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內篇 (12)
內篇 (12)
1. 五臟生成篇
新校正云:按此篇云五臟生成篇而不云論者,蓋此篇直記五臟生成之事,而無問答論議之辭,故不云論。後不言論者皆仿此。
白話文:
新校正本的按語說:這篇標題中提到了「五運生成篇」,但沒有提到「論」,這是因為這篇直述了五運生成的情況,而沒有問答和討論的內容,所以不提「論」字。以後不提到「論」字的,都仿照此例。
心之合,脈也;(火氣動躁,脈類齊同,心臟應火,故合脈也。)其榮,色也;(按:新校正云:「王注以赤色為面榮美,未通。大抵發見於面之色,皆心之榮也,豈專指赤色哉。」)其主,腎也。(按:主者僕之所畏,心火畏腎水,故以腎為主也。)肺之合,皮也;(金氣堅定,皮象亦然,肺臟應金,故合皮也。
白話文:
心之合,脈也:(當心火氣燥動時,脈搏會跳得激昂有節奏,因為心臟對應火的特性,所以脈搏與心相和。)
其榮,色也: (心氣充足,面色就會紅潤有光澤。按:任何發現在面部肌膚的顏色變化,都與心臟有關,而並非僅限於紅色。)
其主,腎也: (心火害怕腎水,所以腎水節制心火。)
肺之合,皮也: (金氣具有堅固的特性,而皮膚也是堅韌的,肺臟對應金的特性,所以皮膚與肺相和。)
)其榮,毛也;(毛附皮革故外榮。)其主,心也。(按:肺金畏心火。)肝之合,筋也;(木性曲直,筋體亦然,肝臟應木,故合筋也。)其榮,爪也;爪者筋之餘,故外榮也。其主,肺也。(按:肝木畏肺金。)脾之合,肉也;(土性柔厚,肉體亦然,脾臟應土,故合肉也。
白話文:
毛髮是它的外在飾物(因為毛髮附著於皮革,所以在外表顯現)。毛髮的主管臟器是心(因為肺屬金,而心屬火,肺金剋制心火)。
筋是肝的相合部位(木的性質彎曲柔韌,筋體也一樣,肝臟屬木,所以相應於筋)。筋的外在飾物是爪子(爪子是筋的延伸,所以在外表顯現)。爪子的主管臟器是肺(因為肝屬木,而肺屬金,肝木剋制肺金)。
肉是脾的相合部位(土的性質柔軟厚實,肉體也一樣,脾臟屬土,所以相應於肉)。
)其榮,唇也;(口為脾之官,故榮於唇。唇謂四際白色之處,非赤色也。)其主,肝也。(按:脾土畏肝木。)腎之合,骨也;(水性流濕,精氣亦然,骨通精髓,故合骨也。按:腎為作強之官,骨為人身之干,又腎主精而藏於骨,故合骨也。)其榮,發也;(腦為髓海,腎氣主之,故外榮發也。
)其主,脾也。(按:腎水畏脾土。)
白話文:
- 脣的顏色:肝主脾,所以嘴脣的顏色與肝有關。嘴脣指四邊的白色部分,不包括紅色部分。
- 主宰:肝主管脾。
- 腎配屬的:骨。腎水屬濕,精氣也屬濕,骨通髓海,所以腎配屬骨。腎主強壯,骨是人體的支柱,腎主精藏於骨,所以腎配屬骨。
- 毛髮的顏色:腎主髓海,所以毛髮的顏色與腎有關。
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心合脈,其榮色。咸益腎,勝於心。心不勝,故脈凝泣而顏色變易也。)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肺合皮,其榮毛。苦益心,勝於肺。肺不勝,故皮枯槁而毛拔去也。)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肝合筋,其榮爪。辛益肺,勝於肝。肝不勝,故筋急而爪乾枯也。
白話文:
所以如果多吃鹹味,脈就會凝結、暗淡無光。(心與脈絡相應,脈絡的顏色受心主宰。鹹味補益腎,勝過補益心。心氣不足,就會導致脈絡凝結、顏色改變。)如果多吃苦味,皮膚就會乾燥、毛髮脫落。(肺與皮毛相應,皮毛的健康受肺主宰。苦味補益心,勝過補益肺。肺氣不足,就會導致皮膚乾燥、毛髮脫落。)如果多吃辛味,筋脈就會緊張、指甲枯槁。(肝與筋脈相應,指甲的健康受肝主宰。辛味補益肺,勝過補益肝。肝氣不足,就會導致筋脈緊張、指甲枯槁。)
