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四卷 (19)

回本書目錄

四卷 (19)

1. 三十一、陰陽二十五人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全)

黃帝曰:余聞陰陽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由陰陽而化五行,所以天地萬物之理,總不離五,而人身之相應者,亦惟此耳。按:本節引前通天篇少師之答,而此云伯高者,豈少師即伯高之別稱耶?無考矣。)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陰陽之人不與焉,其態又不合於眾者五,余已知之矣。

願聞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別而以候,從外知內何如?(五行之中,又各有五,如下文以五形之人,而又分左之上下,右之上下,是為五矣。五而五之,計有二十五人也。然此言五行之詳,非若前通天篇所謂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和平五態而已,故曰陰陽之人不與焉,又不合於眾者五也。別而以候,欲別其外而知其內也。

與,去聲。別,入聲。)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秘也,雖伯高猶不能明之也。黃帝避席遵循而卻曰:余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得而泄之,天將厭之。余願得而明之,金櫃藏之,不敢揚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別其五色,異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卒,盡也。)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請言之。木形之人,比於上角,似於蒼帝。(比,屬也,下同。角為木音,蒼為木色,木形之人,言稟木氣之全者也,音比上角,而象類東方之蒼帝。)其為人蒼色小頭,(象木之巔也。)長面,(木形長也。)大肩背,(木身大也。

)直身,(木體直也。)小手足。(木枝細也,此上以體象而言。)好有才,(隨斫成材,木之用也。)勞心,(發生無窮,木之化也。)少力,(木性柔也。)多憂勞於事,(木不能靜也。)能春夏不能秋冬。(木得陽而生長,得陰而凋落,此以性而言也。能,耐同,下彼此。

)感而病生,足厥陰佗佗然。(足厥陰,肝木之經也。肝主筋,為罷極之本,故曰佗佗然。佗佗,筋柔遲重之貌。足厥陰為木之臟,足少陽為木之腑,此言臟而下言腑者,蓋以厥陰少陽為表裡,而臟為腑之主耳。故首云上角厥陰者,總言木形之全也;後云大角左角㾧角判角少陽者,分言木形之詳也。

茲於上角而分左右,左右而又分上下,正以明陰陽之中復有陰陽也。余准此。佗音駝。)大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稟五形之偏者各四,曰左之上下,右之上下。而此言木形之左上者,是謂大角之人也。其形之見於外者,屬於左足少陽之經,如下文所謂足少陽之上,氣血盛則通髯美長,以及血氣多少等辨,正合此大角之人也。遺遺,柔退貌。

愚按:通天篇有云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是統言大體而分其陰陽五態也;此以木火土金水五形之人,而復各分其左右上下,是於各形之中,而又悉其太少之義耳。總皆發明稟賦之異,而示人以變化之不同也。大,太同。

白話文:

三十一、陰陽二十五人

黃帝問:「我聽說人有陰陽之分,具體是怎樣的呢?」伯高回答:「天地之間,宇宙之內,萬物不離五行(金木水火土),人也與之相應。」(陰陽化生五行,因此天地萬物的道理總不離五,而人體與之相應的也是如此。)所以五五二十五種人的特質,並不包括單純的陰陽之人,另外還有五種與眾不同的形態,我已經知道了。

黃帝說:「我想瞭解這二十五種人的形體特徵、血氣生成,如何從外在表現辨別內在狀態?」(五行之中,又各自細分為五,例如下文將五形之人再分為左上下、右上下,共五類。五乘五,總計二十五種人。但這裡討論的是五行的詳細分類,不像前篇《通天》所說的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和平五種狀態,因此說陰陽之人不在此列,另有五種特殊形態。「別而以候」是指通過外在觀察推測內在。)

岐伯說:「這問題問得詳細啊!這是先師的秘傳,連伯高也不完全明白。」黃帝恭敬地起身退後說:「我聽說,遇到合適的人卻不傳授,是雙重過失;得到秘傳卻洩露,上天會厭棄。我希望能明白其中道理,並珍藏於金櫃,絕不張揚。」岐伯說:「首先確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區分五色,辨別五形之人,如此二十五種人便齊備了。」

黃帝說:「請詳細說明。」岐伯鄭重回答:「請容我謹慎道來。木形之人,屬『上角』,類似東方蒼帝。」(「比」意為歸屬。角是木的音調,蒼是木的顏色,木形之人稟受完整的木氣,音屬上角,形象類似東方的蒼帝。)這類人膚色偏青,頭小(象徵樹梢),臉長(木形修長),肩背寬大(木幹粗壯),身姿挺直(木體筆直),手腳纖細(如樹枝細小)。他們才華出眾(如木材可雕琢),心思細膩(如木生發不息),體力較弱(木性柔和),多憂慮、勤於事務(木性不靜),能適應春夏卻難耐秋冬(木遇陽氣生長,遇陰氣凋零)。若受外邪致病,多與足厥陰肝經相關,表現為筋柔遲緩的狀態。(足厥陰屬肝木經脈,肝主筋,為疲勞之本,故稱「佗佗然」,形容筋脈柔軟遲鈍。此處先提臟腑中的肝經,因肝與膽為表裡,臟為主導。上角泛指木形整體,後文大角、左角等則細分木形變化,左右上下之分正是說明陰陽中還有陰陽。其他四形依此類推。)

「大角之人,屬左足少陽經,其特徵是柔順退讓。」(五行稟賦偏頗者各分四類:左上下、右上下。此處指木形中左上者,稱為大角之人。其外在特徵對應左足少陽經,如下文所述「足少陽之上氣血盛則鬍鬚美長」等,正符合大角之人。「遺遺」形容柔順謙退。)按:《通天篇》提到太陰、少陰、太陽、少陽、陰陽和平五種人,是整體區分陰陽五態;此處則以五行為基礎,再細分左右上下,說明各形之中還有強弱之別,皆為闡明先天稟賦差異,展現變化的多樣性。「大」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