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圖翼》~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太極圖論

太虛者,太極也,太極本無極,故曰太虛。天元紀大論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此之謂也。

太極者,天地萬物之始也。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孔子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邵子曰:若論先天一事無,後天方要著工夫。由是觀之,則太虛之初,廓然無象,自無而有,生化肇焉,化生於一,是名太極,太極動靜而陰陽分。故天地只此動靜,動靜便是陰陽,陰陽便是太極,此外更無餘事。

白話文:

太極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太始天元冊文記載:「廣闊無垠的太虛,孕育了萬物的根基。」老子說:「沒有名字的時候是天地的開始,有了名字的時候是天地之母。」孔子說:「《易經》中提到太極,它生成了陰陽。」邵雍說:「如果討論先天的事物,它們原本不存在;後天的事情才需要花心思。」從這些話看來,太虛最初是廣闊無形,從無到有,產生了萬物,這就是太極。太極的運動和靜止形成了陰陽。所以天地只有這動靜,動靜就是陰陽,陰陽就是太極,除此以外沒有別的事情了。

朱子曰:太極分開,只是兩個陰陽,陰氣流行則為陽,陽氣凝聚則為陰,消長進退,千變萬化,做出天地間無限事來,以故無往而非陰陽,亦無往而非太極。夫太極者,理而已矣。朱子曰:象數未形理已具。又曰:未有天地之先,畢竟先有此理。先儒曰:天下無理外之氣,亦無氣外之理。

白話文:

現代

朱熹說:太極分開後,只剩下陰陽兩種氣。陰氣運動就會變成陽氣,陽氣凝聚就會變成陰氣。它們不斷變化,產生了天地間無窮無盡的事物。所以,沒有地方不存在陰陽,也沒有地方不存在太極。太極是一種道理而已。

朱熹說:事物具備的規律和數量關係還沒有形成,道理已經存在了。他又說:在天地形成之前,道理已經先在了。以前的儒家學者也說:天地間不存在沒有道理的氣,也沒有沒有氣的道理。

故理不可以離氣,氣不可以外理,理在氣亦在,氣行理亦行。夫既有此氣,則不能無清濁而兩儀以判;既有清濁,則不能無老少而四象以分。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動靜有機,陰陽有變。由此而五行分焉,氣候行焉,神鬼靈焉,方隅位焉。河洛布生成之定數,卦氣存奇偶之化幾。

白話文:

因此,道理離不開氣,氣也不離道理。道理存在於氣中,氣流動道理也流動。既然有氣,那麼必然有清氣和濁氣,於是天地兩儀就產生了。有了清氣和濁氣,接著就會有老陽和少陽、老陰和少陰,因此產生了四象。所以,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動靜產生變化,陰陽產生變化。由此,五行分開,氣候變化,神鬼顯現,方位確定。河洛八卦的布陣確定了萬物的生成規律,六十四卦氣包含了奇偶的變化奧祕。

有死有生,造化之流行不息;有升有降,氣運之消長無端。體象有常者可知,變化無窮者莫測。因而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渾然太極之理,無乎不在。所以萬物之氣皆天地,合之而為一天地;天地之氣即五物,散之而為萬天地。故不知一,不足以知萬;不知萬,不足以言醫。

白話文:

生命與死亡相伴,天地萬物的變化永不停止;運勢有起伏,氣運的消長變化無常。身體結構有規律可循,但萬物的變化卻千變萬化,難以捉摸。因此,宏觀上可以形成天地,微觀上可以包含細微之物,貫徹了太極的道理,無處不在。所以,萬物的元氣都是天地的一部分,匯聚起來形成一個天地;天地之氣就是五行之氣,散開來又形成無數個天地。因此,不瞭解一,就無法瞭解萬物;不瞭解萬物,就無法論醫。

理氣陰陽之學,實醫道開卷第一義,學者首當究心焉。

2. 陰陽體象

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五物之紀綱,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體象之道,自無而有者也。無者先天之氣,有者後天之形。邵子曰:天依形,地附氣;氣以造形,形以寓氣。是以開物者為先天,成物者為後天;無極而太極者先天,太極而陰陽者後天;數之生者先天,數之成者後天;無聲無臭者先天,有體有象者後天。先天者太極之一氣,後天者兩儀之陰陽,陰陽分而天地立,是為體象之祖,而物之最大者也。由兩儀而四象,由四象而五行。

白話文:

身體存在的道理,從無到有。無是指先天之氣,有是指後天之形。邵雍說:天空依附於形體,大地附著於氣;氣用來形成形體,形體用來承載氣。因此,開創萬物的氣屬於先天,形成萬物之形屬於後天;無極而演化為太極屬於先天,太極而分化為陰陽屬於後天;數的產生屬於先天,數的完成屬於後天;無聲無臭屬於先天,有體有形屬於後天。先天之氣是太極的本源,後天陰陽是兩儀的表徵。陰陽分化而天地確立,是體象的祖先,也是萬物中最大的。由兩儀演化出四象,由四象演化出五行。