)多食酸,則肉胝䐢而唇揭;(脾合肉,其榮唇。酸益肝,勝於脾。脾不勝,故肉胝䐢而唇皮揭舉也。按:胝音支,䐢音皺。)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腎合骨,其榮發。甘益脾,勝於腎。腎不勝,故骨痛而發墮落。)此五味之所傷也。
白話文:
過度食用酸味的飲食,會導致肌肉僵硬且痠痛,嘴脣也會乾裂;(脾臟與肌肉相合,而嘴脣由脾臟所滋養。酸味有助於肝臟,但會剋制脾臟。脾臟受剋制,所以肌肉會僵硬且痠痛,嘴脣也會乾裂。)
過度食用甜味的飲食,會導致骨頭疼痛和掉髮;(腎臟與骨頭相合,而頭髮由腎臟所滋養。甜味有助於脾臟,但會剋制腎臟。腎臟受剋制,所以骨頭會疼痛,頭髮也會掉落。)
以上說明瞭五種味道對身體造成的損傷。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按:至真要大論曰:「五味入口,各歸所喜。」惟其喜之,是以欲之也。)此五味之所合也。
白話文:
所以,心臟喜歡苦味,肺臟喜歡辛味,肝臟喜歡酸味,脾臟喜歡甘味,腎臟喜歡鹹味。(按:《至真要大論》說:「五味入口,各歸所愛。」正是因為它們喜愛這些味道,所以纔想要它們。)這是五味相應的結果。
五臟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按,茲,滋也,言如草初生之滋潤也。)黃如枳實者死,(色青黃也。)黑如炲者死,(炲謂炲煤也。按:炲音苔。)赤如衃血者死,(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赤黑也。按:衃,芳杯切。)白如枯骨者死,(白而枯槁,如干骨也。)此五色之見死也。
白話文:
五臟之氣,導致以下顏色出現時,表示死亡:
- 青色如嫩草者,表示死亡。(註:茲指草木初生時滋潤的樣子。)
- 黃色如枳實者,表示死亡。(顏色青黃。)
- 黑色如炭火者,表示死亡。(註:炲音同「苔」,指炭火。)
- 紅色如敗血者,表示死亡。(衃血指敗壞凝固的血液,呈赤黑色。註:衃,讀音為芳杯切。)
- 白色如枯骨者,表示死亡。(白色而乾枯,如同枯骨。)
這些是五臟之氣導致死亡時出現的五種顏色。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鳥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按,同一色也,前何以死?後何以生?得神則生,失神則死也。)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縞,白色。
紺,薄青色。)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按:此特形容人之生色而已,未可泥於字句之間也。)
白話文:
青色如翠鳥羽毛的舌苔表示生命力旺盛,紅色如雞冠的舌苔表示生命力旺盛,黃色如螃蟹腹部顏色表示生命力旺盛,白色如豬油的舌苔表示生命力旺盛,黑色如鳥類羽毛的舌苔表示生命力旺盛。這是舌苔生生的五種顏色。(注意,這是同一種顏色,為什麼前面說是死的,後面說是生的?因為得到神氣,就會生,失去神氣,就會死。)舌苔生於舌尖,就好像用白色生絹包裹著紅色,生於舌中,就好像用白色生絹包裹著紅色,生於舌兩側,就好像用白色生絹包裹著深藍色,生於舌根,就好像用白色生絹包裹著青瓜果實,生於口腔兩側,就好像用白色生絹包裹著紫色。(生絹,白色絲綢)
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各當其應而為色味也。)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按,當猶屬也。)
白話文:
顏色和味道對應五臟。白色對應肺臟,辛味;紅色對應心臟,苦味;青色對應肝臟,酸味;黃色對應脾臟,甘味;黑色對應腎臟,鹹味。(每種顏色和味道都對應相應的臟器。)因此,白色對應皮膚,紅色對應血管,青色對應肌腱,黃色對應肌肉,黑色對應骨骼。(注:此處的「當」表示歸屬。)
諸脈者皆屬於目,(按:心為君主之官,庶司百職皆所統帥,故其應於脈也,周流一身,循環上下,亦若目之為體,合五臟六腑之精以為用,故云皆屬於目也。)諸髓者皆屬於腦,(腦為髓海故。)諸筋者皆屬於節,(按,節者,骨之接合處也。筋雖絡骨,而骨無節則不能系聯而屈伸不便也。
白話文:
所有的經脈都通往眼睛。(註:心臟是人體的主宰,統領著各種器官,因此心臟也與經脈相應,脈絡貫穿全身,循環上下,就像眼睛之於身體,彙集五臟六腑的精華為己用。)
所有的骨髓都屬於大腦。(註:大腦是骨髓的海洋。)
所有的肌腱都屬於關節。(註:關節是骨頭的連接處。雖然肌腱與骨頭相連,但骨頭沒有關節就無法連接,屈伸也不方便。)
)諸血者皆屬於心,(按:心生血故。諸氣者皆屬於肺,按:肺生氣故。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按:四肢猶言四體,蓋兼臟腑經絡而言,非單指手足也。肉之小會為溪,八溪者猶言出入之道路,言人之五臟為氣血筋骨脈絡出入之道路,循環上下,若朝明夕晦之無間斷也。)
白話文:
所有血液都屬於心(因為心產生血液)。所有氣體都屬於肺(因為肺產生氣體)。這是四肢和八個溪流的早晚運行。
「四肢」指的是四肢與身體,包括內部器官、經絡,而不僅僅指手腳。「肉之小會為溪」,「溪」指人體氣血筋骨脈絡出入的通道。「八溪」比作氣血出入的管道,像早晨、黃昏不停地循環,就像早上和晚上沒有間斷一樣。
故人臥血歸於肝,(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何也?肝主血海故也。)肝受血而能視,(言其用也。)足受血而能步,(按:血盛乃能隨氣而動。)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按:人之運動雖屬於氣,而能使之運動而有力者全賴於血。故握攝氣也,而能握能攝則血也。)
白話文:
人躺著休息的時候,血液會迴流到肝臟。(肝臟儲藏著血液,心臟負責運行,當人活動時,血液會流向全身各經絡,而人靜止時,血液會迴流到肝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肝臟是血液的倉庫。)肝臟儲藏了血液纔能夠看東西。(這是指肝臟的功能。)腳部儲藏了血液纔能夠走路。(按:血液充足才能隨著氣血而運作。)手掌儲藏了血液纔能夠握東西,手指儲藏了血液纔能夠抓東西。(按:人的運動雖然是由氣推動,但要能夠有力地運動,完全仰賴於血液。所以握和抓都是氣的運動,但是能夠握得有力、抓得有力,則是由於血液。)
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謂𤸷痹也。按:𤸷音頑。)凝於脈者為泣,(泣謂血行不利。按:泣讀作澀。)凝於足者為厥。(謂足逆冷也。)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空者血流之道,大經隧也。按:三者並根臥出風吹言。)
白話文:
人如果躺在戶外,被風吹到,血凝固在皮膚上,就會得風濕。血凝固在脈絡中,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血凝固在腳上,會導致腳部發涼麻木。這三種情況都是因為血流運轉不暢,所以才會導致風濕和麻木。
