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三卷 (3)
十三卷 (3)
1. 三、邪之中人陰陽有異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邪氣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氣之中人高也。(風寒中人,上先受之也。)黃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陽受風氣陰受濕氣也。)故曰:邪之中人也無有常,中於陰則溜於腑,中於陽則溜於經。(詳如下文。
)黃帝曰: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邪之中人,或中於陰,或中於陽,上下左右,無有恆常,其故何也?(經脈相貫合一,本同類也;然上下左右部位各有所屬,則陰陽之名異矣。)岐伯曰: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
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此言邪之中於陽經也。手足六陽,俱會於頭面,故為諸陽之會。凡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故中於面,則自胸腹下行於陽明經也。中於項,則自脊背下行於太陽經也。中於頰,則自脅肋下行於少陽經也。脈遍周身者,惟足六經耳,故但言足也。
)其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膺在前,陽明經也。背在後,太陽經也。兩脅在側,少陽經也。中此三陽經與上同。)
黃帝曰:其中於陰奈何?岐伯答曰:中於陰者,常從臂胻始。夫臂與胻,其陰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於風,獨傷其陰。(此言邪之中於陰經也。胻,足脛也。淖澤,柔潤也。臂胻內廉曰陰,手足三陰之所行也,其皮薄,其肉柔,故邪中於此,則傷其陰經。胻音杭,又形敬切。
淖音鬧。)黃帝曰:此故傷其臟乎?岐伯答曰: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臟。故邪入於陰經,則其臟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腑。故中陽則溜於經,中陰則溜於腑。(邪中陰經,當內連五臟,因問故傷其臟也。然邪入於陰而臟氣固者,邪不能客,未必動臟,則還之於腑,仍在表也,故邪中陽者溜於三陽之經,邪中陰者溜於三陰之腑。
如心之及小腸,脾之及胃,肝之及膽,包絡之及三焦,腎之及膀胱,此以邪中三陰,亦有表證,明者所當察也。溜,力救切。)
黃帝曰:邪之中人臟奈何?岐伯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此下言邪之中於五臟也。然必其內有所傷,而後外邪得以入之。心臟神,憂愁恐懼則神怯,故傷心也。肺合皮毛,其臟畏寒,形寒飲冷,故傷肺也。若內有所傷,而外復有感,則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在表則為寒熱疼痛,在裡則為喘咳嘔噦等病。
本病論曰:憂愁思慮即傷心;飲食勞倦即傷脾;人坐濕地,強力入水即傷腎;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詳運氣類四十四。)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肝藏血,其志為怒,其經行脅下也。)有所擊僕,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
(脾主肌肉,飲食擊僕者,傷其肌肉。醉後入房,汗出當風者,因於酒食,故所傷皆在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腎主精與骨,用力舉重則傷骨,入房過度則傷精,汗出浴水,則水邪犯其本臟,故所在腎。)黃帝曰:五臟之中風奈何?岐伯曰:陰陽俱感,邪乃得往。
黃帝曰:善哉。(此承上文而言五臟之中風者,必由中外俱感,而後邪乃得往。往,言進也。)
黃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同前篇。)岐伯曰:虛邪之中身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其情。黃帝曰:善哉。(此節與官能篇大同,詳針刺類十。又八正神明論詳言虛邪正邪之義,見針刺十三。)