程子曰:四象者,陰陽剛柔也。陰陽生天,剛柔生地。朱子曰:天之四象,日月星辰是也;地之四象,水火土石是也。邵子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動之始則陽生,動之極則陰生;靜之始則柔生,靜之極則剛生。陰陽之中,又有陰陽,故有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剛柔之中,又有剛柔,故有太剛太柔,少剛少柔。

白話文:

程子說:四象是指陰陽剛柔。陰陽產生天空,剛柔產生大地。朱子說:天的四象是日月星辰;地的四象是水火土石。邵子說:天在運動中產生,地在靜止中產生。運動的開始產生陽氣,運動的極致產生陰氣;靜止的開始產生柔氣,靜止的極致產生剛氣。陰陽之中,又包含陰陽,所以有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剛柔之中,又包含剛柔,所以有太剛、太柔、少剛、少柔。

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體盡;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體盡。又曰:物之大者,莫若天地。天之大,陰陽盡之;地之大,剛柔盡之。陰陽盡而四時成,剛柔盡而四維成。四象既分,五行以出,而為水火木金土。

白話文:

太陽就是太陽,太陰就是月亮,少陽就是晨星,少陰就是昏星,所有星星和天象都包含其中;太陰屬水,太陽屬火,少陰屬土,少陽屬金,水火土金相互作用,就構成了整個大地。又說:萬物中最大的,沒有比天地更大了。天之大,包含了陰陽二氣;地之大,包含了剛柔二氣。陰陽二氣具備,四季就形成了;剛柔二氣具備,四維就形成了。四象分開,五行就產生出來,分別是水、火、木、金、土。

五行之中,復有五行,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陽相合,萬象乃生。本乎陽者親上,本乎陰者親下。在天為風雲雷雨,在地為河海山川,在方隅為東南西北,在氣候為春夏秋冬。東有應木之蒼龍,西有屬金之白虎。南方赤鳥,得火氣而飛昇;北陸玄龜,得水性而潛地。人稟三才之中氣,為萬物之最靈,目能收萬物之色,耳能收萬物之聲,鼻能收萬物之氣,口能收萬物之味。故二五之氣,無乎不具;萬有之技,無乎不能。

白話文:

五行之中,又包含五行。陰氣根源於陽氣,陽氣根源於陰氣。陰陽相匯合,萬物才誕生。源於陽氣的親近上面,源於陰氣的親近下面。在天上表現為風雲雷雨,在地上的表現為江河湖海山川,在方位上表現為東南方西北方,在氣候上表現為春夏秋冬。東方有代表木的蒼龍,西邊有代表金的白虎。南方有紅鳥,接觸火氣而飛上天;北方有黑龜,接觸水性而潛伏於地下。人體具備天地人三才之氣,是萬物之中最靈敏的。眼睛能收集萬物的顏色,耳朵能收集萬物的聲音,鼻子能收集萬物的氣味,嘴巴能收集萬物的味道。所以人體的五氣兼備,沒有什麼不能掌握的技能。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以應之;地之四象,人有氣血骨肉以應之。三百六十骨節,以應周天之度數;一萬三千五百息,以通晝夜之潮汐。故邵子曰:頭圓象天,足方履地,面南背北,左東右西,直立兩間之中,正居子午之位。又曰: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節可以觀天,掌文可以察地。

白話文:

天上四方,人有耳朵、眼睛、嘴巴、鼻子來呼應;地上四方,人有氣血、骨肉來呼應。三百六十個關節,對應著天空的周天度數;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貫通著晝夜的潮汐規律。

所以邵子說:人的頭圓象徵天空,雙腳方正踩在地面,正南背北,左手東右手西,直立在天地之間,正好位居子午線。他又說:天有四季,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手指的節骨可以觀察天象,手掌的紋路可以察看地面規律。

得氣之清而正者,為聖為賢;得氣之偏而濁者,為愚為不肖。近東南者多柔而仁,近西北者多剛而義,夷狄亦人而暴悍無札,以地有偏正,氣有純駁,稟賦所使,不期而然。故左氏以民之善惡,本乎六氣,謂陽稟多者剛而烈,陰稟多者懦而柔,躁戾者陽中之惡,狡險者陰中之乖。

白話文:


獲得氣質中清明純正的部分,會成為聖人或賢者;獲得偏頗混濁的部分,會成為愚人或不肖。

靠近東南地區的人大多性情溫柔仁慈,靠近西北地區的人大多性情剛烈仗義。蠻夷也是人,但往往性格暴戾無禮。這是因為地理位置不同,導致氣質偏正不同,稟賦不同,自然形成這樣的性格特點。

