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三十一卷 (8)
三十一卷 (8)
1. (五)氣血津液病
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胸中,是為大悗。故氣亂於心,則煩心密嘿,俯首靜伏;亂於肺,則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亂於腸胃,則為霍亂;亂於臂脛,則為四厥;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僕。(見針刺類二十七。)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陰陽一。)
足陽明,其病氣逆則喉痹瘁喑。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足少陰,其病氣逆則煩悶。足厥陰,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經絡五。)
長則氣治,短則氣病,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脈色二十一。)
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疾病七十九。)
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藏象十一。)
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脈色十一。)
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脈色三。)
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色十七。)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疾病五。)
一陽發病,少氣。(疾病六。)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疾病九十一。)
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藏象二十五。)
衝脈為病,逆氣裡急。(經絡二十七。)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疾病二十六。)
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也。(疾病二十一。)
少陰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疾病十一。)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疾病四十六。)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肝脈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腎脈軟而散者,當病少血。(脈色二十。)
臂多青脈,曰脫血。安臥脈盛,謂之脫血。(脈色十六。)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疾病六。)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疾病七十一。)
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疾病二。)
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疾病九。)
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疾病十八。)
心脈微澀為血溢。肺脈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肺脈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腎脈微澀為不月。(脈色十九。)
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疾病十九。)
陰虛陽搏謂之崩。(脈色二十九。)
白話文:
(五)氣血津液病
清氣停留在陰分,濁氣停留在陽分,營氣順著經脈運行,衛氣卻逆向而行,清氣與濁氣互相干擾,在胸中混亂,就會導致嚴重的鬱悶。因此,氣亂於心,會使人煩躁、沈默寡言,低頭靜臥;氣亂於肺,會使人俯仰之間喘息急促,甚至需要用手按壓胸部才能呼吸;氣亂於腸胃,會引發霍亂;氣亂於四肢,會導致手足冰冷;氣亂於頭部,會使人頭暈目眩,甚至昏倒。
寒氣會產生濁氣,熱氣會產生清氣。清氣若沈積在下部,會導致腹瀉;濁氣若積聚在上部,會引發腹脹。過旺的火氣會使元氣衰弱,溫和的火氣則能增強元氣。過旺的火氣會消耗元氣,而元氣則依賴溫和的火氣滋養。過旺的火氣會使氣散失,溫和的火氣則能生發氣。
足陽明經若氣逆,會導致喉嚨腫痛、聲音嘶啞。足太陰經若氣逆,會引發霍亂。足少陰經若氣逆,會使人煩躁鬱悶。足厥陰經若氣逆,會導致睪丸腫脹或突然疝氣。
脈象長而平穩,表示氣機調和;脈象短促,則表示氣機不暢。上部脈象旺盛,表示氣往上衝;下部脈象旺盛,表示氣滯脹滿。脈象有間歇,表示氣虛衰;脈象細弱,表示氣不足。脈搏數次跳動後出現間歇,表示陽脈有病,可能伴隨腹瀉或便血。
受到極度驚嚇或恐懼,會導致血氣分離。
五種氣味進入鼻腔,會藏於心肺,若心肺有病,鼻子就會不通暢。
乳房下方的跳動明顯到衣服都隨之震動,表示宗氣外洩。
一次呼氣脈搏跳動一次,一次吸氣脈搏跳動一次,稱為「少氣」。
脈象細小的人,尺部皮膚也會顯得薄弱,且氣不足。
因氣機失調而導致水腫,四肢交替腫脹,陽氣就會衰竭。
少陽經發病,會使人氣短。
說話聲音微弱,很久才能再說一句話,這是氣虛的表現。
精氣耗損過度,會導致耳聾;元氣耗損過度,會導致視力模糊;津液耗損過度,會使毛孔開張,大量出汗;體液耗損過度,會使關節屈伸不利,面色晦暗,腦髓減少,小腿痠軟,耳鳴頻繁;血液耗損過度,會使面色蒼白,毫無光澤。
衝脈有病,會導致氣逆、腹內拘急。
憤怒會使氣上逆,嚴重時甚至會吐血。
吃得多卻氣不足的人,可能是因為失血過多。脈象細小但血量多的人,可能是飲酒過多導致內熱。脈象粗大但血量少的人,可能是脈中有風邪,且無法進食水漿。
少陰經所說的咳嗽帶血,是因為陽脈受損,陽氣未充盈於上部,但脈象卻顯得滿溢,滿溢則咳嗽,因此血液從鼻腔流出。
脾的熱邪轉移到肝,會導致驚嚇和鼻出血。
肺脈搏動堅硬而長,可能會有咳血的症狀。肝脈若搏動異常,可能是因為血液積聚在脅下,使人喘息氣逆。脾脈搏動堅硬而長,面色發黃,可能會有氣短的症狀。腎脈軟弱而散亂,可能會有血虛的症狀。
手臂上青筋明顯,表示失血過多。躺臥時脈搏卻強盛,也稱為失血。
「結陰」是指便血,第一次結便血一升,第二次結便血二升,第三次結便血三升。
過度悲傷會使心包絡斷絕,心包絡斷絕則陽氣內動,發作時會導致心臟崩解,頻繁尿血。
陽絡受損,血液會外溢,表現為鼻出血;陰絡受損,血液會內溢,表現為便血。
血液外洩,是因為脈象急促,血液無處可流。
孫絡外溢,經脈中就會有瘀血。
心脈微澀,可能會有出血症狀。肺脈微急,可能是肺寒熱、疲倦、咳血。肺脈微滑,可能會有上下出血的症狀;若澀象嚴重,可能會吐血。腎脈微澀,可能導致月經不調。
血氣喜歡溫暖而厭惡寒冷,寒冷會使血液凝滯不流,溫暖則能使血液流通順暢。
陰虛而陽氣過盛,稱為「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