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二卷 (5)
十二卷 (5)
1. 九、五方病治不同
(素問異法方宜論,全)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治各不同,如下文砭石、毒藥、灸𤋲、九針、導引按蹺之類。)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地勢不同,則氣習有異,故治法亦隨而不一也。)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天地之氣,自東而升,為陽生之始,故發生之氣始於東方,而在時則為春。)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地不滿東南,故東南低下而多水。魚鹽海濱,皆傍水之地利也。)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得魚鹽之利,故居安食美。)魚者使人熱中,(魚,麟蟲也。
魚生水中,水體外陰而內陽,故能熱中。然水從寒化,亦脾寒者所忌。)鹽者勝血,(食鹹者渴,勝血之徵也。義詳氣味類三及疾病類二十五。)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血弱故黑色疏理。熱多故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砭石,石針也,即磁鋒之屬。
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針。亦此類也。東方之民疏理而癰瘍,其病在肌表,故用砭石,砭石者其治在淺。凡後世所用砭石之法,亦自東方來也。砭音邊。)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地之剛在西方,故多金玉砂石。然天地之氣,自西而降,故為天地之收引,而在時則應秋。)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陵居,高處也,故多風。金氣肅殺,故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不衣,不事服飾也。
褐,毛布也。薦,草茵也。華,濃厚也,謂酥酪膏肉之類。飲食華厚,故人多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水土剛強,飲食肥厚,肌肉充實,膚腠閉密,故邪不能傷其外,而惟飲食男女七情,病多生於內也。)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病生於內,故非針灸按導所能治,而宜用毒藥也。
毒藥者,總括藥餌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稱為毒藥。如五常政大論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九之類是也。凡後世所用毒藥之法,亦自西方來也。)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天之陰在北,故其氣閉藏,而在時則應冬。)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地高陵居,西北之勢也。風寒冰冽,陰氣勝也。)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野處乳食,北人之性,胡地至今猶然。地氣寒,乳性亦寒,故令人臟寒。臟寒多滯,故生脹滿等病。
)其治宜灸𤋲,故灸𤋲者亦從北方來。(灸𤋲,艾灸火灼也,亦火針之屬,今北人多用之。故後世所用灸𤋲之法,亦自北方來也。𤋲,如瑞切。)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天之陽在南,故萬物長養,而在時則應夏。)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南方低下而濕,故水土弱而多霧露。)其民嗜酸而食胕,(胕,腐也。物之腐者,如豉鮓曲醬之屬是也。嗜音示。胕音父。)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
(嗜酸者收,食胕者濕,故其民致理而攣痹。攣痹者,濕熱盛而病在筋骨也。南方屬火,故其色赤緻密也。攣,閭員切,又去聲。痹音秘。)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病在經絡,故宜用九針。凡後世所用針法,亦自南方來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土體平,土性濕。土王於四方之中,而為萬物之母,故其生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四方輻輳,萬物所歸,故民食雜。土性和緩,故不勤勞也。)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土氣通脾而主四肢,故濕滯則為痿,寒熱則為厥。中央者,四方之氣交相集,故或寒或熱也。
)其治宜導引按蹺,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導引,謂搖筋骨,動肢節,以行氣血也。按,捏按也。蹺,即陽蹺陰蹺之義。蓋謂推拿溪谷蹺穴以除疾病也。病在肢節,故用此法。凡後世所用導引按摩之法,亦自中州出也。蹺音喬,又極虐切。)
故聖人雜合以治,冬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雜合五方之治而隨機應變,則各得其宜矣。故治法雖異,而病無不愈,知通變之道者,即聖人之能事也。)
2. 十、形志苦樂病治不同
(素問血氣形志篇)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樂者,身無勞也。志苦者,心多慮也。心主脈,深思過慮則脈病矣。脈病者當治經絡,故當隨其宜而灸刺之。)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形樂者逸,志樂者閒。飽食終日,無所運用,多傷於脾,脾主肌肉,故病生焉。肉病者,或為衛氣留,或為膿血聚,故當用針石以取之。
石,砭石也。)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苦者,身多勞。志樂者,心無慮。勞則傷筋,故病生於筋。熨,以藥熨。引,謂導引。熨音郁。)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甘藥。(形苦志苦,必多憂思,憂則傷肺,思則傷脾,脾肺氣傷,則虛而不行,氣必滯矣。
脾肺之脈,上循咽嗌,故病生於咽嗌。如人之悲憂過度,則喉嚨哽咽,食飲難進;思慮過度則上焦痞隔,咽中核塞,即其徵也。通評虛實論曰:隔則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亦此之謂。病在嗌者,因損於臟,故當以甘藥調補之。甘,舊作百,靈樞九針論作甘藥者是,今改從之。
嗌音益。)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驚者氣亂,恐者氣下,數有驚恐,則氣血散亂而經絡不通,故病不仁。不仁者,頑痹耎弱也,故治宜按摩以導氣行血,醪藥以養正除邪。醪藥,藥酒也。經絡二字,九針論作筋脈,義亦同。醪音勞)是謂五形志也。
(結上文。按:靈樞九針論文有與此同者,俱不重載。)
白話文:
十、形志苦樂病治不同
外在身心狀態與內心感受,決定了疾病的產生與治療方法。
身心愉快,疾病源於經脈,治療方法為灸法與針刺。(身心愉快是指身體沒有勞累,心情輕鬆。而過度思慮則會導致經脈病變。經脈受損就需要治療經絡,因此要根據情況採用灸法或針刺。)
身心皆愉快,疾病源於肌肉,治療方法為針刺與砭石。(身心愉快是指生活安逸,心情舒暢。但如果整天吃飽喝足,缺乏運動,則容易損傷脾臟,脾臟主肌肉,所以疾病由此產生。肌肉疾病,可能是衛氣停滯,也可能是膿血積聚,因此要用針刺和砭石來治療。)
身體勞累,心情愉快,疾病源於筋脈,治療方法為熨敷和導引。(身體勞累會損傷筋脈,所以疾病產生於筋脈。熨,是用藥物熱敷;引,是指導引術。)
身心皆勞累,疾病源於咽喉,治療方法為服用甘甜藥物。(身心勞累,必然會憂思過度,憂慮傷肺,思慮傷脾,脾肺之氣受損,則氣機運行失調,氣血滯塞。脾肺的經脈向上循行至咽喉,所以疾病產生於咽喉。例如,悲傷憂慮過度,會導致喉嚨哽咽,飲食困難;思慮過度則會導致上焦痞塞,咽喉有異物感,這些都是其症狀。正如《通評虛實論》所說:氣機阻滯,上下不通,就是暴憂所致的疾病。咽喉疾病是因為臟腑受損,所以應該用甘甜的藥物來調理和滋補。)
經常驚恐,經絡不通,疾病源於感覺遲鈍或麻痺,治療方法為按摩和藥酒。(驚嚇會導致氣機紊亂,恐懼會導致氣機下陷,經常驚恐,則氣血散亂,經絡不通,所以導致感覺遲鈍或麻痺。感覺遲鈍或麻痺是指肢體僵硬、麻木無力,因此治療應該採用按摩來疏通氣血,用藥酒來滋養正氣,去除邪氣。)
以上五種情況,說明了身心狀態與疾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