白話文:
三、邪之中人陰陽有異
黃帝問岐伯:邪氣侵入人體,會怎麼樣?岐伯回答:邪氣侵入人體,從上半身開始。 (風寒入侵,先侵犯上半身。)黃帝問:上半身和下半身有區別嗎?岐伯回答:身體上半部分受邪氣侵犯,下半部分則受濕氣侵犯。(陽氣受風邪,陰氣受濕邪。)所以說:邪氣入侵人體沒有固定的地方,侵犯陰經則流注於腑,侵犯陽經則流注於經脈。(詳見下文。)
黃帝問:陰和陽,名稱不同但同屬一類,上下互相聯繫,經絡互相貫通,如同環狀沒有終點。邪氣入侵人體,有時侵犯陰經,有時侵犯陽經,上下左右沒有固定的規律,這是為什麼呢?(經脈互相貫通,本質相同;但上下左右部位各有歸屬,則陰陽名稱就不同了。)岐伯回答:所有陽經的交會點都在臉部。邪氣入侵人體時,常在人體虛弱的時候,或剛用力之後,或者飲食後汗出毛孔張開時,邪氣就趁虛而入。
邪氣入侵面部則向下侵犯陽明經,入侵頸項則向下侵犯太陽經,入侵頰部則向下侵犯少陽經。(這是說邪氣入侵陽經。手足六陽經都彙集於頭面,所以稱之為諸陽之會。足三陽經從頭部走向足部,所以邪氣入侵面部,就從胸腹部向下行至陽明經;入侵頸項,就從脊背向下行至太陽經;入侵頰部,就從脅肋向下行至少陽經。全身經脈遍布周身,只有足六經,所以只說足部。)
邪氣入侵胸部、背部和兩脅,也侵犯其經脈。(胸部屬於陽明經,背部屬於太陽經,兩脅屬於少陽經。侵犯這三條陽經與上面所說相同。)
黃帝問:邪氣入侵陰經會怎樣?岐伯回答:邪氣入侵陰經,常常從手臂和脛部開始。手臂和脛部,其陰面的皮膚薄,肌肉柔軟濕潤,所以都容易受風寒侵犯,特別容易損傷陰經。(這是說邪氣入侵陰經。脛,指小腿。淖澤,指柔潤。手臂和脛部的內側稱為陰,手足三陰經都經過此處,皮膚薄,肌肉柔弱,所以邪氣入侵此處,就容易損傷陰經。)黃帝問:這樣會傷及臟腑嗎?岐伯回答:身體受風邪侵犯,不一定會損傷臟腑。所以邪氣入侵陰經,則臟腑之氣充實,邪氣入侵但不能深入,所以就返回到腑。所以,入侵陽經就流注於經脈,入侵陰經就流注於腑。(邪氣入侵陰經,應當內連五臟,所以才問是否傷及臟腑。但是邪氣入侵陰經而臟腑之氣充實的話,邪氣不能深入,不一定會損傷臟腑,於是就返回到腑,仍在體表,所以邪氣入侵陽經就流注於三陽經,邪氣入侵陰經就流注於三陰腑。)
例如心和小腸,脾和胃,肝和膽,包絡和三焦,腎和膀胱,這些都是邪氣入侵三陰經的例子,也有表證,明智的人應該觀察。 (溜,音liù)
黃帝問:邪氣入侵五臟會怎麼樣?岐伯回答:憂愁、恐懼會傷心;形體寒冷飲用冷水會傷肺,因為兩種寒邪互相感應,內外都受傷,所以氣逆而上行。(以下講邪氣入侵五臟。但必須內部有所損傷,然後外邪才能入侵。心主神志,憂愁恐懼則神志怯弱,所以傷心。肺主皮毛,其臟腑畏寒,形體寒冷飲用冷飲,所以傷肺。如果內部已有損傷,外部又受邪氣侵犯,則內外都受傷,所以氣逆而上行,在體表則表現為寒熱疼痛,在內部則表現為喘咳嘔吐等疾病。)
本病論說:憂愁思慮傷心;飲食勞倦傷脾;人坐在潮濕的地方,用力下水傷腎;憤怒氣逆,向上而不向下傷肝。(詳見運氣類四十四)墜落損傷,瘀血滯留體內;大怒,氣往上而不往下,積聚在脅肋下傷肝。(肝藏血,其性情為怒,其經脈循行於脅肋下。)跌打損傷,醉酒後房事,汗出當風傷脾。(脾主肌肉,跌打損傷傷及肌肉;醉酒後房事,汗出當風,都是由於酒食,所以損傷都在脾。)用力舉重,房事過度,汗出後沐浴傷腎。(腎主精與骨,用力舉重傷骨,房事過度傷精,汗出後沐浴,則水邪侵犯腎臟,所以損傷在腎。)黃帝問:五臟受風邪侵犯會怎麼樣?岐伯回答:陰陽都受邪氣侵犯,邪氣才能入侵。
黃帝說:很好。(這是承接上文,說明五臟受風邪侵犯,必須內外都受邪氣侵犯,然後邪氣才能入侵。往,指進入。)
黃帝問:邪氣入侵人體,其病症表現如何?(與前篇相同)岐伯回答:虛邪入侵人體,會引起渾身酸痛,身體發冷。正邪同時入侵人體很微弱,首先會表現在面色上,自己感覺不到,似有似無,若隱若現,有形無形,難以捉摸。(這段與官能篇大同小異,詳見針刺類十。又八正神明論詳言虛邪正邪之義,見針刺十三。)
2. 四、邪變無窮
(靈樞刺節真邪篇)
黃帝曰:有一脈生數十病者,或痛、或癰、或熱、或寒、或癢、或痹、或不仁,變化無窮,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氣之所生也。(一脈,猶言一經也。邪氣,即下文之虛風也。虛邪賊風,善行數變,故其為病則變化無窮。)黃帝曰:余聞氣者,有真氣,有正氣,有邪氣,何謂真氣?岐伯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也。(真氣,即元氣也。
