鬼魅毒疫)。邪氣侵犯到它能生長的地方,病情就會加劇;侵犯到它不能戰勝的地方,病情就會惡化。如果邪氣進入它能生長的地方並停留下來,就會得到位置而發作(得到它適合的地方,就叫做得到位置)。

按:此總結以前五臟間甚生死之期也。)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按:間,少愈。甚,病劇。間生而甚死也。間音閒。)

白話文:

注意:這一段古文說的是,在五臟出現病症之前,就應該先確定五臟的脈象,這樣才能預測病情發展的輕重和生死的時間。

(注意:間,稍微好轉。甚,病情加重。間生而甚死,就是病情忽好忽壞,最終導致死亡。間讀作「ㄒㄧㄢ」。)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厥陰脈,自足而上,壞陰器,抵少腹,又上貫膈,布脅肋,故兩脅下痛引少腹也。其氣實則善怒,靈樞經曰:「肝氣實則怒。」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肝厥陰脈,自脅肋,循喉嚨,入頏顙,連目系。膽少陽脈,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

白話文:

患有肝病的人,會感到兩側肋骨下疼痛,延伸到小腹部,而且容易發怒。這是因為肝經的陰脈從腳向上走,經絡受損會損害生殖器,到達小腹部,然後向上貫穿橫膈膜,分佈在肋骨中,因此會引起兩側肋骨下疼痛,並延伸到小腹部。

肝氣旺盛時,人會容易發怒,《靈樞經》說:「肝氣旺盛則怒。」肝氣虛弱時,眼睛會昏花看不到東西,耳朵也會聽不見聲音,容易恐懼,好像有人要抓他一樣。(肝經的陰脈從肋骨下,經過喉嚨,進入頭頂,連接到眼睛的組織。膽經的陽脈有一條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從耳前出來,到達眼睛的銳眥後面。)

故病如是也。恐謂恐懼,魂不安也。按:䀮音荒。)取其經,厥陰與少陽。(經,經脈也,非其絡病,故取其經也。)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肝厥陰脈,自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故頭痛。膽少陽脈,支別者,從耳中,出走耳前。又支別者,加頰車。又厥陰之脈,支別者,從目系,下頰裡。

白話文:

所以疾病的症狀是這樣的:感到恐懼,精神不安。註:䀮的讀音同「荒」。治療時取用厥陰經與少陽經對應的穴道。(經脈:就是經絡,因為不是經絡的側支病變,所以只取用與經脈相關的穴位。)氣息逆亂就會導致耳鳴、耳聾、聽力不佳,臉頰腫脹。(肝臟對應的厥陰經,經過眼睛周圍,向上經過前額,與督脈在頭頂相會,所以會導致耳鳴。膽臟對應的少陽經,有分支經過耳朵內部,然後出現在耳前。又有分支經過頰車穴。厥陰經還有分支經過眼睛周圍,然後向下經過臉頰內側。)

故耳聾、不聰、頰腫也。是以上文兼取少陽也。)取血者。(脈中血滿,獨異於常,乃氣逆之診,隨其左右,有則刺之。按:自此以下五段,言五臟之證虛實不同,宜按經而施治也。肝實則怒,氣盛故也。虛則恐,氣餒故也。如人將捕之,善恐之狀也。肝為臟,膽為腑,取經必兼臟腑者,治臟不愈,兼治其腑自愈。

白話文:

所以耳聾、聽力差、臉頰腫脹的情況也是如此。所以上文兼顧少陽經。

治療的方法是針刺取血。(脈象中充滿血液,與平常不同,這是氣逆的徵兆,依照左右兩側脈象,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針刺放血。)

以下是五臟虛實不同的病徵,應按經絡治療。

肝氣實就會發怒,這是因為肝氣旺盛的緣故。肝氣虛就會恐懼,這是因為肝氣衰弱的緣故。就像人要被捕捉,會表現出恐懼的樣子。肝是臟器,膽是腑臟,治療經絡必須兼顧臟器和腑臟,因為只治療臟器可能無法痊癒,如果兼治其腑臟就能自然康復。

注以為取厥陰以治肝氣,取少陽以調氣逆,即連下文,謬誤甚矣。下復言氣逆者,謂肝寄相火,其氣易逆,氣逆則又有三者之病見於上部也。一無所聞謂之聾,不聰者聞而不明也。取血者,針砭也。若前取經,則兼藥石針刺而言也。)

白話文:

