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二卷 (7)
十二卷 (7)
1. 十五、湯液醪醴病為本工為標
(素問湯液醪醴論,全)
白話文:
《素問 湯液醪醴論》是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的一篇。以下是其中的主要內容:
- 「湯液」指的是湯劑和丸散等藥物,用於治療疾病。
- 「醪醴」則是指酒漿,常被用來作為藥酒或調味品。
- 文章討論瞭如何使用湯液和醪醴進行治療,強調了辨證施治的重要性,即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和劑型。
- 同時也提到,在使用湯液和醪醴治療時,應注意藥物的性質和功效,避免過量使用,以免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以上是《素問 湯液醪醴論》的基本內容概要。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湯液醪醴,皆酒之屬。韻義云:醅酒濁酒日醪。詩詁云:酒之甘濁而不泲者日醴。然則湯液者,其即清酒之類歟。醪音勞。醴音禮。泲音濟。)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完者其味全。堅者其氣銳。)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白話文:
黃帝問:「怎樣製作五穀湯液和醪醴(這兩者都是酒類)?」岐伯回答:「一定要用稻米,用稻草煮。稻米能保持完整,稻草的氣味濃鬱。」黃帝說:「為什麼這樣?」岐伯說:「這符合天地間的和諧,適應高低不同的氣候,所以能保持完整;在適當的時候採伐稻草,所以氣味能保持濃鬱。」
(谷之性味中正,功用周全,以其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完,全也。)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聖人之作湯液者,先事預防,所以備不虞耳。蓋上古之世,道全德盛,性不嗜酒,邪亦弗能害,故但為而弗服也。
白話文:
穀物本性中和,功能全面,因為它既得天地調和,又能適應不同環境,所以能達到完美(完,意為完整、豐滿)。
黃帝問道:「上古時期的聖人製作湯液和醪醴(古代酒類),卻為什麼不用呢?」
岐伯回答:「自古以來,聖人製作湯液和醪醴,只是為了備用。在上古時代,聖人製作湯液,但並不自己服用,(因為那個時代的人修道守德,本性不喜酒,邪氣也無法侵害他們,所以雖然製作了湯液,但並不需要服用。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道德稍衰,天真或損,則邪能侵之;然猶不失於道,故但服湯液醪醴而可萬全矣。)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謂治以湯液醪醴,而不能必其病之已也。)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也。(齊毒藥,以毒藥為劑也。
白話文:
中古時代,人們的道德水準逐漸下降,邪氣時常侵犯,服用湯藥就能萬全。
黃帝問道:如今的時代,為什麼不能像中古時代那樣萬全呢?
岐伯回答道:現在的時代,必須服用毒藥來攻克內部的病邪,用砭石、鍼灸來治療外部的病症。
鑱,針也。九針論:一曰鑱針。今世道德已衰,疾病已甚,故非毒藥不能攻其中,非針艾不能治其外。齊,劑同。鑱音慚,銳也。)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此承上文而言治之如法,以至於形弊血盡,而病猶不愈者何也?)岐伯曰:神不使也。(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針藥,行藥在乎神氣,故治施於外,則神應於中,使之升則升,使之降則降,是其神之可使也。若以藥劑治其內而臟氣不應,針艾治其外而經氣不應,此其神氣已去,而無可使矣。
白話文:
鑱(針),就是針灸用的針。根據《九針論》的記載,針灸療法有九種,其中一種就是鑱針。在今天,道德已經衰微,疾病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如果不使用毒藥,就無法攻克疾病;如果不使用鍼灸,就無法治療疾病的外在病症。(齊,同劑量;鑱,音同慚,意為銳利。)
