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圖翼》~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五行生成數解

此即河圖數也。五少者其數生,五太者其數成,土常以生,故不言十,有解。

木火土金水,相生謂之順。木土水火金,相剋謂之逆。

東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癸亥子水,辰戌丑未王四季,戊己中央皆屬土。

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數,聖人察河圖而推定之。其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夫五行各具形質,而惟水火最為輕清,乃為造化之初。故天以一奇生水,地以二偶生火。

白話文:

五行理論源自自然法則,天地運行皆有定數,聖人觀察河圖後推演出五行的序次:

  • 天一生水,地以第六個數位完成它。
  • 地二生火,天以第七個數位完成它。
  • 天三生木,地以第八個數位完成它。
  • 地四生金,天以第九個數位完成它。
  • 天五生土,地以第十個數位完成它。

五行各有其形體和性質,其中水和火最為輕盈清澈,是天地初成的關鍵要素。因此,天以奇數一產生水,地以偶數二產生火。

若以物理論之,亦必水火為先,以小驗大,以今驗古,可知之矣。如草木未實,胎卵未生,莫不先由於水,而後成形,是水為萬物之先,故水數一。化生已兆,必分陰陽,既有天一之陽水,必有地二之陰火,故火次之,其數則二。陰陽既合,必有發生,水氣生木,故木次之,其數則三。

白話文:

從物理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形成都必須先有水和火。從小事物驗證大事物,從現在驗證過去,便可以明白這個道理。就如植物果實未成熟,胎兒未出生,都是先由水開始,然後才成形,所以水是萬物之始,因此水排第一。當變化開始出現時,必定會分出陰陽,既然有天上的陽水,必定有地上的陰火,所以火緊接在水之後,排第二。陰陽結合後,必定會有生發,水氣生出木,所以木緊接在火之後,排第三。

既有發生,必有收殺,燥氣生金,故金次之,其數則四。至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似乎土生最後;而戴廷槐曰:有地即有土矣。若土生在後,則天三之木,地四之金,將何所附?且水火木金,無不賴土,土豈後生者哉?然土之所以言五與十者,蓋以五為全數之中,十為成數之極。中者言土之不偏而總統乎四方,極者言物之歸宿而包藏乎萬有,皆非所以言後也。

白話文:

任何事物產生之後,都會有消散的時候。燥氣會生出金,因此金排在燥氣之後,它的數字是四。至於天的數字是五,會生出土,地的數字是十,可以培育土,看起來土是最後才產生的。但戴廷槐說:有地就一定有土了。如果土是在後面才產生,那麼天的數字是三,會生出木;地的數字是四,會生出金,這些元素會附著在哪裡呢?而且水、火、木、金這些元素,都離不開土,土怎麼會是後來才產生的呢?然而,我們之所以說土是五和十,是因為五是數字中的完整數字,十是數字中的最大數字。說它是「完整數字中的完整數字」,是因為土不偏不倚,支配著元素;說它是「數字中的最大數字」,是因為萬物最終都歸於土,土包容了所有事物。這並不是說土是後天產生的。

再以方位陰陽之理合之亦然。如水王於子,子者陽生之初,一者陽起之數,故水曰一。火王於午,午者陰生之初,二者陰起之數,故火曰二。木王東方,東者陽也,三者奇數亦陽也,故木曰三。金王西方,西者陰也,四者偶數亦陰也,故金曰四。土王中宮而統乎四維,五為數中,故土曰五。

白話文:

根據方位陰陽的道理,也是如此。比如,水在子位為王,子位是陽氣開始生發的地方,一這個數字也代表陽氣的開始,因此水被稱為一。火在午位為王,午位是陰氣開始生發的地方,二這個數字也代表陰氣的開始,因此火被稱為二。木在東方為王,東方是陽氣所在的地方,三這個奇數也代表陽氣,因此木被稱為三。金在西方為王,西方是陰氣所在的地方,四這個偶數也代表陰氣,因此金被稱為四。土在中央為王,統轄四個方位,五這個數字居中,因此土被稱為五。

陰陽方位之理:

  • 子午:陽生陰生之始
  • 東西:陽陰所在之位
  • 奇偶:陽陰之數
  • 中宮:統轄四維

此五行生數之祖,先有生數而後有成數,乃成一陰一陽生成之道,此天地自然之理也。雖河圖列五行之次序,而實以分五行之陰陽,陰陽既有次序,氣數必有盛衰,如六元正紀大論云寒化一、寒化六、災一宮、災三宮之類,皆由此數而定。岐伯曰: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