氣在天者,受於鼻而喉主之;在水穀者,入於口而咽主之。然鍾於未生之初者,曰先天之氣;成於已生之後者,曰後天之氣。氣在陽分即陽氣,在陰即陰氣,在表曰衛氣,在裡曰營氣,在脾曰充氣,在胃曰胃氣,在上焦曰宗氣,在中焦曰中氣,在下焦曰元陰元陽之氣,皆無非其別名耳。)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
(從一方來,謂太一所居之方也。風得時之正者,是為正風。然正風實風本同一方,而此曰非實風者,以正風之來徐而和,故又曰正氣;實風之來暴而烈,故與虛風對言也。按歲露論曰:諸所謂風者,皆髮屋折樹木揚沙石,此虛風實風之謂也。詳運氣類三十五、六。)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
(從沖後來者為虛風,其中人也甚,故深入不能自去。)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合而自去,謂邪與正合而正勝之,故自去也。)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摶於骨則為骨痹,摶於筋則為筋攣,摶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摶於肉,與衛氣相摶,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摶於皮膚之間。(灑淅,寒慄也。
邪之中人,變不可測,故無分皮肉筋骨,著則為病也。若與衛氣相摶,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皆邪氣也,何獨曰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蓋氣屬陽,人以氣為主,寒勝則陽虛,所重在氣也。陽氣既虛,則陰寒摶聚於皮膚之間矣。)其氣所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則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
(邪之在表者其氣外發,或腠理開則汗為不斂,或毫毛動搖則毛悴而敗,或氣往來行則流而為癢,或邪留不去則痛而為痹。若衛氣受傷,虛而不行,則不知痛癢,是為不仁。)虛邪偏容於身半,其入深,內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虛邪若中於半身,其入深而重者,則營衛衰,真氣去,乃發為偏枯。
若邪之淺者,亦當為半身偏痛也。)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摶,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邪中於外者必寒,氣蓄於內者必熱,寒邪深入與熱相摶,久留不去,必內有所著,故寒勝則傷陽而為痛為枯,熱勝則傷陰而為膿為腐;其最深者,內傷於骨,是為骨蝕,謂侵蝕及骨也。蝕音食。
)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有所疾前筋,謂疾有始於筋也。筋之初著於邪,則筋屈不得伸。若久居其間而不退,則發為筋溜。筋溜者,有所流注而結聚於筋也,即贅瘤之屬。下仿此。溜,力救切。)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
(邪有所結,氣必歸之,故致衛氣失常,留而不反則搐積於中,流注於腸胃之間,乃結為腸溜。衛氣失常為病,詳針刺類二十六。)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其有久者,必數歲而後成也。然其始也,按之雖柔,或上或下,已有所結;及其久也,氣漸歸之,津液留之,復中邪氣,則易於日甚,乃結為昔瘤。昔瘤者,非一朝夕之謂。
瘤音溜。)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又有按之而堅者,其深中骨,是氣因於骨而然。骨與氣並,其結日大,名為附骨疽也。)有所結,中於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又有結於肉中者,則宗氣歸之。
宗,大也,以陽明之氣為言。邪留為熱,則潰腐肌肉,故為膿。無熱則結為粉漿之屬,聚而不散,是為肉疽。)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雖有常名而發無常處,無常處則形證亦無常矣,此所以變化無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