因此,左丘明認為一個人的善與惡是由六氣決定的。陽氣稟賦多的人,性格剛烈;陰氣稟賦多的人,性格懦弱。暴躁易怒的人是陽氣中的惡質,狡猾陰險的人是陰氣中的乖戾。

是以水性主動而偏則流,火性主急而偏則烈,木性多和而偏則柔,金性多剛而偏則狠,土性多靜而偏則愚。至若禽獸草木,動植飛潛,無情有性,莫不皆然。禽獸橫生,草木倒生,橫生者首東尾西,倒生者枝天根地,亦皆有五氣之殊,四方之異。以動者而言,得木氣則角而仁柔,得金氣則齒而剛利,火性者飛而親上,水性者潛而就下,土性者靜而喜藏。西北之蟲,鱗甲而多蟄;東南之蟲,羽毛而常騰。

白話文:

所以水性主於活動,偏於一方就容易流動;火性主於急躁,偏於一方就容易猛烈;木性偏於和順,偏於一方就容易柔軟;金性偏於剛強,偏於一方就容易兇狠;土性偏於安靜,偏於一方就容易愚鈍。至於動物植物,活動、生長、飛翔、潛行等,雖然沒有感情,但也有其特性,無不如此。動物橫著生長,植物倒著生長,橫著生長的頭朝東尾朝西,倒著生長的枝朝天根朝地,也都各有不同的五行之氣,和四方的差異。以活動的動物來說,得到木氣的就長角且仁慈溫柔,得到金氣的就長牙齒且剛強鋒利;火性的動物會飛翔並親近高處,水性的動物會潛水並接近低處,土性的動物會安靜並喜歡隱藏。西北地區的動物,有鱗甲且多冬眠;東南地區的動物,有羽毛且經常飛翔。

以植者而言,得東氣者多長而秀,得南氣者多茂而鬱,斯二者春夏榮而秋冬落;得西氣者多強而勁,得北氣者多堅而曲,斯二者春夏落而秋冬榮。凡萬物化生,總由二氣。得乾道者,於人為男,於物為牡;得坤道者,於人為女,於物為牝。乾類屬陽者多動,坤類屬陰者多靜。

白話文:

從植物生長來看,受到東方之氣的影響,植物會長得高且茂盛;受到南方之氣的影響,植物會生長得茂密且鬱鬱蔥蔥。這兩種植物在春夏生長繁茂,秋冬枯萎落葉。受到西方之氣的影響,植物會生長得強壯而堅韌;受到北方之氣的影響,植物會生長得堅硬而彎曲。這兩種植物在春夏枯萎落葉,秋冬生長繁茂。一切萬物的生化,總是由陰陽二氣所影響。受到乾之陽氣影響的人或動物,多為男性;受到坤之陰氣影響的人或動物,多為女性。屬陽的類別多為動的,屬陰的類別多為靜的。

方隅歲月,氣有不同,萬物適值其氣,隨所受而成其性。氣得中和,則天為至粹,地為至精,人為至德,飛為鸞鳳,走為麒麟,介為龜龍,草為芝蘭,木為松柏,石為金玉;氣得偏駁,則天有至眚,地有至幽,人有至戾,飛有鴟梟,走有狼虎,介有虺蜴,草有毒吻,木有枳棘,石有礓礫,孰匪陰陽之體象。

白話文:

隨著時間和空間的不同,天地間的氣息也產生變化,萬物適應了它們所接觸的氣息,並根據所受到的氣息而形成自己的特性。

氣息得到平衡調和,那麼天將成為最純淨的,地將成為最精華的,人將擁有最完美的品德,鳥類會化作鸞鳳,走獸會變成麒麟,爬蟲類會演化成龜龍,草木會變成芝蘭和松柏,石材會轉化為金玉。

氣息如果失衡偏差,那麼天就會出現重大的缺陷,地會變得極其幽暗,人會變成極度暴戾,鳥類會演化成鴟梟,走獸會變成狼虎,爬蟲類會變為虺蜴,草木會變成帶有毒性的植物,石材會演化成堅硬的岩石。這些都是陰陽對立的體現。

再自其形跡之有無而言,則晝夜旦暮,朔晦望弦,陰晴寒熱,大小方圓,高下升降,左右後先,夫婦男女,言動語默,呼吸表裡,浮沉出入,俯仰向背,血氣臟腑,輕重粗細,前後頭尾,皆體象之有形者也;又如動靜幽顯,盈虛消息,聲音律呂,志意善惡,曰鬼曰神,曰魂曰魄,曰變曰化,曰微曰極,皆體象之無形者也。然有此必有彼,有對必有待。

白話文:

從具體形態的有無來說,像晝夜、早晨傍晚、初一十五、半月上弦下弦、陰晴寒熱、大小方圓、高低起伏、左右前後、夫妻男女、說話沉默、呼吸內外、浮沉進出、俯仰朝背、血氣臟腑、輕重粗細、前後頭尾,這些都是有形的形體特徵;還有像動靜明暗、盛衰起伏、音律節奏、志向好壞、鬼神魂魄、變化轉化、奧妙極致等,這些都是無形的形體特徵。有這些就有那些,有此對比就有相互依存。

物各有父母,分牝牡於蜉蝣;物各一太極,包兩儀於子粒。如蚊喙至微,能通血氣;蝨睛最眇,亦辨西東。用是而推,則至廣至極,至微至精,隨氣而聚,觸幾而生,大不可量,小不可測,何莫非陰陽之至德,化工之精妙,亦豈可以造作而形容者歟!至若奇偶相銜,互藏其宅;一二同根,神化莫測。天為陽矣,而半體居於地下;地為陰矣,而五嶽插於天中。

白話文:

萬物都有父母,從最小的蜉蝣也有雌雄之分;萬物都有自己的太極,從最小的種子中也包含陰陽。像蚊子的口器如此細微,卻能貫通血氣;蝨子的眼睛如此微小,也能分辨東西。由此推演,從最廣博到最細微,從最精妙到最精微,隨著氣的聚合而形成,適應外界刺激而產生,大的無法衡量,小的無法測量。這些不都是陰陽相生的至高德行,造化神奇精妙的體現嗎?又怎麼能用人工製造來比擬呢!至於奇偶相生相銜,互藏於對方之中;一與二同根同源,神妙變化不可捉摸。天屬陽,卻有一半位於地下;地屬陰,卻有五嶽聳立於天中。

高者為陽,而至高之地,冬氣常在;下者為陰,而汙下之地,春氣常存。水本陰也,而溫谷之泉能熱;火本陽也,而蕭丘之焰則寒。陰者宜暗,水則外暗而內明;陽體宜明,火則外明而內暗。聲於東而應於西,形乎此而影乎彼。浴天光於水府,涵地影於月宮。陽居盛暑,而五月靡草死;陰極嚴寒,而仲冬薺麥生。

白話文:

高處為陽性,而越高的地方,冬天的寒氣就越濃厚;低處為陰性,而越低的地方,春天的陽氣就越旺盛。水本質是陰性的,但溫暖山谷的泉水卻是熱的;火本質是陽性的,但蕭瑟山丘上的火焰卻是冷的。陰性事物應該陰暗,但水雖然外面看起來很暗,但裡面卻很明亮;陽性事物應該明亮,但火雖然外面很明亮,但裡面卻很陰暗。

聲音從東方傳來,卻在西方回響;形體出現在這裡,影子卻出現在那裡。陽光照射在水中,形成水中的倒影;月光映照在地上,形成地上的影子。陽氣盛極於盛夏,但酷熱會導致草木枯萎;陰氣盛極於嚴冬,但仲冬時節,冬麥卻能生長。

此其變化之道,寧有紀極哉?第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成,而陰陽之氣,本同一體。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夫始者天地之立心,生者天地之作用。惟其以無心之心,而成不用之用,此所以根出於一而化則無窮。故有是象則有是理,有是理則有是用。

白話文:

這樣不斷變化的規律,難道會有盡頭嗎?只是陰氣沒有陽氣就無法產生,陽氣沒有陰氣就無法形成,而且陰陽之氣,原本就是一體的。《易經》說:「偉大啊!乾元,萬物都從這裡開始;極致啊!坤元,萬物都從這裡誕生。」開始是天地萬物的根本,誕生是天地萬物的運作。正是因為天地以無心之心,而成就無用的用,這才使得萬物根源於一,而變化卻無窮無盡。所以有了這樣的現象,就有了這樣的道理;有了這樣的道理,就有了這樣的應用。

孰非吾道格致之學,所當默識心通者哉?余嘗聞之滑伯仁云: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原,顯微無間,得其理則象可得而推矣。使能啟原而達流,因此而識彼,則萬化之幾,既在吾心,而左右逢原,頭頭是道矣。孰謂陰陽體象之理為迂遠,而可置之無論哉?

白話文:

哪有不是我中醫研究格物的道理,而應該默記領會的呢?我曾經聽過滑伯仁說:最細微的道理是由本體所顯現的現象,事物本體和現象是統一的,顯著與微小之間沒有界限,掌握了事物的道理,就可以推究出它的現象。如果能探求根源,進而推究其發展,由此而推知事物本質,那麼萬物的變化規律便會瞭然於心,無論什麼方面都能融會貫通。誰能說陰陽體象的道理過於抽象,而可以不予理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