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一卷 (5)
一卷 (5)
1. 四、四氣調神
(素問四氣調神論)
春三月,此謂發陳,(發,啟也。陳,故也。春陽上升,發育庶物,啟故從新,故曰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萬象更新也。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廣,大也。所以布發生之氣也。)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緩,和緩也。舉動和緩以應春氣,則神定而志生,是即所以使也。
後彼此。)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皆所以養髮生之德也。故君子於啟蟄不殺,方長不折。予,與同。)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四時之令,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凡此應春氣者,正所以養生氣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逆,不順也。奉,承也。
肝屬木,王於春。春失所養,故傷肝,肝傷則心火失其所生。故當夏令則火有不足,而寒水侮之,因為寒變。寒變者,變熱為寒也。春生既逆,承生氣而夏長者少矣。
夏三月,此謂蕃秀,(蕃,茂也。陽王已極,萬物俱盛,故曰蕃秀。蕃音煩。)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歲氣陰陽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氣交。斯時也,陽氣生長於前,陰氣收成於後,故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起臥同於春時,不宜藏也。無厭於長日,氣不宜惰也。
)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長夏火土用事,怒則肝氣易逆,脾土易傷,故欲使志無怒,則華英成秀。華英,言神氣也。)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夏氣欲其疏泄,泄則膚腠宣通,故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凡此應夏氣者,正所以養長氣也。長,上聲。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心屬火,王於夏。夏失所養,故傷心,心傷則暑氣乘之,至秋而金氣收斂,暑邪內郁,於是陰欲入而陽拒之,故為寒,火欲出而陰束之,故為熱,金火相爭,故寒熱往來而為痎瘧。夏長既逆,承長氣而秋收者少矣。痎音皆。)冬至重病。
(火病者畏水也。)
秋三月,此謂容平,(陰升陽降,大火西行,秋容平定,故曰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風氣勁疾曰急。物色清肅曰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避初寒,早起以從新爽。)使志安寧,以緩秋刑,(陽和日退,陰寒日生,故欲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皆所以順秋氣,欲使肺金清淨也。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凡此應秋氣者,正所以養收氣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肺屬金,王於秋。秋失所養,故傷肺,肺傷則腎水失其所生,故當冬令而為腎虛飧泄。飧泄者,水穀不分而為寒泄也。秋收既逆,承收氣而冬藏者少矣。飧音孫。)
冬三月,此謂閉藏,(陽氣藏伏,閉塞成冬也。)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坼,裂也。天地閉塞,故不可煩擾以泄陽氣。坼音策。)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避寒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皆所以法冬令,欲其自重,無妄動也。)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去寒就溫。
白話文:
四、四氣調神
春天三個月,稱為「發陳」(萬物生發更新)。天地間生機勃發,萬物欣欣向榮。此時應晚睡早起,在庭院中大步行走,舒展身體以順應春氣。披散頭髮,放鬆形體,使意志生發;對待生命應呵護而非傷害,給予而非掠奪,獎賞而非懲罰,以培養生發之德。這是順應春氣的養生之道。若違逆則傷肝,夏季易生寒病,影響生長之氣。
夏季三個月,稱為「蕃秀」(草木繁茂)。天地之氣交會,萬物開花結果。此時應晚睡早起,不厭惡日長,保持心情愉悅,使精神煥發如花朵綻放。讓體內氣機疏洩,如同將喜愛之物展現於外。這是順應夏氣的養長之道。若違逆則傷心,秋季易患瘧疾,影響收斂之氣,甚至冬季病情加重。
秋季三個月,稱為「容平」(萬物成熟收斂)。天氣清肅,地氣明淨。此時應早睡早起,與雞鳴同步,使心神安寧,緩解秋涼的肅殺之氣。收斂神志,保持肺氣清淨,順應秋收之性。這是順應秋氣的養收之道。若違逆則傷肺,冬季易腹瀉,影響封藏之氣。
冬季三個月,稱為「閉藏」(陽氣潛藏)。水結冰、地凍裂,此時不可擾動陽氣。應早睡晚起,待日出後活動,使意志如隱匿般沈靜,徬彿懷抱私密或已有所得。避寒就溫,不讓皮膚過度出汗而耗散陽氣。這是順應冬氣的養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