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十卷 (2)

回本書目錄

十卷 (2)

1. 四、病有標本刺有逆從

(素問標本病傳論)

黃帝問曰:病有標本,刺有逆從奈何?(逆者,謂病在本而刺其標,病在標而刺其本。從者,病在本而刺其本,病在標而刺其標也。)岐伯對曰:凡刺之方,必別陰陽,(陰陽二字,所包者廣,如經絡時令氣血疾病,無所不在。)前後相應,逆從得施,標本相移。(取其前則後應,取其後則前應,故或逆或從,得施其法,而在標在本,可相移易矣。

)故曰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本;(當從取者若此。)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本。(當逆取者若此。)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各有所宜也。)故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

(既知標本逆從之道,尚何疑問,又何不當,此甚言標本之不可不知也。當,去聲。)

2. 五、標本逆從治有先後

(素問標本病傳論,靈樞病本篇與此篇同者不重載)

夫陰陽逆從標本之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淺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一者本也,百者標也。)以淺而知深,察近而知遠,言標與本,易而勿及。(此標本逆從陰陽之道,似乎淺近,言之雖易,而實無能及者。)治反為逆,治得為從。(此釋逆從為治之義。

得,相得也,猶言順也。)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有因病而致血氣之逆者,有因逆而致變生之病者,有因寒熱而生為病者,有因病而生為寒熱者,但治其所因之本原,則後生之標病,可不治而自愈矣。

)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諸病皆先治本,而惟中滿者先治其標,蓋以中滿為病,其邪在胃,胃者臟腑之本也,胃滿則藥食之氣不能行,而臟腑皆失其所稟,故先治此者,亦所以治本也。)人有客氣,有同氣。

(客氣者,流行之運氣也,往來不常,故曰客氣。同氣者,四時之主氣也,歲歲相同,故曰同氣。氣有不和,則客氣同氣皆令人病矣。)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無論客氣同氣之為病,即先有他病,而後為小大不利者,亦先治其標。諸皆治本,此獨治標,蓋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雖為標病,必先治之,此所謂急則治其標也。凡諸病而小大利者,皆當治本無疑矣。

愚按:此篇標本之義,凡治本者十之八九,治標者惟中滿及小大不利二者而已。蓋此二者,亦不過因其急而不得不先之也。又如陰陽應象大論曰:治病必求於本。觀此必字,即中滿及小大不利二證,亦有急與不急之分而先後乎其間者,此則聖人治本治標大義,可洞悉矣。

奈何今之醫家,多不知求本求標、孰緩孰急之道,以故治標者常八九,治本者無二三,且動稱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尚不知孰為可緩,孰為最急,顛倒錯認,舉手誤人,是未明此篇標本之真義耳。)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此以病氣強弱而言標本也。如病發之氣有餘,則必侮及他臟他氣,而因本以傳標,故必先治其本。病發之氣不足,則必受他臟他氣之侮,而因標以傳本,故必先治其標。蓋亦治所從生也。)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間者言病之淺,甚者言病之重也。病淺者可以兼治,故曰並行。

病甚者難容雜亂,故曰獨行。蓋治不精專,為法之大忌,故當加意以調之也。一曰病輕者,邪氣與元氣互為出入,故曰並行。病甚者,邪專王而肆虐,故曰獨行。於義亦通。間,去聲。)先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二便不利,皆為急證,故無論標本,即當先治。此一句當在前小大不利之後,必古文脫簡誤入於此。

愚按:二便之治,小便尤難,但知氣化則能出矣之意,則大腸之血燥者,不在硝黃,而膀胱之氣閉者,又豈在五苓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