黃帝問道:如果身體虛弱、氣血耗盡,還是無法治好病,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在承接上文,討論即使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但如果身體虛弱、氣血耗盡,疾病仍然無法痊癒,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岐伯答道:是因為神氣沒有得到調動。(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攻邪取勝靠的是針藥,而藥物的運行靠的是神氣,所以治療施加在外體,而神氣應於體內。使氣上升,氣便會上升;使氣下降,氣便會下降,這便是神氣可以被調動的緣故。但是,如果用藥物治療內在病症,臟腑氣血卻沒有反應;或者用針灸治療外在病症,經絡氣血卻沒有反應,這說明神氣已經離開,就無法調動了。)
雖竭力治之,終成虛廢已爾,是即所謂不使也。)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道,治病之道也。不進不治者,欲其進而不進,欲其治而不治也,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白話文:
儘管極力治療,但最終還是走上衰敗的道路,這就是所謂的「不使」。
皇帝問:「什麼是「神不使」?」
岐伯回答:「這是指針灸和藥物治療方法無效,精神沒有進步,意志消沉,所以疾病無法痊癒(「道」指治療疾病的方法。沒有進步和治療,是因為希望進步卻沒有進步,希望治療卻沒有治療,所以疾病無法痊癒)。
現在精氣受損,神識離開,榮氣和衛氣無法再恢復。為什麼?因為嗜慾無盡,憂患不斷,精氣衰敗,榮氣消退,衛氣盡失,因此神識離開,疾病也就無法痊癒了。
(腎藏精,精為陰,心藏神,神為陽,精壞神去則陰陽俱敗,表裡俱傷,榮衛不可收拾矣。此其故,以今人嗜欲憂患不節,失其所養,故致精氣弛壞,榮泣衛除,而無能為力也。榮,營同。泣,澀同。)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
白話文:
腎臟儲藏精氣,精氣屬陰;心臟儲藏神志,神志屬陽。如果精氣耗損,神志就會消散,那麼陰陽兩虛,身體內外都會受損,氣血運行也無法正常維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現代人過度縱慾憂愁,不注意保養身體,導致精氣衰敗,氣血循環不暢,無法抵禦外邪。
皇上問:疾病剛開始發作時,非常細微精微,一定會先侵犯皮膚。現在很多名醫都說:一旦疾病形成後,稱為「逆病」,那麼針灸和藥石就無法治療,即使是好的藥物也無濟於事。
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極微者,言輕淺未深。極精者,言專一未亂。斯時也,治之極易,及其病成,則良工稱為逆矣。然良工之治,既云得法而至數弗失,親戚之聞見極熟而聲色無差,宜乎無不速愈者,而顧使其直至於精壞神去而病不能愈,亦何暇治之不早乎?暇,言慢事也。)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白話文:
現在醫術高超的醫生都掌握了治療方法,並且嚴格遵循步驟。親友兄弟遠近的聲音每天都能聽到,各種顏色每天都能看到,但是病卻沒有好,那怎麼有空不提早治療呢?(極微:指症狀輕微,尚未深入。極精:指專注於治病,沒有其他幹擾。此時,治療起來非常容易。等到病情形成,高明的醫生就會稱之為反常了。然而高明的醫生所用治療方法,既然說是掌握了步驟並且不失分寸,親友探望所見所聞極為熟悉而聲色沒有變化,理應沒有不能很快治癒的,為什麼反而讓病情發展到精氣耗盡、神識離散而無法治癒的程度,難道是沒有空提早治療嗎?暇:指慢待事情。)岐伯說:疾病是根本,醫術是對症下藥的方法,根本和方法不對,邪氣就不會消除,這就是這個道理。
(病必得醫而後愈,故病為本,工為標。然必病與醫相得,則情能相浹,才能勝任,庶乎得濟而病無不愈。惟是用者未必良,良者未必用,是為標本不相得,不相得則邪氣不能平服,而病之不愈者以此也。又如五臟別論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白話文:
疾病必須得到治療才能痊癒,所以疾病是根本,治療是針對症狀的。但是,疾病和治療必須相匹配,這樣才能情投意合,治療才能奏效,疾病自然就能痊癒。
然而,實際情況是,用藥的人未必精通醫術,精通醫術的人未必得到重用,這就是治療的標本不相得。標本不相得,邪氣就不能平息,所以疾病就無法痊癒。
就像《五臟別論》中所說:迷信鬼神的人,無法理解高尚的醫德;厭惡針灸的人,無法體會高超的針灸技術。
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又如脈色類不失人情詳按,皆標本不得之謂。)帝曰:其有不從毫毛生,而五臟陽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不從毫皮生,病生於內也。五臟陽已竭,有陰無陽也。
白話文:
無法治療的疾病,本來就不該治療,治療也無濟於事。
另有一種與一般人脈象不同的情況,詳細探究,都是因為標本不平衡造成的。黃帝問:有些病不是從皮膚生起,而是五臟的陽氣已經耗盡,津液充滿身體,魄獨自存在,孤單的精氣在內部,氣在外部耗散,身體無法忍受衣服的觸碰,這種情況肢體行動困難,是氣內阻而形體在外不受控制,如何治療?