白話文:

五行生數是萬物的根源,先有生長之數,然後纔有完成之數。這是陰陽相生相成的道理,也是天地間自然的法則。

雖然「河圖」記載了五行的順序,但實際上這是為了區分五行的陰陽。陰陽有了次第,氣數必定有盛有衰。例如「六元正紀大論」中提到的「寒化一、寒化六、災一宮、災三宮」等,都是根據五行生數而確定的。

《黃帝內經》中說:「過度了,它的數字就會完成;不足了,它的數字就會產生。土性總是生長的。」

謂如甲丙戊庚壬五太之年為太過,其數應於成;乙丁己辛癸五少之年為不及,其數應於生。惟土之常以生數者,蓋五為數之中,土居位之中,而兼乎四方之氣,故土數常應於中也。雖易繫有天十成之之謂,而三部九候論曰:天地之數,始於一,終於九焉。此所以土不待十而後成也。

白話文:

所謂甲、丙、戊、庚、壬這五個「太過」的年份,其五行之數應歸於「成」。乙、丁、己、辛、癸這五個「不及」的年份,其五行之數應歸於「生」。只有土的五行之數經常歸於「生」,這是因為五是數字的中心,而土位於中心的方位,且兼具四方之氣,所以土的五行之數通常歸於中間。雖然《易經》繫辭中說「天數是十」的說法,但《三部九候論》中說:「天地之數,從一開始,到九結束。」這就是土不用等到十就能成的原因。

先聖察生成之數以求運氣者,蓋欲因數以占夫氣化之盛衰,而示人以法陰陽、和術數、先歲氣、合天和也。其所以關於生道者非淺,觀者其毋忽之。

白話文:

古代先賢觀察大自然的規律以瞭解氣運的變化,目的是根據規律來預測人體氣化的盛衰,並指導人們遵循陰陽規律、融會術數、提前預測天氣變化、配合自然環境。這些論述對於養生之道至關重要,觀者不可忽視。

2. 五行統論

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朱子曰:五行質具於地而氣行於天。其實元初,只一太極,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天得一個四,地得一個四,又各有一個太極行乎其中,便是兩其五行而已。

白話文:

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五行就是陰陽的物質,陰陽就是五行的能量。能量沒有物質就不能存在,物質沒有能量就不能運作。運作的意思就是運行陰陽之氣。朱熹說:五行的物質存在於大地,而其能量運行於天空。實際上在太初之時,只有太極。太極一分為二,二又一分為四。天得到四分之一,地得到四分之一,而且各自有一個太極在其中運行,這就是兩者的五行罷了。

故河洛圖書具陰陽之象,分左右中前後以列五行生成之數焉。先儒曰:天地者,陰陽對待之定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者,陰陽流行之次序。對待非流行不能變化,流行非對待不能自行,此五行所以流行於天地中而為用也。故大撓察天地之陰陽,立十干十二支以著日月之象。

白話文:

因此,河洛之書記載了陰陽變化規律,按照左右、中、前後的方位排列了五行生成之數。古人說:天地,是陰陽相對應的固定模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陰陽運行的次序。陰陽相對應纔能夠發生變化,陰陽運行又必須有相對應才能進行,因此,五行纔可以在天地間運行發揮作用。所以,大撓觀察天地陰陽規律,制定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用來記錄日月運行的規律。

十干以應日,天之五行也,甲陽乙陰為木,丙陽丁陰為火,戊陽己陰為土,庚陽辛陰為金,壬陽癸陰為水;十二支以應月,地之五行也,子陽亥陰曰水,午陽巳陰曰火,寅陽卯陰曰木,申陽酉陰曰金,辰戌陽丑未陰曰土。干支出而六甲成,運氣分而時序定。所謂天地相臨,陰陽相合,而生成之道存乎其中。

白話文:

用來應對日期的十個「天干」,代表天上的五行:甲和陽性的乙為木,丙和陰性的丁為火,戊和陽性的己為土,庚和陰性的辛為金,壬和陽性的癸為水。用來應對月份的十二個「地支」,代表地上的五行:子陽性和亥陰性為水,午陽性和巳陰性為火,寅陽性和卯陰性為木,申陽性和酉陰性為金,辰和戌陽性和醜和未陰性為土。天干地支共同作用,形成六個「甲」週期,使運勢變化,時間秩序得到確定。所謂天對地,陰對陽,二者互相配合,形成了萬物的生長之道。