說取厥陰來治療肝氣,取少陽來調理氣逆,這樣連著下面的文字,錯誤就大了。下面再談到氣逆的人,是指肝臟寄存著相火,它的氣容易逆,氣逆那麼就會有上面三種病出現在上半身。什麼都沒聽到叫做聾,不聰明指的是聽到了卻不明白。取血指針刺拔罐。如果前面取經絡,那麼就是同時提到了藥物、砭石和針灸。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心少陰脈,支別者,循胸出脅。又手心主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其支別者,亦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循臂,行兩筋之間。又心少陰之脈,直行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上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又小腸太陽之脈,自臂臑,上繞肩甲,交肩上。

白話文:

心臟疾病患者會出現胸痛、肋骨下疼痛、背部和肩胛骨之間疼痛、兩隻手臂內側疼痛的症狀。

(少陰心脈,其分支循著胸部延伸至肋骨。厥陰手心主脈也起源於胸部,其分支也循著胸部延伸至肋骨,在腋窩下三寸處往上延伸至腋窩下方,接著沿著上臂內側向下,行於少陰和太陰之間,進入肘部後繼續沿著手臂向下,行於兩條肌腱之間。少陰心脈的主幹會從心臟連結,然後逆行回肺部,然後從腋窩下方出來,沿著上臂內側後緣向下,行於少陰心主脈之後,經過肘部內側,然後沿著手臂內側後緣向下,延伸至手掌後方的銳骨尖端。小腸太陽脈從手臂上臂處開始,往上繞過肩胛骨,並交會於肩關節上方。)

故病如是。)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手心主厥陰之脈,從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別者,循胸出脅。心少陰之脈,自心系下膈絡小腸。故病如是。)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少陰之脈,從心系上挾咽喉。故取舌本下,及經脈血也。)其變病,刺郄中血者。

白話文:

所以疾病的症狀如下:虛證時胸腹膨大,脅下和腰部互相牽引而疼痛。(手心主厥陰經脈,從胸中出來,屬於心包經,向下經過橫膈,與三焦經絡相聯繫。它的分支循胸部出來,到脅部。心經屬少陰經,從心部下來,經過橫膈,與小腸相聯繫。所以疾病的症狀如下。)治療時取這些經脈上的穴位:少陰經、太陽經,舌下出血的穴位。(少陰經脈從心部向上經過挾咽喉。所以取舌本下的穴位,及經脈出血的穴位。)如果病情發生變化,則針刺郄中穴出血的穴位。

(按:變病,謂與初起之病不同也,注作嘔變,誤矣。手少陰之郄,在掌後脈中,去腕半寸,當小指之後。)

脾病者,身重,善飢,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腳下痛。(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也。痿謂萎無力也。脾太陰之脈,起於足大趾之端,循指內側,上內踝前廉,上腨內。腎少陰之脈,起於足小趾之下,斜趨足心,上腨內,出膕內廉。故病則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也。按:王本善肌,甲乙經作善飢,是也,從之。

白話文:

脾臟有病的人,身體沉重、容易飢餓、肌肉萎縮、不能正常行走、容易打嗝、腳底疼痛。(脾臟屬土,主掌肌肉,因此身體沉重、肌肉萎縮。萎縮指肌肉無力。脾臟的太陰經脈,起始於腳大拇指頂端,沿著腳趾內側向上,經過內踝前方,再向上經過小腿內側。腎臟的少陰經脈,起始於腳小拇指下方,斜行經過腳心,向上經過小腿內側,從大腿後方內側出來。因此,脾臟有病會導致不能正常行走、容易打嗝、腳底疼痛。按:王本寫作「善肌」,甲乙兩經寫作「善飢」,後者較合理,在此採用。)

)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脾太陰脈,從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故病如是。靈樞經曰:「中氣不足,則腹為之滿,腸為之鳴。」)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少陰,腎脈也。以前病行善瘈,腳下痛,故取之而出血。按:注以善瘈腳痛為腎病,故取經兼及少陰,是也。

白話文:

如果脾氣虛弱,就會出現腹脹、腸鳴、消化不良和大便溏稀的症狀。(脾胃主導消化,故病症如此。靈樞經中說:「脾氣不足,則腹脹、腸鳴。」)

治療方法:刺取脾經(太陰)、胃經(陽明)、腎經(少陰)的特定穴位進行放血。

(少陰指腎經。因為本文前面提到患者曾患善瘈,腳下疼痛,所以考慮是腎經病變,故刺取腎經放血。)