人有大谷十二分,(大經所會,謂之大谷。十二分者,十二經脈之部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小絡所會,謂之小溪。然以三百六十五小絡言之者,除十二俞外,則當三百五十三。經言三百五十四,傳寫誤以三為四也。按:俞,別本、元起,太素並作關。)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按:衛為水穀之悍氣。
白話文:
人體有十二個主要的穴位(稱為大谷,是主要經絡相交的地方),有三百五十四個較小的穴位(稱為小溪,是次要經絡相交的地方)。如果排除十二個俞穴,應該是三百五十三個小溪穴,但由於傳抄上的錯誤,經文中記載為三百五十四個。俞穴是衛氣滯留、邪氣侵犯的地方。
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邪氣中人,必依衛氣為出入。是大谷小溪,為衛氣留止之所,即為邪氣出入之所也。客解已見前。)針石緣而去之。(按:緣,因也。因邪客於何所,而用針石以攻去其病也。注以為夤緣隨脈而行,似未確。)
白話文:
衛氣在白天運行於陽經,夜晚運行於陰經。邪氣入侵人體,必定藉由衛氣出入。大谷和小溪是衛氣停留的地方,也是邪氣出入的所在。(關於客邪的解釋,前面已經說過了。)用針灸或藥物來祛除邪氣。(註:緣,就是原因的意思。因為邪氣客留在什麼地方,就要用針灸或藥物來攻治它的病竈。註解裡認為緣是沿著經脈而行,似乎不太正確。)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五決謂以五臟之脈決生死之綱紀也。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建,立也。母謂應時之王氣也。先立應時之王氣,而後乃求邪正之氣也。)所謂五決者,五脈也。(五臟脈也。)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按:頭痛巔疾,是為上實。
白話文:
診斷疾病的首要原則,是以五種脈象作為綱紀。五種脈象指的是五臟的脈象,用來判斷生死的關鍵。
如果想要了解疾病的起因,首先要確立當令的王氣(應時之王氣)。(「建」指建立,「母」指應對時令的王氣。在建立應對時令的王氣後,才能探求邪氣與正氣。)
所謂的五種脈象,是指五種脈象。(五臟的脈象。)因此,如果頭痛頭暈,下身虛弱、上身實熱,原因出在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註:頭痛頭暈,就是上實的症狀。)
然其實也,似乎外感風邪,而豈知由於下虛之所致,故歸原於腎與膀胱,蓋惟下虛,故上實也。通評虛實論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是以善治者,不治標而治本也。)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按:徇蒙招尤四字義,王注與新校正解俱未確。
白話文:
實際上,看起來像是外感風寒,其實是下虛所致,所以歸根究底是腎和膀胱虛所致。因為下虛,所以上實。通評虛實論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所以,擅長治療的人,不治標而治本。
(……)徇蒙招尤四字的含義,王注和新校正解的解釋都不正確。
余謂當別是一病,或字有脫誤,不得以其下有目冥句而即以目病為解,闕疑可也。目冥耳聾,上虛病也,雖似乎虛而非虛也,下實故也。肝膽二經相火寄焉,沖逆而上,故令冥聾。或曰:經但言下實,而子何以知其為火也?曰:冥聾之病,若非是火,則為精血虧損之候,是上下俱虛矣。今經言下實者,蓋謂冥聾之病,不盡是虛,宜於肝膽求之,不可一於補腎也。
白話文:
我認為應該分別區分疾病,也許字有遺漏,後句出現了眼睛昏暗的症狀,隨即把疾病解釋為眼睛疾病,留下疑惑也是可以的。眼睛昏暗、耳朵失聰,都是上虛的病症,雖然虛弱,但不是虛弱,因為下實。肝膽兩經相火,逆衝而上,所以導致昏暗失聰。有人說:經文只說下實,你怎麼知道是火呢?我說:昏暗失聰的病,如果不是火,那就是精血虧損的情況,這是上下虛了。現在經文說下實,可能是說昏暗失聰的病,並非完全是虛,應該在肝膽經上找原因,不要一味地補益肝。
然則何以治之?抑而瀉之是矣。)腹滿䐜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按:滿,飽悶也,䐜脹,則內外急迫矣。腹中如是,漸令胠脅之間,支撐膈塞,其氣逆上,令人昏冒者,皆脾胃之病。虛補實瀉,令中氣條達則善矣。胠,腋上。脅,兩肋也。)咳嗽上氣,病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
白話文:
那麼,如何治療呢?抑鬱應該瀉它。
腹部飽脹,支撐隔膜和兩脅,從下面往上衝,是由於足太陰和陽明經。
(註:滿,指飽悶;䐜脹,是指內外急迫。腹部如果這樣,逐漸會讓腋窩和兩側肋骨之間撐住隔塞,其氣逆上,讓人昏迷的,都是脾胃的病。虛證補虛,實證瀉實,讓中氣暢通就可以痊癒。腋窩稱為胠。兩肋稱為脅。)
咳嗽氣往上衝,病在胸中,是由於手陽明和太陰經。
(按:王本厥在胸中,甲乙經厥作病,今改從之。蓋既云上氣,不必更言厥矣。咳者有聲無痰,嗽者有聲有痰,咳嗽則氣必上。肺病必咳嗽者,肺主諸氣故也。然止治其太陰是矣,而並治其陽明何也?疏其腑而臟自通也。)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按:心主火,心病必煩,火上炎則頭痛。
白話文:
(注意:王本認為「胸中」有「氣」,甲乙兩經認為「氣」為病根,現在採信後者的說法。因為已經提到「上氣」,就不必再談「氣」了。咳嗽有聲音但沒有咳出有形物,咳有聲音且有咳出有形物,咳嗽時氣必定上沖。肺部疾病必定伴隨咳嗽,因為肺掌管諸氣。不過只治療太陰經是正確的,為什麼還要治療陽明經?疏通腸胃,肺就能自然通達。)心煩頭痛,病症在橫隔膜,過度勞累的是手陽明、手少陰經。(……注:心屬火,心有疾病必定煩熱,火氣上炎就會頭痛。
膈中者心所主治,故云病在膈中也。治此之法,瀉心不已,更利小腸是矣。按:診病之法,但取五臟五腑之脈,而不及手少陽三焦、厥陰心包絡者,何也?五臟之脈,專配五行,其為病也,確有指名。若夫三焦統括一身,包絡輔佐心君,而總職在乎相火,遊行無定,寄附各經。
伯之缺而不言,或者其為是歟。)
白話文:
膈膜部位是由心臟主管,所以說病在膈膜。治療的方法是瀉掉心中的邪氣,再清利小腸。
按語:診斷疾病的方法,只取五臟五腑的脈象,而沒有取手少陽三焦經、厥陰心包絡經的脈象,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五臟的脈象直接對應五行,所以疾病的症狀很明確。而三焦經主管全身,心包絡經輔助心臟,它們的作用都與相火有關。相火在體內運行不定,寄宿在不同的經絡中。
凡相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凡色見黃,皆為有胃氣,故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無黃色而皆死者,以無胃氣也。五臟以胃氣為本,故無胃氣皆曰死也。)
白話文:
觀察五種顏色特徵:
- 面色黃,眼睛青、面色黃,眼睛紅、面色黃,眼睛白、面色黃,眼睛黑:都不會死亡。(凡是見到黃色,都代表有胃氣,所以不會死亡。)
- 面色青,眼睛紅、面色紅,眼睛白、面色青,眼睛黑、面色黑,眼睛白、面色紅,眼睛青:都會死亡。(沒有黃色且會死亡,是因為沒有胃氣。五臟以胃氣為根本,所以沒有胃氣都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