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十卷 (1)

回本書目錄

十卷 (1)

1. 一、六氣標本所從不同

(素問至真要大論)

帝曰:六氣標本,所從不同奈何?(六氣者,風寒暑濕火燥,天之令也。標,末也。本,原也。猶樹木之有根枝也。分言之則根枝異形,合言之則標出乎本。此篇當與六微旨大論,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之義參看,詳運氣類第六。)岐伯曰:氣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者也。

帝曰:願卒聞之。(不從標本者,從中氣也。)岐伯曰:少陽太陰,從本;(六氣少陽為相火,是少陽從火而化,故火為本,少陽為標。太陰為濕土,是太陰從濕而化,故濕為本,太陰為標。二氣之標本同,故經病之化皆從乎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少陰為君火,從熱而化,故熱為本,少陰為標,是陰從乎陽也。

太陽為寒水,從寒而化,故寒為本,太陽為標,是陽從乎陰也。二氣之標本異,故經病之化,或從乎標,或從乎本。)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陽明為燥金,從燥而化,故燥為本,陽明為標。厥陰為風木,從風而化,故風為本,厥陰為標。但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故以太陰為中氣,而金從濕土之化。

厥陰與少陽為表裡,故以少陽為中氣,而木從相火之化。是皆從乎中也。詳義見圖翼三卷,上中下本標中氣圖解。)故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六氣之太過不及皆能為病,病之化生必有所因,故或從乎本,或從乎標,或從乎中氣,知其所從,則治無失矣。

)帝曰:脈從而病反者,其診何如?(謂脈之陰陽必從乎病,其有脈病不應而相反者,診當何如也。)岐伯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陽病見陽脈,脈至而從也。若浮洪滑大之類,本皆陽脈,但按之不鼓,指下無力,便非真陽之候,不可誤認為陽。凡諸陽證得此者,似陽非陽皆然也。

故有為假熱、有為格陽等證,此脈病之為反也。)帝曰:諸陰之反,其脈何如?岐伯曰: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陰病見陰脈,脈至而從矣。若雖細小而按之鼓甚有力者,此則似陰非陰也。凡諸陰病而得此,有為假寒,有為格陰,表裡異形,所以為反。凡此相反者,皆標本不同也。

如陰脈而陽證,本陰標陽也。陽脈而陰證,本陽標陰也。故治病當必求其本。)

2. 二、病有標本取有逆順

(素問至真要大論,隨前篇)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於本者,有生於標者,有生於中氣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標而得者,有取中氣而得者,有取標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百病之生於本標中氣者,義見前篇。中氣,中見之氣也,如少陽厥陰互為中氣,陽明太陰互為中氣,太陽少陰互為中氣,以其相為表裡,故其氣互通也。取,求也。

病生於本者,必求其本而治之。病生於標者,必求其標而治之。病生於中氣者,必求中氣而治之。或生於標、或生於本者,必或標或本而治之。取有標本,治有逆從。以寒治熱,治真熱也。以熱治寒,治真寒也,是為逆取。以熱治熱,治假熱也,以寒治寒,治假寒也,是為從取。

逆從義,詳論治類第四。)逆,正順也。若順,逆也。(病熱而治以寒,病寒而治以熱,於病似逆,於治為順,故曰逆,正順也。病熱而治以熱,病寒而治以寒,於病若順,於治為反,故曰若順,逆也。本論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是亦此意。)故曰:知標與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

此之謂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診,足以亂經。(用,運用也。殆,危也。正行,執中而行,不偏不倚也。無問,無所疑問以資惑亂也。不有真見,烏能及此?錯亂經常,在不知其本耳。)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為可知,言熱未已,寒病復始,同氣異形,迷診亂經。此之謂也。

(粗工,淺輩也。嘻嘻,自得貌。妄謂道之易知,故見標之陽,輒從火治,假熱未除,真寒復起。雖陰陽之氣若同,而變見之形則異。即如甲乙同為木化,而甲陽乙陰;一六同為水數,而一陽六陰,何非同氣異形者?粗工昧此,未有不迷亂者矣。)夫標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標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與標,氣可令調,明知勝復,為萬民式,天之道畢矣。(要而博、小而大者,謂天地之運氣,人身之疾病,變化無窮,無不有標本在也。

如三陰三陽,皆由六氣所化,故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標。知標本勝復之化,則氣可令調,而天之道畢矣。然疾病之或生於本,或生於標,或生於中氣,凡病所從生,即皆本也。夫本者,一而已矣。故知其要則一言而終,不知其要則流散無窮也。)

3. 三、病反其本得標之病治反其本得標之方

(素問至真要大論)

帝曰:病生於本,余知之矣;生於標者,治之奈何?(病之先受者為本,病之後變者為標。生於本者,言受病之原根。生於標者,言目前之多變也。)岐伯曰:病反其本,得標之病;治反其本,得標之方。(謂病有標本,但反求其所致之本,則見在之標病,可得其陰陽表裡之的矣。

治有本末,但反求其拔本之道,則治標之運用,可得其七方十劑之妙矣。此無他,亦必求於本之意。)