故五行之化無乎不在,精浮於天則為五星:水曰辰星,火曰熒惑,木曰歲星,金曰太白,土曰鎮星。形成於地則為五方:水位於北,火位於南,木位於東,金位於西,土位於中。其為四時:則木王於春,火王於夏,金王於秋,水王於冬,土王於四季。其為六氣:則木之化風,火之化暑與熱,土之化濕,金之化燥,水之化寒。

白話文:

所以五行運化無所不在,精華上升於天則形成五星:水星稱為辰星,火星稱為火星,木星稱為歲星,金星稱為太白,土星稱為鎮星。落於地則形成五方:水位在北方,火位在南方,木位在東方,金位在西方,土位在中央。五行變化為四時: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土主四季。五行變化為六氣:木化為風,火化為熱與暑,土化為潮,金化為燥,水化為寒。

其為名目:則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其為功用:則水主潤,火主熯,木主敷,金主斂,土主溽。其為形體:則水質平,火質銳,木質長,金質方,土質圜。其為賦性:則水性寒,火性熱,木性溫,金性清,土性蒸。其為五帝:則木曰太皞,火曰炎帝,土曰黃帝,金曰少皞,水曰顓頊。

白話文:

它們各自的名稱:水叫潤下,火叫炎上,木叫曲直,金叫從革(變化),土叫稼穡(種植)。

它們各有的功能:水主滋潤,火主灼燒,木主舒展,金主收斂,土主滋養。

它們各自的形體:水質地平靜,火質地銳利,木質地細長,金質地區方,土質地區圓。

它們各自的屬性:水性寒冷,火性炎熱,木性溫和,金性清涼,土性溫暖。

它們各自對應的五帝:木對應太皞,火對應炎帝,土對應黃帝,金對應少皞,水對應顓頊。

其為五神:則木曰勾芒,火曰祝融,土曰后土,金曰蓐收,水曰玄冥。其為五則:則火以應衡,水以應權,木以應規,金以應矩,土以應繩。至若五穀、五果、五畜、五音、五色、五臭、五味、五臟之類,無非屬於五行也。又如五行氣數之異,陰陽之辨,亦有所不同者。若以氣言時之序,則曰木火土金水,如木當春令為陽稚,火當夏令為陽盛,金當秋令為陰稚,水當冬令為陰盛,是木火為陽,金水為陰也。

白話文:

這些是五行之神:木是勾芒,火是祝融,土是后土,金是蓐收,水是玄冥。它們的職能是:火掌管天平,水掌管秤錘,木掌管圓規,金掌管角尺,土掌管準繩。至於五穀、五果、五畜、五音、五色、五味、五臟之類,都屬於五行。另外,五行氣數不同,陰陽也有差別。若按天氣運行順序,則為木、火、土、金、水,如木主春氣為陽氣初生,火主夏氣為陽氣盛旺,金主秋氣為陰氣初生,水主冬氣為陰氣盛旺,因此木火為陽,金水為陰。

若以數言生之序,則曰水火木金土,如天一生水為陽稚,天三生木為陽盛,地二生火為陰稚,地四生金為陰盛,是水木為陽,而火金為陰也。此外如洛書、樂律、劉向、班固等義,序各不同,無非變化之道,而運用之機,亦無過生克之理耳。故自其相生者言,則水以生木,木以生火,火以生土,土以生金,金以生水。

白話文:

如果按五行產生的順序來排列,就是水、火、木、金、土。比如「天一生水」屬於初生的陽氣,而「天三生木」則陽氣旺盛;「地二生火」屬於初生的陰氣,而「地四生金」則陰氣旺盛。因此水、木屬陽,而火、金屬陰。

除此之外,像《洛書》、《樂律》、《劉向》、《班固》等學者的說法,排列順序都不相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們都是在闡述五行之間變化的規律,而運用五行原理時,也不外乎「生克」這一基本原則。所以從五行相生的角度來說,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自其相剋者言,則水能剋火,火能剋金,金能剋木,木能剋土,土能剋水。自其勝復者言,則凡有所勝,必有所敗,有所敗,必有所復,母之敗也,子必救之。如水之太過,火受傷矣,火之子土,出而制焉;火之太過,金受傷矣,金之子水,出而制焉;金之太過,木受傷矣,木之子火,出而制焉;木之太過,土受傷矣,土之子金,出而制焉;土之太過,水受傷矣,水之子木,出而制焉。蓋造化之幾,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

