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四卷 (22)

回本書目錄

四卷 (22)

1. 三十一、陰陽二十五人

)下尻長,(水流長也。)背延延然。(亦長意也。)不敬畏,(任性趨下,不向上也。)善欺紿人,(水無實也。)戮死,(水無恆情,故多厄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水王秋冬,衰於春夏也。)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陰汗汗然。(足少陰,腎水經也。汗汗,濡潤貌。此言足少陰,下言足太陽者,以少陰太陽為表裡,而皆屬於水也。

)大羽之人,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上頰頰然。(以水形而應於右之上者,是為大羽之人,而屬於右足太陽之上也。頰頰,得色貌。此下詳義同前木形注中。)少羽之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下紆紆然。(應在左之下者,是為少羽之人,而屬於左足太陽之下也。紆紆,曲折貌。

)眾之為人,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下潔潔然。(眾,常也。一曰加之人。應在右之下者,曰眾之為人,而屬於右足太陽之下也。潔潔,清淨貌。諸形皆言大少,而此獨曰眾,意者水形多變,而此獨潔潔,故可同於眾也。)桎之為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上安安然。(桎,窒同,局窒不通之義。

居左之上者曰桎之為人,而屬於左足太陽之上也。安安,定靜貌。諸不言桎而此獨言者,蓋以水性雖流,而為器所局,則安然不動,故云桎也。凡此頰頰之類者,皆所以表水形之象也。)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變者,眾之所以相欺者是也。(形分為五,而又分為二十五,稟賦既偏,則不免強弱勝負之相欺,故惟不偏不易,而鍾天地之正氣者,斯為陰陽和平之人,是以有聖蹠賢愚之別也。)

黃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岐伯曰:形勝色、色勝形者,至其勝時年加,感則病行,失則憂矣。(此言形色當相合,否則為病矣。得其形者,如上文之所謂二十五形也。形勝色者,如以木形人而色見黃也。色勝形者,如以木形人而色見白也。勝時年者,如木王土衰,而又逢丁壬之木運,或東方之干支,或厥陰氣候之類,值其王氣相加,而感之則病矣。既病而再有疏失,乃可憂也。

)形色相得者,富貴大樂。(氣質調和也。)黃帝曰:其形色相勝之時年,加可知乎?(此言形色之相勝者,復有年忌之當知也。)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歲。(年忌者,忌有常數,所以示人之避患也。下上之人,如上文五形或上或下之人,其年忌常以七歲為始。

)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此言年忌始於七歲,以至六十一歲,皆遞加九年者,蓋以七為陽之少,九為陽之老,陽數極於九而極必變,故自七歲以後,凡遇九年,皆為年忌。)感則病行,失則憂矣。當此之時,無為奸事,是謂年忌。

(當年忌之年,易於感病,失則為憂,故尤宜知慎也。)

白話文:

【三十一、陰陽二十五人】

(水形之人)臀部以下較長(象徵水流綿長),背部修長挺直(亦有延展之意)。這類人缺乏敬畏心(性格隨性趨下,不向上),善於欺騙他人(水性虛浮不實),易遭橫禍(水性無常,故多厄運),能適應秋冬卻難耐春夏(水氣旺於秋冬,衰於春夏)。若在春夏受外邪侵襲而生病,多屬足少陰腎經病變(足少陰為腎水經脈;「汗汗」形容濡潤狀態。此處先提足少陰,後文提及足太陽,因少陰與太陽互為表裡,皆屬水行)。

大羽之人,對應右足太陽經的上部,特徵為面色光潤(「頰頰」形容容色煥發。此類屬水行中偏右上方者,其餘解析同前文木形註解)。
少羽之人,對應左足太陽經的下部,性情迂迴曲折(「紆紆」形容心思縈繞。此類屬水行中偏左下方者)。
眾之為人,對應右足太陽經的下部,性格清淨淡泊(「眾」指平常或「加之人」。此類屬水行中偏右下方者,「潔潔」形容心境澄明。其他水形多變,唯此類特質穩定,故稱「眾」)。
桎之為人,對應左足太陽經的上部,性情沈穩安定(「桎」同「窒」,喻受限狀態。此類屬水行中偏左上方者,「安安」形容靜止。水性本流動,若受容器限制則顯靜止,故稱「桎」)。上述「頰頰」等詞皆用以描述水形特質。

因此,五行之人細分二十五種變化,顯現個體稟賦差異所致的強弱相剋(五行各分五類,合二十五型。稟賦偏頗則難免相互制衡,唯獨陰陽平衡、稟天地正氣者,方為「陰陽和平之人」,此即聖賢與庸愚之別)。

黃帝問:「若外形符合但面色不符,會如何?」岐伯答:「若形剋色(如木形人面色黃)或色剋形(如木形人面色白),逢其剋制之年歲,受邪則病,若再調養失當則堪憂(形色應相合,否則易病。『勝時年』指如木旺土衰時,遇木運干支或厥陰氣候等,感邪即病)。形色相合者,富貴安樂(氣血調和)。」

黃帝問:「形色相剋之年歲可否預知?」岐伯答:「年忌始於七歲(『年忌』為需避災的固定年歲,『下上之人』指前述五形中偏上或偏下者),每九年遞增:十六、二十五、三十四、四十三、五十二、六十一歲皆為大忌,須謹慎自保(七為少陽,九為老陽,極數必變,故逢九年循環)。當年忌之年易病,失調則憂,應避免妄為,此即『年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