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十一卷 (2)

回本書目錄

十一卷 (2)

1. 三、五味之走各有所病

(靈樞五味論,全)

黃帝問於少俞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窿;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癃,良中切。悗,美本切。)少俞答曰: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出入也。

白話文:

黃帝問少俞說:「五種味道進入嘴巴,各自有不同的歸屬,也會帶不同的病症。酸味影響筋,吃太多會讓人抽搐;鹹味影響血,吃太多會讓人口渴;辛辣味影響氣,吃太多會讓人心臟空洞;苦味影響骨,吃太多會讓人嘔吐;甜味影響肉,吃太多會讓人心煩意亂。我知道有這樣的現象,但不知道原因,希望能聽到您的見解。」

少俞回答說:「酸味進入胃中,它的氣息收斂,造成上方的兩焦(即膈肌以上至心肺之間)無法收縮與擴張。」

(謂上中二焦澀結不舒也。)不出即留於胃中,胃中和溫則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則縮,綣約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窿。(綣,不分也。約,束也。癃,小水不利也。味過於酸,則上之兩焦弗能出入,若留於胃中,則為吞酸等疾。若胃中溫和不留,則下注膀胱,膀胱得酸則縮,故為癃也。

白話文:

所謂的上中焦氣機不暢通。如果小便不出,就積留在胃裡,胃中的溫和能量會將小便向下引流到膀胱。膀胱的膀胱壁薄而脆弱,如果遇到酸性物質就會收縮,導致膀胱無法舒張而使小便不通,就會形成癃閉。(「綣」指不舒張,「約」指收縮,「癃」指小便不利)味道過於酸,就會導致上中焦氣機不能正常運行。如果這些酸性物質積留在胃裡,就會引起吞酸等疾病。如果胃中的溫和能量正常,酸性物質不會停留,就會向下引流到膀胱。膀胱遇到酸性物質就會收縮,因此會導致癃閉。

愚按:陰陽別論有云女子胞者,氣厥論有云胞移熱於膀胱者,五音五味篇有云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者,凡此胞字皆音包,乃以子宮為言也。此節云膀胱之胞者,其音拋,以溲脬為言也。蓋胞音有二,而字則相同,恐人難辨,故在本篇特加膀胱二字,以明此非子宮,正欲辨其疑似耳。奈何後人不解其意,俱讀為包,反因經語,遂認膀胱與胞為二物。

白話文:

我認為,《陰陽別論》中提到的「胞」是指子宮,《氣厥論》中提到的「胞移熱於膀胱」是指子宮熱氣轉移到膀胱,《五音五味篇》中提到的「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是指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子宮。所有這些地方的「胞」字都讀作「包」,指的是子宮。

但本節所說的「膀胱之胞」,讀音為「拋」,指的是膀胱。因此,「胞」字有兩個讀音,但字形相同,恐怕會讓人難以分辨。所以我特別在這篇中加上了「膀胱」兩個字,以說明這裡的「胞」並非子宮,而是為了區分它們。

然而,後人沒有理解我的意思,都讀作「包」,反而認為《膀胱經》中所說的「胞」和「膀胱」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故在類纂則曰膀胱者胞之室,王安道則曰膀胱為津液之府,又有胞居膀胱之室之說,甚屬不經。夫脬即膀胱,膀胱即脬也,焉得復有一物耶?致資後學之疑,莫知所辨,皆見之不真耳,知者當詳察之。)陰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入而走筋矣。(陰者,陰器也。積筋者,宗筋之所聚也。

肝主筋,其味酸,故內為膀胱之癃,而外走肝經之筋也。又宣明五氣篇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白話文:

因此,在「類纂」中記載,膀胱是子宮的「房間」,而王安道則認為膀胱是津液的儲藏室,還有人說子宮居住在膀胱的「房間」裡,這種說法非常荒謬。事實上,「脬」就是「膀胱」,「膀胱」就是「脬」,難道還能再有另外一個東西嗎?這導致後學者困惑,不知如何區分,都是因為沒有真正清楚瞭解的緣故,明白的人應該仔細探究。

陰器,是經絡筋脈終結的地方,所以酸味進入人體後會沿著筋脈流動。(陰器,指生殖器;積筋,指經絡筋脈會聚的地方。)

黃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咸相得則凝,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鹹入而走血矣。(血為水化,咸亦屬水,咸與血相得,故走注血脈。若味過於咸,則血凝而結,水液注之,則津竭而渴。