(「不從毛皮生」,表示病從內部產生。「五臟陽已竭」,表示陰盛陽衰。)
津液,水也。郭,形體胸腹也。脹論曰:夫胸腹,臟腑之郭也。凡陰陽之要,陰無陽不行,水無氣不化,故靈蘭秘典論曰:氣化則能出矣。今陽氣既竭,不能通調水道,故津液妄行,充於郭也。魄者陰之屬,形雖充而氣則去,故其魄獨居也。精中無氣,則孤精於內。陰內無陽,則氣耗於外。
白話文:
津液,就是水。胸腹就像一個容器。 《脹論》說:胸腹是臟腑的容器。凡是陰陽的要點,陰不能沒有陽來運行,水不能沒有氣來轉化,所以《靈蘭祕典論》說:氣化纔能夠排出津液。現在陽氣已經耗盡,不能疏通水道,所以津液亂流,充滿了胸腹。 魄屬於陰,形體雖然飽滿,但氣已經離開了,所以它只有一個魄居於其中。精氣中沒有陽氣,就會只剩下精氣在裡面。陰裡面沒有陽氣,就會散失外在的氣。
三焦閉塞,水道不通,皮膚脹滿,身體羸敗,故形不可與衣相保也。四肢者諸陽之本,陽氣不行,故四極多陰而脹急也。脹由陰滯,以胃中陽氣不能制水,而肺腎俱病,喘咳繼之,故動中也。此以陰氣格拒於內,故水脹形施於外而為是病。)岐伯曰:平治於權衡。(平治之法當如權衡者,欲得其平也。
白話文:
三焦氣血不通暢,就像水道堵塞,導致皮膚脹滿,身體虛弱。所以,患者的皮膚無法完全包裹身體。四肢是所有陽氣的根源,如果陽氣運行不暢,就會導致四肢陰氣過盛,出現脹痛。
脹痛的根本原因是陰氣停滯,這是因為胃中的陽氣不能控制水液,而肺和腎臟都有問題。於是,患者會出現喘咳的症狀,並表現出運動障礙。
這是因為陰氣阻滯在體內,導致水液在體外形成脹塊,從而產生這種疾病。岐伯說: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就像使用秤砣一樣,要達到平衡。
且水脹一證,其本在腎,其標在肺。如五臟陽已竭、魄獨居者,其主在肺,肺主氣,氣須何法以化之?津液充郭,孤精於內,其主在腎,腎主水,水須何法以平之?然肺金生於脾,腎水制於土,故治腫脹者,必求脾肺腎三臟,隨盛衰而治得其平,是為權衡之道也。)去宛陳莝,是以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
白話文:
水腫的病根在於腎,而表徵在肺部。如果五臟的陽氣已經衰竭,只剩下孤獨的魄氣,那麼病的主因就在於肺。肺主氣,氣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化解它?津液充滿了身體,孤獨的神氣在體內,那麼病的主因就在於腎。腎主水,水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平復它?
肺金是由脾土所生的,腎水是由脾土所制約的。因此,治療水腫的人,必定要找準脾、肺、腎三臟,根據盛衰的情況進行治療,使它們達到平衡,這是一個權衡之道。
去除腹部積聚的陳舊血液,因此輕微振動四肢,穿著溫暖的衣服,在患處刺血,以恢復身體的正常形態。
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帝曰:善。(宛,積也。陳,久也。莝,斬草也。謂去其水氣之陳積,欲如斬草而漸除之也。四極,四肢也。微動之,欲其流通而氣易行也。溫衣,欲助其肌表之陽而陰凝易散也。
白話文:
打開人體的「鬼門」(即經絡穴位),淨化五臟,適時補充精氣,五臟陽氣得到滋潤,自然能生精,形體日益強盛,骨肉相親相保,身中的巨氣(即元氣)便能平穩。
君王說:「非常好。」(宛:積聚;陳:久遠;莝:斬草。就是要清除體內水分的積聚,像斬草一樣逐漸去除。四極:四肢。輕微活動四肢,讓氣血流暢,氣機容易運行。溫暖衣著,目的是幫助肌膚表面的陽氣,讓陰氣凝滯容易消散。)
然後繆刺之,以左取右,以右取左,而去其大絡之留滯也。鬼門,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陰之屬也,故曰鬼門。淨府,膀胱也,上無入孔而下有出竅,滓穢所不能入,故曰淨府。邪在表者散之,在裡者化之,故曰開鬼門、潔淨府也。水氣去則真精服。服,行也。陰邪除則五陽布。
五陽,五臟之胃氣也。由是精生形盛,骨肉相保,而巨氣可平矣。宛,郁同。莝音剉。)
白話文:
接著針刺出血,由左取右邊的經絡,由右取左邊的經絡,目的是清除體內的大絡脈所鬱滯的氣血。
「鬼門」指汗液排出後留下的空隙,而肺臟主管皮毛,藏匿人的魄,屬於陰性,所以稱為「鬼門」。
「淨府」指膀胱,上面沒有孔道進入,下面有孔道排出,污濁的物質無法進入,所以稱為「淨府」。
讓身體表面的邪氣散發出來,讓身體裡面的邪氣轉化,因此說「開鬼門、潔淨府」。
水氣去除後,真氣(陽氣)就會恢復運行。「服」指運行。陰邪之氣消除後,五種陽氣就會通暢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