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一卷 (6)

回本書目錄

一卷 (6)

1. 四、四氣調神

所以養陽,無使泄奪,所以養氣。亟,數也。真氏曰:冬氣閉藏不密,溫暖無霜雪,則來年陽氣無力,五穀不登;人身亦是如此,靜時紛擾,則動時安能中節?故周子以主靜為本,程子以主敬為本,其理一也。亟,棘、器二音。)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凡此應冬氣者,正所以養臟氣也。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腎屬水,王於冬。冬失所養,故傷腎,腎傷則肝木失其所生,肝主筋,故當春令而筋病為痿。陽欲藏,故冬不能藏,則陽虛為厥。冬藏既逆,承臟氣而春生者少矣。)

白話文:

四、四時調養精神

因此要保養陽氣,不可使其外洩耗損,這樣才能養護元氣。"亟"是頻繁的意思。真氏說:冬季若不能嚴密閉藏,氣候溫暖而無霜雪,來年陽氣就會不足,五穀難以豐收;人體也是如此,靜息時若心神紛亂,活動時怎能合乎節度?所以周敦頤主張以"靜"為根本,程頤主張以"敬"為根本,道理是相同的。("亟"字讀音有"棘"和"器"兩種。)

這是順應冬氣的養生之道。(凡此種種順應冬季特性的方法,正是為了滋養臟腑之氣。)若違背此道就會損傷腎臟,到了春季易患痿弱厥冷之症,供給生發的能量也會不足。(腎屬水,旺於冬季。冬季失於調養便會傷腎,腎傷則肝木失去滋養,而肝主筋,故春季易發筋脈痿弱之病。陽氣本應潛藏,若冬季不能藏養,就會因陽虛而手足厥冷。冬季閉藏失調,承接的臟氣不足,春季的生發之力自然減弱。)

2. 五、天氣清靜藏德不止聖人從之故無奇病

(素問四氣調神論)

天氣,清靜光明者也,(天之氣,至清靜、至光明者也,人稟此氣而生,故特言之,以明人之本質亦猶是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德不露,故曰藏德。健運不息,故曰不止。

惟其藏德,故應用無窮,惟其健運,故萬古不下,天道無為故無不為,天猶若此,可以修身之士而不知所藏德乎?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惟天藏德,不自為用,故日往月來,寒往暑來,以成陰陽造化之道。設使天不藏德,自專其明,是大明見則小明滅,日月之光隱矣,晝夜寒暑之令廢,而陰陽失其和矣,此所以大明之德不可不藏也。所喻之意,蓋謂人之本元不固,發越於外而空竅疏,則邪得乘虛而害之矣。

,空,孔同。)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若天氣自用,必孤陽上亢,而閉塞乎陰氣,則地氣隔絕,而冒蔽乎光明矣。)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霧者云之類,露者雨之類。陰陽應象大論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若上下痞隔,則地氣不升,而云霧不得精於上,天氣不降,而白露不得應於下,是即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之謂也。吳氏曰:人身膻中之氣,猶雲霧也。

膻中氣化則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若膻中之氣不化,則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失降下之令,猶之白露不降矣。)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獨陽不生,獨陰不成,若上下不交,則陰陽乖而生道息,不能表見於萬物之命,故生化不施,不施則名木先應,故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藁不榮。

(惡氣不發,濁氣不散也。風雨不節,氣候乖亂也。白露不下,陰精不降也。氣交若此,則草木之類,皆當抑菀枯藁而不榮矣。菀,郁同。藁音稿。)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央,中半也。陰陽既失其和,則賊風暴雨,數為殘害。天地四時,不保其常,是皆與道相違,故凡稟化生氣數者,皆不得其半而絕滅矣。

數音朔。)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從,順也。唯聖人者,順承乎天,故能存神葆真以從其藏,純亦不已以從其健、知乾坤不用坎離代之之義,以從其不自明,察地天之交泰,水火之既濟,以從其陰陽之升降,是聖人之體藏乎天,故身無奇病,而於萬物之理既無所失,此所以生氣不竭也。

白話文:

天氣清靜藏德不止聖人從之故無奇病

(出自《素問·四氣調神論》)

天氣是至清至靜、至光至明的存在。人稟受這種氣而生存,因此特別說明這一點,以表明人的本質也是如此。天德隱藏而不顯露,所以稱為「藏德」;運行不息,所以稱為「不止」。正因為天德隱藏,所以其作用無窮無盡;正因為運行不息,所以萬古長存而不墜落。天道看似無為,卻無所不為。天尚且如此,修身之人豈能不知藏德的道理?

如果天過於顯露其光明,日月的光輝就會黯淡,邪氣便會侵襲空竅。唯有天藏德而不自顯其用,才能讓日月交替、寒暑更迭,成就陰陽造化的規律。假使天不藏德,自專其明,那麼大明顯現則小明隱沒,日月之光便會消失,晝夜寒暑的秩序也會廢弛,陰陽失去調和。由此可見,大明的德行不可不藏。這裡的比喻意在說明:如果人的本元不固,精氣外洩而空竅疏鬆,邪氣就會乘虛而入。

陽氣若閉塞不通,地氣便會遮蔽光明。如果天氣孤陽獨亢,阻隔陰氣,地氣便無法上升,雲霧也無法凝聚於上;天氣不降,白露便無法應時而下。這就是所謂「至陰虛則天氣絕,至陽盛則地氣不足」。人身羶中之氣猶如雲霧,若羶中氣化正常,則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若氣化失常,便如同白露不降,失去降下之令。

陰陽若不交通,萬物的生命便無法彰顯,生化之力無法施展,名木便會率先凋亡。濁氣不散、風雨失調、白露不降,草木便會鬱結枯萎。若賊風頻襲、暴雨屢作,天地四時失去常序,與自然之道相違,萬物便會中途夭折。

唯有聖人順應天道,因此身體沒有異常疾病,萬物不失其理,生機永不枯竭。聖人能夠存神葆真以順應藏德,純一不息以順應健運,明白乾坤不用而坎離代之的道理,順應天不自顯其明的特性,洞察天地交泰、水火既濟的規律,順應陰陽升降之道。聖人之體與天相合,故無奇病,於萬物之理無所遺漏,因此生機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