白話文:

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看,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從五行相生的角度來看,每一個元素都有相剋的元素,但同時也有相生的元素,相剋的元素也會受到相生的元素制約。例如:

  • 水太過的話,會傷害火。火的相生之子是土,土會出來制約水。
  • 火太過的話,會傷害金。金的相生之子是水,水會出來制約火。
  • 金太過的話,會傷害木。木的相生之子是火,火會出來制約金。
  • 木太過的話,會傷害土。土的相生之子是金,金會出來制約木。
  • 土太過的話,會傷害水。水的相生之子是木,木會出來制約土。

因此,自然界的運作有生有制,缺一不可。

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生克循環,運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無窮已。第人知夫生之為生,而不知生中有克;知克之為克,而不知克中有用;知五之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復有互藏之妙焉。所謂生中有克者,如木以生火,火勝則木乃灰燼;火以生土,土勝則火為撲滅;土以生金,金勝則土無發生;金以生水,水勝則金為沉溺;水以生木,木勝則水為壅滯。此其所以相生者,實亦有所相殘也。

白話文:

生命無法自主生長,需要制約才能發展。制約過度,就會失控而造成危害。生長與制約彼此循環,生生不息,這就是天地間的規則,永無止境。但人們只知道生長的重要性,卻不知道生長之中包含了制約;只知道制約的作用,卻不知道制約之中包含了有利的一面。人們只知道五行相生相剋,卻不知道五行之中,五個五行相生相剋,會產生二十五種變化,而且還有相互包含的奧妙。所謂生長之中包含制約,例如:木生火,火勢過盛,木頭就會燃為灰燼;火生土,土勢過盛,火就會被撲滅;土生金,金勢過盛,土就不能生長萬物;金生水,水勢過盛,金就會沉入水底;水生木,木勢過盛,水就會被阻滯。由此可見,相生相剋的關係,其實也包含了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道理。

所謂克中之用者,如火之炎熾,得水克而成既濟之功;金之頑鈍,得火克而成煅煉之器;木之曲直,得金克而成芟削之材;土之曠墁,得木克而見發生之化;水之氾濫,得土克而成堤障之用。此其所以相剋者,實又所以相成也。而五常之德亦然,如木德為仁,金德為義,火德為禮,水德為智,土德為信。

白話文:

所謂相剋的作用,就好比:

  • 熊熊烈火遇到水就能得到控制,形成水火既濟的功用。
  • 頑鈍的金屬遇到火就能得到冶煉,成爲有用的器物。
  • 彎曲的木材遇到金屬就能被削成筆直的材料。
  • 荒蕪的土地遇到木材就能生長繁榮。
  • 泛濫的洪水遇到土地就能形成堤壩,起到阻擋作用。

由此可見,相剋的作用實際上也是相成相生的作用。而五行之德也是如此,比如:

  • 木德代表着仁愛,金德代表着正義,火德代表着禮儀,水德代表着智慧,土德代表着誠信。

仁或失於柔,故以義斷之;義或失於剛,故以禮節之;禮或失於拘,故以智通之;智或失於詐,故以信正之。是皆生克反用之道也。所謂五者之中有互藏者,如木之有津,木中水也;土之有泉,土中水也;金之有液,金中水也;火之熔物,火中水也。夫水為造化之原,萬物之生,其初皆水,而五行之中,一無水之不可也。

白話文:

仁有時過於溫柔,所以用義來裁決;義有時過於剛烈,所以用禮來緩和;禮有時過於拘束,所以用智慧來融通;智慧有時過於乖巧,所以用誠信來端正。這些都是生剋反用的道理。所謂五者之中有互相包含的,比如木中有水,土中有泉,金中有液,火中也有水。水是造化的源頭,一切事物的誕生最初都是水,而五行中任何事物都離不開水。

火之互藏,木鑽之而見,金擊之而見,石鑿之而見;惟是水中之火,人多不知,而油能生火,酒能生火,雨大生雷,濕多成熱,皆是也。且火為陽生之本,雖若無形,而實無往不在,凡屬氣化之物,非火不足以生,故五行之中,一無火之不可也。土之互藏,木非土不長,火非土不榮,金非土不生,水非土不蓄,萬物生成,無不賴土,而五行之中,一無土之不可也。木之互藏,生於水,植於土,榮於火,成於金。

白話文:

