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五卷 (18)
五卷 (18)
1. 十一、脈分四時無胃曰死
如五十六難曰,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者,蓋以左右上下分配五行而言耳,而此實胃氣所主也。)絕不至曰死。(虛里脈絕者,宗氣絕也,故必死。)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前言應衣者,言其微動,似乎應衣,可驗虛里之胃氣。此言應衣者,言其大動,真有若與衣俱振者,是宗氣不固而大泄於外,中虛之候也。
愚按:虛里跳動,最為虛損病本,故凡患陰虛勞怯,則心下多有跳動,及為驚悸慌張者,是即此證,人止知其心跳而不知為虛里之動也。但動之微者病尚微,動之甚者病則甚,亦可因此以察病之輕重。凡患此者,余常以純甘壯水之劑,填補真陰,活者多矣。然經言宗氣之泄,而余謂真陰之虛,其說似左,不知者必謂謬誕,愚請竟其義焉。
夫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是由胃氣而上為宗氣也。氣為水母,氣聚則水生,是由肺氣而下生腎水也。今胃氣傳之肺,而腎虛不能納,故宗氣泄於上,則腎水竭於下,腎愈虛則氣愈無所歸,氣不歸則陰愈虛矣。氣水同類,當求相濟,故凡欲納氣歸原者,惟有補陰以配陽一法。
)
白話文:
十一、脈分四時無胃曰死
《難經》第五十六難提到,肝的積聚稱為「肥氣」,位於左脅下,這是根據五行對應左右上下的理論而言,但實際上是由胃氣所主導。若脈搏完全停止,則預後不良。(虛里脈搏斷絕,表示宗氣衰竭,必然死亡。)乳頭下方的跳動若明顯到衣服隨之震動,則是宗氣外洩的表現。(前文提到「應衣」是指輕微跳動,徬彿觸及衣服,可用來觀察虛里的胃氣;此處「應衣」則指劇烈跳動,確實與衣服一同震動,表示宗氣不固而大量外洩,屬於中氣虛弱的徵兆。)
個人見解:虛里跳動是虛損病症的根本,因此凡是陰虛體弱或勞損心悸的患者,心窩處常會出現跳動,甚至引發驚慌不安的症狀。一般人只知是心跳,卻不知這是虛里的異常搏動。跳動輕微者病情較輕,跳動劇烈者病情較重,可藉此判斷疾病嚴重程度。對此類患者,我常用純甘滋陰的方劑補益真陰,多能有效救治。然而,《內經》認為是宗氣外洩,我卻強調真陰虧虛,兩者看似矛盾,不知情者可能認為荒謬,容我進一步解釋。
食物進入胃部後,精微輸布至肺,五臟六腑皆受其滋養,因此胃氣上行形成宗氣。氣為水之母,氣聚則水生,故肺氣下行能化生腎水。現今胃氣傳輸至肺,但腎虛無法固攝,導致宗氣在上外洩,腎水在下枯竭。腎越虛則氣越無所歸附,氣不歸根則陰液更虛。氣與水本屬同類,應相互調和,因此若要引氣歸元,唯有透過滋補陰分以平衡陽氣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