但足不收行,亦是腎病,注乃遺漏何也?!又經言脾病,如痰氣壅滯則身重,火盛於府則善飢,其為實病無疑也。至於肉痿、足不收行及痛等證,有似於虛,而不知火善消爍故肉痿,濕痰下注則不能行而且痛,火燥筋急則善瘈,病有似虛本實者,不可不知也。然此本言脾經之病,何以及腎?蓋土實則乘其所勝而侮水,故脾經之病且並傳及於腎也。

白話文:

肺部疾病的人,會出現咳喘、氣息急促、肩背疼痛、出汗、臀部、陰部、大腿、膝蓋、小腿、腳後跟、腳踝、腳部疼痛。

因為肺臟主氣管呼吸,一旦出現疾病就會喘咳逆氣。肺臟也與皮膚毛髮相關,邪氣盛行時會導致津液外泄,於是就會出汗。

腎臟少陰經絡,從腳底開始,沿著小腿內側向上,經過膝蓋內側,再沿著大腿內後側,與脊椎相連,到達腎臟和膀胱經絡。因此,肺部疾病時,腎臟經絡會受到邪氣影響,導致臀部、陰部、大腿、膝蓋、小腿、腳後跟、腳踝、腳部疼痛,這是因為邪氣取道少陰經絡所致。

按:肩背痛,注不明確。蓋惟喘咳故氣逆,惟氣逆於上故肩背痛也。)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氣虛少,故不足以報入息也。肺太陰之絡,會於耳中,故聾也。腎少陰之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今肺虛,則腎氣不足以上潤於嗌,故嗌乾也。)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

白話文:

注釋:肩背疼痛,原因不明確。可能因為氣喘咳嗽,導致氣逆於上,所以引起肩背疼痛。

虛證:氣虛,氣息不足,不能發聲,耳聾、咽喉乾燥。(氣虛,不足以帶動吸入的氣息。肺太陰經的絡脈會合於耳中,因此導致耳聾。腎少陰經的脈絡,從腎上貫穿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中,沿著喉嚨,包裹舌根。現在肺氣虛,則腎氣不足以滋潤咽喉,所以咽喉乾燥。)

取穴:太陰經、足太陽經之外厥陰經,血瘀者。

(正謂腨內側內踝後之直上,則少陰也。按:此肺病也,亦何以並及於腎?蓋肺者母也,腎者子也,母病必及其子,相因之勢也。)

白話文:

(正所謂小腿內側內腳踝後方的正上方,就是少陰經。按:這是肺病,為什麼也牽涉到腎?因為肺是母親,腎是兒子,母親生病必定影響兒子,這是相互牽連的緣故。)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腎少陰脈,起於足而上循腨,復從橫骨中,挾臍循腹裡,上行而入肺,故腹大脛腫而喘咳也。腎病則骨不能用,故身重也。腎邪攻肺,心氣內微,心液為汗,故寢汗出也。脛既腫矣,汗復津泄,陰凝玄府,陽爍上焦,內熱外寒,故憎風也。

白話文:

患有腎臟疾病的人,通常會出現腹部脹大、小腿腫脹、喘咳、身體沉重、睡覺時盜汗、畏懼風寒等症狀。

(解釋:)

腎臟的少陰脈起始於足部,向上循著大腿內側,再從腹橫肌中間穿過,沿著臍部繞行腹腔,再向上進入肺。所以腎臟有病時,會導致腹部脹大、小腿腫脹,並伴有喘咳的症狀。

腎臟有病時,骨頭不能正常運作,所以會導致身體沉重。腎臟的邪氣攻入肺部,心氣虛弱,心液外溢化為汗液,所以會出現睡覺時盜汗的症狀。

小腿腫脹後,汗液還能繼續排出,導致體內陰氣凝滯於玄府(即腎臟),而陽氣上浮於上焦(即胸部以上)。內熱外寒,所以會畏懼風寒。

)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腎少陰脈,從肺出絡心,注胸中。然腎氣既虛,心無所制,心氣熏肺,故痛聚胸中也。足太陽脈,從項下行而至足。腎虛則太陽之氣,不能盛行於足,故足冷而氣逆也。清謂氣清冷,厥謂氣逆也,以清冷氣逆,故大腹小腹痛。

白話文:

(腎氣)虛弱時,就會有胸痛、肚子痛,感覺寒冷,心情不愉快。(腎少陰經絡,從肺部出來後聯繫到心臟,貫通胸部。但是腎氣虛弱時,心臟失去約束,心氣燻蒸肺部,所以疼痛會集中在胸膛中。足太陽經絡,從脖子的下面經過,一直延伸到腳。腎虛時,足太陽經絡的氣血運行不暢,所以腳部發冷,而且氣往上逆。清指氣息清冷,厥指氣息逆亂,因為清冷的氣息逆亂上升,所以會引起肚子痛。)

志不足則神躁擾,故不樂也。)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肝性喜急,故食甘物而取其寬緩也。)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心性喜緩,故食酸物而取其收斂也。)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肺善氣逆,故食苦物而取其宣泄也。)脾色黃,宜食鹹。

白話文:

肝臟顏色青綠,適合食用甘味食物。像粳米、牛肉、紅棗、葵菜都是甘味。(肝臟性喜急躁,因此食用甘味食物可以緩和。)

心臟 顏色赤紅,適合食用酸味食物。如紅豆、狗肉、李子、韭菜都是酸味。(心臟性喜舒緩,因此食用酸味食物可以收斂。)

肺臟 顏色白色,適合食用苦味食物。例如小麥、羊肉、杏子、薤白都是苦味。(肺臟容易逆氣,因此食用苦味食物可以幫助宣洩。)

脾臟 顏色黃色,適合食用鹹味食物。

大豆、豕肉、慄、藿皆咸。(究斯宜食,乃調利機關之義也。腎為胃關,脾與胃合,故假咸柔軟以利其關,關利而胃氣乃行,胃行而脾氣方化,故應脾宜味,與眾不同也。)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腎性喜燥,故食辛物而取其津潤也。)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耎,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白話文:

大豆、豬肉、栗子、豆莢都是鹹味。(研究這些食物的適宜性,就是為了調和和暢通臟腑的道理。腎臟是胃的關門,脾臟和胃相合,所以借用鹹味和柔軟的食物來暢通關門,關門暢通了,胃氣才能運行,胃運行了,脾氣才能消化,所以脾臟適宜的口味與其他臟腑不同。)腎臟顏色黑,適合吃辛辣味。黃小米、雞肉、桃子、蔥都是辛辣味。(腎臟性質喜乾,所以吃辛辣的食物可以獲得滋潤。)這五種類食物,有辛、酸、甘、苦、鹹五種味道,各有各的益處,有的能散,有的能收,有的能緩,有的能急,有的能堅,有的能鬆,一年四季,五臟的疾病,也應根據五味適宜的原則來治療。

(用五味而調五臟,配肝以甘、心以酸、脾以咸、肺以苦、腎以辛,各隨其宜,欲緩、欲收、欲耎、欲泄、欲散、欲堅而為用,非以相生相養而為義也。按:此前王本有「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耎」十字,而此一段,王本又刻在篇末。詳察字義,前十字已具於此段內,因去之,移此段補之,庶幾上下文義不致參錯云。

白話文:

用藥物攻治邪氣,(驅除邪氣、安定正氣,只有毒性藥物纔有效,因為它們具有如此功效,所以通稱為毒藥。註:邪氣是不正之氣,會損害人體的正氣。為了扶助正氣,不得不攻治邪氣,非毒藥不可。然而所謂的毒藥,並非一定是指狼毒、人參等。凡是氣味都很濃烈,性質迅速通利的,能夠驅除邪氣的,都是毒藥。(新的校正專指下藥,太偏頗了。)

五穀是養生的食物,(註:所有藥物性質都是偏性的,所以用來扶助正氣的不足。)

若五穀之性味和平,充胃補脾,化生氣血,人之性命實資之為養也。)五果為助,(按:助者輔正之稱,所以補五穀之不足也。)五畜為益,(按:精血不充,非草木之類所能益,是必血氣之屬以補之,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五菜為充,(按,充者,盈其量而實之也。

白話文:

五穀性味平和,可以充實胃氣、補益脾臟,化生氣血,是人得以生存的基本營養。五果可以輔助五穀,用來補充五穀不足的地方。五畜可以滋補,因為精血不足時,不是草木就能滋補的,必須用與血液相近的東西來補足,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精氣不足應以味來補充。」五菜可以充實,用來補充不足的地方。

菜質粗糲,易食易消,用以充塞虛腸而已。)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氣為陽化,味為陰施,氣味和合,則補益精氣矣。)

白話文:

食物的質地粗糙,容易消化,只是用來填飽空腹而已。藥物的氣味搭配使用,以補充精氣。(氣是陽性的,味是陰性的,氣味結合調和,就能補充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