火隱藏在其他元素中,鑽木就能看到它,敲擊金屬就能看到它,鑿石就能看到它。唯有水中的火,人們大多不知道。但油能生火,酒能生火,大雨能產生雷鳴,溼氣多了能產生熱量,這些都是水的火。此外,火是萬物生長之本,雖然它好像沒有形狀,但實際上無處不在。凡是能產生變化的事物,都離不開火。因此,在五行中,沒有火是萬萬不行的。

土隱藏在其他元素中,沒有土,木無法生長;沒有土,火無法旺盛;沒有土,金無法產生;沒有土,水無法蓄積。萬物的生成,都離不開土。因此,在五行中,沒有土是萬萬不行的。

木隱藏在其他元素中,它生於水,長在土中,旺於火,成熟於金。

凡發生之氣,其化在木。即以人生而言,所衣所食皆木也,得木則生,失木則死,故曰人生於寅,寅者陽木之位也。由人而推,則凡動植之類,何非陽氣?而又何非木化?此五行萬物之中,一無木之不可也。金之互藏,產于山石,生諸土也;淘於河沙,隱諸水也;草有汞,木有鑞,藏於木也;散可結;柔可剛,化於火也。然金之為用,堅而不毀,故易曰乾為金。

白話文:

所有生命活動來源的氣,都與木有關。以人為例,我們吃的穿的都來自木頭,得到這些木頭,我們就能生存;失去這些木頭,我們就會死亡。因此說我們人類誕生在寅月,寅月是陽木所在的位置。以此類推,所有能活動生長的東西,有什麼不是陽氣?又有什麼不是木頭轉化而來的?在五行萬物之中,無一不存在著木性。金屬雖然隱藏在岩石中,但它生於泥土;被淘洗在河沙中,但它隱藏在水中;草藥中含有水銀,木頭中含有錫,這些都隱藏在木頭中;可以將散的金屬結成塊;柔弱的物質可以變得堅硬,這些都是火的作用。然而,金屬的用途是堅固不壞,所以《周易》中說乾代表金。

夫乾象正圓,形如瓜卵,柔居於中,剛包乎外。是以天愈高而愈剛,地愈下而愈剛。故始皇起墳驪山,深入黃泉三百丈,鑿之不入,燒之不毀。使非至剛之氣,真金之體,乃能若是其健而運行不息乎?故凡氣化之物,不得金氣,無以堅強。所以皮殼在外而為捍衛者,皆得乾金之氣以固其形。

白話文:

乾卦的象形為正圓,形狀像瓜蛋,裡面柔順,外面剛強。所以天越高越剛,地越低越剛。因此,秦始皇修建的驪山陵墓,深入地下三百丈,挖掘它無法挖進去,焚燒它也無法毀壞。如果不是剛強之氣,真金之體,怎麼能如此堅固而運轉不息呢?因此,凡是氣化而成的物體,都具有金的性質,沒有不堅固的。所以,在外圍包裹著皮殼作為防禦,都是因為獲得了乾金之氣,才能固守其形狀。

此五行萬物之中,一無金之不可也。由此而觀,則五行之理,交互無窮。故甲丙戊庚壬,天之陽干也,而交於地之子寅辰午申戌;乙丁己辛癸,天之陰乾也,而交於地之醜亥酉未巳卯。

白話文:

在五行構成的萬物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包含金元素的。由此看來,五行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交替,無窮無盡的。因此,甲、丙、戊、庚、壬是天上的陽性天干,它們與地上的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相配;乙、丁、己、辛、癸是天上的陰性天干,它們與地上的地支醜、亥、酉、未、巳、卯相配。

天地五行挨相交配,以天之十而交於地之十二,是於五行之中,各具五行,乃成六十花甲;由六十花甲而推於天地萬物,其變可勝言哉?然而變雖無窮,總不出乎陰陽;陰陽之用,總不離乎水火。所以天地之間,無往而非水火之用。欲以一言而蔽五行之理者,曰乾坤付正性於坎離,坎離為乾坤之用耳。

白話文:

天地間的五種元素相互配合,其中天的十個元素配上地的十二個元素,在五行的元素中,每一個都包含全部五行,因此形成了六十個花甲。從六十花甲再推及到天地間萬事萬物,變化多端,難以盡述。然而,無論變化多麼豐富,都離不開陰陽;陰陽的作用,也都離不開水火。因此,天地之間,無時無刻不體現著水火的作用。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五行的道理,那就是乾坤將正性寄託在坎離,坎離則是乾坤的作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