然血脈必化於中焦,故鹹入中焦而走血。又宣明五氣篇曰: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白話文:

黃帝說:鹹味能讓血液流動,吃太多會讓人口渴,為什麼呢?少俞回答:鹹味進入胃裡,它的氣往上運行到中焦,匯聚在脈絡中,導致血氣流動加速。血氣與鹹味相融後會凝固,凝固後胃液就會注入其中。注入之後,胃裡就會枯竭,枯竭後咽喉就會乾澀,所以舌根會乾燥發渴。血脈是中焦的通道,所以鹹味進入體內就能讓血液流動。

黃帝曰: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於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姜韭之氣熏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而與汗俱出。(洞心,透心若空也。營諸陽,營養陽分也。辛味屬陽,故走上焦之氣分。過於辛則開竅而散,故為洞心,為汗出。又宣明五氣篇曰: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白話文:

黃帝問:辛辣之物能夠促進氣血運行,如果食用過多,會讓人出現心空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少俞回答:辛辣之物進入胃部後,其氣血會運行到上焦。上焦是接受氣血並營養陽分的地方。過多食用薑、蔥、韭等辛辣之物會刺激上焦,導致營衛之氣不能及時受納,長期滯留在心下,所以會出現心空的感覺。因為辛辣之物與氣血一同運行,所以當食用辛辣之物後,汗液也會同時排出。(心空:形容心臟空洞,如虛空一樣。營諸陽:營養陽分。辛味屬於陽性,所以運行於上焦的氣分。過度食用辛辣之物會疏通經絡,導致氣血散逸,所以會出現心空、出汗。另據《宣明五氣篇》記載:辛辣之物能夠促進氣血運行,所以患有氣血病症的人不宜過度食用辛辣之物。)

黃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何也?少俞曰: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苦味性堅而沉,故走骨。味過於苦,則抑遏胃中陽氣,不能運化,故五穀之氣不能勝之,三焦之道閉而不通,所以入而復出,其變為嘔。又如齒為骨之所終,苦通於骨,內不能受,其氣復從口齒而出,正因其走骨也。

又宣明五氣篇曰: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白話文:

黃帝問道:苦味入骨,多吃會讓人嘔吐,為什麼?

少俞回答:苦味進入胃中,五穀的氣味都無法勝過苦味。苦味進入下腹部,三焦的通路都會閉塞不通,所以會導致嘔吐。牙齒是骨頭的終點,因此苦味入體後,會沿著骨頭運行。它進入體內後,又從體內排出,這就是苦味入骨的證明。(苦味性質堅固而沉重,所以會沿著骨頭運行。苦味過於強烈,會抑制胃中的陽氣,使陽氣無法運行,所以五穀的氣味無法勝過它,三焦的通路閉塞不通,因此苦味入體後,又從體內排出,產生嘔吐的現象。就像牙齒是骨頭的終點,苦味與骨頭相通,內部無法容納,苦氣就從口齒中排出,正是因為苦味沿著骨頭運行所致。)

黃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於胃,其氣弱小,不能上至於上焦,而與谷留於胃中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悗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甘性柔緩,故其氣弱小,不能至於上焦。味過於甘,則與穀氣留於胃中,令人柔潤而緩。

白話文:

黃帝問:甘味會進入血肉中,過度食用會讓人心煩,這是為什麼?

太少俞回答:甘味會進入胃中,它的氣息微弱,無法上升到胸腔,而它會和滯留在胃中的穀物氣息相結合,使胃柔潤而遲緩。胃的運行一旦遲緩,就會有寄生蟲滋生,寄生蟲的活動會使人心煩。甘味的氣息與血肉相通,所以甘味會進入血肉中。

久則甘從濕化,致生諸蟲,蟲動於胃,甘緩於中,心當悗矣。悗,悶也。甘入脾,脾主肉,故甘走肉。宣明五氣篇曰: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白話文:

時間久了,甜味會導致身體濕氣過重,進而會長出各種寄生蟲。寄生蟲在胃裡活動,導致胸悶,胃裡也不舒服,胸口就會覺得鬱悶。鬱悶,就是悶。甘味會進入脾臟,脾臟主掌肌肉,所以甘味會流入肌肉。宣明五氣篇說:甘味流入肌肉,肌肉的疾病不能多吃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